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界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盯上打工人的“小饭桌”,卤味巨头跨界开快餐店
36氪· 2025-11-11 16:33
品牌跨界与新店型推出 - 公司跨界快餐赛道,在深圳科兴科技园开设首家名为“绝味煲煲”的快餐店,目前已正式营业 [1] - 新品牌“绝味煲煲”与绝味传统门店风格截然不同,门头选用高饱和青绿色背景搭配白色大字,并标注“小煲砂锅菜”与“卤味小吃”以传递核心菜品特色 [1] - 公司此前已尝试新店型,包括今年7月在长沙开设全国首家“绝味plus休闲餐厅”,以及10月在长沙落地首家“绝味鲜卤店”,后者更贴近社区鲜食便利店定位 [5] 产品策略与特色 - 门店保留绝味鸭脖元素,在门口设置卤味小吃铺,售卖五香鸭脖、招牌鸭锁骨等卤味食品 [3] - 产品层面将“冷卤”升级为“热煲”,推出绝味麻辣鸭煲、风味黑鸭煲等招牌产品,延续标志性卤香口味的同时凭借热度、香气与现场感提供新体验 [3] - 进行口味创新,推出销魂小炒黄牛肉煲、老坛酸菜肥肠煲等大师煲系列,并搭配销售家常小炒菜、卤味饭以满足用餐刚需 [3] 定价与市场定位 - 绝味煲煲主打平价路线,招牌产品如绝味麻辣鸭煲、风味黑鸭煲小份定价26.9元,大份48元 [3] - 大师煲系列价格最低26.9元,最高32.9元,家常小炒菜定价16.9-32.9元,卤味饭定价12.9-15元 [3] - 此前推出的新店型如“绝味plus休闲餐厅”价格普遍在8-28元,“绝味鲜卤店”部分产品价格低至7.6元 [5] 扩张计划与行业背景 - 绝味煲煲目前仅试水运营深圳首店,但二、三店已在筹备中,预计明年在华南和华东区域铺开 [5] - 行业增长红利逐渐收窄,同质化竞争激烈,公司主动打破品类边界、拓展消费场景被视为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举措 [5]
狂砸3亿!蜜雪冰城收购利润107万福鹿家,和蜜雪利润差4000倍图啥
搜狐财经· 2025-11-06 21:05
蜜雪冰城跨界啤酒的战略背景 - 新茶饮行业增长显著放缓,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预计从2023年的44.3%降至12.4%,行业面临天花板压力[3] - 精酿啤酒赛道增长迅猛,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逼近千亿,年增长率超过30%,2030年可能突破2000亿[5] - 公司选择跨界是顺势而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以应对主业增长乏力[5] 对福鹿家啤酒的收购细节 - 公司于2025年10月1日通过增资2.856亿和收购1120万,总计获得福鹿家啤酒53%的股权,将其纳入体系[5] - 福鹿家实际控制人田海霞为公司CEO张红甫的妻子,且福鹿家总部设在蜜雪总部基地内,属于“自家人”孵化项目,降低了跨界风险[7] 福鹿家啤酒的业务模式与优势 - 品牌转型后扩张迅速,三年内开设1200家门店,复制了公司的低门槛加盟模式[10] - 加盟前期投资仅需6万,无需品牌加盟费,远低于开设一家蜜雪冰城所需的21万[10] - 门店模式灵活,15平米即可开设,无需堂食区,适合多种场景快速铺店[12] - 产品定价极具竞争力,鲜啤价格压至6-10元,最便宜产品为5.9元一斤,旨在将鲜啤变为日常平价饮料[12] - 目标客群明确为18-35岁年轻女性,提供酒精度低、口味偏甜的产品,避开与传统啤酒的正面竞争[14] - 依托公司成熟的冷链系统,将鲜啤行业平均8%的损耗率降至3%以内,解决了保质期短和全国铺货的痛点[16] 福鹿家啤酒面临的挑战 - 盈利能力薄弱,2024年虽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107万,与公司同年44.5亿净利润相差超过4000倍[17] - 低价策略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盈利模型尚未完全跑通[17] - 消费场景受限,作为酒精饮品无法进入中小学周边,且办公、学习等场景消费受限,销量天花板低于奶茶[19] - 缺乏外卖平台红利,平台因伦理考虑不会大力推广酒精饮品,导致营销成本较高且用户认知需自主培养[21] - 市场竞争激烈,面临优布劳(2000多家门店)、泰山原浆(1200多家门店)等老牌品牌,以及茶百道、茶颜悦色等茶饮同行的跨界竞争[21] 公司的长远战略布局 - 收购旨在构建“早C午T晚A”(早上咖啡、中午奶茶、晚上酒精)的全时段饮品生态,覆盖消费者全天需求[23] - 公司的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和加盟体系,但啤酒品类对口感、品质要求更高,长期成功需依赖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不能仅靠低价策略[23]
雪王“买醉”,蜜雪冰城开卖啤酒!
搜狐财经· 2025-10-14 16:59
公司战略与收购 - 蜜雪冰城以2.97亿元总价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业务版图从现制茶饮、咖啡延伸至酒精饮品领域 [1] - 此次收购是公司开拓现打鲜啤品类的重要举措,旨在与主品牌及咖啡子品牌“幸运咖”形成协同效应 [5] - 收购标的鲜啤福鹿家成立于2021年,主打现打鲜啤产品,截至2025年8月31日已拥有1200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 [5] 收购标的财务状况 - 鲜啤福鹿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盈利107.09万元 [5] 行业趋势 - 新茶饮品牌跨界酒赛道已成趋势,近一年来从推出含酒联名产品到开设专业酒馆,动作愈发频繁 [5]
雪王“买醉”!蜜雪冰城开卖啤酒售价5.9元起,低至市场价三分之一,只能外带
搜狐财经· 2025-10-14 15:27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蜜雪冰城以总价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其中2.856亿元用于增资认购51%股权,1120万元用于受让2%股权 [6] - 交易完成后,鲜啤福鹿家成为其非全资附属公司,财务业绩将并入集团报表 [6] - 鲜啤福鹿家成立于2021年,截至2025年8月31日拥有1200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域,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盈利107.09万元 [6] 业务战略与协同效应 - 此次收购是公司开拓现打鲜啤品类的重要举措,旨在与主品牌及咖啡子品牌"幸运咖"形成协同效应 [6] - 收购被视为新茶饮巨头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尝试 [1] - 鲜啤福鹿家能实现低价,依托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优势,通过集中采购使麦芽、啤酒花等原料成本降低18%,并采用"总部酿造成品液门店现打"模式,使损耗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5% [10] 产品与市场定位 - 鲜啤福鹿家产品价格集中在5.9元至14.9元区间,仅为同类精酿产品市场价的1/3至1/2,例如经典德式小麦啤5.9元/杯,最贵的区域限定款14.9元/杯 [9] - 在产品创新上延续"本土化改造"思路,龙井茶啤、砂糖橘果啤等融合茶饮元素的产品占比超40%,并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酒精含量仅0.5%vol的低醇奶啤 [10] - 门店营业时间多为11点至24点,高峰时段集中在晚6点至10点,销售额占比超70% [9][16] 关联交易与市场热议 - 鲜啤福鹿家原第一大股东田海霞为蜜雪集团首席执行官、控股股东张红甫的配偶,交易前持有60.05%股权 [14] - 市场观点认为此次收购更像是一次"体外培育"后的正式并入,鲜啤福鹿家的发展可能获得了蜜雪在供应链、选址、加盟体系上的隐性支持 [14] - 以鲜啤福鹿家2024年107万元的净利润计算,2.97亿元的收购价对应近280倍市盈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5] 跨界挑战与运营差异 - 酒精饮品消费场景高度集中于晚间,与奶茶、咖啡的全时段消费属性形成反差,存在"场景鸿沟" [16] - 目标客群存在差异:蜜雪冰城核心客群需求为"解渴、提神、性价比",而精酿啤酒消费者更注重"社交、口感、情绪价值" [16] - 酒精饮品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白天推促销活动效果差,与蜜雪冰城"全时段高周转"的运营逻辑形成鲜明反差 [16]
蜜雪冰城2.97亿控股鲜啤福鹿家,业务版图扩至酒精饮品
经济观察网· 2025-10-14 11:17
交易概述 - 蜜雪冰城通过增资及股权受让方式,以总计2.97亿元人民币获得鲜啤福鹿家53%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1] - 此次交易标志着蜜雪冰城正式从现制茶饮、咖啡领域跨界进入现打鲜啤市场 [1] 战略意图 - 公司此举旨在开拓新品类,与主品牌及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形成协同效应 [1] 股权结构 - 交易前,鲜啤福鹿家原第一大股东田海霞持有60.05%股权 [1] - 田海霞通过控制郑州麦浪同舟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20.41%股权)成为鲜啤福鹿家的实际控制人 [1] - 田海霞为蜜雪集团首席执行官、控股股东张红甫的配偶 [1]
宋城演艺:未参与西贝IPO项目,暂无跨界进入餐饮预制菜行业计划
新浪财经· 2025-10-14 08:41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明确表示未参与西贝IPO项目[1] - 公司目前暂无跨界进入餐饮预制菜行业的计划[1] 主营业务与运营 - 公司致力于深耕文旅演艺主业并稳步发展[1] - 为满足游客需求各千古情景区均提供餐饮配套服务[1] 市场表现相关 - 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市场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1]
蜜雪冰城跨界啤酒,2.97亿收购福鹿家背后的“酒局”野心
36氪· 2025-10-14 08:14
收购事件概述 - 蜜雪集团以2.97亿元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业务从茶饮、咖啡扩展至现打鲜啤 [1] - 此次收购是公司2025年3月上市后的首次重大收购,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1] - 交易通过增资2.856亿元认购51%股权与1120万元受让2%股权两部分完成 [2] 交易背景与关联关系 - 交易双方存在深度绑定关系,鲜啤福鹿家实际控制人田海霞为蜜雪集团CEO张红甫的配偶 [2] - 两家企业办公地址相同,部分门店曾有"雪王"元素宣传痕迹 [2] - 交易定价参照独立第三方评估报告,并经公司关联交易委员会审议通过 [2] 标的公司福鹿家概况 - 福鹿家成立于2021年,主打现打鲜啤,每500ml售价6至10元,价格带与蜜雪冰城高度吻合 [4] - 截至2025年8月,福鹿家在全国28个省市拥有约1200家门店,采用加盟模式 [4] - 公司经营快速改善,2023年亏损152.77万元,2024年已实现盈利107.09万元 [4] 战略协同性与布局动机 - 产品高度协同,福鹿家15款SKU将茶味、果味与啤酒融合,适配蜜雪的年轻化口味逻辑 [4] - 渠道互补,福鹿家1200家门店与蜜雪5.3万家门店网络形成协同,重点深耕下沉市场 [5] - 新茶饮市场增速预计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公司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7] - 精酿啤酒市场前景广阔,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逼近千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 [7] 供应链与运营协同 - 蜜雪集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可在采购、生产、物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赋能福鹿家 [7] - 通过集中采购和智慧冷链系统,鲜啤运输损耗率有望从行业平均的8%降至3%以内 [7] - 公司遍布全球的5.3万余家门店网络与标准化运营体系可助力福鹿家规模化发展 [7]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现打鲜啤处于"消费升级与场景重构"双重驱动期,Z世代追求新鲜、健康、社交属性 [8] - 福鹿家"即时性"模式与瓶装啤酒形成差异化,该特质与蜜雪核心能力高度匹配 [8] - 啤酒业务可能成为公司海外扩张新抓手,其布局的东南亚区域啤酒消费基数庞大 [8] 潜在挑战与风险 - 鲜啤消费集中在17点至24点的夜间时段,对餐饮、夜市等场景依赖性强 [9] - 茶饮门店增设鲜啤区需解决白天卖奶茶、晚上卖啤酒的运营切换成本 [10] - 现打鲜啤赛道竞争加剧,已涌入泰山精酿、失眠企鹅等玩家,传统啤酒巨头也在渗透 [10] - 鲜啤行业净利率普遍低于茶饮,且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更大 [10]
蜜雪冰城卖啤酒,斥资3亿买下“老板娘”的鲜啤福鹿家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20:36
交易概述 - 蜜雪集团计划以2.97亿元人民币的交易对价,通过增资与股权受让方式获得鲜啤福鹿家运营主体53%的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鲜啤福鹿家将成为蜜雪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其业绩将纳入集团合并报表 [1] - 此举标志着蜜雪集团正式跨界现打鲜啤赛道,形成蜜雪冰城、幸运咖、鲜啤福鹿家三大品牌矩阵 [1] 目标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鲜啤福鹿家是平价精酿现打啤酒市场的头部品牌,产品价格区间在6至10元/500ml,覆盖经典鲜啤、果啤、茶啤等 [3] - 公司创立于2021年,因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价格被网友称为"精酿界的蜜雪" [3] - 截至目前,鲜啤福鹿家已在全国布局约1200家门店,是中国最大的现打鲜啤连锁品牌 [7] - 公司2023年开放加盟,今年6月已实现千店规模,近90天在全国新开了638家门店 [6][7] 目标公司财务与运营模式 - 鲜啤福鹿家2023年全年亏损152.77万元,202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07.09万元 [7] - 截至今年8月31日,公司未经审核净资产约为1952万元,未经审核总资产约为9270万元 [7]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和设备,而非几元一杯的啤酒 [7] - 公司近60%门店位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扩张路线,在北京仅6家门店,尚未进军上海市场 [7] 交易背景与关联关系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鲜啤福鹿家的创始人及实控人田海霞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配偶 [8] - 交易前,田海霞直接与间接持有鲜啤福鹿家运营公司超8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将降至39.43% [9] - 蜜雪冰城曾在4月对"跨界卖啤酒"的传闻表示"不实",但本次交易落地在市场意料之中 [4][5] 行业背景与战略协同 - 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300亿元,渗透率从6.8%跃升至17.2% [10] - 蜜雪冰城是目前中国现制茶饮行业6家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一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 [9] - 当前现制茶饮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在门店密度饱和、用户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优化供应链效率成为行业共识 [9] - 蜜雪集团认为鲜啤福鹿家与集团"高质平价"的价值主张契合,有助于增加协同效应,进一步扩大业务版图 [10]
0元“甩卖”3家子公司 兽药龙头“梦碎”光伏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16:15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0元价格向江西饶信新能材料有限公司出售3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包括绿康玉山 绿康海宁和绿康新能 [1] - 交易引发监管关注 深交所要求说明评估作价合理性及是否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1] - 受让方饶信新能为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康怡等关联企业 剥离光伏资产被视为保壳举措 [4] 资产收购与处置 - 绿康玉山于2023年1月以9500万元现金收购 采用收益法评估价值达9570万元 账面价值仅160.35万元 [2] - 收购时绿康玉山是晶科能源N型TOP Con技术路线和双玻组件用POE胶膜唯二供应商 且是降本POE胶膜唯一代工方 [2] - 截至2024年底 三家标的公司合计账面价值为-1亿元 本次评估采用资产基础法 交易对价0元高于合计评估值 [4] 财务表现 - 绿康玉山2022年亏损1493.63万元 2023年亏损5591.78万元 2024年亏损扩大至2.03亿元 [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9.23%) 2023年5.07亿元(同比+53.71%) 2024年6.49亿元(同比+28.08%) [3] - 归母净利润2022年-1.22亿元 2023年-2.22亿元 2024年-4.45亿元 跨界光伏两年累计亏损近7亿元 [3] - 因净资产为负值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业务转型 - 公司原主营兽药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7年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 [1] - 2023年通过收购绿康玉山形成"动保产品+光伏胶膜产品"双主业模式 [2] - 设立绿康海宁投入约2.9亿元建设"年产8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 一期建成40条生产线 [2] - 光伏行业2021年后从产能扩张期进入供过于求低谷期 目前除绿康玉山外其余两家已暂停业务 [4] 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5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7.33元/股(跌2.39%) 总市值42.48亿元 [5]
周大福无偿“填坑” 600265涨停 抢跑者已大赚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21:55
资产赠与与借款安排 - 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将持有的博达数科51%股权无偿赠与公司 无需支付任何对价且不附加任何义务 受赠后公司持有博达数科51%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周大福投资同时为公司提供6000万元借款 这是控股股东接管公司7年来持续输血的又一举措 [4] 博达数科基本情况 - 博达数科成立于2025年4月28日 成立时间不足半年 注册资本3亿元 实缴资本1.95亿元 唯一股东为周大福投资 [6] - 公司核心资产为2025年6月采购的智算服务器设备 业务模式以设备出租为主 2025年5-7月实现营业收入640.61万元 净利润220.07万元 客户较为单一 仅与1家企业签订1份框架协议 [7] - 职工薪酬支出仅为1.18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7240元 显示缺乏相应人员储备和技术能力 [8] 财务与经营风险 - 博达数科2025年1-7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3,484元 现金流入仅680.78元 现金流出84,164.78元 [9] - 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 博达数科2025年收入可能从公司年度营业收入中扣除 对财务报告实际贡献有限 [9] - 公司坦言存在流动性紧张问题 且缺乏与智算服务器业务匹配的人员储备和技术能力 存在显著跨界经营风险 [8] 股价异常表现 - 9月23日公告当日股价上涨4.94% 成交额达5042万元 较前一交易日放大300% 9月24日开盘一字涨停 [4] - 历史上多次出现重大信息发布前股价提前异动 包括2022年7月收购汇银木业前连续三日涨停 2025年8月转让汇银木业前股价率先涨停 [12][13] 控股股东持续支持 - 周大福投资2018年累计投入23.25亿元获得公司55%股权 七年来持续为公司经营问题填坑 [11] - 公司涉及26项诉讼 涉案金额1.46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53.31% 核心子公司汇银木业银行账户被冻结 生产线全部停产 [11] - 控股股东承诺对汇银木业相关事项产生的实际损失予以偿付或解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