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植物肉
icon
搜索文档
金字火腿再度易主:主力产品火腿毛利率下滑,频繁跨界收效甚微
贝壳财经· 2025-06-04 21:40
股权变动 - 股东任贵龙将持有的1.45亿股转让给郑庆昇,并将剩余8297.47万股表决权委托给郑庆昇18个月 [1] - 股权转让后,郑庆昇拥有公司11.98%的股份及18.83%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5] - 郑庆昇斥资8.7亿元获得公司近12%股份,股份过户于2025年5月30日完成 [4][6] 新实控人背景 - 郑庆昇出生于1956年,涉猎房地产、汽车等领域,生意轨迹遍及福建、浙江、上海等地 [7] - 郑庆昇关联企业有18家,其中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8家 [8] - 郑庆昇旗下仙游兆挺置业有限公司2024年纳税金额为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约3.44亿元,同比增长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217.30万元,同比增长55.19% [13] - 2024年火腿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2%,但毛利率同比下滑1.51%至26.14% [14] - 公司2021年至2024年营收整体处于下滑态势,2024年净利润与2020年基本持平 [12] 战略与挑战 - 公司计划2025年重点围绕"降成本、拓销售、调结构"三大核心任务展开工作 [16] - 年产5万吨肉制品智能化工厂项目已进入附属工程和装修阶段,计划6月开始分步实施搬迁 [16] - 专家指出公司需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升级来突破增长瓶颈 [15] 跨界业务 - 自2013年起公司频繁跨界,涉足矿业、银行、电商、医药、新能源汽车、算力等多个领域 [3][19] - 2023年出资4.011亿元认购浙江银盾云科技12.2807%股权进入算力领域,2024年以4.280232亿元转让该股权 [21][22] - 专家认为频繁跨界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市值变化 - 公司2015年6月总市值曾超过150亿元,截至2025年6月4日收盘总市值仅为73.61亿元 [18] - 当前股价为6.08元/股,较2010年上市发行价34元/股大幅下跌 [18]
6年时间,上涨800%后暴跌98%,”人造肉网红“Beyond Meat的溃败
华尔街见闻· 2025-05-24 13:00
Beyond Meat的兴衰历程 - 公司2019年5月上市时因"健康饮食"和"环保意识"概念受到热捧,股价在IPO后飙升超过800%,成为当年表现最佳IPO之一 [1][3] - 2024年股价较峰值暴跌超90%至不足3美元,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从明星股沦为"垃圾股" [1][6] - 行业整体遇冷:竞争对手Impossible Foods内部估值腰斩,Kellogg分拆的MorningStar Farms被承认无独立运营价值 [7] 市场狂热期的驱动因素 - 植物基肉类市场2020年销售额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46%,但远低于华尔街预测的200-300亿美元十年期市场规模 [3] - 华尔街过度类比植物奶替代品成功经验,忽视技术差异:植物肉需模拟复杂肉质结构,而植物奶仅需替代液体形态 [3] - 初期合作伙伴扩张和消费者尝鲜推动增长,Bernstein分析师指出"每个投资者都想参与叙事炒作" [3] 基本面恶化的关键信号 - 持续亏损:2025年预计营收仅3.3亿美元(较六年前增长10%),运营亏损率高达45% [9] - 产品定价过高:相比传统肉类溢价明显,价格敏感消费者流失后增长停滞 [6] - 客户留存率低:多数消费者仅尝试1-2次未形成复购,导致销售持续低于预期 [6] - 10亿美元可转债将于2027年到期,当前交易价格仅为面值的17%反映市场悲观预期 [9] 竞争与运营困境 - 传统食品巨头入局:Tyson Foods和雀巢等推出竞品,挤压市场份额 [6] - 供应链失控:扩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损害品牌声誉 [6] - 初创企业创新冲击:新兴公司带来更廉价替代方案,加剧行业价格战 [6] 核心投资教训 - 颠覆性概念需警惕"叙事泡沫",华尔街的乐观预测往往脱离实际消费习惯和技术可行性 [3][9] - 基本面指标(盈利能力、客户留存、竞争格局)比行业故事更具决定性意义 [6][9] - 植物基肉类未能复制植物奶替代路径,证明不同食品品类替代难度存在本质差异 [3]
Beyond Meat(BYND)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1 00: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24日记录日期,公司有76,381,620股已发行和流通的普通股 [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产品在法国麦当劳1500家门店销售,表现良好 [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自身是行业领导者,在蛋白质领域具有颠覆性,虽处于低谷但有望走出困境 [17] - 公司在欧盟开展名为“All Taste No Worries”的营销活动,长期看好该市场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致力于通过产品影响全球蛋白质供应方式,从动物蛋白转向植物蛋白可对人类健康、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和动物福利产生积极影响 [34][3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以线上形式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认为此举可扩大参与度、方便股东出席、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2] - 会议有董事会成员、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副总裁等高级管理团队成员以及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参加 [2] - 会议需审议三项提案,董事会建议股东对提案一、二、三投赞成票,分别为提名董事、批准任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财年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以咨询方式批准公司高管薪酬 [9][12][13] - 投票结果显示,三名董事当选至2028年股东大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任命获批,高管薪酬提案通过 [1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公司业绩不佳、股价低迷时,为何高管还要求薪酬 - 公司需在竞争环境中吸引优秀人才推动行业发展,虽处于低谷但有望走出困境,团队正努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17][18] 问题:为何给高管和董事股份,让他们低价购买并在一定期限内持有,这会稀释股东权益和投票权 - 公司确保股份分配计划高效,避免过度稀释股权,让员工持有股权可使员工行为和结果与股东利益一致,高管大部分薪酬为股权,股价不佳会对其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20] 问题:为何不在欧洲(如法国)做广告,法国只有小型连锁店销售产品 - 公司产品在法国麦当劳1500家门店销售且表现良好,在欧盟其他地区有活跃营销活动,长期看好该市场 [22][23] 问题:向他人推荐产品时,他人认为是超加工食品不健康,如何反驳 - 公司有一部9分钟短片《Planting Change》解释该问题,产品制作过程是从农场开始,将植物蛋白分离后经加热、冷却和加压处理,比美国99%的肉类加工过程更清洁高效,是从田间到餐盘的直接路径 [24][25][26] 问题:公司如何展示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去年提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报告和LCA更新进展如何 - 公司持续开展LCA工作,近期更新了部分产品数据,如牛排尖比动物蛋白减少84%温室气体排放、93%水资源消耗和88%土地使用,产品不仅有助于减少动物排放和资源使用,还能提高土壤生产力,且产品健康益处明显 [28][29][30] 问题:能否考虑推出素食节日烤肉产品 - 公司会认真考虑该提议,管理层也希望看到该产品推出 [32]
从爆火到哑火,又一巨头退出中国:被捧上神坛的“人造肉”,快凉透了
创业邦· 2025-03-11 11:18
人造肉行业现状 - 别样肉客2024财年收入3.265亿美元同比下降4.9% 经营亏损1.56亿美元 经营利润率-47.8% [2] - 别样肉客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末暂停中国运营并裁员95% [3] - 行业从2021年开始资本熄火 已上市企业均处于亏损裁员状态 [4] 人造肉技术分类 - 分为植物肉和细胞肉两大类 植物肉是当前主要商业化方向 [6] - 植物肉使用大豆/豌豆分离蛋白 需复杂合成生物技术和挤压工艺 [6] - 细胞肉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 尚处实验阶段未商业化 [6] 行业发展历程 - 2019年别样肉客上市首日暴涨163% 创金融危机后最佳IPO纪录 [3] - 2020年中国市场迎来爆发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等推出植物肉产品 [3][8] - 2020年国内植物基投资事件21件同比增长500% 占食品赛道10% [11] 中国市场表现 - 一线城市88%消费者听过人造肉但仅32%食用过 [16] - 天猫数据显示74%消费者不愿复购 仅止步尝鲜 [17] - 产品价格显著高于真肉 如230g植物肉售价等同500g真牛肉 [18]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国内未突破"干法挤压"技术 产品存在豆腥味和黏软问题 [17] - 中餐烹饪方式使人造肉易"现形" [17] - 需添加多种调味剂导致健康度打折 [17] 企业动态 - 别样肉客2021年在嘉兴建中国首座端到端生产工厂 [11] - 国内星期零/珍肉等新锐品牌获融资 双塔/双汇等传统企业入局 [4][12] - 别样肉客2020年与星巴克/肯德基/罗森等开展合作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