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造肉
icon
搜索文档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过去10年假科技盛行的一个缩影
创业邦· 2025-08-22 18:07
公司表现与市场状况 - Beyond Meat自2019年上市后市值从200亿美元峰值下跌99%至不足2亿美元[6] - 公司累计融资16.9亿美元但未能实现可持续经营[6] - 人造肉行业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仅10% 远低于市场预期[8] 成本结构与竞争劣势 - 人造肉出厂成本达每公斤7美元 显著高于牛肉(6美元)、猪肉(2.5美元)和鸡肉(2美元)[10] - 高成本导致产品在同质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10] - 白羽鸡等传统肉类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19% 成本优势明显[10] 技术瓶颈与行业局限 - 人造肉未能实现规模化后的成本下降承诺[13] - 农业单产能力和畜牧育种技术50年来未出现颠覆性变化[21] - 原子世界技术进步停滞 与数字领域的ChatGPT时刻形成对比[18][21] 资本动向与替代方案 - 比尔·盖茨2019年短期投资Beyond Meat后转向昆虫蛋白领域[19] - 昆虫蛋白成本约2美元 接近鸡肉价格水平[19] - 盖茨基金会向昆虫基因改造项目提供350万美元资助[19] 宏观背景与理论框架 - 人造肉热潮源于1972年《增长的极限》提出的资源天花板理论[13][14] - 技术停滞被归因于1960年代后对核技术等前沿科技的主动限制[16][17] -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剧了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压力[14][16]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了
投中网· 2025-08-22 15:04
现在只剩不到2亿美元的残值。 以下文章来源于锦缎研究院 ,作者费曼 锦缎研究院 . 专注上市公司价值发现与传播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 费曼 来源丨 锦缎研究院 2019 年上市的人造肉网红 Beyond meat ( BYND ),只过了 6 年,就已经被传言要破产了。 这固然危言耸听,但也确实反映了这家公司难以为继的生存实况—— 从 2011 年种子轮融资以来,加上 IPO ,合计融了 16.9 亿美金,Beyond meat ( BYND )从 2021 年最高 200 亿美金(合计人民币超千亿)市值开始,跌去了 99% 的价值,现在只剩不到 2 亿美元的残值。 Beyond meat股价月K图 过去十年中,人造肉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仅为 10%。 对于被寄予厚望、将颠覆传统动物肉市场的超 级新星来说,这一增速显然是不够看的。 在上市之初,市场预测未来植物肉会达到植物奶在牛奶市场的相应占比,至少是个 200-300 亿美 金的市场。 然而时至今日,故事已成幻觉。 人造肉,贵是原罪 人造肉市场增速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是这种"新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极 高成本 ...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录
虎嗅· 2025-08-21 15:09
2019年上市的人造肉网红Beyond meat(BYND),只过了6年,就已经被传言要破产了。这固然危言耸听,但也确实反映了这家公司难以为 继的生存实况: 从2011年种子轮融资以来,加上IPO,合计融了16.9亿美金,Beyond meat(BYND)从2021年最高200亿美金(合计人民币超千亿)市值开 始,跌去了99%的价值,现在只剩不到2亿美元的残值。 过去十年中,人造肉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仅为10%。对于被寄予厚望、将颠覆传统动物肉市场的超级新星来说,这一增速显然是不够看的。 人造肉,贵是原罪 人造肉市场增速缓慢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是这种"新生活方式"所代表的极高成本。 即使是今天,人造肉一公斤的出厂成本价仍然7美金以上。而对应的,牛肉6美金,猪肉2.5美金,鸡肉2美金。 这样的高成本,在面对实力雄厚的传统畜牧业肉厂的竞争中,显然是毫无胜算的:不管推广花掉多少,消费者在面对资金硬约束的时候,钱 总是诚实的。 在一个同质化的市场中,成本高,就是某款食品无法扩大市场的核心因素: Beyond meat股价月K图 过去10年中,鸡鸭肉的复合增速高达19%,白羽鸡的极低成本就是其中的重要 ...
“人造肉第一股”千亿市值毁灭:过去10年假科技盛行的一个缩影
36氪· 2025-08-21 11:01
Beyond Meat市值暴跌 - 公司从2011年种子轮到IPO累计融资16.9亿美元,但市值从2021年峰值200亿美元暴跌99%至不足2亿美元 [1] - 股价月K线显示过去十年人造肉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仅10%,远低于市场早期预测的200-300亿美元潜力规模 [3] 人造肉行业成本困境 - 人造肉出厂成本高达7美元/公斤,显著高于牛肉(6美元)、猪肉(2.5美元)和鸡肉(2美元) [4] - 过去十年鸡鸭肉复合增速达19%,白羽鸡极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而人造肉成本无法突破导致其始终是小众产品 [4] 技术停滞与环保理念冲突 - 人造肉未能兑现规模化降本承诺,其发展更多依赖环保主义理念和社会运动推动 [6] - 行业技术天花板明显:美国牛肉价格经通胀调整后50年维持在7美元,养殖业育种技术遭遇硬性瓶颈 [10] - 比尔·盖茨2019年短期投资Beyond Meat后迅速退出,转而投资蟋蟀蛋白(成本2美元/公斤)等替代方案 [12][13] 全球资源天花板背景 - 原油边际成本达60美元/桶,发展中国家资源争夺加剧,中国选择电动车和煤电作为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 [10] - 1960年代后全球技术停滞现象显著,核能、AI等领域发展受限于"技术双刃剑"效应带来的安全顾虑 [11] - 农业领域50年未出现颠覆性技术进步,单产和育种技术未有突破,行业期待原子级"ChatGPT时刻" [16]
散户的狂欢,市场的轮回:Meme股狂热为何周而复始?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11:20
Meme股热潮再现 - 7月中旬社交媒体热议和散户投资者涌入推动Opendoor、柯尔百货和Krispy Kreme等被严重做空的股票突然爆发疯狂涨势 [1] - 这些股票剧烈波动并非源于基本面变化,而是成为社交媒体红人热议的新宠 [1] - 与2021年最初的Meme股狂潮如出一辙,当时游戏驿站和AMC股价因交易热潮飙升 [1] - 这类由Meme驱动的暴涨可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意外之财,但对后知后觉的跟风者往往意味着惨重损失 [1] Meme股特征 - 能激发网民集体想象并获得有影响力的散户投资者在社交媒体造势 [2] - 相关推文常配有融合流行文化元素的梗图或视频 [2] - 买入这些股票被视为荣誉勋章或加入某种俱乐部的入场券 [2] - 通常涉及知名消费品牌,如游戏驿站、AMC、Opendoor、Krispy Kreme、GoPro和Beyond Meat [2] - 这类股票通常具有高卖空比例且每股单价往往较低 [3] 与2021年市场环境差异 - 2025年市场面临高利率、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但市场投机板块却再度活跃 [4] - 本轮涉及的股票数量不及2021年,但波动更为剧烈且涨势短暂 [4] - 7月21日Opendoor暴涨43%,当日成交量达19亿股,约占全美股票交易总量的10% [4] - 当日逾340万份期权合约易手,超过游戏驿站2021年暴涨期间的单日峰值 [4] - 柯尔百货和Krispy Kreme因逼空行情飙升,但Krispy Kreme的涨势未能持续 [4] Meme股历史表现 - 游戏驿站股价较2021年1月峰值已下跌超70% [6] - AMC较2021年6月高点暴跌近99% [6] - 2021年5月AMC的涨势仅维持两天便告终结 [10] - 法拉第未来在2024年曾在一周内从0.04美元飙升至近4美元,但不到两周便跌回仙股行列 [10] Meme股热潮成因 - 消费类公司股价暴涨通常可溯源至Discord论坛、Reddit社区或StockTwits等交易聊天室 [7] - 2021年游戏驿站狂潮始于网红交易员"咆哮小猫"Keith Gill的看涨帖文 [7] - 2025年7月行情中多伦多对冲基金EMJ Capital创始人Eric Jackson在X平台连续发文唱多Opendoor引发散户热议 [7] Meme股热潮持续性 - Meme股热潮若要持续需不断吸引新投资者入场 [10] - 这种模式在2021年配合疫情封锁曾运转良好,但如今难以为继 [10] - 华尔街机构已形成快速识别并应对这类波动的策略,常导致涨势迅速熄火 [10] - 企业基本面终将回归主导 [10]
美股人造肉概念股beyond meat盘前涨超13%
快讯· 2025-07-23 17:31
美股人造肉概念股表现 - Beyond Meat盘前涨幅超过13% [1] 牛肉价格走势 -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自1月以来牛肉价格上涨近9% [1] - 牛肉零售价创历史新高达到每磅9.26美元 [1]
人造肉概念下跌1.02%,主力资金净流出14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7:32
人造肉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4月30日收盘,人造肉概念下跌1.02%,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股价上涨的有4只,涨幅居前的有雪榕生物(+1.27%)、山东赫达(+0.99%)、双塔食品(+0.38%)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爱普股份、双汇发展、金字火腿 [1] 资金流动情况 - 人造肉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1.00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居首的是双汇发展(-3372.88万元),其次为好想你(-2276.53万元)、海欣食品(-1679.06万元)、金字火腿(-1006.64万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唐人神(+636.73万元)、山东赫达(+148.05万元)、美盈森(+133.34万元) [2][3] 个股涨跌幅及换手率 - 双汇发展今日跌幅4.14%,换手率0.85% [2] - 好想你跌幅2.84%,换手率15.87% [2] - 雪榕生物涨幅1.27%,换手率4.50% [3] - 山东赫达涨幅0.99%,换手率1.52% [3]
从爆火到哑火,又一巨头退出中国:被捧上神坛的“人造肉”,快凉透了
创业邦· 2025-03-11 11:18
人造肉行业现状 - 别样肉客2024财年收入3.265亿美元同比下降4.9% 经营亏损1.56亿美元 经营利润率-47.8% [2] - 别样肉客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末暂停中国运营并裁员95% [3] - 行业从2021年开始资本熄火 已上市企业均处于亏损裁员状态 [4] 人造肉技术分类 - 分为植物肉和细胞肉两大类 植物肉是当前主要商业化方向 [6] - 植物肉使用大豆/豌豆分离蛋白 需复杂合成生物技术和挤压工艺 [6] - 细胞肉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 尚处实验阶段未商业化 [6] 行业发展历程 - 2019年别样肉客上市首日暴涨163% 创金融危机后最佳IPO纪录 [3] - 2020年中国市场迎来爆发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等推出植物肉产品 [3][8] - 2020年国内植物基投资事件21件同比增长500% 占食品赛道10% [11] 中国市场表现 - 一线城市88%消费者听过人造肉但仅32%食用过 [16] - 天猫数据显示74%消费者不愿复购 仅止步尝鲜 [17] - 产品价格显著高于真肉 如230g植物肉售价等同500g真牛肉 [18] 技术瓶颈与挑战 - 国内未突破"干法挤压"技术 产品存在豆腥味和黏软问题 [17] - 中餐烹饪方式使人造肉易"现形" [17] - 需添加多种调味剂导致健康度打折 [17] 企业动态 - 别样肉客2021年在嘉兴建中国首座端到端生产工厂 [11] - 国内星期零/珍肉等新锐品牌获融资 双塔/双汇等传统企业入局 [4][12] - 别样肉客2020年与星巴克/肯德基/罗森等开展合作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