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氮化铁磁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一纸公文,掐住全球汽车供应链命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3 07:07
en加入轩辕同学 , 成就新汽车人! 撰文 | 杜 咏 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甄 尤 美 近几周,全球汽车产业链陷入了一场"稀土恐慌"。 从整车巨头到零部件供应商,无不急得跳脚,四处奔走只为追问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以后的稀土磁铁,该去哪里找?" 这场危机的根源,指向中国近期进一步扩大的稀土出口管制。 根据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的公告,此次管制新增了对钬、铒、铥、铕、镱五种关键稀土元素的限制,并首次明确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许可管 理。 本次管制引入了极具战略纵深的"域外条款",将中国对稀土的规制权,系统性地嵌入全球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这意味着,即便最终产品在海外完成组装,但只要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稀土原材料或技术基因,就将自动被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的管辖范围。 这一规则的冲击力,直接撼动了汽车的"隐形血管"稀土磁铁。 从调整后视镜、驱动扬声器,到控制油泵、摆动雨刷,乃至感知燃油泄漏与制动,其背后都有稀土磁铁的身影。而在电动汽车时代,这种依赖更是成倍 加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一辆电动汽车平均需消耗0.5公斤稀土,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 而在全球供给格局上,中国掌握着绝对主导权:不仅控制着全球约70 ...
美媒:已找到“稀土卡脖子”解药!中国再不拿出来卖就来不及了!
搜狐财经· 2025-09-23 22:00
技术突破与优势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华裔教授王建平已完善氮化铁磁体合成技术,该磁体不含稀土,未来可大规模生产应用 [1] - 氮化铁磁体的磁性被称超越所有中国产品,耐高温表现比稀土磁铁强,原料仅需铁和氮,无法被垄断 [1] 技术历史与商业化挑战 - 氮化铁磁铁技术早在1950年代已被发现,并非新鲜事物,但因温度越高越易氧化、一氧化就退磁的缺点,不适合地球环境,几十年来未能商业化 [3] - 该材料很难批量制造,使其保持永久磁化需复杂化学手段,王建平公司的目标是年产能达到1吨,但距离实现尚有很长的路 [5] - 王建平本人是一家生产氮化铁磁铁公司的老板,其公司去年初声称开始建造生产线,并获得美国能源部办公室、通用电气等超过1亿美元投资 [3][5] 市场背景与潜在影响 - 美媒建议特朗普政府投入数千亿美元,以中国建立稀土产业的决心为榜样,尽快将该技术商业化并抢占市场 [1] - 报道中提到中国可能会通过低价倾销稀土产品,将氮化铁技术扼杀于摇篮之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