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铺缆机器人

搜索文档
探寻深海机器人“中国造”背后的科技力量
证券日报· 2025-09-13 00:12
在深海海域,一台台深海机器人正在极端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海底巡检工作。除了巡检外,深海 采矿、深海生物探测等工作也能经机器人之手更安全、精准、高效地完成……这一幕幕原本出现在科幻 电影中的场景正逐步走进现实。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这片"蓝色宝库"蕴藏着不可估量的生物、能源、矿产等资源。如何通过深 海机器人突破桎梏,进一步释放海洋生产力是目前全球热议的课题。 在这场深海装备竞速赛中,我国深海机器人产业处于何种位置?在这场面向未来的海洋竞争中,国内企 业又如何实现突围与创新?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沿着深海机器人产业链调研采访,探寻"中国造"背 后的科技力量。 自主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深海环境极端——高压、低温、无光、强腐蚀,是人类活动的"禁区",深海机器人由此成为助力海洋经 济发展、释放海洋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各国科研竞相角逐的关键赛道。 面对这片蓝海,国内产业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空白。 从整机产品来看,万创投研董事总经理张震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主要用于1500米深海铺缆的机器 人ROV为例,截至2024年底,我国存量ROV的数量在一百台左右,基本全部依赖进口。对于海底光电 缆埋设等核心环节来 ...
沿着海岸看中国,在山东沿海七市感受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澎湃动能
大众日报· 2025-05-08 09:11
科技兴海与数字化转型 - 青岛征和工业通过海尔卡奥斯数字化改造后年产值从2019年8亿元跃升至2023年16亿元,并成为全球第三家具备船链生产资质的企业[3] - 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设备可下潜4000米至6000米[3] - 山东海洋领域突破97项关键核心技术,1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居全国第一,2024年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达1044.5亿元[4] 港口建设与国际贸易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攻克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建成全球作业效率第一的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年作业量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00万标准箱[5] - 山东港口2024年底开通357条航线(含258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山东进出口总值3.38万亿元[5] - 2024年山东接待入境游客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90.7%[6] 农业创新与生态保护 - 日照市茶叶科创示范园首创"多根无性茶苗快繁技术",茶树出苗时间从一年半缩短至38天,成活率从40%提升至98%[7] - 2024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32.3亿元,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均居全国前列[7] -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大气监测,实现风的可视化预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