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海上新广东”奏响法护深蓝新乐章
人民网· 2025-10-18 10:12
行业司法保障与创新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在2024年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1] - 近五年广东法院共受理海事海商案件1.43万件、审结1.35万件[1] - 广州海事法院创新认定自升式平台为“海上移动式装置”,使平台光租人有权享受责任限制,合理限定了海上风电企业的赔偿责任[2] - 针对跨境电商物流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广州海事法院出台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物流纠纷审判指引,推动行业投诉率下降超三成[2] - 广东法院公正高效审理海洋牧场相关抵押、租赁、保险等案件,湛江、珠海已建成27个智能养殖平台,年产量超万吨[3] - 广东高院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聚焦海洋工程、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提供全链条司法服务[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广东法院创新采用“劳务代偿”方式执行生态赔偿判决,例如一案例中被告公司通过河道清淤8000多立方米、种植乔木1500棵折抵56万余元赔偿金[5] - 广东法院坚持修复优先原则,采取劳务代偿、增殖放流、购买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模式[5] - 广东与福建、广西、海南四地高院共同签署红树林司法保护合作协议,共建“北部湾—琼州海峡”海洋环保司法合作平台[6] - 近五年广东法院受理涉海洋环境案件1052件,修复红树林近千亩,增殖放流鱼苗超千万尾[7] - 广东法院发布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明确每年3月至5月珊瑚繁殖期实行特殊保护,标志司法保护向“源头防控”转变[7] 国际司法合作与规则输出 - 在希腊籍“天使力量”轮案中,广州海事法院妥善处理船东遗弃船员危机,判决支持船员劳务报酬并协调提供临时救助,帮助船员安全回国[8] - 广州海事法院在某国际轮货损纠纷案中以海事强制令反制外国法院禁诉令,坚定捍卫中国司法管辖权[9] - 广州海事法院承建“中国海事审判”中英文网站,发布中英葡三语白皮书,累计访问量超百万次[9] - 广东法院选派法官参与联合国贸法会工作组会议,并在国际海事法律期刊发表论文[9] - 广州海事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巡回法庭设立“粤港澳海事纠纷调解中心”,吸纳37名港澳调解员化解跨境纠纷[9]
“耕海牧渔”新解(新知)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3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 - 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达1万千瓦时,可满足约1500户家庭日用电需求[1] - 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稳定运行超两年,有效减少能耗并大幅提升效率[1] - 我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累计发电超20亿千瓦时[2] 现代海洋渔业创新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采用"船载舱养"模式,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1] - 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配备智能系统,实现"即捕即加工、即产即销",提升国产三文鱼新鲜度与供应稳定性[1]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海洋牧场,大型桁架网箱和养殖工程实现精准调控饵料投喂[2] 海洋科技与装备研发 - 卫星遥感和通信技术为海洋渔业提供信息化支持,促进行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2]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启动建设,旨在发掘冷泉区甲烷和冷泉生物潜在价值[2] - 行业加快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攻关及海洋技术装备研发步伐,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2][3] 海洋特色产业发展 - 免疫抗肿瘤海洋1类新药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2] - 国产大型邮轮首航一年运输出入境旅客达60万人次[2] -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项目实现养殖年收入近亿元,产业业态日益多元[2]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行业致力于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3] - 发展路径强调创新驱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以拓展海洋经济新领域[3] - 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3]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 即墨区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加速构建“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78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海洋经济发展目标与现状 -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 [1] - 2024年,即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7.4% [1]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四大新兴产业 - **海洋新能源产业**:作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发展海上光伏和风电 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2] 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 [2] - **海洋装备产业**:招商工业青岛船厂成为全国领先的主力商船建造基地,已完成4艘82000DWT散货船交付 [3] 未来将布局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同时攻关智能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新兴装备 [3]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培育孵化创新项目,推动海洋褐藻新产品开发项目开工,大医精诚仿制药获批上市,百洋制药三期竣工投用 [4] - **海洋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总部基地、云路高端软磁材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4]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 **海洋旅游产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小管岛码头建设,打造“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 发展帆船、冲浪等休闲业态 国家级水下考古博物馆正推进建设,将有效集聚全国海洋考古资源 [6][7] - **海洋渔业**:提升水产种业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加快蓝色种业产业园建设 [7] - **海洋交通运输业**:强化港口枢纽功能,推动女岛港两个5000吨泊位通过省级预验收,整合海铁联运资源,融入沿黄陆海大通道 [7] “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两大未来产业 - **深海开发产业**:发挥国家深海基地等平台作用,争取布局深海重大战略技术项目,构建深海开发技术装备研发体系 “蛟龙”号已完成共享航次首潜 [7] - **海洋信息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发力 [7] 政策与营商环境支持 - 创新打造“i企”海洋会客厅服务品牌,提供奖补政策营造“蓝色”营商环境 [8] - 即墨区有3家单位入选2025年第一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拟支持名单,有望获得最高500万元项目补助 [8] - 在青岛市推荐的项目中,即墨区有10个项目入选,通过“政策找人”主动服务企业申报 [8] - 下一步将在人才引育、科技招商、品牌建设等方面强化保障,推动校地耦合发展,引进强链延链补链项目 [9]
省政协就加快发展我省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
新华日报· 2025-08-08 05:58
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发展 - 省政协副主席周岚带队赴南通调研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发展情况 [1] - 实地考察海洋产业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及国家级中心渔港 [1] - 详细了解南通市海洋经济发展和高端装备研发制造现状 [1] 政策支持与产业方向 - 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 [1] -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渔业装备 [1] - 目标为提高海洋渔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可持续性 [1] 产业体系建设 - 提案督办会听取省工信厅、农业农村厅关于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 [1] - 委员们就加快发展海洋渔业配套高端装备提出意见建议 [1] - 推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
海南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9:16
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 海南省将持续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并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 以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1] -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实现再造"海上海南"目标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1] - 推进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 [1]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1] -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 [1]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超过60亿元 [1] 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 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 支持洋浦港建设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2] - 推动洋浦港成为面向RCEP国家及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内外贸网络的重要节点 [2] - 加快琼州海峡通航能力扩能升级 升级琼州海峡老旧船舶 [2] - 加快洋浦"临港产业集群+临港物流园"协同发展 [2] - 支持洋浦开展大宗商品"国际集采+加工增值+国内配送"业务 [2] - 研究推进八所港开通对越滚装航线 加快八所港高排港区建设 [2] - 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达到800亿元 [2] - 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目标2027年达600万标箱 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2] 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 行动方案初步绘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 - 海南省海洋厅将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全力支撑深海产业发展 [2] - 为再造"海上海南"目标注入蓝色动能 [2]
海南: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格隆汇· 2025-08-04 09:5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深海产业发展目标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 以打造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1] - 到2027年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1]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1] -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1] 海洋新能源产业布局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1] - 推动钻井仪 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1]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1]
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上)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0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2] - 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益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比持续提升 [2] - 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2] 产业结构与升级方向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具有较大潜力 [2] - 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高端仪器装备与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为未来重点发展领域 [2] - 需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如船舶工业、水产种质资源),做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做优现代服务业(如金融) [3] 区域政策与产业布局 - 上海计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4] - 广东提出建设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4] - 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发布政策推动海洋产业能级提升 [4] - 需立足区位优势形成特色化海洋经济格局(如山东生态牧场、福建"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模式) [4][5]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 远洋捕捞需通过数智化技术提升鱼种识别、海域监测等精细化水平 [6] - 山东"耕海1号"平台实现渔业养殖、文旅、科研教育三产融合 [5] - 福建探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储能"等跨界模式 [5] 要素支撑与生态管理 - 需科学划分海域范围保障重大项目落地 [6]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土地、海岸线等资源 [6] -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海洋产业 [6]
福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快讯· 2025-07-10 10:42
区域协调发展 - 强化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的牵引作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1] - 提升沿海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推进基础设施共联、产业体系共建、创新能力共育、公共服务共享 [1] - 加力推进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建设 [1] 海洋经济发展 - 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促陆,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1] - 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 [1] - 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建" [1]
海洋经济第一大省释放发展新信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发展格局 - 广东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格局 [1] - 平衡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强化海洋资源规划约束,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1] - 优化海洋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坚持港产城联动,加快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聚势腾飞 [1] - 聚力建设世界级沿海经济带,持续深化山海协作,推动陆海区域协调发展 [1] - 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积极构筑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 [1] 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面提升远洋捕捞综合实力,建好用好渔港平台 [2] - 突出做强石化、船舶等优势临港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和未来产业 [2] - 加大力度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不断巩固拓展产业优势 [2] - 聚力发展海洋文旅,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持续优化拓展涉海服务保障 [2] 科技创新 - 广东将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形成更坚实的海洋经济发展支撑 [2] - 集中资源力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围绕产业所需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2] - 大力引育现代海洋人才,更好支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2] - 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建好临港产业园区,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6:50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3]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 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9% [5]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1] -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运 具备抗台风能力并开展鱼种筛选试验 [2]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 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 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3]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 总养殖水体1788万立方米 年新增渔获量2000吨 [4]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湛江推动"湛江湾1号"大型养殖平台下水 [4] 政策支持与金融配套 - 青岛出台政策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 近两年批准281宗用海项目 面积1 98万公顷 [5] - 广东通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推出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5][6] - 大连金融机构为船舶制造 渔业等提供41 98亿元信贷 覆盖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6]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青岛集聚全国30%涉海院士 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1] - 广东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省实验室 49个省重点实验室 [1] - 中广核"伏羲一号"开展关键技术试验 发挥海上科研实证平台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