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渗析防护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月内股价涨幅达66%,5天斩获3板,佛塑科技为何被市场关注?|掘金百分百
华夏时报· 2025-11-22 07:57
佛塑科技近期股价走势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在上述公告中,佛塑科技还提示道:公司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投资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可 能受到资源投入、建设环境、事项审批等因素影响,存在未能按期建设完成的风险;聚酰胺-尼龙薄膜 项目投入建设后,面临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技术迭代、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经营风险。 11月21日,A股超5000只股票下跌,其中有99家上市公司出现跌停。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于前期涨势较 好的公司的表现情况,市场尤为关注。 此前,在新能源产业热潮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聚焦下,佛塑科技走出了强劲的股价行情。尽管11月21日当 天,佛塑科技出现跌停,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价为12.92元/股,但其月度涨幅仍高达65.85%,其5天 内3度封板的表现一度引发市场讨论。 一方面,公司拟50.8亿元收购锂电池湿法隔膜企业金力股份,后者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且恰逢湿法隔 膜价格进入上行通道、行业产能释放有限的窗口期;另一方面,公司携手紫金矿业旗下企业布局电池级 硫化锂中试项目。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光学薄膜、双向拉伸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等。未来,公司将持续围 绕' ...
佛塑科技跌2.04%,成交额2.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63.9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2 09:5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1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4%至10.59元/股,成交额2.52亿元,换手率2.38%,总市值102.4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763.93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287.51万元,大单净买入523.57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79.34%,近5个交易日、近20日和近60日分别上涨14.86%、31.23%和57.59% [2]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1.57%,归母净利润8391.89万元,同比增长0.83%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概念板块包括抗菌面料、铝塑膜、特高压、太阳能、节能环保等 [2] 股东结构与分红记录 - 截至10月31日股东户数为7.63万,较上期减少1.26%,人均流通股12682股,较上期增加1.2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174.94万股 [3]
佛塑科技涨2.03%,成交额3.3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938.2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1-05 09:4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03%,报9.04元/股,总市值87.46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3.35亿元,换手率3.92%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938.20万元,特大单净买入748.92万元(买入4475.12万元,卖出3726.20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3.09%,近5个交易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8.02%、15.60%、34.72%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6.62亿元,同比增长1.57%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8391.89万元,同比增长0.83%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7.73万户,较上期减少7.48% [2] - 人均流通股12522股,较上期增加8.08% [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174.94万股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28日,于2000年5月25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各类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的生产与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节能环保、特高压、太阳能、铝塑膜、国资改革等 [1]
佛塑科技:产品主要包括光学薄膜、双向拉伸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等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4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光学薄膜、双向拉伸薄膜、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等 [1] - 公司产业发展定位为“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耕主责主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并增强行业地位 [1] 公司战略与收购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拟收购标的河北金力新能源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河北金力新能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的生产制造 [1] - 河北金力新能源产品的下游终端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电动工具、3C电子产品等 [1]
佛塑科技涨2.41%,成交额2.1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72.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公司股价盘中报8.06元/股,上涨2.41%,总市值77.97亿元,成交金额2.14亿元,换手率2.78%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72.9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762.00万元(买入1318.88万元,卖出556.88万元),大单净买入1510.97万元(买入5093.64万元,卖出3582.67万元) [1]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36.49%,近5个交易日、近20个交易日和近6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3.07%、5.91%和21.02%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0.99%,归母净利润5299.01万元,同比增长5.20% [2]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35万户,较上期增加9.92%,人均流通股为11585股,较上期减少9.02%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的生产与销售,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涉及概念板块包括抗菌面料、铝塑膜、石墨烯、锂电池、固态电池等 [1] - 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28日,于2000年5月25日上市 [1]
佛塑科技涨2.00%,成交额2.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43.7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0 10: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10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8.16元/股,成交额2.32亿元,换手率2.99%,总市值78.9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43.78万元,特大单净买入923.51万元,大单净买入320.2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8.19%,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1.93%、11.32%、20.35%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0.99%,归母净利润5299.01万元,同比增长5.2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行业属性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7.60万,较上期减少10.55%,人均流通股12734股,较上期增加11.7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概念板块包括铝塑膜、固态电池、石墨烯、锂电池、新能源等 [1]
佛塑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98% 聚焦主业做优产业链增量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7 17: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12亿元 同比增长2 26% [1] - 归母净利润为1991 22万元 同比增长9 98% [1] 主营业务与产品布局 - 主要从事先进高分子新材料生产与销售 产品包括光学薄膜 双向拉伸薄膜 渗析防护材料和塑编阻隔材料 [1] - 偏光膜 电工膜等差异化产品在技术 质量 性能方面具有先进性 [1] 重点项目进展 - 偏光膜三期项目 超薄电容膜生产线项目 高新复合阻隔材料升级扩产项目稳步推进 [1] 外延并购与产业链整合 - 2024年11月拟并购锂电池隔膜头部企业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丰富新能源领域产品布局 [2] - 通过并购重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巩固高分子功能薄膜材料龙头企业地位 [2] 研发投入与创新驱动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2646 77万元 同比增长4 38% [2] - 以高分子功能薄膜与复合材料为核心 聚焦研发效率提升 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