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1号
搜索文档
超5400亿“蓝色经济”,深圳异军突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1:18
深圳海洋经济总体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深圳海洋经济总产值达5409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为14.7% [1] -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338万标箱,稳居全球第四 [1] - 海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传统“老三样”(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占比从超过90%降至40%以下,新兴产业贡献更多增量 [9] 海洋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实力 - 高新技术涉海企业超2500家,已建涉海创新平台86个,其中5个为国家级平台,27个为省级平台 [1][14] - 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全国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1][9] - 2024年海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1061亿元,增长10.1% [9] - 在《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中,深圳“科技创新”维度高居全球第四,PCT国际专利授权量、城市研发投入经费跻身全球前十 [1][5] 重点企业与代表性产品 - 深圳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涉海企业2508家 [5] - 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2016年切入水下无人机赛道,已生产8代产品,获近400项知识产权专利,产品覆盖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5] - 招商局集团以“新海辽”轮等切入智能航运、绿色航运市场;中集集团布局深海油气及海洋新能源,其“蓝鲸1号”与“蓝鲸2号”为全球作业水深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10] 海洋高等教育与科研平台建设 - 深圳第一所海洋专门高校——深圳海洋大学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筹建,总投资60.53亿元,规划办学规模约8000人,一期预计2026年投用 [12][13] - 该校办学特色为“631”(60%工程技术、30%科学、10%其他),重点引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等6个研究方向人才 [13] - 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深圳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涉海科研机构相继落户深圳 [14] 海事服务短板与深港联动机遇 - 深圳在《报告》“海事服务”维度居全球第21位,海洋金融规模仅相当于新加坡的1/45,国际海事机构数量不足伦敦7%,年海事仲裁案件量不足伦敦15% [16] - 前海累计落地48个船舶租赁项目,资产总计达168亿元,资产价值跃居全国第三 [16][19] - 香港在船舶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方面能力突出,可与深圳互补;深圳可推动与香港在海事仲裁规则对接,试点“深港海事纠纷联合解决机制” [19]
锻造“国之重器” 山东挺起海洋产业“硬脊梁”
中国新闻网· 2025-09-27 09:20
高技术船舶制造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 [2] - 全球首艘21万吨氨燃料双燃料散货船已开工建造 [2] - 为挪威船东建造的8.2万载重吨系列散货船首制船交付 [2] - 中国首个半固定式火箭海上发射试验平台“东方航天港一号”在海阳正式亮相 [2] - 推动船舶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的跃升 [2] 高端海工装备 - 全国首个全潜式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交付 [3]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青岛建造完工并离港启运 [3]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东营完成吊装 [3] - 已累计交付各类海洋装备超百座,包括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和全球先进的巴西国油FPSO [5] - 高端海工装备从关键利器发展为产业标杆,不断刷新中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新高度 [3] 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 推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13个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强势崛起 [6] - 海洋交通运输等12个“雁阵形”产业集群提速发展 [6] -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青岛锚定集聚赋能,让总装建造企业与配套企业比邻而居 [6] - 烟台以油气装备和新型海工为双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从简单配套向深度协同跃迁 [6] - 威海深耕豪华客滚船、远洋渔船与游艇等特色船艇制造赛道 [6] - 产业从单个企业领跑到集群梯队共进,从链条断点补齐到产业循环畅通 [7]
港股异动 | 中集集团(02039)涨超6% 深海科技再获关注 公司布局深海油气及新能源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9:53
股价表现 - 中集集团(02039)股价上涨6.13%至6.58港元 成交额2594.77万港元 [1] 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1] - 深海科技是海洋强国的核心标志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及深海数智化应用 [1] - 国内后续有望推出政策推动深海经济发展 重点方向包括深海采矿、深海油气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利用 [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涉及深海油气开采装备制造与服务 旗下"蓝鲸1号"与"蓝鲸2号"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是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2] - 公司布局深海新能源开发业务 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 孵化海上漂浮式光伏 2024年交付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集林一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