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口红

搜索文档
开拓农产品跨界融合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地理资源丰富气候多样 孕育大量特色鲜明潜力深厚的农特产品 近年来各地紧跟市场需求 农特产逐渐走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力 [1] - 部分特色产业面临产品多以原料形式销售附加值低 优质供给不足 标准化程度不高 新品开发滞后于市场变化等问题 制约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1] 宁夏枸杞产业创新实践 - 传统枸杞消费方式正发生改变 企业推出枸杞原浆饮品枸杞冰淇淋枸杞籽油等30余款创新产品 枸杞面膜枸杞口红等跨界商品已获市场认可 [2] - 全国90%以上的枸杞新品源自宁夏研发生产 中宁枸杞以205.2亿元品牌价值高居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榜第10位 [2] - 宁夏在巩固传统枸杞产业优势同时 积极拓展产品门类 精准对接现代消费场景 通过跨界融合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 [2] 产业发展基础要素 - 夯实产业基础是农特产跨界发展根本前提 需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构建"企业+农户+政府"等多方协同机制 [2] - 通过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户积极参与 产业基础得以夯实 优质产品持续输出更有保障 [2] - 部分产业因生产规模有限标准化水平不高 导致优质产品供应不稳 甚至因品质波动影响消费者信任 [2]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科技创新是农特产跨界发展核心动力 需要科技赋能产品研发以拓展消费群体提升产业能级 [3] - 宁夏在培育特色产业过程中将科技创新置于关键位置 通过组建产业研究院建立专家库和科研项目库等举措 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 [3] - 政府与科研机构聚力基础研究 企业面向市场推动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应用 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标准"转型 [3] 产业生态与价值重构 - 农特产跨界融合不仅是产品形态创新 更是产业生态与价值逻辑的重构 [3] - 深入挖掘农特产背后的地域文化匠心技艺与生态价值 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情感体验和情绪价值的产品 有利于增强品牌认同与消费黏性 [3] - 可持续强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 借助科技研发新产品 使农特产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更加坚实有力 [3]
企业“牵手”高校 宁夏枸杞产业快步跑
证券日报· 2025-09-03 00:27
本报记者 李立平 据了解,目前,全国25%的枸杞干果产自宁夏、90%的枸杞种苗由宁夏繁育、60%以上枸杞类标准由宁夏制定、90%以上 枸杞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由宁夏牵头组织、90%以上枸杞新产品由宁夏研发生产、85%以上的枸杞干果在宁夏集散交易。 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早康枸杞")董事长朱彦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枸杞产业是宁夏的特色优势产 业,诸多高校学生到枸杞企业研学,有助于枸杞品牌的推广。同时,枸杞企业和高校在科研领域进行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枸杞 深加工产品研发和生产。 作为当地的道地药材,枸杞已成为宁夏的一张"红色名片"。日前,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阿博览 会")在宁夏银川举行,多家知名枸杞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宁夏枸杞及枸杞制品。 在中阿博览会特色商品展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学生胡思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暑假,她和同学通 过走进相关企业的枸杞种植基地、枸杞加工车间,以及在此次中阿博览会参观学习,与多位枸杞种植户、商户、车间工人、企 业家进行交流沟通,收获颇多,加强了对枸杞药用价值及深加工产品的了解。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振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 ...
宁夏中宁 唱响转型发展主旋律 谱写产业升级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24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126亿元,品牌价值超205亿元,居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第十位 [1] - 枸杞品牌数量占全区的70%,涌现出"早康""宁夏红""玺赞"等80余个自主知名品牌 [2] - 连续7年举办枸杞产业博览会,累计招商引资及签约金额352亿元 [2] 生产与种植体系 - 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17个、自治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个,获得HACCP、GAP等认证106个 [1] - 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每年带动5万余人务工 [1] - 推广"五步法"绿色防控技术,布设测报样点580个,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 [4] 加工与科技创新 - 枸杞加工企业1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2024年产值达9.8亿元 [5] - 加工转化率达37.8%,创新推出枸杞口红、巧克力、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10类120余种 [5] - 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22种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5] 营销与市场拓展 - 枸杞市场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134万吨、592亿元 [3] - 2024年枸杞及其制品网络零售额达45亿元,与京东、天猫共建电商平台 [3] - 在全国建成专卖店、专柜1100余家,区域营销中心2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质量监管与溯源 - 制定《中宁枸杞标准》,每年检验检测达2500批次 [4] - 建成溯源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覆盖88家企业和628个产品 [4] - 构建1万吨干果和5万吨原浆产品的保真仓储体系,实现全链条可追溯 [4] 文旅融合与产业链延伸 - 打造玺赞生态枸杞庄园等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四大精品旅游线路 [6][7] - 深入挖掘枸杞文化,开展文创产品创作,建成10余个观光体验文旅基地 [6] - 依托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平台,联结20名专家院士,专家智库人才增至113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