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

搜索文档
打造战略大单品,你的第一步永远永远永远是深挖并引爆用户的需求
搜狐财经· 2025-10-07 04:37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何支涛) 无需求,不产品。 没有深刻需求洞察,更没有战略大单品! 打造战略大单品,你的第一步永远永远永远是深挖用户需求,原因很简单,货架上完全不缺产品,消费者常规的需求都已经满足,你如果不能做得更好, 消费者凭什么选你? 用户的需求分为冰山之上的需求及冰山以下的需求。 洞察需求,就是透过现象、行为看到的动机及欲望,找到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 不同的时代客户的动机与欲望都在发生变化。 谁能提前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深挖出新时代下未被满足需求或者潜在需求,或者老需求可以满足得更好,顺着需求的发展研发产品,谁就能创造出优秀 的产品。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工具,分辨出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并且判断需求的优先级。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用到KANO模型,让TA来帮助你: 1. 确认需求是否存在 2. 明确需求的优先级 3. 确定研发的优先级 冰山之上是显性需求,冰山之下是隐形需求。 01 冰山之下藏着客户的动机与欲望。 2. 期望型需求(One-dimensional):明确表达的需求(如手机续航时间),满足程度与满意度线性相关。 KANO模型,又称为狩野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 ...
2025年第39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30 08:07
预制菜消费者接受度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因用餐场景而异,连锁快餐店接受度最高超过50%,高端餐厅最低仅8.8%,其他场景中超六成消费者明确拒绝[3] - 95%的受访者接受预制菜价格上限为50元,认为餐厅不应以现做菜标准定价[3] - 消费者普遍认同预制菜应体现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核心关注点为食品安全、知情权及合理定价[3] 冰红茶市场格局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康师傅占据超过60%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50亿元[4]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等创新吸引消费者,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密集推出新品[4] - 无糖茶市场虽增长,但有糖茶仍占较大份额,冰红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4]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 - 2024年全球食品饮料企业排名中,百事超越雀巢位居第一,营收918亿美元,雀巢营收913.54亿瑞士法郎,JBS分列第二、第三[5] - 百事增长驱动力包括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bubly气泡水)和AI技术应用(如回收系统Oscar Sort)[5] - 中国企业万洲国际、贵州茅台等6家上榜,茅台净利润增长15.38%,伊利营收1157.8亿元,海外业务表现亮眼[5] 零售与餐饮融合 - 超市如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餐饮店则借鉴超市模式,通过开放式陈列、透明定价和自助服务提升体验[6] - 这一趋势源于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新鲜食材的需求,以及餐饮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创新[6] - 业态融合带来运营复杂度增加和成本平衡的挑战,其长期发展仍需市场检验[6] 乳业市场结构 - 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占比过高达92.7%,而深加工产品如奶酪、黄油不足7.3%,结构失衡,2024年牛奶产量下降2.9%,原奶价格跌至15年最低[8] - 消费端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液态奶需求下滑,伊利、蒙牛液态奶业务均出现负增长,蒙牛下滑11.2%,伊利下降2.1%[8] - 奶粉和奶酪逆势增长,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成人功能性奶粉成为新亮点,蒙牛旗下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占比达83.67%[8] 茶饮行业效率化 - 中国茶饮行业从品牌化转向快消品化,价格战和规模效率成为竞争核心,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9] - 行业门槛提高,三线以下城市成新增长点,但同质化竞争加剧,加盟商成本压力增大[9] - 茶饮与咖啡品类界限模糊,内卷加剧,未来生存依赖更高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9] 养生饮品新趋势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市场爆款,线上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500万,其成功源于健康趋势、国潮文化复兴和便捷性三大因素[10] - 胖东来以亲民价格和全食材配方主打家庭市场,山姆联合同仁堂升级高端养生属性,盒马则凭借高颜值和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10] - 中式养生水赛道潜力巨大,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过88%[10] 本地生活榜单竞争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生成榜单,强调"永不商业化",试图解决虚假评论和刷榜问题[12] - 高德通过"行为+信用"双重机制,结合AI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加剧,美团同日宣布升级大众点评业务[12] - 高德的优势在于真实行为数据,但面临用户互动不足等挑战,未来市场可能走向行为数据与UGC互补的模式[12] 日本预制菜经验 - 日本民众对预制菜接受度高达90%,得益于技术创新、严格监管及与生活需求的高度契合[13] - 日本企业通过精细工艺和先进技术确保预制菜口感接近现做,冷链物流网络保障食品新鲜度[13] - 预制菜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如上班族的效率工具、老年人的贴心方案,消费者信任源于稳定的安全记录和持续的产品创新[13] 餐饮夜经济 - 今年夏季高温持续,夜经济成为餐饮行业重要增长点,长沙、上海、成都等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14] - 夜间餐饮消费占比显著提升,18-24点消费金额占比近半,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偏好多元体验如社交、电竞、二次元等[14] - 餐饮品牌通过"餐饮Plus"模式,如海底捞的夜宵派对、B站联名活动,满足情绪价值和圈层认同,推动行业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14] 茶餐厅市场转型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达28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门店超2.8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15] - 茶餐厅面临产品同质化、性价比低、供应链成本高、品类老化等痛点,进入调整转型阶段[15] - 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门店风格多样化及轻量化模型寻求转型,未来供应链建设、产品创新和年轻化策略将成为关键增长点[15] 大容量饮料消费 - 1L装瓶装饮料因价格实惠、容量大,成为白领工位新宠,年轻人将其视为社交货币和减压工具[16] - 饮料鄙视链中,冰红茶、茉莉清茶等因口感或价格优势占据不同地位,而东方树叶则成为高端选择[16] - 尽管被贴上"不健康"标签,但打工人看中其性价比和提神效果,品牌也趁机推出新口味抢占市场[16] 冰淇淋市场变化 - 2025年夏季冰淇淋市场消费选择多样化导致传统雪糕需求下降,消费者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推动迷你雪糕崛起[17] - 高端雪糕品牌如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和哈根达斯因价格过高、创新不足而遇冷,平价雪糕销量亦下滑[17] - 文创雪糕凭借文化IP和场景消费走红,行业趋势显示冰淇淋正从解暑食品转向健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复合赛道[1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2年全球方便面需求量达1212亿份,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37.2%,居全球首位[19] - 中国方便面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口感、质量和价格要求提高,2022年中国需求量450.7亿份,增长2.5%[19] - 康师傅2022年营收787.17亿元,方便面业务占296.34亿元,未来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19] 高端无糖茶饮 - 康师傅旗下高端茶饮品牌"茶的传人"推出的东方美人无糖茶饮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二手平台溢价超200%[20] - 无糖茶饮市场近年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401.6亿元,消费需求从解渴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20] - 农夫山泉、三得利等品牌已布局高端市场,未来市场将分化成大众产品和精品路线,品牌需靠品质和文化取胜[20] 无糖饮品心智战 - 无糖饮品在中国已从小众选择变为全民消费,消费者追求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推动市场从"标签消费"转向"知识消费"[21] - 三得利等品牌面临新挑战,需在成分、价格和社交属性上竞争,东方树叶凭借"0添加"标签赢得信任[21] - 无糖茶逐渐成为水的替代品,价格战随之而来,未来市场可能分化为功能化、平价化和社交化三条路径[21] 赛百味本土化 - 赛百味中国推出"星厨炙感"系列新品,首次与米其林星厨俞斌合作,将中式传统风味融入西式三明治[23] - 新品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搭配黄豆酱、芝麻酱等中式调料,还原辛香微咸的京味儿特色,展现深度本土化战略[23] - 2023年是赛百味品牌60周年及入华30年,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近年来加速本土化,推出照烧肥牛三明治等爆款[23] 坚果行业标准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推出高端产品"大满坚果-满松",旨在提升松子品类质量评价体系[24] - 该标准设定了严苛指标,规范原料和加工环节,坚果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24] - 三只松鼠与京东的跨界合作瞄准消费者对高品质坚果的需求,通过全链路溯源和科技手段确保产品品质[24] 娃哈哈品牌迭代 - 娃哈哈集团计划在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旨在解决品牌合规问题并吸引年轻消费者,新品牌名保留"娃"字以延续认知[25] - 经销商对新品牌持观望态度,担忧库存消化和渠道政策,娃哈哈承诺过渡期双品牌并行,并提供额外返利以安抚经销商[25] - 宗馥莉此前已推动管理层换血和渠道改革,但成效待显,品牌焕新需结合产品创新才能立足市场[25] 周黑鸭战略调整 - 周黑鸭面对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27.4亿元,净利1.15亿元,2024年净利同比降15%,创始人周富裕2024年重新掌舵[27] - 公司通过关店(两年净关952家)、提升单店收入(2025年上半年单店收入增17.1%)及产品创新等措施调整战略[27] - 国内卤味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规模1573亿元,增速3.7%,行业集体承压,周黑鸭加速出海,进军东南亚市场[27] 茶饮国际获奖 - 霸王茶姬获得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凭借单品"伯牙绝弦"获最佳天然/有机饮品大奖,并斩获最佳加工/生产创新荣誉奖[28] - 该产品以茉莉雪芽茶底搭配牛乳,全球销量超12.5亿杯,品牌创新的萃茶技术和可持续理念获评审认可[28] - 霸王茶姬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其获奖展现了中国茶饮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趋势[28] 即时零售跨界 - 朴朴超市试点推出外卖业务"朴朴厨房",主打亲民价格和自营品牌,餐品定价多在13-20元,配送时效约30分钟[29] - 该业务依托朴朴现有供应链和配送团队,强调食材安全和透明厨房,即时零售巨头如美团、京东也纷纷布局外卖市场[29] - 行业竞争持续升级,外卖和即时零售边界逐渐模糊,朴朴此举被视为在即时零售竞争加剧下的流量互导策略[29] 老字号创新 - 义利Bread概念店主打"现制现售"模式,门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因需求火爆计划产能翻倍,目前游客占比超60%[30] - 老字号需坚守质量根本,同时通过产品与模式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如推出不同门店形式及现烤产品[30] - 门店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标准化流程应对现烤行业的高成本挑战,未来计划拓展至热门商圈和景区[30] 零食高价困局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引发消费者争议,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业绩下滑,开始调整战略转向性价比路线[31] - 公司大规模开放加盟并收缩直营业务,同时拓展电商,但成本高、品牌定位转变难及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存[31] - 零食行业护城河难建,薛记需在规模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其困境折射出消费行业高端化尝试与市场现实的碰撞[31]
宣布债务重组计划 Beyond Meat(BYND.US)暴跌超28%
智通财经· 2025-09-29 22:51
Beyond Meat正面临美国市场需求疲软、高食品价格及健康认知变化等挑战。分析师预计,公司在2026 年中前仍难实现持续盈利。 文件显示,约47%持有2027年到期11.5亿美元可转债的债权人已同意将其置换为2.03亿美元新债及3.26 亿股普通股。若所有债权人参与并转股,他们将持有公司88%股权。新债为"实物支付"债务,允许公司 以新债支付利息,年利率9.5%。 周一,植物肉生产商Beyond Meat(BYND.US)股价暴跌,截至发稿,该股跌超28%,报2.046美元。该公 司宣布一项债务重组计划,将通过债转股方式削减超8亿美元债务。 ...
美股异动 | 宣布债务重组计划 Beyond Meat(BYND.US)暴跌超28%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22:47
公司股价与债务重组 - 公司股价暴跌超28%至2 046美元 [1] - 公司宣布债务重组计划以削减超8亿美元债务 [1] - 约47%持有2027年到期11 5亿美元可转债的债权人同意置换为2 03亿美元新债及3 26亿股普通股 [1] - 若所有债权人参与转股将持有公司88%股权 [1] - 新债为实物支付债务允许公司以新债支付利息年利率9 5% [1] 公司经营与行业挑战 - 公司正面临美国市场需求疲软高食品价格及健康认知变化等挑战 [1] - 分析师预计公司在2026年中前仍难实现持续盈利 [1]
德国大学食堂素食论战:个人道德选择还是资本逻辑扩展?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57
素食主义制度化趋势 - 德国高校食堂推行素食政策 海德堡大学每周设立两天纯素食日 柏林自由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纯素菜单占比达68% [1] - 都市连锁餐饮采用素食策略 本地网红面包店"面包时光"主打全素产品并遵循Bioland有机标准 [3] - 素食主义从个人选择演变为社会潮流与商业语言 通过环保 可持续 动保伦理等话语加持 [3] 消费群体分化现象 - 学生群体出现素食与非素食阵营对立 低收入学生面临蛋白质摄入受限和价格上涨问题 [4] - 素食日政策导致经济弱势学生营养均衡难度增加 海德堡大学食堂100克食物学生价0.92欧 校外人士价1.94欧 [5] - 激进学生组织要求全面实行植物基食谱 左翼学生联盟SDS呼吁将素食设为新常态 [6] 资本驱动市场转型 - 食品巨头深度渗透素食产业 雀巢 联合利华推出植物肉和代乳产品 达能收购Alpro等环保品牌 [10] - 有机认证体系被商业逻辑改写 Bioland等生态标签成为提升溢价的技术手段 [11] - 德国10%人口为严格素食者 35%为弹性素食者 形成巨大消费市场 [9] 运营成本优化策略 - 素食菜品采用高稳定性原料 如冷冻蔬菜和豆类罐头 降低库存损耗和食品安全压力 [17] - 动物食材处理要求严格 需保持2°C-4°C冷藏 独立处理工具 2020年巴伐利亚州因肉类冷藏失误导致46名学生食物中毒 [18] - 素食运营规避合规成本 面包店通过全素产品减少冷藏设备投入和卫生检查压力 [18] 产品定价与利润结构 - 素食产品呈现溢价特征 面包时光鳄梨蛋三明治售价5.6欧 麦当劳植物鸡块5.69欧较传统鸡块7.19欧更具价格优势 [20][23] - 资本通过道德标签提升定价空间 将平价替代品转化为中产优越象征 [10][13] - 运营效率驱动利润优化 大学食堂通过取消肉类节省冷链成本 快餐企业实现素食产品更优利润结构 [24] 社会文化影响 - 食品消费成为道德表演场 购买环保产品附帶价值观正确的象征性资本 [13] - 饮食选择被制度化为道德符号 消费者被划分为环保进步与落后不道德群体 [22] - 社交平台加剧群体对立 Reddit和X等平台出现情绪化争论 校报评论指环保政策成为道德绑架 [7]
张照楠:让大豆上演“七十二变”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大豆蛋白创新应用 - 大豆蛋白具备高溶解性、强凝胶性及模拟肉类纤维质感的特性,成为植物基食品研发的核心原料 [2] - 科研团队通过"高水分植物肉制备新工艺"解决传统植物肉口感粗糙、结构多孔的技术痛点 [2] - 独创梯度控温控压技术与动态配比工艺,使植物肉兼具高蛋白营养、逼真纤维纹理和爆汁口感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团队攻克大豆蛋白组分分离、功能基团修饰、高湿挤压等关键技术,并配套开发新型加工设备 [2] - 袋装植物基午餐肉已实现产业化,线上销售表现良好,主要吸引健康生活方式消费者 [3] - 与安琪酵母、上海植冉等企业建立合作,覆盖植物肉、植物奶、植物饮料等多品类开发 [3] 研发扩展与未来方向 - 团队将研发延伸至植物发酵领域,探索大豆蛋白转化为植物基酸奶、冰淇淋及发酵乳的可能性 [3] - 高湿挤压技术参数的系统梳理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 [3] - 科研转化采用"接力赛"模式,确保实验室技术突破能高效对接企业生产需求 [3] 行业潜力与创新空间 - 植物基食品边界持续拓展,大豆蛋白分子结构的可塑性为产品创新提供无限可能 [4]
金字火腿再度易主:主力产品火腿毛利率下滑,频繁跨界收效甚微
贝壳财经· 2025-06-04 21:40
股权变动 - 股东任贵龙将持有的1.45亿股转让给郑庆昇,并将剩余8297.47万股表决权委托给郑庆昇18个月 [1] - 股权转让后,郑庆昇拥有公司11.98%的股份及18.83%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5] - 郑庆昇斥资8.7亿元获得公司近12%股份,股份过户于2025年5月30日完成 [4][6] 新实控人背景 - 郑庆昇出生于1956年,涉猎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生意轨迹遍及福建、浙江、上海等地 [7] - 郑庆昇关联企业有18家,其中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8家 [8] - 郑庆昇旗下仙游兆挺置业有限公司2024年纳税金额为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44亿元,同比增长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217.30万元,同比增长55.19% [13] - 2024年火腿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2%,但毛利率同比下滑1.51%至26.14% [14] - 公司2021年至2024年营收整体处于下滑态势,2024年净利润与2020年基本持平 [12] 战略与挑战 - 公司计划2025年重点围绕"降成本、拓销售、调结构"三大核心任务展开工作 [16] - 年产5万吨肉制品智能化工厂项目已进入附属工程和装修阶段,计划6月开始分步实施搬迁 [16] - 专家指出公司需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升级来突破增长瓶颈 [15] 跨界业务 - 自2013年起公司频繁跨界,涉足矿业、银行、电商、医药、新能源汽车、算力等多个领域 [3][19] - 2023年出资4.011亿元认购浙江银盾云科技12.2807%股权进入算力领域,2024年以4.280232亿元转让该股权 [21][22] - 专家认为频繁跨界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市值变化 - 公司2015年6月总市值曾超过150亿元,截至2025年6月4日收盘总市值仅为73.61亿元 [18] - 当前股价为6.08元/股,较2010年上市发行价34元/股大幅下跌 [18]
金字火腿或再次易主,跨界战略仍未寻到“第二春”
贝壳财经· 2025-04-19 11:35
控制权变更与股权转让 - 公司实控人任贵龙筹划股份转让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股票自4月21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交易对手方主要从事投资管理行业,若新东家强项为投资,公司跨界策略或延续 [1][11] - 2021年任贵龙以9.93亿元受让1.99亿股(5元/股),并通过定增持股38.62%成为实控人 [10][11] 业绩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9.62%),净利润6217.30万元(同比+55.19%),但扣非净利润2354.66万元(同比-27.70%) [2][3] - 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出售银盾云12.2807%股权获4.28亿元,贡献2626.28万元收益 [3][5] - 2021-2023年实际净利润(4285.39万元、4902.88万元、4006.30万元)均未达对赌承诺(1亿元、1.3亿元、1.7亿元) [11] 跨界投资与业务布局 - 2013年起频繁跨界:稀土(8775万元收购)、民营银行(拟投1.2亿元)、电商(1.26亿元增资)、新能源汽车(200万元受让)、植物肉(2019年合作杜邦)、预制菜(2023年6款产品) [6][7][17] - 算力领域投资:2023年12月以4.01亿元认购银盾云12.2807%股权,2024年因银盾云亏损(前10月净利-4897.04万元)未达对赌目标(1亿元)而退出 [3][4][5] - 医药健康领域失败案例:2016年收购中钰资本51%股权致2018年亏损842.99万元,后出售股权形成坏账 [7][8] 主营业务与产品动态 - 2024年主营产品收入占比:火腿54.46%(毛利率26.14%,同比-1.51%)、特色肉制品22.26%(毛利率7.67%,同比-15.49%)、品牌肉8.93%(毛利率未披露) [14] - 品牌肉业务持续收缩,2024年终止冷库募投项目,营收贡献从2021年超30%降至不足10% [14] - 2024年推出35款新品(如火腿饼干、八宝粥)瞄准20-30岁年轻消费者,预制菜仅6款且收入占比微小 [16][17] 战略规划与市场拓展 - 2025年计划开发火腿延伸产品、优化成本结构、拓展电商及国际渠道,但分析师认为线上销售对业绩提振有限 [15] - 公司称将寻找适合发展战略的新项目,通过资本运作提升盈利能力,但暂无具体投资计划 [11][15]
从爆火到哑火,又一巨头退出中国:被捧上神坛的“人造肉”,快凉透了
创业邦· 2025-03-11 11:18
人造肉行业现状 - 别样肉客2024财年收入3.265亿美元同比下降4.9% 经营亏损1.56亿美元 经营利润率-47.8% [2] - 别样肉客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末暂停中国运营并裁员95% [3] - 行业从2021年开始资本熄火 已上市企业均处于亏损裁员状态 [4] 人造肉技术分类 - 分为植物肉和细胞肉两大类 植物肉是当前主要商业化方向 [6] - 植物肉使用大豆/豌豆分离蛋白 需复杂合成生物技术和挤压工艺 [6] - 细胞肉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 尚处实验阶段未商业化 [6] 行业发展历程 - 2019年别样肉客上市首日暴涨163% 创金融危机后最佳IPO纪录 [3] - 2020年中国市场迎来爆发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等推出植物肉产品 [3][8] - 2020年国内植物基投资事件21件同比增长500% 占食品赛道10% [11] 中国市场表现 - 一线城市88%消费者听过人造肉但仅32%食用过 [16] - 天猫数据显示74%消费者不愿复购 仅止步尝鲜 [17] - 产品价格显著高于真肉 如230g植物肉售价等同500g真牛肉 [18]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国内未突破"干法挤压"技术 产品存在豆腥味和黏软问题 [17] - 中餐烹饪方式使人造肉易"现形" [17] - 需添加多种调味剂导致健康度打折 [17] 企业动态 - 别样肉客2021年在嘉兴建中国首座端到端生产工厂 [11] - 国内星期零/珍肉等新锐品牌获融资 双塔/双汇等传统企业入局 [4][12] - 别样肉客2020年与星巴克/肯德基/罗森等开展合作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