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风电
icon
搜索文档
张希良:中国碳市场成效显著,有望引领国际自愿碳市场建设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3:06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年以来管控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60%以上,成为低成本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的关键机制 [1] - 通过技术及行政手段显著改善碳市场数据质量,解决早期数据造假担忧,提升市场可信度 [2] - 企业治理体系已深度纳入碳排放考量,经营理念从忽视转向主动减排 [2] - 碳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与减排目标相匹配,支撑市场健康发展 [3] 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协同 - 自愿碳市场通过CCER机制为控排企业提供配额外的第三种选择(购买核证减排量),增强减排灵活性 [4] - 双轨制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太阳能热发电、深海风电为当前主要交易产品 [4][6] - 生态环境部正推进CCER方法学体系制定,未来将开发更具规模优势的小型项目,强化额外性和社会引导作用 [6] 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潜力 - 依托国内强制与自愿市场基础,中国有望引领《巴黎协定》第六条下的全球自愿碳市场建设 [7] - 技术优势覆盖可再生能源、核能、森林经营及CCS领域,保障高质量碳信用供给 [8] - 国内需求庞大:仅5%抵消比例即超3亿吨需求量,叠加企业ESG需求形成独特优势 [8] - 北京绿色交易所国际化及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潜力,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 [8] 国际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建立高标准规范体系以防范海外购碳信用风险,当前国内CCER方法学以"少而精"确保国际级诚信度 [9] - 亟待解决国际规则本土化、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等金融基建难题 [10] - 需通过高诚信产品体系和基建提升欧盟、美国等国际社会信任度 [10]
走近上海碳博会,感受绿色低碳转型脉搏
新华财经· 2025-06-06 09:19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知名企业参展,展示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1] - 上海市虹口区聚集各类绿色低碳企业近800家,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1] - 中国首家碳市场交易机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为全国最大碳交易平台,绿色技术银行储备绿色技术9000余项、专家2000余名 [1] 绿色低碳技术合作与展示 - 虹口北外滩与联想集团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推进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基础到4.0时代,结合绿色概念应用于虚拟电厂、垃圾分类等领域 [2] - 上海电气搭建72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展示"零碳HUB"、"人造太阳"、绿色甲醇、深海风电等能源转型前沿科技 [2] - 上海电气发布《上海电气双碳行动方案》,ESG工作植入发展基因,投资建设国内首个全流程认证绿色甲醇供应商 [3] 绿色出海与国际合作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表示绿色出海是上海产业升级重要契机,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3] - 上汽安吉物流实践"国车国运,'绿'链全球",上海电气拓展海外市场如迪拜光热光伏综合电站、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 [3] - 安永推出业界首个融合认知智能的"安永智能问答"和ESG.ai智能问答平台2.0,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4] 绿色竞争力构建 - 安永认为出海企业需在技术引领、产业协同和拥抱国际标准发力,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5] - 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ESG合规咨询、可持续供应链咨询等服务,护航绿色出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