杜瓦底座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成功“落座”
人民日报· 2025-10-20 10:25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BEST)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已研制成功并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进入大部件安装阶段 [1][2] - 杜瓦底座是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直径约18米,高约5米,重400余吨,为系统中最重部件,其吊装精度要求极高,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毫米 [1] - 整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高约20米,直径约18米,为圆柱体外形,基于生物安全需求被放置于"深井"中并将进行密封 [1] 技术目标与意义 - 该装置旨在实际演示氘、氚等离子体"燃烧",并有望演示聚变能发电,区别于过去的核聚变实验装置 [1] - 装置能够提供接近未来聚变堆参数的集成环境,为聚变示范电站建设提供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关键工程技术和核科学技术基础 [2] - 项目将探索大规模聚变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运行,并发展超导强磁场技术、高功率加热、氚工厂等一系列聚变能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2] 研发背景 - 项目建设基于对"东方超环"多年研究的原理积累,以及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研发过程中突破的技术和工程瓶颈 [2]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成功“落座”
人民网· 2025-10-19 05:58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夸父启明"(BEST)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已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1] - 杜瓦底座是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 直径约18米 高约5米 重400余吨 是主机系统中最重部件[1] - 杜瓦底座安装精度要求极高 表面水平高差控制在15毫米以内 落位位置偏差不超过正负2毫米[1] 项目意义与目标 - 该装置将实际演示氘、氚等离子体"燃烧" 有望演示聚变能发电[1] - 装置能够提供接近未来聚变堆参数的集成环境 为聚变示范电站建设提供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关键工程技术和核科学技术基础[2] - 项目旨在探索大规模聚变燃烧等离子体稳态运行 发展超导强磁场技术、高功率加热、氚工厂等聚变能开发关键技术[2] 技术特点与工程挑战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高约20米 直径约18米 外形为圆柱体 基于生物安全和实物保护需求被放置于"深井"中[1] - 杜瓦底座设计工况复杂 接口有数百个 作业空间极度狭小 底座外边缘与主机坑屏蔽墙的最小间隙不足100毫米[1] - 杜瓦底座的安装完成标志着大部件安装即将开始 后续将安装磁体、真空室等重要部件 最终封闭形成真空环境以确保托卡马克装置运行[2] 研发背景 - 项目建设基于多年对"东方超环"的研究积累的相关原理 以及在"夸父"研发过程中突破的技术和工程瓶颈[2]
航天晨光:公司研制的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于近日成功落位装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6:37
公司研发进展 - 公司研制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已成功落位装配 [2] - 该部件的成功交付标志着BEST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 项目概况 - 公司参与研发生产的项目为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2] - 杜瓦底座是该实验装置的首个关键部件 [2]
【科技日报】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
科技日报· 2025-10-09 10:04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完成落位装配,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1] - 杜瓦底座是BEST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其成功安装为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技术规格与挑战 - 杜瓦底座结构尺寸巨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部件及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真空部件 [1] - 该部件承载BEST近7000吨重量支撑和绝热功能,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毫米,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 [1] - 作业空间极度狭小,底座外边缘与主机坑屏蔽墙的最小间隙不足100毫米 [1] 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 - 项目团队攻克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以成功研制部件 [1] - 团队自主研发专用吊具系统,通过均衡梁、吊梁等组件协同作用精细调节吊装水平度,并采用多站激光跟踪仪实时监测,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落位安装 [1]
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装配
科技日报· 2025-10-09 07:16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完成落位装配,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1] - 杜瓦底座的制造交付和落位装配为BEST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技术规格与挑战 - 杜瓦底座是BEST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设计工况复杂,接口达数百个,其结构尺寸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 [1] - 该部件承载BEST近7000吨重量支撑和绝热功能,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 吊装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毫米,作业空间极度狭小,底座外边缘与主机坑屏蔽墙的最小间隙不足100毫米 [1] 技术突破与解决方案 - 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杜瓦底座部件 [1] - 团队自主研发专用吊具系统,通过均衡梁、吊梁、提升适配器等组件协同作用精细调节吊装水平度,并采用多站激光跟踪仪实时监测基准点,动态调整吊装姿态,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落位安装 [1] 未来计划 - BEST团队将全力以赴推进装置部件安装工作,确保BEST装置建设目标按期高质量完成 [2]
成功安装就位!
中国能源报· 2025-10-01 16:42
项目进展 - 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于10月1日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1] - 杜瓦底座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1] - 杜瓦底座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牵头的项目联合团队研制,为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坚实基础[5] 技术挑战与精度要求 - 吊装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毫米[3] - 作业空间极度狭小,底座外边缘与主机坑屏蔽墙的最小间隙不足100毫米,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 项目团队相继攻克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5] 项目目标与时间规划 - BEST是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聚变可在真实燃料环境下实现净输出能量[6] - 项目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6] - 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6]
研制成功,精准落位!这一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
环球网资讯· 2025-10-01 16:42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于10月1日成功落位装配 [3] - 杜瓦底座的落位装配标志着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3] 部件规格与技术 - 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设计工况复杂,接口数百个 [3] - 部件结构尺寸巨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 [3] - 该部件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 [3] - 杜瓦底座承载着BEST装置近七千吨重量支撑和绝热功能 [3] - 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3] 项目意义 - 杜瓦底座的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 该部件的成功研制和落位装配为BEST装置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BEST装置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
央视新闻· 2025-10-01 14:52
项目进展 - 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完成交付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1] - 杜瓦底座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1] - 杜瓦底座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毫米,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技术成就 - 项目团队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5] - 杜瓦底座的制造交付和落位装配为BEST装置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5] 项目目标与规划 - BEST是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将首次在国际上验证聚变可在真实燃料环境下实现净输出能量[7] - 项目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并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7] - 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7]
我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成功落“座”
新华社· 2025-10-01 10:17
项目进展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于10月1日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杜瓦底座安装完毕后,主机核心部件将陆续进场安装,项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 [5] 技术与工程细节 - 杜瓦底座重400余吨、直径约18米、高约5米,是BEST主机中最重的单体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迄今最大的真空部件 [3] - 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得超过正负2毫米,项目团队通过专用吊具和激光跟踪技术实现了毫米级精准安装 [5] - 杜瓦底座将承载整个主机6000余吨设备的重量,研制过程突破了高精度成型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和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 [3][5] 项目意义与目标 - BEST装置将实际演示氘、氚等离子体“燃烧”,并有望实现世界首次聚变能发电 [1] - 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对我国率先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持续引领国际聚变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