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文明领域二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8-18 11:34
(活动组织方供图) 该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 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11个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开展,由联合体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领军专家初 选、百位院士终选,从2005—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项成果涵盖了水处理与安全、大气污染治理、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文水利、新污染物、遥感监测、清洁能源、地质灾害防治等领 域。具体成果包括:《中国植物志》的编研、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海上风电安 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黄土高原生态 ...
华电科工20250425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电科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41 亿元,同比增加 5.11%,新签销售合同 142.72 亿元,同比增加 54.19%,另有中标暂未签订的合同 10.1 亿元 [1]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97 亿元,同比增加 17.42%,实现净利润 -0.82 亿元,同比增加 15.18%,新签销售合同 39 亿元,中标暂未签订合同 11.17 亿元,二者合计 50.17 亿元 [2] 2. **主力业务收入情况**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收入 14.70 亿元,同比减少 2.57%,主要因执行项目规模略有下降 [2] - 热能工程业务实现收入 18.19 亿元,同比增长 51.16%,因上年新签合同较多,在报告期内陆续形成收入 [2] - 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收入 29.07 亿元,同比增加 20%,因新投建的巴耶纳尔基地在报告期内投产并取得收入 [2] - 新能业务实现收入 0.79 亿元,同比减少 84.66%,因报告期内执行项目相对上年有所减少 [2] 3. **公司 2025 年经营目标**:新签销售合同 150 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15.10%,利润总额为 2.585 亿元 [6] 4. **氢能业务情况** - 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包括大功率碱性电解水制氢和 PAM 电解水制氢系统等 [7] - 拥有多条生产线,如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组装线 100 台套/年等 [8] - 2024 年市场拓展取得重要进展,获得集团外多个项目合同,并入围中能电 2025 年度执行设备集中采购框架协议 [9] - 新能产业关键装备入选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及工程目录,斩获多个奖项,推动多项技术研发动作 [10] - 多个产品下线并获高度评价,部分系统成功稳定运行,产线逐步实现关键材料和装备自主化生产 [11][12] - 多个项目取得成果,如包头项目点火成功、辽宁项目开创先河、完成大连项目氢能供应任务等 [13] 5. **电解槽项目运行情况** - 达茂旗 11 台电解槽平均运行小时数约 3000 小时,最多一台达 5000 多小时;铁岭 14 台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运行相对安全稳定,但运行小时数较低 [15][17] - 项目运行中存在绿电可再生能源波动等小问题,但较好解决,业主满意 [16] - 业主最看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其次是能耗,希望滞留电耗能越低越好 [20] 6. **储能作用**:储能主要用于构造微电网,保证电压和频率稳定,起安全保障作用,如铁岭离网制氢项目配了 25 兆瓦供电和 5 兆瓦/小时的储能 [21][22] 7. **纯氨事业部情况**:2024 年初成立纯氨事业部,与氢能事业部合并运行,目的是解决绿氢储运成本高问题,将氢气做成氨或醇便于存储和运输,目前销纳场景主要围绕绿色行业 [23][24][25] 8. **订单情况** - 2024 年新签合同达到上市以来最高额度,热能工程占比 19.6%,钢结构占比 25.5%,海洋工程占比 29.2%,氢能实现部分集团外合同 [37][38] - 2024 年一季度新签合同情况良好,海洋业务一季度占比相对小 [39] - 2024 年海洋工程签订合同约 40 亿,确认收入十亿出头,2025 年合同目标 150 亿,海洋工程是重要支撑部分 [39][40] 9. **行业状况及前景** - 行业热度高,但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不强,绿氢或绿色氢氨醇的绿色溢价未完全体现 [42] - 136 号文出台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氢氨醇消纳,对行业有促进作用 [43] - 未来几年行业会有洗牌,碱性电解槽企业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企业将迎来淘汰阶段 [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4 年 12 月,熔岩储热试验平台及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熔岩储热试验基地投入使用,为相关工作提供测试数据和技术支撑 [3] 2. 海洋工程业务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等领域推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取得多项成果,如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方案通过挪威船级社认证、承接项目合同等 [4] 3. 新能业务研发的电解槽产品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对隔膜材料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研究,提高了材料性能 [5] 4. 铁岭项目和达茂旗项目因风光资源不同,运行小时数和稳定性存在差异,铁岭项目规模小,存在稳定供氢问题,新批项目开工建设后有望改善 [34][35][36] 5. 目前氢气销纳场景主要围绕绿色行业,预计 2026 - 2027 年绿色甲醇会有较好销纳场景和售价 [25][26] 6. 公司集团层面统一协调布局氢气销纳问题 [45]
电力科技创新面临新挑战,业内给出这些建议
第一财经· 2025-05-10 18:39
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现状 - 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1] - 2023年主要电力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科技创新投入资金1816.8亿元,较2022年增长10.49%[4] - 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建企业投入的科技创新资金分别为545.6亿元、861.7亿元、409.5亿元[4] - 截至2025年3月,全国电力装机达34.3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9%,风光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火电[4] 科技创新成果与挑战 - 电力行业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电力生产体系[2] - 光伏胶膜、风机主轴承等部分新能源组件仍然依赖欧美[5] - 长周期电化学储能技术有待创新发展,特高压套管、分接开关等核心装备研发尚未全面突破[5] - 大会发布5项重大成果包括35kV长距离高温超导电缆关键技术等[6] 未来发展方向 - "十五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期[5]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科技创新需求非常迫切,面临"双高""双峰"特性挑战[5] -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发电、数智化坚强电网、储能、CCUS、氢能等[6] - 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高端装备、智能制造、AI大模型等新兴产业[6] 政策与建议 - 用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 - 四点建议: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体制创新、合作创新[5] - 建立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