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氨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化学(601117) - 中国化学关于经营情况简报的公告(1-6月)
2025-07-18 18:30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经营情况简报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 担法律责任。 现将公司 2025 年 1—6 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布如下,供各位投 资者参阅。 一、 按业务类型统计 证券代码:601117 股票简称:中国化学 公告编号:临 2025-036 | 业务类型 | | 数量 | 合同金额 | | --- | --- | --- | --- | | 建筑工程承包 | | 1410 | 1986.35 | | 其 | 化学工程 | 1189 | 1600.20 | | 中 | 基础设施 | 205 | 356.72 | | 环境治理 | | 16 | 29.43 | | 勘察设计监理咨询 | | 836 | 15.94 | | 实业及新材料销售 | | | 54.89 | | 现代服务业 | | | 3.21 | | 其他 | | | 0.53 | | 合计 | | 2246 | 2060.92 |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1 二、 按地区分布统计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 地区 | 合同金额 | ...
人工智能赛道持续升温,星海图完成超1亿美元融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5:20
一句话趋势:人工智能与银发经济双轮驱动,资本持续加码硬科技与老龄化创新服务。 过去一周,科技与制造赛道依然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本周投融资活动延续结构性活跃态势,人工智能、 新材料及老年服务是三大亮点方向。 在已披露交易中: 21创投不完全统计,7月7日—7月13日,报告日期内国内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30起。其中,有24笔融 资披露了融资金额和币种信息,总规模约合人民币47.99亿元。 01、人工智能和新材料领域完成多笔融资 本周融资数量最多的行业领域仍是科技与制造。在三大行业领域的诸多赛道中,人工智能赛道完成9笔 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超33亿元人民币;新材料赛道完成5笔融资,融资金额约为0.91亿元人民币; 02、上海市、北京市和四川省完成多笔融资 从披露获投企业的地域分布来看,本周的融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北京市和四川省,分别完成8 笔、5笔、4笔融资。 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以"定义未来眼镜"作为品牌使命 ,将AR眼镜定义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终 端"。通过出色的产品设计,确保产品的无线一体式形态以及潮流时尚的外观。 科思明德获数亿元A+轮融资 03、哪些投资机构较为活跃 从机构投资活跃度来看,本周 ...
华电科工20250425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电科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41 亿元,同比增加 5.11%,新签销售合同 142.72 亿元,同比增加 54.19%,另有中标暂未签订的合同 10.1 亿元 [1]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97 亿元,同比增加 17.42%,实现净利润 -0.82 亿元,同比增加 15.18%,新签销售合同 39 亿元,中标暂未签订合同 11.17 亿元,二者合计 50.17 亿元 [2] 2. **主力业务收入情况** - 物料输送系统工程业务实现收入 14.70 亿元,同比减少 2.57%,主要因执行项目规模略有下降 [2] - 热能工程业务实现收入 18.19 亿元,同比增长 51.16%,因上年新签合同较多,在报告期内陆续形成收入 [2] - 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收入 29.07 亿元,同比增加 20%,因新投建的巴耶纳尔基地在报告期内投产并取得收入 [2] - 新能业务实现收入 0.79 亿元,同比减少 84.66%,因报告期内执行项目相对上年有所减少 [2] 3. **公司 2025 年经营目标**:新签销售合同 150 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15.10%,利润总额为 2.585 亿元 [6] 4. **氢能业务情况** - 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包括大功率碱性电解水制氢和 PAM 电解水制氢系统等 [7] - 拥有多条生产线,如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组装线 100 台套/年等 [8] - 2024 年市场拓展取得重要进展,获得集团外多个项目合同,并入围中能电 2025 年度执行设备集中采购框架协议 [9] - 新能产业关键装备入选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及工程目录,斩获多个奖项,推动多项技术研发动作 [10] - 多个产品下线并获高度评价,部分系统成功稳定运行,产线逐步实现关键材料和装备自主化生产 [11][12] - 多个项目取得成果,如包头项目点火成功、辽宁项目开创先河、完成大连项目氢能供应任务等 [13] 5. **电解槽项目运行情况** - 达茂旗 11 台电解槽平均运行小时数约 3000 小时,最多一台达 5000 多小时;铁岭 14 台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运行相对安全稳定,但运行小时数较低 [15][17] - 项目运行中存在绿电可再生能源波动等小问题,但较好解决,业主满意 [16] - 业主最看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其次是能耗,希望滞留电耗能越低越好 [20] 6. **储能作用**:储能主要用于构造微电网,保证电压和频率稳定,起安全保障作用,如铁岭离网制氢项目配了 25 兆瓦供电和 5 兆瓦/小时的储能 [21][22] 7. **纯氨事业部情况**:2024 年初成立纯氨事业部,与氢能事业部合并运行,目的是解决绿氢储运成本高问题,将氢气做成氨或醇便于存储和运输,目前销纳场景主要围绕绿色行业 [23][24][25] 8. **订单情况** - 2024 年新签合同达到上市以来最高额度,热能工程占比 19.6%,钢结构占比 25.5%,海洋工程占比 29.2%,氢能实现部分集团外合同 [37][38] - 2024 年一季度新签合同情况良好,海洋业务一季度占比相对小 [39] - 2024 年海洋工程签订合同约 40 亿,确认收入十亿出头,2025 年合同目标 150 亿,海洋工程是重要支撑部分 [39][40] 9. **行业状况及前景** - 行业热度高,但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不强,绿氢或绿色氢氨醇的绿色溢价未完全体现 [42] - 136 号文出台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氢氨醇消纳,对行业有促进作用 [43] - 未来几年行业会有洗牌,碱性电解槽企业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企业将迎来淘汰阶段 [4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4 年 12 月,熔岩储热试验平台及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熔岩储热试验基地投入使用,为相关工作提供测试数据和技术支撑 [3] 2. 海洋工程业务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牧场等领域推进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取得多项成果,如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方案通过挪威船级社认证、承接项目合同等 [4] 3. 新能业务研发的电解槽产品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对隔膜材料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研究,提高了材料性能 [5] 4. 铁岭项目和达茂旗项目因风光资源不同,运行小时数和稳定性存在差异,铁岭项目规模小,存在稳定供氢问题,新批项目开工建设后有望改善 [34][35][36] 5. 目前氢气销纳场景主要围绕绿色行业,预计 2026 - 2027 年绿色甲醇会有较好销纳场景和售价 [25][26] 6. 公司集团层面统一协调布局氢气销纳问题 [45]
氢氨燃料供电供能:多领域应用中的技术突破与挑战
势银能链· 2025-07-10 14:34
氢氨燃料技术发展现状 - 国家能源局将"氢氨燃料供电供能"列为氢能应用试点方向,重点推动煤电掺氢/掺氨、燃气轮机掺氢/掺氨/纯氢发电等领域技术验证 [2] - 试点方案细分燃机类(规模≥10兆瓦,掺氢/掺氨比例≥15%)和燃煤锅炉类(规模≥300兆瓦,掺氢/掺氨比例≥10%)两大场景 [2] - 江西省及华电集团首个航改型燃气轮机掺氢燃烧示范项目成功完成5%掺氢燃烧,年消纳氢气约2316吨 [2][3] 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 - 蒙娜丽莎集团建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通过100%纯氨燃料替代传统重油,使陶瓷窑炉碳排放降为零 [4]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氨晖号"首航成功,搭载200kW氨内燃机发电机组,实现纯氨燃料稳定燃烧 [4] - 国能粤电台山电厂"630兆瓦燃煤机组掺氨发电技术"实现10%-30%掺氨燃烧平稳运行,600兆瓦机组年减排二氧化碳18.37万吨 [5] - 东德氢能推出系列天然气掺氢装备,适配3%-30%掺氢比例,掺氢均匀度达90%以上 [5] 行业发展挑战 - 技术层面存在纯氨或高比例掺氨燃烧稳定性差、燃烧效率低等问题,以及高比例掺氢时设备金属腐蚀等难题 [7] - 经济性方面绿氢、绿氨生产成本高,储运与终端改造成本高昂 [7] - 产业链层面存在上下游衔接断层,氢储运网络和氨加注设施短缺等瓶颈 [7] 未来发展前景 - 国家能源局要求试点项目3年内建成投产,可能加速绿氨产能扩张 [8] -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预测2030年我国绿氨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年,支撑5000兆瓦级燃机掺氨发电 [8] - 氢氨燃料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衔接新能源与稳定负荷需求的关键支撑技术 [9]
全球规模最大氢氨项目投产,中国绿氨成本优势撬动全球市场
势银能链· 2025-07-09 12:02
绿氨产业发展 - 远景科技集团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建成投产 该项目采用"绿电-绿氢-绿氨"全链条零碳工艺 自建风光储一体化电站驱动电解水制氢设备[2] - 全球绿氨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日韩计划将绿氨作为船运燃料和发电燃料 日本目标2030年实现燃煤掺烧20%氨 韩国计划2024年后推动氢气氨气混合发电技术商用化[3] - 中国绿氨生产成本较全球平均水平低44%-50% 约673-748美元/吨(4886-5692元/吨) 主要得益于风光资源优势和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6] 绿氨技术优势 - 绿氨制备成本中85-90%为用氢成本 制氢成本中70-85%为用电成本 电价优势显著降低绿氨生产成本[4] - 合成氨工艺优化和氨储运技术日渐成熟 推动绿氨产业从示范向规模化商用阶段跨越[6] 中国绿氨产业布局 - 内蒙古 宁夏 新疆等地已发布绿氨产业支持政策 重点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示范项目[3] - 内蒙古自治区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先发地区 计划将绿氨掺烧项目纳入"十五五"规划重大示范工程[3]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14日-1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1]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8月27-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1]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褚克:绿氨合成新路径破解减碳难题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0:27
绿氨合成技术突破 - 兰州交通大学褚克教授团队开发出以空气与水为原料,结合等离子体与电催化技术的绿氨合成新路径,兼具氮源绿色化、反应高效化和工艺节能化三重优势[1] - 新技术解决了传统Haber-Bosch法存在的高能耗(未披露具体数值)与高碳排放问题,契合国家"双碳"目标[1] - 该技术路径可为其他电催化反应提供借鉴,有望发展为含氮高值化学品绿色合成的普适性工艺[1] 科研团队建设 - 褚克教授组建的"先进纳米材料与能源催化"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模式,成员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2] - 团队首创"模块化"科研体系,通过"任务分解-自主创新-集成验证"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现有8名青年教师和30余名研究生[2] - 多学科背景的团队构成被证实是持续产生创新突破的关键因素[2] 学术影响力 - 褚克教授入选"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成为甘肃省9名入选者之一[1] - 研究成果自2024年起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等离子体-电催化技术在绿色合成领域的应用突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