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锁鲜枸杞
icon
搜索文档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3 14:29
转自:中国质量报 让枸杞好看好吃更营养 百瑞源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多年坚持品质之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枸杞产业迈向高标准、高质 量发展的有力鼓舞。"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瑞源")董事长郝向峰,在企业凭借卓越 的质量管理与全产业链建设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向记者表示,这也实现了枸杞行业在该奖项 上零的突破。 "好枸杞是种出来的。"郝向峰说,百瑞源从源头抓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吴忠市红寺堡区等地 建成近670公顷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动枸杞产业从传统散户种植向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跨越, 并率先推广"以虫治虫"的生态种植模式,引领产业从1.0迈向4.0时代。基地已通过欧盟有机产品认证、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零农残认证及AAAAA级生态农场认证,真正实现了从种植端夯实品质根基。 在技术创新方面,百瑞源携手中国农业大学历时6年攻克枸杞锁鲜技术,解决传统干制工艺导致的品 相、口感差及营养流失问题,实现了枸杞的"好看、好吃、更营养"。2020年,公司建成行业首条智能化 锁鲜枸杞生产线,推动枸杞干果从粗加工跨入 ...
企业“牵手”高校 宁夏枸杞产业快步跑
证券日报· 2025-09-03 00:27
行业地位与规模 - 宁夏枸杞干果产量占全国25% 枸杞种苗繁育占全国90% 枸杞类标准制定占全国60%以上 枸杞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牵头组织占全国90%以上 枸杞新产品研发生产占全国90%以上 枸杞干果集散交易占全国85%以上[2] 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 多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宁夏大学等组织学生到枸杞企业研学 2025年沃福百瑞接待高校学生1355人及国际交流生156人[3] - 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早康枸杞拥有32项专利 沃福百瑞拥有39项发明专利[4][6] - 沃福百瑞与江南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6] 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 - 开发锁鲜枸杞干燥加工技术 创造经济效益约2亿元 并申请发明专利[5] - 推出枸杞原浆 锁鲜枸杞 枸杞口红 枸杞巧克力 枸杞面膜等深加工产品[4] - 沃福百瑞枸杞深加工产品收入占销售收入57% 科技贡献率超过60%[6] - 开展枸杞功效因子研究 开发靶向调控慢性肠道炎症产品[4] 产业链与质量管控 - 建立枸杞子质量标准和种植生产规范体系 开发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6] - 鲜枸杞通过冷链24小时内发往全国 6小时内进入加工流程成为原浆原料[4] - 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引进高校及科研机构团队开发深加工产品[4]
新疆特色农产品飞抵迪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9 09:03
物流网络拓展 - 新疆果业开通首条至中东的果蔬航空货运专线"天山号" 实现乌鲁木齐直达迪拜的直达航班[1] - 依托高效航空物流建立"新疆采摘 迪拜上架"的高效流通模式 使中东消费者能第一时间品尝新疆农产品[1] 产品组合与供应能力 - 首批出口涵盖9个地州及兵团的10余种特色农产品 包括番茄丁 新疆灰枣 南瓜籽仁 锁鲜枸杞 葡萄干等[1] - 新疆果蔬产品风格独特且供应稳定 价格竞争力突出于国际同类产品[3] 市场拓展战略 - 通过迪拜为纽带 新疆果蔬将不仅稳固中东市场 还将进一步拓展至欧洲 非洲等更广阔市场[3] - 新疆作为中国优质果品主产区 与阿联酋等中东市场合作潜力巨大[3] 产业链合作 - 未来计划引入更多有实力的中东企业到新疆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投资兴业[3] - 持续强化中国与阿联酋两国食品产业的供应链合作[3]
贺兰山下枸杞红:千年 “红宝” 结出产业振兴硕果
环球网· 2025-08-07 09:13
产业规模与品牌建设 - 宁夏拥有"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2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10余个知名企业品牌,汇聚枸杞企业2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规上企业21家 [3] - 枸杞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至10大类120余种,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 [3] - 综合产值突破204亿元,覆盖5个市、15个主产县(区),形成"一核两带"产业格局 [3] 从业人员与经济效益 - 全区相关从业人员约27万余人,其中种植环节从业人员达13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6万元 [3] - 产业链带动从种植户到加工者实现增收致富 [3] 历史价值与现代应用 - 枸杞药用历史可追溯至3000余年前,古代药典记载其护肝明目、补肾益精功效 [3] - 现代医学证实枸杞富含枸杞多糖、叶黄素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4] 科技投入与产业升级 - 2021年组建中国枸杞研究院,设立6个研究中心与2个转化应用中心,聚焦全产业链技术攻关 [4] - 2024年成立全国唯一"国字号"枸杞质检中心 [4] - 累计实施科技项目270余项,投入科技资金近2.9亿元 [4] 企业创新与产品研发 - 百瑞源拥有"锁鲜枸杞"等40多项技术发明专利,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度合作 [5] - 锁鲜枸杞工艺改良将晾晒时长从120小时缩减至20小时,保留水分与营养,直接作为零食食用 [5] 三产融合与文旅发展 - 百瑞源殷红子熟枸杞庄园占地1500亩,集养生美食、茶饮、文化艺术、休闲民宿、研学游学、婚纱摄影于一体 [7] - 庄园以欧盟有机标准建设千亩种植基地,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全程可视化溯源系统 [7] - 通过"枸杞+"体验矩阵打造多元场景,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销售渠道,带动周边经济与就业 [7]
“枸杞之乡”红果丰收 特色产品走俏中亚
行业概况 - 新疆博州精河县被称为"中国枸杞之乡",当地枸杞种植面积为10.31万亩,年产枸杞鲜果近6万吨,产值达6.6亿元人民币 [1] - 精河县已形成完整的枸杞产业链,包括15家枸杞企业、25家合作社,形成了27个枸杞品牌及41种相关产品 [1] - 当地采用"政府搭台、国企引领、民企参与、村镇服务、合作社领种、农民就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 [1] 种植情况 - 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枸杞种植户王磊承包140亩土地种植枸杞,年毛利润达50-60万元人民币 [1] - 当地政府积极支持枸杞产业发展,干部在农忙时期参与支农工作 [1] - 该村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6350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承包种植 [1] 企业动态 - 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主要枸杞加工企业之一,产品包括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饮料和枸杞燕窝等 [2] - 该公司自主研发创新产品,包括全国首创的枸杞原浆精酿啤酒和"枸杞活力饮"等功能性饮品 [2] - 新疆杞明星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主要生产枸杞干果与原浆,产品出口中亚五国,年产值达8500万元人民币 [2] 产品创新 - 天山果业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以枸杞多糖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产品 [2] - 企业通过提取枸杞中富含的胶原蛋白肽,并加入新疆特色作物提取物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当地枸杞制品包括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饮料、枸杞燕窝等多种形态 [2]
锁鲜枸杞引领宁夏枸杞产业再攀新高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6:57
锁鲜枸杞技术升级 - 宁夏中宁县百瑞源枸杞种植基地锁鲜枸杞数字化车间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锁鲜技术迭代升级,智能化、数字化重塑标准 [1] - 传统鲜果枸杞制干方式存在弊端,百瑞源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开启"锁鲜枸杞"工艺技术创新,经过6年研究实验,2020年投产行业首家智能化锁鲜枸杞生产线 [1] - 二期项目遵循"更高品质、更高效率、高能低耗"原则,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关键工艺参数,温度精确控制在±0.5℃,全流程数据可视化 [2] 生产效能与品质提升 - 二期项目降低人工操作负荷30%,产品品质稳定性提升至98.7%,实现枸杞全年标准化稳产 [2] - 相比一期生产线,二期项目能耗降低,枸杞多糖、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保留率显著提升,枸杞色泽更鲜红、口感更好 [2] - 锁鲜枸杞上市后累计销量超200万瓶,品类销量每年实现30%递增 [1] 市场定位与消费趋势 - 锁鲜枸杞凭借技术、品质、品牌优势开拓中高端消费人群,满足健康、高品质需求 [1] - 开启枸杞"时尚化、零食化、年轻化"消费新场景 [1] 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支持 - 宁夏借助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家团队开发枸杞多功能产品 [2] - 累计布局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技术创新中心15家 [2] - 培育枸杞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68家 [2]
宁夏锁鲜枸杞数字化车间二期项目在中宁投产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0:50
行业技术升级 - 锁鲜枸杞数字化车间二期项目投产,标志着枸杞锁鲜技术迭代升级,迈入2.0时代 [1] - 传统鲜果枸杞制干技术存在破坏鲜果结构、营养成分流失等问题 [1] - 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历时6年研发锁鲜枸杞工艺,2020年建成行业首家智能化生产线 [1] 技术创新与突破 - 二期项目搭载智能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达±0.5℃,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视化 [2] - 人工操作负荷降低30%,产品品质稳定性提升至98.7% [2] - 相比一期生产线,能耗降低且活性物质保留率显著提升,枸杞色泽和口感更优 [2] 上游标准体系 - 公司建立严苛的上游标准体系,涵盖枸杞品种、种植管理及采摘环节 [2] - 枸杞采摘成熟度控制在八至九成熟,从采摘到锁鲜工序控制在2小时内 [2] - 原料经过510项+农残检测,推动行业向科技化、标准化、高质量方向迈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