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1号
搜索文档
锻造“国之重器” 山东挺起海洋产业“硬脊梁”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9:20
高技术船舶制造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 [2] - 全球首艘21万吨氨燃料双燃料散货船已开工建造 [2] - 为挪威船东建造的8.2万载重吨系列散货船首制船交付 [2] - 中国首个半固定式火箭海上发射试验平台“东方航天港一号”在海阳正式亮相 [2] - 推动船舶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跃升 [2] 高端海工装备 - 全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交付 [3]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青岛建造完工并离港启运 [3]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东营完成吊装 [3] - 已累计交付各类海洋装备超百座,包括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和全球先进的巴西国油FPSO [5] - 高端海工装备从关键利器发展为产业标杆,不断刷新中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新高度 [3] 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 推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13个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强势崛起 [6] - 海洋交通运输等12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提速发展 [6] -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青岛锚定集聚赋能,让总装建造企业与配套企业比邻而居 [6] - 烟台以油气装备和新型海工为双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从简单配套向深度协同跃迁 [6] - 威海深耕豪华客滚船、远洋渔船与游艇等特色船艇制造赛道 [6] - 产业从单个企业领跑到集群梯队共进,从链条断点补齐到产业循环畅通 [7]
海洋经济驱动内需增长 深海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9 07:11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提升至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增长7%,高于全国制造业增速2个百分点 [2] - 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比近60%,其中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分别增长8.5%、10% [2] - 国家通过《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沿海省市出台专项规划优化布局 [2][3] 细分产业表现 - 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169个,较2022年增加16个 [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2023年达18778.1亿元,占地区GDP的13.8%,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项目40个 [3] - 浙江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 [3] 海洋渔业与"蓝色粮仓" - 2023年渔业总产值1.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海水养殖产值占比65.2% [4] - 深远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超10万平方公里,养殖水体达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较"十三五"初期增长2.4倍 [4] - 政策要求重力式网箱布设水深15米以上,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工船需离岸10公里或水深20米以上 [4] - 广东南澳县规划深水网箱养殖面积9800公顷,其中5790公顷用于"网箱+风电"立体开发 [4]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年产量达3700吨,"深蓝1号"突破离岸120海里养殖极限,"湛江湾1号"实现1500米水深养殖 [5] - 2023年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新品种如"甬岱1号"大黄鱼生长速度提升20%以上 [5] - 湛江种苗基地年供苗量占全国30%,但深远海养殖90%产量集中在大黄鱼、金鲳鱼等少数品种 [5] 产业链延伸与国际化 - 湛江建成30万吨级中心冷库,金鲳鱼加工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6] - 天津南港30万吨海水淡化项目配套智能冷链系统,实现全程温控 [6] - 与东盟共建"蓝色粮仓"合作示范区,推广"深水网箱+冷链物流"模式带动国产装备出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