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仪
搜索文档
海能技术(920476):拟投资安益谱完善高端产品矩阵,战略布局质谱仪黄金赛道
华源证券· 2025-11-14 17:36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5] 核心观点 - 公司拟以现金2100万元投资安益谱,交易完成后预计持股3.85%,此举是切入质谱这一高端科学仪器市场的关键落子,有望与公司现有产品形成解决方案协同[5][6] - 公司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N70新品发布开始导入市场,可与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产品形成互补并产生显著渠道协同效应[6] - 公司与西交大联合共建研究院,细胞膜色谱技术相关产品已完成第一代工程样机研发并形成若干订单,目前尚处于工程转化阶段[6] - 海外业务子公司G.A.S.经营态势良好,并就沼气发电监测应用进行方法开发,在美国部分州开始陆续转化成订单,未来海外市场有望持续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50/0.63/0.80亿元,对应PE为43/34/27倍,作为国产科学仪器领军企业,在液相色谱等高端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十五五"规划及"人工智能+"行动的政策支持[6] 基本数据 - 截至2025年11月13日,公司收盘价为25.42元,总市值为2165.27百万元,流通市值为2047.60百万元,总股本为85.18百万股[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9.91%,每股净资产为5.05元/股[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0/437/526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33%/18.14%/20.21%[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63/80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2.74%/26.04%/26.80%[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9/0.74/0.94元/股,ROE分别为9.59%/10.78%/12.03%[8]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3.28/34.34/27.08倍[8]
2100万,海能技术拟投资知名国产质谱仪器公司
仪器信息网· 2025-11-14 17:07
本 次 投 资 不 构 成 重 大 资 产 重 组 及 关 联 交 易 。 经 测 算 , 2100 万 元 投 资 金 额 占 公 司 最 近 一 年 经 审 计 合 并 资 产 总 额 的 3.75%、净资产的4.45%,未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决策程序方面,该事项已通过公 司2025年第11-01次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无需提交董事会或股东 会批准。 作为投资标的,安益谱成立于2021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质谱仪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涵盖 单四极杆、三重四极杆气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式小分子质谱分析仪等,应用于半导体检测、生物医药、食 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并已开发临床检测应用场景。财务数据显示,安益谱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187.49万 元;2025年1-9月营业收入3528.90万元,截至2025年9月末总资产1.20亿元,净资产1.03亿元。 | | | 单位: 元 | | --- | --- | --- | | 项目 | 2024 年 12 月 31 日/2024 年度 | | | 总资产 | ...
禾信仪器11月11日获融资买入1351.70万元,融资余额1.8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29
11月11日,禾信仪器跌3.58%,成交额1.78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禾信仪器获融资买入额1351.70万 元,融资偿还1653.87万元,融资净买入-302.17万元。截至11月11日,禾信仪器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84 亿元。 融资方面,禾信仪器当日融资买入1351.70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8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80%,融资余 额超过近一年50%分位水平,处于较高位。 截至9月30日,禾信仪器股东户数3228.00,较上期增加27.54%;人均流通股21829股,较上期减少 21.59%。2025年1月-9月,禾信仪器实现营业收入7053.61万元,同比减少52.81%;归母净利润-3619.81 万元,同比减少63.40%。 分红方面,禾信仪器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89.96万元。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融券方面,禾信仪器11月11日融券偿还0.00股,融券卖出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00 元;融券余量0.00股,融券余额0.00元,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资料显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瑞路16号,成立日期20 ...
安图生物
2025-11-01 20:4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安图生物 主要业务为体外诊断(IVD)产品 包括化学发光、微生物检测、生化、分子诊断、质谱等试剂和仪器 以及代理业务[1][2]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31.27亿元 单三季度收入未明确给出[2] * 前三季度主要自产试剂业务多数下滑: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收入17.66亿元 同比下滑7.86% 微生物试剂收入2.71亿元 下滑1.08% 核酸检测试剂收入2595.67万元 下滑2.57%[2][3] * 自产仪器业务增长:资产仪器收入2.87亿元 增长17.45%[3] * 代理业务普遍下滑:代理佳能生化业务9421.33万元 下滑29.26% 代理九联检业务3225.14万元 下滑53.82%[3] * 出口业务表现亮眼:出口收入2.77亿元 增长38.35%[3] * 单三季度化学发光收入5.8亿元 下滑18.8% 出口收入1.21亿元 增长73.89%[4][5] * 装机情况:前三季度化学发光仪(600速)装机559台 (200速)装机400台 分子仪器装机82台 流水线装机198条 质谱仪装机134台[3][4] 单三季度各项装机加速[5][6]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行业面临多项政策影响:集采(如安徽肿瘤甲功集采)、DRG/DIP付费改革、全国统一收费目录调整、检验结果互认等[6][7] * 安徽肿瘤甲功集采预计10月份落地执行 国家医保局全国统一收费目录尚无进一步进展[6] * DRG付费改革对检测量影响显著 尤其对生化项目影响最大[52] * 检验结果互认政策可能对转院病人的检测量产生轻微影响[7][43] * 行业量价承压 2025年被认为是行业低谷年 但预计从2026年开始将出现拐点 逐步回暖[7][8][58] 核心业务表现与展望 化学发光业务 * 化学发光业务三季度承压明显 单季度收入下滑18.8%[4][9] * 承压原因包括:整体标本量无起色 公司年初给代理商设定任务过高 后在八九月份进行调整 影响三季度进货[9][10] * 预计全年化学发光收入争取个位数下滑[10] * 集采价格调整:肿瘤项目已基本调整 甲功项目部分调整 待安徽集采全面落地后 预计还有个位数百分点的调整幅度 不会出现原先预期的20%多降幅[12][46] * 国产化率:传染病项目国产化率较高(约50% 按量计) 但肿瘤、甲功、激素等项目国产化率仍较低[31] * 未来展望:待肿瘤甲功集采落地后 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长期看国产占比有望达到28开(国产占20-30%)[31] 对本土企业是增长机会[8] 海外业务 * 海外出口增长强劲 单三季度增长73.89% 主要动力来自仪器销售(约7300多万元 增长接近140%)和试剂增长(约50%)[5][15] * 增长主要来源于新款仪器(如S900)的推广 以及俄罗斯(6月1日后化学发光可发货)、墨西哥、巴西等市场的放量[15][16] * 印度、俄罗斯是主要出口国 伊朗因代理商问题销售额为0[16] * 预计全年出口收入目标约4亿元[17] * 海外业务已实现盈利 但化学发光试剂毛利率低于国内[24] * 长期策略:公司高度重视海外市场 推进销售和服务本地化 目标保持高增长(如年化50%)但原有五年规划过高需调整[26] 仪器与流水线 * 质谱仪装机加速(单三季度装机68台) 主要因新款小型触摸屏机器推出[17] *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刚获证 配套试剂不健全 预计短期内贡献收入有限[17] * 流水线商业模式:当前普遍采用低价甚至极低价(如1元中标)投放设备以绑定试剂销售的模式 短期内改变可能性不大[28][29][55] * 政策导向和进口设备更新周期有利于国产头部企业在三级医院实现替代 流水线是争夺存量市场的关键[37][38][41] * 流水线能有效带动生化试剂等业务增长[53] 其他业务 * 生化业务:市场趋于饱和 DRG影响大 增长乏力 未来增长依赖流水线带动[52][53] * 测序业务:仪器注册证预计11月中旬获取 配套试剂预计2027年才能拿到 短期内临床推广受限 可能先进行非临床合作[22] 竞争格局与公司战略 * 行业集中度提升 政策有利于头部企业 小企业生存困难[38] * 进口品牌在集采下面临价格压力 更新周期(仪器5年 流水线7年)为国产品牌提供替代窗口期[39][41] * 公司与进口品牌给代理商的让利空间对比:集采落地后 公司让利约40-45% 进口品牌约30% 公司仍有约20%的价格优势[36] * 公司展望:2025年是行业底部 2026年起行业将反弹 国内头部企业有望实现10-15%的稳定增长[58][59]
禾信仪器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7053.61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亏损3682.81万元排名靠后
新浪证券· 2025-10-31 23:5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24日,于2021年9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和办公地均为广东省广州市 [1] - 公司是国内质谱仪行业领先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质谱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1] - 公司主要从事质谱仪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 - 通用设备 - 仪器仪表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053.61万元,在行业61家公司中排名第61位,行业平均营收为6.55亿元,中位数为3.8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3682.81万元,行业排名55/61,行业平均净利润为5896.7万元,中位数为4066.13万元 [2] - 2025年半年度业绩显示,虽收入下滑,但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缩窄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7.31%,较去年同期的59.44%有所下降,但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7.43%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7.54%,较去年同期的39.54%有所降低,且低于行业平均的43.50% [3] - 财务指标曾稳健增长,2017-2024年营收复合增速达12% [5]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周振,周振先生1969年10月生,拥有双博士学历,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004年6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 [4] - 周振2024年薪酬为29.07万元,2023年为32.22万元,同比减少3.15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3228户,较上期增加27.54%;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18万股,较上期减少21.59% [5] 战略发展与未来展望 - 公司是质谱仪国产化龙头,塑造了环境监测领域品牌优势 [5] - 公司拟收购上海量羲技术有限公司56.00%股权布局量子计算业务,量羲技术拥有多项量子计算专利,为量子计算产业上游配套设备系统提供商 [5] - 上海量羲技术1H25已实现收入7080万元接近2024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815万元 [5] - 不考虑收购,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2.3亿元、2.4亿元 [5]
四中全会“全国置顶↑”:未来5年科学仪器关注两个重点
仪器信息网· 2025-10-29 11:58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至“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战略高度,这是应对外部技术封锁压力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5] - 科学仪器行业作为关键“卡脖子”领域,其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及国产替代是“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并将受益于新兴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带来的海量需求 [6][8][11][12] “十五五”科技战略部署 - 科技与创新成为高频词,在公报中分别出现10次和8次,凸显其作为经济发展核心牵引力的战略地位 [6] - 战略目标从“十四五”的“自立自强”升级为“高水平自立自强”,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并应对复杂外部环境 [1][5] 科学仪器行业现状与挑战 - 科学仪器是中国第三大进口产品,高端仪器如质谱仪、电镜等仍高度依赖进口 [6] - 截至2024年底,检验检测机构的国产仪器设备数量占比已突破93%,但高端领域国产化突破依然紧迫 [6]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重点一: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 - 部署重点包括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及数字中国建设 [8] - 明确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决定性突破,实现从“0~1”的底层创新和自主可控 [8][9] - 推动科教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加速仪器向“智能中枢”转型 [10]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重点二:绿色生态与未来产业驱动 - “十五五”是碳达峰窗口期的收官阶段,目标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5年的20%提升至2030年的25%以上,风电、太阳能装机翻番,直接拉动环境监测等仪器需求 [11] -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的集群发展,以及未来产业如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的布局,将催生对高端、专用、智能化科学仪器的海量需求 [12] 外部环境与行业机遇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科学仪器在2024年首次被列入制裁领域,这种倒逼压力加速了行业创新和政策聚焦,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13]
比芯片还“棘手”的行业!美日垄断90%中企花3800亿造不出山寨版
搜狐财经· 2025-10-25 16:08
行业核心挑战 - 高端科研仪器行业面临比芯片领域更严峻的“卡脖子”问题,是科技研发的底层工具[2] - 全球高端科研仪器市场超过90%的份额被美国赛默飞、安捷伦、丹纳赫和日本岛津、日立高科等巨头垄断[7]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科学仪器市场,但高端国产化率不足20%,部分高端设备进口占比超过85%[7] 市场依赖与贸易逆差 - 2023年科学仪器进口总金额达169.8亿美元,出口仅42.7亿美元,贸易逆差超过100亿美元[7] - 2024年从美国进口精密仪器金额为12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5%[7] - 2024年前三季度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总额751.5亿美元,其中进口404亿美元,出口347.5亿美元,逆差56.5亿美元[9] - 2019至2023年,科学仪器进口额从137.5亿美元增长至169.8亿美元,贸易逆差持续扩大[9] 国产化进展与瓶颈 - 中国企业投入3800亿研发资金,但高端科研仪器国产化率仅约5%,质谱仪国产份额不到5%[7][15] - 国产化难点在于设备精度要求极高,涉及光学、真空、控制系统等多领域技术,且专利壁垒厚重[7] - 企业尝试仿制但产品精度和稳定性不足,导致实验室数据偏差大[9] - 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2024年规模120亿美元,国产化率从5%提升至12%,但仪器整体国产化水平仍低[9] 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加强高端仪器研发,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出台指导意见支持国产设备[11] - 北京发布2025至2027年高端科学仪器创新行动计划,上海推出促进方案支持平台建设[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11年起累计资助近90亿元用于重大仪器研制,覆盖750个项目[1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11] 细分市场动态 - 2023年质谱仪市场规模1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3%,外资品牌主导但国产开始渗透高端市场[13] - 2024年色谱仪中标1287台,总额9.29亿元人民币,国产品牌占据部分份额[15] - 示波器全球市场2025年预计达11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6.6亿美元显著增长[15] - 2025年上半年从美国进口精密仪器65亿美元,生物试剂耗材进口依赖度达75%[9]
迈克生物(300463.SZ):目前暂未涉及质谱仪、波谱仪
格隆汇APP· 2025-10-22 14:45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目前业务暂未涉及质谱仪和波谱仪领域 [1] 研发模式 - 公司采用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协同创新为补充的研发模式 [1] - 在内部构建了包含技术研究、试剂研发、仪器研发三大板块的完整技术研究与开发架构 [1] 技术领域覆盖 - 研发架构覆盖生化、免疫、血液、尿液、分子、病理、IVD原材料等主要技术领域 [1] 创新网络与合作 - 公司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行业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层次创新网络 [1] - 通过内部实验室与外部联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技术突破与产品转化 [1] - 研发模式横向覆盖多种技术平台与应用场景 [1]
“全球技术+本地创新”赋能 安捷伦扎根中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09:28
公司产能与本地化战略 - 上海外高桥工厂引入先进生产线,提升液相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等产品的本地产能,产品类型从单一气相色谱扩展至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等广泛领域 [2] - 安捷伦全球客户约80%的气相色谱仪需求由外高桥工厂供应,产品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制药、能源化工、食品安全、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出口至全球 [2] - 公司董事会及CEO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持续评估追加投资与业务布局,总部产品创新创意在中国进行深度研发与技术迭代以服务客户差异化需求 [2] - 公司秉承“全球技术+本地创新”业务协同模式超过30年,近期行业展会上展出产品组合中逾半数已实现本土化生产 [4][17] - 未来计划将先进技术解决方案引入中国,扩展中国创新中心服务边界,加大中国制造的研发投入以实现“中国智造”,增强对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的支持能力 [5] 能源化工行业机遇与业务进展 -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欧洲能源成本高企,促使欧洲能源化工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至能源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为分析检测仪器行业带来新的服务需求 [6] - 公司凭借深厚石化行业技术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全球技术+本地创新”协同效应精准对接全球能源化工产业转移与升级需求 [6] - 在巴斯夫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和英力士与中石化天津南港新材料项目中,公司分别获得逾50台与逾100台的检测仪器订单 [10] - 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国内能源化工企业高端化升级需求旺盛,公司已与国内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提供高端分析仪器与自动化平台支持 [10] - 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如ISO/ASTM国际标准,并与中石化石科院开展氢能检测、与万华化学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参与中国权威色谱标准制定 [13] ESG与可持续发展业务布局 - ESG理念普及使企业高度关注生产环节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转型及环境监测合规性,“化工-能源-环境”边界模糊化带来巨大潜在机遇 [14] - 公司通过“全球技术+本地创新”模式与国内化工企业共同研发技术解决方案,降低能源转型、新材料与新产品对环境的潜在污染,涵盖生产环节环境监测修复及产品使用过程环境污染治理 [14] - 针对新型污染物分析检测,公司建立基于质谱的新型污染物筛查方法,并在能源化工与制造业领域对新型污染物排放开展广泛研究,覆盖产品研发、工艺确认、产品质控、环境监测等环节 [15] - 公司已开发覆盖清洁能源研发及相关检测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氢能、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低碳航空燃料等,技术方案覆盖节能减排、环境监测、ESG合规等多个维度 [15] - 分析仪器数据可影响能源化工新产品新材料生产工艺,引导企业更好控制污染物排放,甚至通过创新性分解技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或二氧化碳等可循环利用元素 [16] 数智化转型战略与技术方案 - 公司通过全球业务转型计划“Ignite Transformation”战略推动实验室解决方案向智能化、自动化深度演进,该战略以用户为中心,强调深耕本土化创新 [4][17] - 外高桥工厂通过AI创新与本地供应链改造升级为国际标准“灯塔工厂”,大量分析仪器生产装配环节由自动化设备与软件系统自主完成,机器人可自主优化操作流程 [18] - 外高桥工厂拥有逾300名员工,其中超过120名为电子、机械、软件等领域专业工程师,与本地合作伙伴及企业客户开展自动化生产、AI技术应用、数据分析及AI深度学习等创新应用合作项目 [18] - 公司在上海设立高度智能化自动化演示实验室,展示“黑灯实验室”等无人化检测业务场景,协助企业客户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 [19] - 公司推出OpenLab与CrossLab平台,帮助企业客户实现实验室资产管理、资源优化与智能化运营,通过自动化技术提升能源化工等企业在研发、质控、合规等环节的业务效率与数据分析准确性 [19]
1.43亿元!zycgr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10-21 11:56
采购项目总览 - 中央政府采购平台发布7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43亿元 [1][2] - 所有采购项目预计在2025年9月至10月期间进行 [2] 具体采购项目详情 - **生物样本自动化前处理及质控模块**:预算423万元,需采购分血工作站、自动化开盖机、冷冻切片机、程序降温仪、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及多种手动冰箱,以实现自动化血液分装、样本前处理和质控等功能 [4] - **样本保藏子系统-手动冰箱**:预算199万元,计划采购手动4℃冰箱6台、手动-20℃冰箱15台、手动-80℃冰箱10台及超低温冰箱10台,用于样本保存 [4] - **质谱仪**:预算550万元,采购内容包含三重四级杆质谱、超高效液相色谱、工作站及相关软件、UPS电源和氮气发生器等 [5] - **双源跨尺度三维系统**:预算375万元,旨在开发多物理场耦合的原位表征系统,核心部件包括300kV射线源、160kV射线源和高分辨X射线平板探测器,用于材料分析和三维CT成像 [5] - **高通量自动化文库制备系统**:预算12196万元,该系统整合核酸提取质控、文库构建和杂交捕获模块,支持大规模甲基化组学、转录组学等NGS实验流程 [5] - **甚高频连续波微波电子枪**:预算400万元,要求为216.667MHz大功率超高真空设备,工作在连续波状态,需在2026年12月底前交货 [5] - **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端调制解调模组**:预算200万元,采购一套激光通信调制解调组件,支持多种通信体制和最高100Gbps的通信速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