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智能装备

搜索文档
深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再添利器 南澳创新测试平台正式启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8-31 15:59
平台定位与硬件设施 - 平台为集科研测试、成果转化、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开放式海洋公共试验场 [2] - 位于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是规划中大鹏湾海洋试验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 测试海域环境稳定 配备完善码头设施 支持海洋原位仪器、水下智能装备、小型无人船艇等水面及水下仪器实地测试 [3] 服务对象与功能 - 面向全国所有涉海科研机构及企业开放试验预约 [3] - 显著降低中小微创新企业产品研发阶段海试成本与时间 [3] - 提供从技术研发到测试验证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 [5] 生态体系建设 - 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十余家涉海高校和企业 [2] - 同步发起成立深圳市海洋科技讲堂 提供科研成果展示和技术信息交流常态化平台 [4] - 通过制度设计链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政策等创新要素 [7] 战略价值 - 破解海洋科技从实验室样品到成熟产品之间的死亡之谷难题 [6] - 体现从单点创新到生态构建的思维转变 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7] - 作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的具体支撑点 [7]
加强经验分享和复制推广,市场监管总局公布质量技术帮扶典型案例
新京报· 2025-08-06 14:06
新京报讯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坚持寓管于服,聚焦企业痛点难点,组织开 展质量技术帮扶"你点我帮"活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精准对接 企业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可感可及的帮扶举措,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业提 质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为加强经验分享和复制推广,选取7起质量技术帮扶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一、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助力雪地靴产业提质升级 帮扶背景:雪地靴产业是台州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台州拥有生产企业120余家,年产量5000万双,总产 值超1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随着产业扩张发展,一些问题日益凸显,部分中小微企业质 量管理基础薄弱,产品标准执行混乱,同质化竞争明显;地方专业检测能力匮乏,企业送检成本高、周 期长,制约产品品质提升与市场信誉。面对消费升级趋势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 继,产业整体升级迫在眉睫。 帮扶举措: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精准把脉产业痛点,制定《产业集群产品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以"优服 务、强监管、提质量"为核心思路,打出一套质量技术帮扶"组合拳"。 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四个"一体帮扶"助 ...
政策“东风”劲吹,海洋经济有新动作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20:53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长三角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上海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备体系,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4]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上海海洋产业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协同发展机制不足,跨领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未充分释放,创新转化能力薄弱 [5]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计划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上海长兴岛和临港新片区的双核布局将推动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细分领域突破 [6] 江苏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推动海洋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提速 [7]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 [7] - 南通以"江海河联运"特色枢纽为锚点,驱动船舶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全域向海"战略 [10]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驱动 - 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四大工程 [7] - 浙江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领域 [8][9] 区域特色与物流创新 - 江苏南通"船边直提"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货物卸载与通关时间缩短至两天以内,降低企业成本 [11] -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与协同化特点,上海侧重高端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江苏聚焦海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突破海洋科技和文旅 [11] 全球海洋经济前景 - 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2.5% [10] - 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前景广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