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及精密轴承
icon
搜索文档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7
2025-11-17 16:4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2] - 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2] - 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 [2] - 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2] 核心业务增长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2] - 风电轴承业务增长是核心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61989 [2] - 公司与腾讯没有合作 [3] - 超硬材料业务于2025年3、4月份注入国机金刚石,公司对该业务权益从100%降至67% [2] - 归母净利润增速受超硬材料业务部分收益计入少数股东损益影响 [2]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4
2025-11-14 17:02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聚焦精密制造领域,提供关键产品、技术和服务 [2] - 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 [2] - 拥有轴研所和三磨所,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400余项,制修订标准107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98项,近五年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 拥有42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是8个行业协会依托机构和4个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3]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3]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3] - 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4] - 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4] 核心业务发展情况 - 特种轴承业务稳健发展,是盈利增长中坚力量,航天领域特种轴承重点产品配套率90%以上 [4] - 风电轴承业务增速强劲,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及全球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 [4][10] -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持续增长,2024年收入约5.8亿元,半导体领域应用增长显著 [9]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实现产业化突破,攻克MPCVD法合成关键技术,散热片、光学窗口片已配套国防军工领域 [5] 科技创新与改革成效 - 构建“精工研究院+国家科研平台+产业化单元”一体化研发体系 [6] - 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机制 [7]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1.27亿元提升至2024年2.8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1年4.5%提升至2024年8.31% [7] - 科技人才规模8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700余人(博士18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正高级专家70余人) [7] 未来发展战略与布局 - 聚焦轴承和磨料磨具两大主业,围绕“巩固根基、开拓新域、股东回馈、优化治理”四大方向 [8] - 巩固特种轴承和风电轴承优势,布局“三园区一平台”,推动超硬材料产业六个主攻方向 [8] - 拓展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功能化应用等潜力业务,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8][9] - 制定不低于40%的股利支付率长期目标,2024年股利支付率水平在上市公司中位居第70位 [9] - 打造“信息披露-ESG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位一体信任体系,深化投资者价值认同 [9] 互动交流关键信息 -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跨国企业,产品技术门槛高 [9]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因人工智能高散热需求受关注,可能从“可选”转为“必选”材料 [9] - 出口管制是短期干扰因素,产业长期发展取决于下游需求 [9] - 公司主攻MPCVD法合成金刚石,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 [9] - 风电轴承业务订单饱满、增速较高,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 [10] - 目前暂未有明确的重组或并购计划,但会持续关注相关机会 [10]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15:16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3] - 前三季度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3] - 前三季度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 [3]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3] - 收入增速大幅高于净利润增速,主因是风电轴承业务增速超200%但毛利率较低(约20%-25%),以及公司增加人员配置导致期间费用上升 [4] 核心业务表现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3] - 风电轴承是公司今年增速最大的业务,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占该业务收入约一半 [3] - 特种轴承景气度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但与预期存在差距 [3] - 半导体业务前三季度增速超过10%,增长态势良好 [4] - 商业航天业务收入规模不大,尚未进入爆发阶段 [3] - 机器人轴承业务已纳入"十五五"规划,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4] 超硬材料与金刚石业务 - 超硬材料业务于2025年3、4月份注入国机金刚石,公司对其权益从100%降至67% [3] - 河南新材料集团按股权比例以现金出资16亿多元,导致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加 [4] - 金刚石散热业务基于MPCVD技术路线,2023年开始在散热和光学窗口实现部分收入,目前主要应用于非民用领域 [3] - 计划通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晶种片、设备、沉积工艺、加工环节)及利用新疆哈密低价电能来降低金刚石散热产品成本 [3] - 高温高压法将继续开发,因在结构化应用领域还有新的市场空间且生产工艺有改善空间 [5] - 国机金刚石未来按"一中心三产业园"布局:以三磨所为主体的研发中心;超硬材料磨具产业园(郑州,预计2027年建成)、金刚石长晶产业园(新疆哈密)、金刚石相关装备产业园(郑州荥阳) [4] 贸易业务与战略调整 - 贸易业务已收缩,高峰时规模14亿元,当前约3-5亿元 [4] - 未来定位为"服务主业",仅在轴承、刀具、磨具领域适度开展,不追求规模扩张 [4]
国机精工跌2.01%,成交额4.8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740.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4:06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30日盘中报26.27元/股,下跌2.01%,总市值140.88亿元,成交额4.83亿元,换手率3.44%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740.38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221.74万元,大单净卖出5929.16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90.50%,但近期出现回调,近5个交易日下跌19.64%,近20日下跌19.86% [1] - 今年以来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26日,龙虎榜净卖出1.81亿元,买入总额2.22亿元(占比15.31%),卖出总额4.03亿元(占比27.74%) [1]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轴承、电主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从事技术开发业务 [2] - 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基础零部件(占比29.82%,其中特种及精密轴承占29.40%)、机床工具(9.99%,主要为超硬材料磨具)及供应链管理与服务(7.17%)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磨具磨料,概念板块包括国机集团、军民融合、央企改革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6.08亿元,同比增长25.14%,但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减少1.69% [3] - 截至9月2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62万户,较上期减少2.80%,人均流通股增至9411股,增加3.20%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亿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210.00万股,较上期减少378.03万股 [4]
国机精工涨2.01%,成交额5.9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258.5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3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6日盘中股价35.06元/股 上涨2.01% 总市值188.02亿元 成交额5.95亿元 换手率3.28%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258.57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4.50% 大单卖出占比19.96%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54.24% 近20日涨82.60% 近60日涨128.85% 近5日下跌4.75% [1] - 年内5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22日龙虎榜净卖出1.42亿元 买入总额占比11.12% 卖出总额占比16.75% [1]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轴承/电主轴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开发服务 基础零部件业务占比23.12% 其中特种及精密轴承占22.47% [2] - 机床工具业务占比12.24% 超硬材料磨具占12.24%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占10.94% 新材料业务占5.57% [2] - 属于机械设备-通用设备-磨具磨料行业 涉及国机集团/空间站/培育钻石/金刚石/机器人概念等板块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3.70万户 较上期减少16.74% 人均流通股14,257股 较上期增加20.11%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03亿元 同比增长10.48% 归母净利润8848.22万元 同比增长3.46% [3]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5.1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12亿元 [4]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588.04万股 较上期增持404.04万股 [4] - 广发科技创新混合A/广发中小盘精选混合A/广发科技动力股票/招商产业精选股票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