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磁铁
搜索文档
特朗普还在蹦跶,但是稀土战争早打完了,赢家就一个: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48
美国现在急了,特朗普一方面大量投入资金支持国内矿业,一方面又积极寻求与澳大利亚建立紧密联盟,试图尽快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看到这些,一些中国 人开始有些紧张:是不是稀土行业会变成中美之间的竞争焦点?或者说,中美会展开一场稀土竞赛?其实你可以放心,这场竞争早就结束了,冠军早已被中 国稳稳地抱在怀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持续了四十年的战略马拉松。 当别人还在起跑线做热身运动时,中国早已跑到了终 点。中国的底牌就是掌握着全球稀土供应链,你想追赶?简直不可能!中国厉害的地方不只在于它控制了全球70%的稀土开采,更在于它控制了全球90%的 精炼加工能力。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麦田,还掌握了几乎所有的面粉厂和面包店。即使你手里有些麦子,想把它做成能吃的面包,你最后还 得依赖中国。更厉害的是,今年中国已经开始收紧出口管制,连含有微量中国稀土的磁铁产品想出口,都得先经过政府批准。这一招叫"卡脖子",而且别人 根本无力反抗。 第二个BOSS是"产业链BOSS":中国是"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西方则是一盘散沙。中国的强大之处在于,从矿石开采到稀土磁铁生产,再到电动汽车和战斗 机制造,整 ...
美国稀土梦彻底泡汤!中国封锁核心技术,美专家承认十年也追不上
搜狐财经· 2025-10-25 21:54
2025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公开宣称,若中国不向美国供应稀土磁铁,将面临200%的关税惩 罚。 这一威胁看似凶猛,但若深入分析稀土产业的全球格局,便会发现:关税大棒在供应链规律面前,更像 是一记挥空的拳头。 从经济规模看,稀土磁铁的全球贸易额仅为60亿美元左右,不及铜市场的1/33。 中国每年出口到美国的稀土永磁体约7341吨,仅占中国总产量的2.6%。若单纯以贸易额衡量,即便中 国完全停止对美稀土出口,对经济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为什么关税难以撼动产业根基? 然而,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属性。 从电动汽车电机到战斗机引擎,从风力发电机到导弹制导系统,稀土磁铁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高盛报告指出,若全球稀土供应中断10%,依赖稀土的行业可能面临1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种"小 贸易额、大战略值"的特性,使得稀土博弈远超普通贸易争端的范畴。 中国的优势并非仅源于资源储量。 经过数十年积累,中国已形成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磁体制造的全产业链控制力:掌握全球69%的稀 土开采、92%的冶炼产能和98%的磁体制造。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稀土分离技术上领先全球,例如P507萃取剂是分离中重稀土的唯一 ...
9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减少30%,美澳合作对华有何危险?
搜狐财经· 2025-10-24 17:16
2025年9月,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磁铁出口一下子骤降。 这还不是巧合,因为就在不到一个月后,美国和澳大利亚高调签下了一份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 说是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看起来像是商业数据的波动,背后其实是战略层面的"你来我往"。 中国出手调控,美澳联手反制,稀土这把看不见的"牌",正被打得不动声色但火药味十足。 这场博弈,不仅是关税、合同和吨位的事,更是产业链、技术主导权乃至国家安全感的较量。一个出口 数据的变化,牵动的是全球高科技制造的神经。 美方那边更尴尬,加州曾经有个稀土矿,环保不过关直接停产。这就好比你有一锅好米,但没锅没火, 也没电。 美澳联盟上桌,但这副牌没那么好打 看起来,美澳这次签的协议很有气势:85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建设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还打算以"最低 价格机制"来对冲中国的低价优势。 但一层层拆开来看,问题比热情还多。 澳大利亚虽然稀土资源丰富,但加工环节离不开中国技术。 像镧和铈这些中低端稀土的分离工艺,目前全球专利大头还握在中国手里。 在产能方面,中国仍有着压倒性优势,但要知道,中国每年稀土氧化物处理能力已经超过30万吨,规模 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这就像一个小作坊想跟世界 ...
果然,美国不行了,欧盟开始上了,对G7喊话:加一起,施压才有劲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15
中国的新规要求,如果含有超过0.1%稀土的产品要出口,则必须进行审批。此外,如果外国公司在中 国生产稀土磁铁或相关技术,也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这并非首次,中国去年曾对石墨、锗、镓等材料 实施类似限制,导致全球供应短缺,影响了汽车制造商。虽然后来通过美国和欧盟的协议,供应紧张情 况得到了缓解,但此次稀土新规扩大了范围,欧盟认为这一举措不合理,且已经对欧洲企业造成了影 响。谢夫乔维奇表示,欧盟将加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推动G7加快稀土生产项目的建设。 G7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日本,谢夫乔维奇透露,G7已在10月15日 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在于如何多元化供应,比如通过联合开采或加工关键矿产项目来减少对中国 的依赖。 在中国于10月9日发布新的稀土出口规定后,美国立刻作出强烈反应,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关 税。不过,欧盟没有跟随美国的立场,而是选择了独立行动,呼吁G7国家联合起来,以增加施压的力 量。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在10月14日丹麦的贸易部长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新规定是一个"关键关 切",并认为这一举措会加剧全球供应问题。为此,他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进行了电话 ...
中国一纸公文,掐住全球汽车供应链命脉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3 07:07
en加入轩辕同学 , 成就新汽车人! 撰文 | 杜 咏 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甄 尤 美 近几周,全球汽车产业链陷入了一场"稀土恐慌"。 从整车巨头到零部件供应商,无不急得跳脚,四处奔走只为追问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以后的稀土磁铁,该去哪里找?" 这场危机的根源,指向中国近期进一步扩大的稀土出口管制。 根据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的公告,此次管制新增了对钬、铒、铥、铕、镱五种关键稀土元素的限制,并首次明确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许可管 理。 本次管制引入了极具战略纵深的"域外条款",将中国对稀土的规制权,系统性地嵌入全球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这意味着,即便最终产品在海外完成组装,但只要使用了来自中国的稀土原材料或技术基因,就将自动被纳入中国出口管制的管辖范围。 这一规则的冲击力,直接撼动了汽车的"隐形血管"稀土磁铁。 从调整后视镜、驱动扬声器,到控制油泵、摆动雨刷,乃至感知燃油泄漏与制动,其背后都有稀土磁铁的身影。而在电动汽车时代,这种依赖更是成倍 加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一辆电动汽车平均需消耗0.5公斤稀土,是传统燃油车的两倍。 而在全球供给格局上,中国掌握着绝对主导权:不仅控制着全球约70 ...
9月中国对美出口稀土减少近30%,美澳如今合作对华有什么危险?
搜狐财经· 2025-10-23 00:40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强调,该协议将两国经济与防务合作提升至新高度,并透露部分项目将吸纳日本参与。 稀土博弈继续升级! 一边是继续出口稀土减少的中国,一边是美澳突然而起的85亿美元关键矿产协议,美澳的突然合作会对华造成冲击吗? 10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对美国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骤降28.7%。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 特朗普在签署仪式上自信满满地宣称:"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物和稀土,以至于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 同时"发生"的事情,却是耐人寻味了,美澳这是要联手打造稀土供应链? 而根据澳方发布的框架文件,美澳双方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各自投入超10亿美元启动首批项目,涵盖矿产开采、加工及供应链建设。 美国国防部将资助西澳大利亚州建设年产能100吨的高端镓精炼厂,美国进出口银行已发出超22亿美元的关键矿产项目融资意向书。 澳大利亚虽然作为全球第四大稀土储量国,若要显著发展本国的稀土产业,澳大利亚不仅要推进矿产开采,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精炼工艺与产业链,技术短板 决定了短期内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全面 ...
美国大豆被清零,特朗普称愿降低关税,但中国需“回报”做三件事
搜狐财经· 2025-10-21 19:50
中美大豆贸易现状 - 2024年9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归零,为2018年以来首次[2] - 2024年1月至8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降至2.1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2] - 2023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为126亿美元,占美国大豆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2] - 2024年6月、7月、8月连续三个月对华大豆出口为零,9月持续清零[2] - 美国农业对华整体出口下滑53%,大豆品类首当其冲[2] 美国大豆产业影响 - 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如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农民面临仓库积压和价格下跌压力[4] - 中国转而从巴西和阿根廷大量进口大豆,其中从阿根廷进口200万吨[4] - 阿根廷政府为促进出口临时取消大豆出口税[4] - 美国大豆出口整体下降23%,仓储设施面临压力[9] 美国贸易政策与关税措施 - 美国于2024年4月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包括10%的普遍税率和20%的芬太尼相关税率,部分商品总税率最高达55%[2] - 特朗普曾威胁从2024年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考虑限制船舶和波音零部件出口[5] - 2024年10月20日特朗普表态称美国准备降低对华关税,但需中国满足三项条件作为交换[7] 中国反制措施与出口管制 -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了对等措施,并加强了出口管制[2] - 2024年10月9日中国宣布扩展稀土出口控制,新增五种中重稀土元素,并加强半导体相关审查[5] - 2024年9月中国稀土磁铁出口总量为5774吨,环比8月下降6.1%,其中对美出口份额仅占7.3%,同比下降29.5%[5] 双方谈判焦点与潜在协议 - 美国要求中国作为降低关税的交换条件包括:恢复进口美国大豆、配合管控芬太尼泛滥、不在稀土上实施限制[7] - 双方同意于2024年10月底重启高级别谈判,谈判团队已在华盛顿和北京间交换文件[7] - 中国已小幅增加部分美国大豆订单,美国相应放宽了一些限制[7] - 芬太尼管制成为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已加强相关化学品出口检查[7] 供应链转移与长期影响 - 美国正寻求替代市场如埃及、台湾地区和孟加拉国来弥补对华出口损失,但总量难以完全替代[9] - 特朗普政府与澳大利亚签署稀土协议,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短期内难以实现[5] - 贸易摩擦暴露美国农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性和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9]
争分夺秒下单稀土!全球车企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之前满世界采购
智通财经· 2025-10-21 15:07
在全球汽车制造商为中国稀土(000831)出口管制做准备,满世界寻找关键稀土资源之际,汽车行业高管们 担心,中国的出口管制可能会导致汽车零部件短缺和工厂停产。 稀土磁铁是侧视镜、扬声器、机油泵、雨刮器以及燃油泄漏和刹车传感器等汽车部件中电动机的动力来源, 在电动汽车中的作用更大。 虽然中美之间的一项协议转移了供应威胁,但今年早些时候出台的类似限制已经耗尽了库存,而且中国也加 大了出口许可证的申请难度。此后,中国大幅扩大了出口限制,全球企业都面临稀土供应短缺。 咨询公司艾睿铂估计,中国控制着全球高达70%的稀土开采量、85%的精炼产能,以及约90%的稀土金属合 金和磁铁产量。 中国新的出口管制清单包括镱、钬和铕等元素,这些元素也用于汽车制造。 德国金属粉末供应商NMD的首席执行官娜迪内.拉伊纳说:"形势非常紧张。"她补充说,客户希望从中国以 外的任何地方采购稀土。拉伊纳说,虽然瑞典等国家有大量稀土,但它们没有可用的矿山或精炼能力。对于 重稀土,中国控制着全球99.8%的精炼产能,这使得其他来源可以忽略不计。拉伊纳说:"我们的产品基本售 罄,库存有限。" 稀土可以从旧车中回收,但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由雷诺公司支持 ...
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连续两个月大减
日经中文网· 2025-10-21 11:01
资料 图 中国9月稀土磁铁的总出口量同比增长17.5%,达到5773吨。其中,对美出口为420吨,同比减少 29.5%,环比减少28.7%。相比之下,对德国增长27.9%,对韩国增长84.5%,对日本也同比增长 20.8%…… 中国9月对美出口的稀土磁铁为420吨,同比减少29.5%。环比则减少28.7%,为连续两个月大幅减少。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以加征100%关税的方案来对抗中国稀土管制的背景下,外界认为中国此举意在通过 缩减出口对美方施压。 按出口对象国家来看,出口最多的德国同比增长27.9%,达到1288吨,排在第二的韩国同比增长 84.5%,达到854吨,排第三的越南同比增长18.3%,达到456吨,均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面向日本的 出口也同比增长20.8%,达到228吨。 中国在全球稀土生产中占7成份额,稀土磁铁也超过8成。在中美贸易谈判面临困局下,中国将2024年每 月对美出口稀土磁铁400吨以上减少到2025年5月的46吨,寻求放宽对华半导体限制。 由于美方给予回应,中国7月对美出口恢复至619吨,但8月再次转为下降至589吨。中国政府8月实施了 加强稀土生产管理的规定,相关人士指出:"对美出口可 ...
稀土储量超铜,却卡住全球产业,中国握关键一步,美砸30亿难赶超
搜狐财经· 2025-10-21 09:38
中国手里攥着的"关键一步"到底是什么?美国又是砸30亿帮澳大利亚找矿,又是投钱重启本土老矿,为啥还是追不上?这颗"工业小零件",怎么成了全球博 弈的大筹码? 2025年4月,中国刚出台稀土出口管制,全球汽车行业立马慌了,才三周时间,欧洲好几家车企的生产线就因为缺稀土磁铁停了,钕铁硼磁铁价格一下子涨 了65%。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稀土储量其实比铜还多,全球已探明的稀土储量超1.2亿吨,比铜的8.7亿吨都丰富,明明是"不缺"的东西,怎么就卡住了全球产业链 的脖子? 2025年的稀土风波,不是突然来的,4月管制一出,最先扛不住的就是汽车行业,那会儿全球电动车正忙着扩产,2024年销量刚破1500万辆,对稀土磁铁的 需求跟着涨了32%。 大众、宝马本来计划2025年再扩产20%,结果稀土一缺,交付目标直接差了15%没完成,福特芝加哥工厂的情况最典型,探险者用的电机离不开稀土永磁 体,没了原材料,整条线只能停。 不光是汽车,风电、高端机床这些行业也受了连累,一台风力发电机要近1吨稀土磁铁,少了它,叶片转起来都没劲儿,高端机床里的精密部件缺了稀土, 精度直接掉档,不少工厂只能减产。 到6月,中国虽然部分放开了出口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