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电堆

搜索文档
四川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05:13
证券代码:300540 证券简称:蜀道装备 公告编号:2025-044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 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是 √否 ■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公司简介 ■ 2、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是 √否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 ...
蜀道装备与丰田的氢能源合资公司昨日成立 预计四季度建成投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3:28
合资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蜀道装备与日本丰田合资成立的蜀道丰田氢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于7月28日完成工商登记,注册资本2.36亿元 [1][2] - 合资公司股权结构:蜀道装备持股45%,蜀道集团持股5%,日本丰田持股50%,蜀道集团将5%表决权委托给蜀道装备,合资公司纳入蜀道装备合并报表范围 [2] - 合资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蜀道装备董事长胡圣厦 [2] 合资公司业务与技术规划 - 合资公司将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及研发,聚焦重卡、低空经济无人机和储能领域 [1][2] - 技术研发方面正在组建独立团队,逐步构建自主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方面在成都建设生产线实现本地化生产 [2] - 市场拓展以成渝氢走廊应用场景为牵引,重点推进氢能重卡规模化应用,并拓展氢能发电等领域 [2] 项目进展与投产计划 - 合资公司燃料电池生产线已完成成都青白江区厂区选址及厂房设计,建设有序推进,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建成投产 [3] - 各方计划在10个月内完成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并投运 [3] 公司战略与政策支持 - 蜀道装备通过合资整合资源,以"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为起点打通产业链,推动氢能技术商业化及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 [3] - 四川省规划到2027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4000辆,建成1-2条氢能轨道交通示范线;截至2024年底已推广超1000辆汽车及18座加氢站 [4][5]
陕西氢能全产业链加速崛起
科技日报· 2025-07-28 16:01
氢能产业赛事与技术转化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西安站赛事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设立双赛道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10支科研团队入围十强 [1] - 赛事依托陕西氢能产业崛起背景,全省已集聚超百家氢能企业,覆盖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 [1] 核心技术突破 - 西北首条全自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投产,氢燃料电池电堆实现材料、研发到生产自主可控,打破国外垄断 [2] - 旭氢时代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陕西首台氢燃料电池电堆,2025年攻关150千瓦大功率技术,预计年产2000台(套)供应1000辆氢能重卡 [2] - 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将成本从23.3元/公斤降至11元内,工厂已投产助力绿氢普及 [3] 示范应用进展 - 陕西省规划推动氢能重卡在短倒运输、城际物流等场景规模化示范,并拓展至公交、市政等领域 [4] - 韩城—西安氢能走廊实现200公里运输,蒲城县开通陕西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百公里耗氢4.5公斤 [5] - 茯茶镇景区推出氢能助力车,换氢瓶仅需10秒,续航超80公里 [6] 政策与标准支持 - 陕西省出台《"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成立省市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场景落地 [6] 产业生态布局 - 陕西氢能公司在榆林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氢能全产业链项目,涵盖制氢、储运、应用等环节 [7] - 氢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聚焦储氢材料、AI辅助制备等国际合作 [7] - 全省构建"一核引领(西咸新区)、两轴联通(榆林-西安等)、三心支撑(西安/榆林/渭南)"发展格局 [8][9] 产业集群规模 - 西咸新区聚集87家氢能企业(占全省半数),涵盖上中下游全链条,包括42家制储加氢企业、18家燃料电池企业 [10] - 2025年目标:高纯氢产能5万吨/年、200家以上氢能企业、核心零部件产值达10亿元 [11] - 2030年规划形成绿氢制备及供应体系,支撑碳达峰目标 [11]
氢动三秦 破壁新局 陕西全链攻坚锻造千亿氢能产业
科技日报· 2025-07-24 09:36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 陕西省已集聚超百家氢能企业,覆盖制储运加用全链条,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40亿元[1] - 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汇聚"政产学研用金"资源,设立创新创业与技术攻坚双赛道,加速氢能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1] - 陕西省氢能产业规划显示,到2025年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2030年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绿氢制备及供应体系[4] 技术创新突破 - 陕西旭氢时代科技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团队发布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电堆,填补省内空白[2] - 企业正在研发单堆功率150千瓦的氢燃料电池电堆,预计年内发布,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2] - 陕西氢易能源科技开发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将储运成本从23.3元/公斤降至11元/公斤,年产2000吨工厂已投产[3] 产业链布局 - 西咸新区引入培育87家氢能企业,占全省半数以上,包括上游42家、中游18家、下游27家[6] - 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榆林建设从制氢、储氢、加氢到氢能应用的完整产业链[5] - 全省规划打造"一核引领,两轴联通,三心支撑"的氢能发展格局,形成三大产业集群[6] 应用场景落地 - 西北首条全自动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满产产能2000台套,最高年产值3亿元,可为1000辆氢能重卡供应核心部件[2] - "韩城-渭南-西安"氢能走廊日均运输量超20万吨,陕西省首条氢能源公交线路百公里耗氢仅4.5公斤[3] - 茯茶镇景区推出氢能助力车,换氢瓶只需10秒,续航超80公里[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陕西省成立省市两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产业链技术资源[3] - 陕西首支8.1亿元绿色能源产业基金为氢能产业注入活力[7] - 预计2025年建成绿色产业链,高纯氢产能达5万吨/年,氢能企业超200家,核心零部件产值达10亿元[7]
青山区:氢能储能产业聚链成群
央广网· 2025-07-18 11:02
产业集群发展 -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围绕"3+5+N"重点产业集群布局,以"链长制"为抓手,构建"引进一个链主、带动一串配套、形成一片产业"的发展格局 [1] - 氢能储能产业项目"串珠成链",形成包括催化剂、膜电极、金属极板到燃料电池电堆、PEM电解槽的全产业核心技术,以及加氢站、储能系统等协同紧密的产业闭环 [4] - 包头氢能储能产业园是自治区首家打造的产业园区,通过引进申能、远景等头部企业项目,实现产业集聚化效应和全产业链发展 [4] 氢能储能产业项目进展 - 上海申能(集团)氢能储能一体化示范项目已建成5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生产线和5000台套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 [2] - 年产250MW PEM电解槽生产线和5000台套车载储氢系统集成生产线预计年底投产,四条产线投产后将达到10亿产值 [2] - 远景储能项目首期投资5亿元建设2条储能系统装配生产线,设计年产能4GWh,年产值约20亿元 [3] - 内蒙古青辰储科技投资20亿元建设智能化储能生产基地,全面建成后将形成10GWh级储能产业基地 [3] 企业投资与产能规划 - 远景蒙新集团今年将启动建设年产20GWh远景储能产业园,市场覆盖俄蒙、中亚等"一带一路"地区 [3] - 2025年青山区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84个,总投资779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4172亿元 [7]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氢能储能产业产品将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核心装备研发制造链条,与能源、煤炭、钢铁、装备领域上下游产业联动 [2] - 项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平台与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远景储能项目主要应用于独立储能电站和自建项目,未来将在包头市及自治区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3] 政府支持与服务 - 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企业可实现"拎包入住",减少建设成本并加快投产 [4] - 青山区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推进机制,提供精准指导和帮扶 [7] - 政府抓住"十五五"规划编制窗口期,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构建项目推进新局面 [8]
感受陕西“智造”的强劲脉搏
陕西日报· 2025-05-25 07:58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 -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重卡总装生产线采用工业机器臂实现轮胎全自动装配,视觉定位系统精度达0.02毫米,具备每年5万辆重卡底盘装配和10万辆车驾驶室总成装配能力 [2] - 总装生产线自动化率超过70%,一条生产线可同时装配10多款车型,是国内重卡领域最全能的柔性生产线之一 [3] - 智能AGV输送线实现装配工艺参数直接调用,提升物料运输效率 [3] 旭氢时代氢燃料电池生产线 - 旭氢时代拥有陕西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5月初完成升级,新品体积更小、功率更大 [3] - 氢燃料电池电堆是氢能车辆核心部件,占氢能重型卡车近30%成本 [4] - 第三代产品预计年内发布,单堆额定功率提升至150kW,体积功率密度达4.1kW/L,年产能2000台(套),可满足1000台氢能重型卡车需求 [4] 陕西氢能产业链发展 - 旭氢时代是陕西氢能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3] - 盛世盈创氢能科技研发的"氢能小车"展示氢能应用潜力 [4]
脱黑向绿 绿富共兴(现场评论) ——向转型要活力⑤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15
煤炭产业转型 - 伊金霍洛旗煤炭储量560亿吨 年产能2.1亿吨 累计外送30亿吨 但采煤沉陷区达70余万亩且每年新增3万亩 [1] - 转型策略为"优势再利用" 依托煤化工技术 风光资源及沉陷区土地空间 而非另起炉灶 [1] - 国家能源集团实现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制油工业化 煤粉转化为石脑油 柴油等产品 [2] - 汇能煤化工年转化550万吨煤炭为液化天然气 产业链从"挖煤卖煤"延伸至"煤头化尾" [2] 新能源产业集群 - 蒙苏经济开发区构建零碳园区 光伏与风电产出绿电 支撑电池电芯 新能源重卡等生产线 [2] - 形成光伏组件 储能电池 氢燃料电池电堆 新能源重卡等一体化产业集群 [2] - 采用"以绿制绿"模式 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 产业协同提升结构效能 [2] 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 - 通过"土地+光伏""复垦+农牧业"模式 建成绿色矿山47座 露天煤矿复垦率96.85% 还地率94.51% [3] - 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光伏区 种植牧草及经济果林 村民可返聘为产业工人 [3] - 区域环境从"沉陷区"转向"风景区"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3] 战略方向 - 产业转型锚定国家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战略 技术赋能推动煤化工链条拓展 [2] - 资源富集区注重集约化发展 提升含新量 含绿量 布局从"地下"转向"地上" [3]
大连市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加速崛起
中国发展网· 2025-05-14 11:47
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 - 大连市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1] - 金普新区作为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已布局"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1] 新研氢启科技 - 公司2023年落户金普新区,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技术研发与生产基地,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 [2] - 形成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电堆及200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配套5个系统测试实验室和1个大型综合测试平台 [2] - 自主研发超薄金属双极板技术,产品应用于环卫车、重卡、无人机等场景,百千瓦级电堆功率密度达国内顶尖水平 [2] - 创下-52℃低温冷启动世界纪录,拥有25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 [2] - 完成沈大氢能高速走廊贯通,49吨重卡实现402公里跨城零碳运输 [2] - 批量交付辽宁省首单氢能环卫车,搭载123kW系统实现-30℃稳定运行,单公里氢耗成本较燃油车降低60% [2] - 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氢能重卡示范运营,重点攻关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主打123kW和153kW系统 [3] 国创氢能科技 - 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及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3] - 构建设计仿真、控制开发、工艺开发、测试开发四大技术平台,具备自主可控的产品研发能力 [3] - 开发国内首款钛基金属板燃料电池及系统,单电堆功率达300kW,首款单堆系统功率达240kW [3] - 产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轨道交通、低空飞行器及储能电站等领域 [3] - 氢能产业园投运,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成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的智能化全自动双极板生产线 [4] - 具备年产5000台套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规模,全产业链经济带动效应达30到5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