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投资

搜索文档
六个核桃卖不动了,前衡水首富转身搞起半导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9: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下滑16.19% 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下滑27.76% [1] - 第一季度营收18.6亿元同比下滑19.7% 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滑26.95% 创近五年新低 [2] - 销售费用同比提升3.73%至3.3亿元 销售费用率从10.81%攀升至13.37% [2] 区域销售表现 - 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下滑40.64% 西北地区下滑36.62% 华东地区下滑22.35% 华北地区下滑19.63% [2] - 七大销售区域中除西南地区外均出现双位数降幅 [2] 产品战略困境 - 核桃乳产品曾创造单年近百亿元销售额 现被消费者视为"怀旧产品" [1] - 推出燕麦奶、椰奶、养生系列、五星系列、无糖系列及2430系列新产品均未达预期效果 [1][4]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2%至1836万元 2021-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仅1.55亿元 [3] 投资策略转型 - 2019-2022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70-105亿元 2022年105.3亿元理财收益仅2.285亿元(收益率2.17%) [5] - 2019-2021年投资收益从4.64亿元锐减至219.61万元 2023-2024年连续亏损(-1.29亿元/-1.26亿元) [5][6] - 2021年起投资1亿元于人工智能企业 8亿元入股锂离子电池企业 2.2亿元投资梯媒企业 2024年投资16亿元于长江存储 [6] 投资业绩表现 - 对瑞浦兰钧8亿元投资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缩水至5.94亿元 累计损失2.06亿元 [6] - 通过二级市场持有嘉美包装、异兴包装股票获益上千万元 被动获得步步高股票 [6] 行业竞争环境 - 饮品行业加速迭代 新产品新品类层出不穷 消费者偏好日新月异 [3] - 跨界投资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包括医药行业、房地产开发及场地电动车企业 [6]
宝馨科技半年内两度跨界:机器人、半导体能否拯救光伏“失意者”?|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9-05 22:09
核心观点 - 宝馨科技在光伏跨界失败导致巨额亏损及政企纠纷背景下 半年内连续跨界机器人及半导体赛道 试图寻找新增长点但面临技术依赖及交易不确定性等挑战 [2][6][7] 机器人领域投资 - 拟向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增资1800万元 获81.82%股权 切入工业机器人、具身机器人及生活服务机器人领域 [2] - 标的公司2024年净资产-196.84万元 2025年6月净资产-182.01万元 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859.10万元 净利润22.50万元实现扭亏 [4] - 苏州集萃为江苏集萃孵化企业 2024年员工仅10人 仅1项专利由母公司转移 存在技术自主性风险 [5] 半导体领域布局 - 2025年1月出资1.344亿元设立合资公司浙江影速(持股42%) 进入集成电路设备制造领域 [6] - 2025年3月计划以3.2亿元收购江苏影速40%股权 目标公司主营激光直写光刻技术装备 曾筹划科创板IPO [6] - 交易遭江苏影速单方面终止 公司仍在积极沟通 目前悬而未决 [6] 光伏业务遗留问题 - 2022年投资光伏项目总额超35亿元(怀远县16.8亿元+鄂尔多斯18.6亿元) 但怀远项目未建成即遇行业逆风 [7] - 2024年计提光伏资产减值3.69亿元 导致全年亏损7.67亿元 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亿元(同比下滑42%) 亏损4482万元 仍未摆脱亏损 [8] 政企纠纷与资金问题 - 遭怀远县及鄂托克旗国资起诉 两案涉案金额合计4.7亿元 怀远案一审判决需返还3亿元出资款及利息 [10] - 2024年存在2150万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被控股股东偿还 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 [11] - 2025年多位高管离职 包括监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独立董事、财务总监及证券事务代表 [11]
柯利明1287万股权被冻结,但万达电影净利大涨了372.55%
观察者网· 2025-09-03 11:07
股权冻结事件 - 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297万元股权被冻结 执行法院为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1] - 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90万元股权被冻结 冻结股权数额合计1287万人民币[1] - 冻结期限均为3年 冻结起始日为2025年8月28日[1][2][3] - 柯利明为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且直接持有99%股权 儒意投资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儒意影视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3] 万达电影控制权变更 - 2024年4月王健林及万达文化集团退出北京万达投资 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柯利明[4] - 2023年底王健林以21.55亿元将北京万达投资51%股权转让给儒意投资[5] - 交易完成后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柯利明 儒意系通过北京万达投资持有万达电影约20.64%股权[3][5] - 王健林通过莘县融智持股4.39% 2024年已两度减持 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从7.66%降至约5%[5] 万达电影经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66.89亿元同比增长7.57% 归母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长372.55%[5] - 连续16年蝉联票房冠军 TOP100影院席位从47家增至51家 TOP500影院从216家增至246家[6] - 春节档票房超12.4亿元创历史新高 正从院线运营商向"超级娱乐空间"转型[6] - 2019-2023年累计亏损124.73亿元 其中2023年净利润9.32亿元实现扭亏[6][7] 柯利明资本运作历程 - 2014年儒意影业被中技控股以15亿元收购 市盈率11.54倍[9] - 2020年恒腾网络以72亿港元全资收购儒意影业 恒大持股55.6% 腾讯持股19.32%[10] - 2021年6月以44.33亿港元收购恒腾网络7.39亿股 持股比例升至20.5%[10] - 2021年11月恒大清仓后柯利明成为实控人 12月更名为中国儒意 现持股18.32%[10] 业务拓展与协同 - 2024年7月中国儒意以2.4亿元收购万达金融板块快钱金融 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0] - 支付服务计划与流媒体、游戏及万达电影线下业务产生协同效应[11] - 快钱金融估值较峰值缩水近七成 近三年累计被罚超千万元 牌照剩余有效期不足一年[11]
3.9亿债务违约!董事长总经理集体走人!知名针织企业跨界投资大败局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36
项目终止与债务危机 - 公司终止扬州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因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导致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 [1] - 公司终止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 需支付1500万元赔偿款 逾期需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3] - 新能源子公司因3.9亿元借款违约遭法院股权冻结 光伏板块累计逾期债务达9.86亿元 占净资产329% 新增诉讼金额近4000万元 [3]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1.42亿元 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8800万元至1.48亿元 上年同期亏损1.45亿元 [5] - 亏损主因光伏板块设备折旧及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高企 同时对供应商及金融机构债务逾期违约责任计提预计损失 [5] 控制权与管理层变更 - 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由陶建伟变更为黄荣耀 [5][7] - 原董事长陈剑嵩及陶士青等5名非独立董事集体辞职 新选举曹远刚为董事长 贺琦为副董事长 夏金强为总经理 [8][9] - 新管理层成员曹远刚 贺琦 夏金强均具备金融投资背景 与此前光伏制造管理团队形成显著差异 [10] 行业背景与跨界风险 - 中国光伏产能达全球需求两倍 严重供需失衡导致各环节价格大跌 五家龙头企业上半年合计亏损达173亿元 [12] - 光伏行业因政策支持与资本追捧曾为蓝海产业 但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 现已成为反内卷政策典型案例 [12] - 纺织企业跨界需警惕投资周期长 市场变化及技术迭代风险 跟风投资易导致产能过剩与社会资源浪费 [14] 股价表现与项目影响 - 公司股价从2022年12月光伏项目官宣时历史高点下跌超60% 至8月22日报收4.92元 [1] - 光伏子公司债务压力及停产严重拖累整体业绩 但传统服装业务未受直接影响 [3][5]
华丽家族跨界增资海和药物背后的疑问
北京商报· 2025-08-21 20:11
股价波动 - 公司披露跨界增资海和药物消息后股价经历大幅波动 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后出现跌停[1][3] - 8月21日股价高开0.28%报3.6元/股 最终跌停报3.23元/股 跌幅10.03% 成交金额11.85亿元 换手率21.92% 总市值51.75亿元[3] - 8月11日至20日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3] 交易方案 - 拟以不超过3亿元参与海和药物配股融资 取得配股完成后5%—8.09%股权[1][3] - 按每股4.75元价格认购新增股份不超过6315.79万股[3]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海和药物是控股股东南江集团的参股公司 南江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海和药物约11.54%股权[4] 标的公司情况 - 海和药物成立于2011年 专注于肿瘤领域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商业化[6] - 已有三款产品开始商业化:谷美替尼片、口服紫杉醇溶液、香雷糖足膏[6] - 财务表现持续亏损:2024年营业收入3.23亿元 净利润-2.01亿元;2025年1-2月营业收入7682.37万元 净利润-1607.93万元[10] 估值与评估 - 采用资产基础法估值 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7.64亿元 估值范围34.2亿—40.11亿元 增值率347.7%—425.03%[7] - 未设置业绩承诺条款 上交所关注交易作价公允性及股东利益保障[7] - 公司解释选择资产基础法因核心资产为5项新药管线 采用多期超额收益折现法估值 认为可靠性优于市场法[8] 公司业绩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3.53亿元 同比增长118.47% 但归属净利润转亏为-3441.9万元[10]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924.12万元 同比下降30.56% 归属净利润134.88万元 同比下降90.89%[10] - 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属净利润-1250万至-835万元 因苏州项目交付面积减少及遵义项目销售费用上升[11] 战略考量 - 公司称投资基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 标的公司研发风险已大幅降低 产品进入销售放量阶段[8][11] - 旨在探索新兴产业机遇 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盈利能力[1][12] - 上交所要求说明在经营亏损情况下跨界收购亏损标的的商业合理性及股东权益维护[11]
三年亏3亿却分红9亿!“红枣第一股”好想你跨界投资难掩主业颓势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19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1500万元至2500万元,已连续3年亏损,累计亏损超3亿元[1] - 2024年营收16.70亿元,同比下滑3.39%,2020年营收曾从59.61亿元暴跌至30.01亿元[6]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1.89亿元、-5189.19万元、-7195.77万元[8] - 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约5亿元[9] - 2024年红枣产品销售量36480.43吨,同比减少7.55%,库存量大增66.10%[9][10] 分红与薪酬 - 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9.11亿元,2024年全年分红6.05亿元创历史新高[10] - 实控人石聚彬家族持股超30%,分走三成分红款[10][11] - 董事长石聚彬2024年薪酬260.24万元,其弟石聚领薪酬117.75万元,儿子石训薪酬88.11万元[11][13] - 高管薪酬4人同比增长,仅财务总监薪酬下调至59.79万元[13] 投资布局 - 2021年以3000万元间接投资蜜雪冰城,持股0.5983%[14] - 2023年投资7亿元获得零食品牌鸣鸣很忙6.6191%股份,2024年该渠道贡献销售额0.94亿元(占营收5.62%)[14][15][16] - 2024年以5000元认购成都华泰天府数智创业投资基金9.98%份额[14] - 推出红枣口味啤酒产品,覆盖电商及专卖店渠道[17] - 拟使用不超过2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7] 经营措施 - 聚焦核心品类优化产品清单,实施原料定向采购和生产精细化管理以控制成本[4][5] -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理财收益增长但投资收益减少3700万元[5] - 重点拓展山姆、永辉、鸣鸣很忙等高势能渠道[17] 信息披露事件 -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误将"万元"写为"元",后续补充公告修正[2][4]
跨界光伏失利后 棒杰股份管理层迎来"大换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2:0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公司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补选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并完成新管理层选举 包括董事长曹远刚 副董事长贺琦 总经理夏金强 [1][2] - 新管理层团队具备金融和投资领域从业背景 与此前聚焦光伏制造的团队形成明显差异 [2][3]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人员组成同步调整 战略委员会由曹远刚 沈文忠 夏金强组成 曹远刚任主任 [2] 光伏业务终止 - 公司终止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 该项目原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62亿元 [4] - 终止项目需向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支付损失赔偿款1500万元 逾期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4] - 合资公司江山棒杰通过定向减资方式回购信莲基金全部股权 退出价格为8587.40万元(含实缴本金8000万元及年化8%利息587.40万元) [5] 财务表现与风险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0亿元至1.80亿元 主要因光伏板块设备折旧和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 [6] - 公司对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债务逾期的违约责任计提预计损失 [6] - 若光伏板块债务压力未改善 2025年度经审计期末净资产可能为负 公司股票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可能性 [6] 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光伏项目后部分高管离职 新管理层迅速到位 [1][2] - 公司表示将聚焦无缝服装业务核心战略方向 [1]
跨界光伏失利后 棒杰股份管理层迎来“大换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9:0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8月11日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补选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议案 并完成董事长、副董事长选举及总经理聘任 [1] - 新管理层团队包括董事长曹远刚、副董事长贺琦及总经理夏金强 三人均具备金融与投资领域从业背景 [2][3]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人员同步调整 战略委员会由曹远刚任主任 审计委员会由章贵桥任主任 提名委员会由沈文忠任主任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孙建辉任主任 [2] 光伏业务终止及财务影响 - 7月15日公告终止年产16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16GW光伏硅片切片项目 该项目原计划总投资约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 [4] - 因终止项目需向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支付损失赔偿款1500万元 逾期需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4] - 合资公司江山棒杰通过定向减资方式回购信莲基金全部股权 退出价格为8587.40万元(含实缴本金8000万元及年化8%利息587.40万元)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20亿元至1.80亿元 主因光伏板块设备折旧及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 且对债务逾期违约责任计提预计损失 [5] 战略方向调整 - 公司表示将聚焦无缝服装业务核心战略方向 新管理层背景与此前光伏制造团队形成明显差异 [1][3] - 光伏业务终止原因为行业进入"寒冬"及跨界者普遍退出 项目持续失血拖累公司发展 [4][5]
三年亏3亿却分红9亿!好想你跨界投资难掩主业颓势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10
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1500万元至2500万元 [1][2] - 连续3年亏损(2022-2024年),累计亏损额达3.13亿元 [1][8] - 2024年营收16.70亿元,同比下滑3.39% [6] - 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2020-2024年),累计亏损约5亿元 [9]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980.61万元,同比增长216.08%,但二季度亏损5480.61万元至6480.61万元 [9] 经营状况 - 2024年红枣产品销售量36480.43吨,同比减少7.55%,库存量大增66.10% [9] - 2020年因出售百草味股权归母净利润暴增1018.80%至21.55亿元 [8] - 营收从2019年峰值59.61亿元跌至2024年16.70亿元 [6] 分红与薪酬 - 2024年全年分红总额6.05亿元(含中期1.73亿元),近三年累计分红9.11亿元 [10] - 实控人石聚彬家族持股超30%,分走三成分红款 [10][11] - 董事长石聚彬2024年薪酬260.24万元,其弟石聚领(副总经理)薪酬117.75万元,其子石训(总经理)薪酬88.11万元 [10][11][13] 投资与业务拓展 - 间接投资蜜雪冰城(通过基金持有3.82%股份) [14] - 2023年投资量贩零食企业鸣鸣很忙7亿元,持股6.6191% [15] - 鸣鸣很忙成为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额0.94亿元(占总额5.62%) [15][16] - 推出啤酒产品(红枣、毛尖绿茶等口味)并通过电商及专卖店销售 [17] - 拟使用不超过2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17] 信息披露事件 -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误将"万元"写为"元",后发布补充公告更正 [1][2][5]
0元转让光伏胶膜资产!又一光伏跨界玩家折戟
DT新材料· 2025-07-30 00:05
绿康生化资产重组 - 公司拟以现金交易方式向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出售旗下三家子公司(绿康玉山、绿康海宁、绿康新能)100%股权,整体作价0元 [1] - 交易性质为关联交易,接盘方包括控股股东康怡投资及持股5%以上股东义睿投资、长鑫贰号、皓赢投资 [2] 光伏业务发展及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通过收购绿康玉山及设立绿康海宁跨界进入光伏胶膜领域,计划形成"动保+光伏胶膜"双主业模式 [3] - 2024年光伏胶膜业务收入2.31亿元(同比+60.89%),占营收35.62%,但毛利率为-38.63%,拖累整体业绩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5000万–6500万元,同比减亏25.35%–42.58%;扣非净利润亏损6800万–8000万元,同比减亏23.35%–34.84% [3] 行业背景 - 公司跨界光伏与棒杰股份、华东重机等企业类似,均因行业高景气度入场,但受全产业链降价影响导致业务亏损 [3] - 2025年高分子产业年会涉及光伏胶膜等新能源材料议题,显示行业仍存在技术研讨需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