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省政协就加快发展我省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
新华日报· 2025-08-08 05:58
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发展 - 省政协副主席周岚带队赴南通调研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发展情况 [1] - 实地考察海洋产业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国家级中心渔港 [1] - 详细了解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和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现状 [1] 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 [1] -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渔业装备 [1] - 目标为提高海洋渔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可持续性 [1] 产业体系建设 - 提案督办会听取省工信厅、农业农村厅关于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1] - 委员们就加快发展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提出意见建议 [1] - 推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
海南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9:16
同时,在优势产业提升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支持洋浦港建设成为区域国际集 装箱枢纽港,推动洋浦港成为我国面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及链接西部陆海新通 道内外贸网络的重要节点。加快琼州海峡通航能力扩能升级,升级琼州海峡老旧船舶。加快洋浦"临港 产业集群+临港物流园"协同发展,支持洋浦开展大宗商品"国际集采+加工增值+国内配送"业务。研究 推进八所港开通对越滚装航线,加快八所港高排港区建设。到2027年,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 800亿元;全省集装箱吞吐量达600万标箱,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此次发布的《三年行动方案》,初步绘就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海南省海洋厅将在海 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合作、海洋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全力支撑深海产业高质 量发展,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注入蓝色动能。 近日,海南出台《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其中,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海南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的重要内容。 方案提出开展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海南将持续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做大 ...
海南: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格隆汇· 2025-08-04 09:5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深海产业发展目标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 以打造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1] - 到2027年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1]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1] -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1] 海洋新能源产业布局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1] - 推动钻井仪 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1]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1]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上)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0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比持续提升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2] 产业结构与升级方向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较大潜力 [2] - 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高端仪器装备与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2] - 需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如船舶工业、水产种质资源),做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做优现代服务业(如金融) [3] 区域政策与产业布局 - 上海计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 - 广东提出建设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4] - 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发布政策推动海洋产业能级提升 [4] - 需立足区位优势形成特色化海洋经济格局(如山东生态牧场、福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模式) [4][5]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 远洋捕捞需通过数智化技术提升鱼种识别、海域监测等精细化水平 [6] - 山东"耕海1号"平台实现渔业养殖、文旅、科研教育三产融合 [5] - 福建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储能"等跨界模式 [5] 要素支撑与生态管理 - 需科学划分海域范围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6]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土地、海岸线等资源 [6] -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海洋产业 [6]
福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快讯· 2025-07-10 10:42
区域协调发展 - 强化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的牵引作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1] - 提升沿海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进基础设施共联、产业体系共建、创新能力共育、公共服务共享 [1] - 加力推进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 [1] 海洋经济发展 - 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促陆,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1] -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 [1] - 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建" [1]
海洋经济第一大省释放发展新信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发展格局 - 广东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格局 [1] - 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强化海洋资源规划约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1] - 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 [1] - 聚力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推动陆海区域协调发展 [1] - 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积极构筑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1] 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平台 [2] - 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 [2] - 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 [2] - 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展涉海服务保障 [2] 科技创新 - 广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形成更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2] - 集中资源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产业所需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2] - 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2] - 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建好临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6:50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3]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 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9% [5]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1] -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运 具备抗台风能力并开展鱼种筛选试验 [2]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 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 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3]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 总养殖水体1788万立方米 年新增渔获量2000吨 [4]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湛江推动"湛江湾1号"大型养殖平台下水 [4] 政策支持与金融配套 - 青岛出台政策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 近两年批准281宗用海项目 面积1 98万公顷 [5] - 广东通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推出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5][6] - 大连金融机构为船舶制造 渔业等提供41 98亿元信贷 覆盖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6]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青岛集聚全国30%涉海院士 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1] - 广东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省实验室 49个省重点实验室 [1] - 中广核"伏羲一号"开展关键技术试验 发挥海上科研实证平台功能 [2]
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政策保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3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4]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9% [6] 科技创新与重大项目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2] - 青岛构建"院士—平台—技术"三位一体创新生态,吸引全国30%涉海院士和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2] - 广东全省海洋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49个 [2] - 中广核"伏羲一号"是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具有抗台风能力和风渔融合示范意义 [2]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每小时62.62个自然箱刷新世界装卸效率纪录 [3]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2024年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4]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总养殖水体达1788万立方米,新增渔获量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 [5]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海洋强市格局初步形成 [5] - 大连辽参集团日加工鲜活海参70万斤,实现捕捞到加工无缝衔接 [4] 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 - 青岛近两年批准281宗项目用海,面积1.98万公顷,推进10个创新平台和20个重大项目 [7] - 广东出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及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7] - 农行大连分行服务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交行大连分行为相关行业提供41.98亿元信贷 [8]
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能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日报· 2025-06-11 06:1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州将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以珠江为纽带的海洋创新发展带[2] - 计划高水平打造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形成点上开发、适度集聚、优近拓远的发展格局[2] - 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深入挖掘发展潜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塑造海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3] 海洋产业布局 -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远洋运输、航运交易、海洋旅游等产业优势[2] - 大力发展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船舶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 - 聚焦港、船、能、药、游等赛道,推动船舶和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邮轮游艇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建好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高水平建设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广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深耕深海极地、水下无人系统等关键领域[3] - 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深海空天融合发展[3]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 - 全面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中船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 - 推动船舶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基地[2] - 完善本地配套,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强强链补链延链靶向招商和企业培育[2][3] 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洋能、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 -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五海并举”发展海洋经济|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五省经验交流摘登之广东篇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0 10:21
广东海洋经济概况 - 2024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占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五分之一,占地区生产总值七分之一 [1] - 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港湾优良、滩涂广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广东已形成门类较齐全、优势产业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有6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3] - 近五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4.7% [3]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超6800亿元,同比增加7.5% [3]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20亿财政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发展,开展创新产业项目315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215项,带动产业产值约218亿元 [3] 海洋产业发展策略 - 提质增效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建设"粤海粮仓"和"海上油田",加速发展万亿级海上牧场和海上油田 [3] - 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专项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水制氢、海洋碳汇、海洋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3] 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 广东省委将"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十大新突破"之一,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 [5] - 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合理布局"城、湾、岛、岸、堤" [5] - 形成"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5] 海洋产业要素协同 - 发挥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压舱石"作用,带动海洋船舶、海洋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快速发展 [6]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存量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小巨人"企业203家 [6]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广东批准用海2.75万公顷,同比增长78% [6] - 开展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海砂开采市场化出让、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等创新制度 [6] - 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建成7个"和美海岛" [6] 海洋科技创新 - 建成广州海洋实验室、南方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三大省级海洋实验室 [7] - 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广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