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助力车

搜索文档
西安,氢力全开!
西安日报· 2025-07-30 17:08
西安氢能产业发展概况 - 西安氢能产业通过技术攻坚与场景拓展双向发力 构建覆盖上中下游的完整产业生态 终端应用便民探索 核心部件自主突破 关键材料创新攻坚 [1] - 氢能产业链为陕西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之一 西安市19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2024年全市氢能产业产值近30亿元 引育落地氢能企业120余家 企业数量约占全省1/2 [2] - 氢能与城市交通 应急救援 景区漫游等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双重作用 西安向全国氢能产业集聚高地迈进 [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突破 -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等在光催化制氢 电解水制氢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承担科技部《面向重型载货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与控制》等重点研发项目 大功率燃料电池重卡集成开发取得突破 年产3000台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 [3] - 石墨烯复合固态储氢材料产线建成投产 国内首套桌面式连续有机液体储氢与放氢装置拟于年底前投产 全国首台液氢无人机样机试制测试 [3] 制氢与基础设施进展 - 西咸新区建成年产3万吨制氢装置 日加注量1200千克的长维加氢示范站二期投运 燃料电池共性测试平台建设完成 [3] - 全省首个PEM制氢—氢能热电联产示范项目落地投运 氢能运力平台实现市场化运营 [3] 终端应用场景拓展 - 盛世盈创研发氢能助力车 最高时速25公里 10秒换氢瓶续航80公里 零下40℃启动 已在1980泾造中心产业园 诗经里景区投用 [4] - 氢能无人机续航3至10小时 为锂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间10倍以上 零下40℃极寒天气长距离作业 适合长航时巡检 应急救灾任务 [5] - 研发氢气泄漏检测变色胶带 成本为进口产品三分之一 填补国内空白 解决户外涉氢设备检测难题 [6] 核心部件自主化与产能建设 - 旭氢时代实现陕西本土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研发零突破 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 一代堆75kW 二代堆97kW 三代堆150kW研发中 体积功率密度4.1kW/L 投产后每年满足1000台氢能重卡需求 [7][8] - 西部材料开发0.1毫米钛箔 钛双极板使无人机载重提升30% 续航提升50%以上 冲压钛极板材料成本降低75% 价格可降低90%以上 [10][11] - 西部材料为全球唯一从海绵钛到钛双极板全流程自主可控供应商 计划"十五五"期间双极板产能达1000万片 气体扩散层产能达5万平方米 [14] 材料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 - 西部材料"三峰结构"复合气体扩散层 解决传统材料强度与孔隙率矛盾 电堆电流密度显著提升 为业内唯一能批量供应大尺寸微孔扩散层企业 [11] - 开发复合泡沫镍用于AEM电解水制氢 性能追平镍毡 价格降低近一半 [12] - 抗氢脆铂涂层技术降低铂层厚度 新型钛合金材料使双极板冲压深度从0.35毫米提升至0.5毫米 氢气传输效率更高 [16] 产学研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 - 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成为氢能产业集聚区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45家签约企业中30家深耕氢能领域 氢燃料电池共性测试平台 氢能产业展示中心落地 [9] - 陕西省氢能领域首个院士工作站在旭氢时代挂牌 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 [9] - 西部材料依托西安人才密集 技术领先优势 投入数千万元研发资金 将钛加工优势延伸至氢能终端应用 [16]
陕西氢能全产业链加速崛起
科技日报· 2025-07-28 16:01
氢能产业赛事与技术转化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西安站赛事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设立双赛道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10支科研团队入围十强 [1] - 赛事依托陕西氢能产业崛起背景,全省已集聚超百家氢能企业,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 [1] 核心技术突破 - 西北首条全自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实现材料、研发到生产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2] - 旭氢时代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陕西首台氢燃料电池电堆,2025年攻关150千瓦大功率技术,预计年产2000台(套)供应1000辆氢能重卡 [2] - 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将成本从23.3元/公斤降至11元内,工厂已投产助力绿氢普及 [3] 示范应用进展 - 陕西省规划推动氢能重卡在短倒运输、城际物流等场景规模化示范,并拓展至公交、市政等领域 [4] - 韩城—西安氢能走廊实现200公里运输,蒲城县开通陕西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百公里耗氢4.5公斤 [5] - 茯茶镇景区推出氢能助力车,换氢瓶仅需10秒,续航超80公里 [6] 政策与标准支持 - 陕西省出台《"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成立省市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场景落地 [6] 产业生态布局 - 陕西氢能公司在榆林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氢能全产业链项目,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环节 [7] - 氢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聚焦储氢材料、AI辅助制备等国际合作 [7] - 全省构建"一核引领(西咸新区)、两轴联通(榆林-西安等)、三心支撑(西安/榆林/渭南)"发展格局 [8][9] 产业集群规模 - 西咸新区聚集87家氢能企业(占全省半数),涵盖上中下游全链条,包括42家制储加氢企业、18家燃料电池企业 [10] - 2025年目标:高纯氢产能5万吨/年、200家以上氢能企业、核心零部件产值达10亿元 [11] - 2030年规划形成绿氢制备及供应体系,支撑碳达峰目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