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装备

搜索文档
体育外卖,究竟能火多久?
36氪· 2025-09-18 19:16
运动品牌选择布局即时零售市场,并非心血来潮或盲目切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中, 运动品类表现突出。美团闪购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跑步鞋、运动 T 恤等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 200%,游泳、骑行装备销量增长超1倍。迪卡侬与美团合作后,月销售额环比增长近120%。 这样的市场表现,对众多运动品牌来说自然不会错过。当更多运动品牌、零售商在 "速度" 上展开竞 争,既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便捷性的需求,也迎合了其新消费习惯。显然,通过满足即时需求、拓展增 量市场、强化品牌服务属性,品牌不仅能提升短期业绩,还能重构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运动品牌为何布局即时零售? 运动品牌的销售网络主要依托 "线上与线下结合" 的模式,线下渠道以品牌自营或经销商运营的门店为 主。例如,加速全球化的安踏,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线下门店已超过13000家;主要依托本土市场的李 宁,开设了7534家线下门店;即便开设门店数量最少的361度,也达到了5669家。 四家本土运动品牌的销售渠道主要来自线下门店,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线下直营店增长步伐缓慢。在 多家运动品牌每年的中期或年度业绩报告中,"店铺升级""关闭低效门店" 等表述并不少见 ...
这个夏天,南昌的“海”火了
新华网· 2025-08-25 09:40
今夏,南昌的"海"火了。 这座距大海数百公里的内陆城市,在赣江开辟出的"两滩七湾"天然泳场,每日人流量堪比"同时开9 场万人演唱会"。 一边是群众强烈的亲水需求,一边是防溺水的巨大压力,这道难题困扰许多城市。南昌没有选 择"一堵了之",而是探索"疏堵结合",将天然泳场建设纳入2025年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主动破题。 近三年,从万人激情夜跑、八一广场常态化升旗再到大型演唱会轮番上演……南昌之所以频频"破 圈",正源于其"民呼我应"主动作为,勇于打破"不做不错"的避责思维,敢于"自找麻烦"实干担当。 从"治水"到"亲水" 2200多年前,西汉大将灌婴挥师南下,在赣江之滨筑城,南昌由此而生。一江一城,命运相 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描绘南昌的绝美词章,传唱千年。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秋水"几近干涸。 枯水时节,赣江南昌段水位持续走低,河床大面积裸露,行人几乎可以踏着龟裂的河床直穿对岸。 更让人揪心的是,持续的低水位直接威胁上百万市民的饮水安全,沿岸百万亩农田"干渴难耐"。 种粮大户凌继河对2022年大旱至今心有余悸。他承包的两万多亩耕地,面临绝收风险,"到处打电 话求水,根本无水可调,最后只能自 ...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
人民日报· 2025-07-29 17:11
最近和朋友聊购物,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性的消费需求:健体塑形。爱运动的,买了健身课程套餐;工 作中久坐的,则购置了游泳装备。从健身课到装备,大众健身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轻食市场更是呈 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年增速达41.7%。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 形象更加重视,使得这一消费领域成为充满机遇的蓝海。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与年轻人消费习惯紧密相关的即时零售领域,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 度和潜力。从最初的餐饮外卖,到如今商场、超市销售的绝大部分商品,都已经可即点即送"当日达"甚 至"半小时达"。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网络即时零售 在其中贡献了不少增量。 从减重健身到即时零售,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既是亿万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的体现,也是广大经营主体顺应趋势、把握机遇,以优质供给引领需求扩张的硕 果。细细把脉不难发现,新一轮消费向新而行、升级换代,在纵向和横向上呈现两大特征。 纵向上,消费需求 ...
需求所向皆蓝海——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6
健身与健康消费市场 - 健身行业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1% [1] - 2024年轻食市场规模突破3200亿元 年增速达41 7% [1] - 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身形象重视度提升 推动该领域成为蓝海市场 [1] 即时零售行业 - 即时零售从餐饮外卖扩展到商场超市商品 实现"当日达"甚至"半小时达"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 5% 即时零售贡献显著增量 [1] - 即时零售场景从应急需求向日常消费拓展 品类突破餐饮向酒水数码等领域渗透 [2] 消费市场结构性特征 - 纵向特征:消费需求颗粒度细化催生长尾市场 14-35岁青年人口约4亿形成多元化需求 [2] - 横向特征:消费即时性强化成为新刚需 供应链各环节面临机遇 [2]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府推动提升消费能力专项措施 包括提振消费行动和"国补"政策 [3] - 文旅体育产业联动案例:北京-承德旅游列车开通 "浙BA"等赛事拉动酒店餐饮零售消费 [3] 行业发展趋势 - 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反映美好生活需求升级 经营主体通过优质供给扩张需求 [2] - 研发生产流通等全环节需协同挖掘消费新需求 实现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