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磨具
搜索文档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7
2025-11-17 16:4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2] - 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2] - 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 [2] - 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2] 核心业务增长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2] - 风电轴承业务增长是核心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 [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61989 [2] - 公司与腾讯没有合作 [3] - 超硬材料业务于2025年3、4月份注入国机金刚石,公司对该业务权益从100%降至67% [2] - 归母净利润增速受超硬材料业务部分收益计入少数股东损益影响 [2]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4
2025-11-14 17:02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聚焦精密制造领域,提供关键产品、技术和服务 [2] - 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 [2] - 拥有轴研所和三磨所,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400余项,制修订标准1076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298项,近五年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 拥有42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是8个行业协会依托机构和4个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3]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3]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3] - 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4] - 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4] 核心业务发展情况 - 特种轴承业务稳健发展,是盈利增长中坚力量,航天领域特种轴承重点产品配套率90%以上 [4] - 风电轴承业务增速强劲,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及全球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 [4][10] -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持续增长,2024年收入约5.8亿元,半导体领域应用增长显著 [9]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实现产业化突破,攻克MPCVD法合成关键技术,散热片、光学窗口片已配套国防军工领域 [5] 科技创新与改革成效 - 构建“精工研究院+国家科研平台+产业化单元”一体化研发体系 [6] - 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机制 [7]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1.27亿元提升至2024年2.8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1年4.5%提升至2024年8.31% [7] - 科技人才规模8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700余人(博士18人),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正高级专家70余人) [7] 未来发展战略与布局 - 聚焦轴承和磨料磨具两大主业,围绕“巩固根基、开拓新域、股东回馈、优化治理”四大方向 [8] - 巩固特种轴承和风电轴承优势,布局“三园区一平台”,推动超硬材料产业六个主攻方向 [8] - 拓展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功能化应用等潜力业务,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8][9] - 制定不低于40%的股利支付率长期目标,2024年股利支付率水平在上市公司中位居第70位 [9] - 打造“信息披露-ESG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位一体信任体系,深化投资者价值认同 [9] 互动交流关键信息 -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跨国企业,产品技术门槛高 [9]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因人工智能高散热需求受关注,可能从“可选”转为“必选”材料 [9] - 出口管制是短期干扰因素,产业长期发展取决于下游需求 [9] - 公司主攻MPCVD法合成金刚石,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 [9] - 风电轴承业务订单饱满、增速较高,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投入 [10] - 目前暂未有明确的重组或并购计划,但会持续关注相关机会 [10]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13
2025-11-14 16:46
金刚石业务 - 公司于2015年开始布局金刚石功能化应用,选择MPCVD法作为技术路线,该路线可生成散热片、光学窗口片及未来合成半导体芯片材料 [2] - 2023年金刚石业务在散热和光学窗口领域开始实现部分收入,目前主要应用于非民用领域,民用领域处于国内头部厂商产品测试阶段 [2] - MPCVD法的技术优势包括品质高和兼容性强,产品线范围较广如光学窗口片等 [2] - 公司暂无在热丝法制备金刚石方面进行投入的计划,但会密切关注技术进展,若实践证明是较好方法则不排除布局 [2] - 降低金刚石散热产品成本的路径包括从晶种片、设备、沉积工艺、加工环节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 [2] - 高温高压法会继续开发,一是在结构化应用领域还有新市场空间,二是生产工艺有改善空间 [3] 超硬材料业务与产业布局 - 超硬材料业务在国机金刚石公司平台运营,国机精工持有其67%股份,河南省新材料集团持有33%股份 [3] - 未来产业按"一中心三产业园"布局:以三磨所为主体的研发中心加中试基地;超硬材料磨具产业园(郑州高新区,预计2027年建成);金刚石长晶产业园(新疆哈密);金刚石相关装备产业园(郑州荥阳市) [3]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下游应用分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其中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 [3] -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性能优越,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竞争对手基本为国际跨国企业 [3] 培育钻石业务 - 培育钻石毛坯主要通过渠道商销售,同时公司拥有自有零售品牌"黛诺",在上海有三家门店 [3] 机器人轴承与商业航天业务 - 公司已将机器人轴承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 [3]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的市占率在90%以上,具体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用轴承组件、卫星电池帆板用轴承等 [3] - 商业航天的发展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04
2025-11-04 17:00
金刚石功能材料业务 - 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主攻MPCVD法技术路线,可生成散热片、光学窗口片及未来半导体芯片材料 [2] - 金刚石功能材料2023年开始在散热和光学窗口实现收入,目前主要应用于非民用领域,民用领域处于国内头部厂商测试阶段 [2] - 2025年金刚石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目前收入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 - 公司暂无在热丝法制备金刚石方面进行投入的计划,但会密切关注技术进展,不排除未来布局 [2]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下游应用包括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 [2] - 用于半导体领域的超硬磨具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且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跨国企业 [2][3] - 半导体领域业务以封测环节客户为主,未来重点是提升产品性能以扩大封测领域占有率,同时向前道工序突破 [3] 培育钻石业务 - 培育钻石价格在2025年已趋于稳定 [3] - 毛坯钻石主要通过渠道商销售,同时公司拥有自有零售品牌"黛诺",在上海设有三家门店 [3] 轴承业务规划 - 机器人轴承业务已被纳入公司"十五五"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 [3] - 商业航天是公司轴承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国内民营火箭公司基本均为公司客户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15:16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27% [3] - 前三季度毛利总额7.97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同比增长20% [3] - 前三季度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加3265万元,同比增长15.4% [3]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3] - 收入增速大幅高于净利润增速,主因是风电轴承业务增速超200%但毛利率较低(约20%-25%),以及公司增加人员配置导致期间费用上升 [4] 核心业务表现 - 特种及精密轴承、超硬材料磨具两大核心产品合计收入同比增幅超50% [3] - 风电轴承是公司今年增速最大的业务,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占该业务收入约一半 [3] - 特种轴承景气度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但与预期存在差距 [3] - 半导体业务前三季度增速超过10%,增长态势良好 [4] - 商业航天业务收入规模不大,尚未进入爆发阶段 [3] - 机器人轴承业务已纳入"十五五"规划,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4] 超硬材料与金刚石业务 - 超硬材料业务于2025年3、4月份注入国机金刚石,公司对其权益从100%降至67% [3] - 河南新材料集团按股权比例以现金出资16亿多元,导致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加 [4] - 金刚石散热业务基于MPCVD技术路线,2023年开始在散热和光学窗口实现部分收入,目前主要应用于非民用领域 [3] - 计划通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晶种片、设备、沉积工艺、加工环节)及利用新疆哈密低价电能来降低金刚石散热产品成本 [3] - 高温高压法将继续开发,因在结构化应用领域还有新的市场空间且生产工艺有改善空间 [5] - 国机金刚石未来按"一中心三产业园"布局:以三磨所为主体的研发中心;超硬材料磨具产业园(郑州,预计2027年建成)、金刚石长晶产业园(新疆哈密)、金刚石相关装备产业园(郑州荥阳) [4] 贸易业务与战略调整 - 贸易业务已收缩,高峰时规模14亿元,当前约3-5亿元 [4] - 未来定位为"服务主业",仅在轴承、刀具、磨具领域适度开展,不追求规模扩张 [4]
国机精工分析师会议-20251024
洞见研报· 2025-10-24 22:56
报告核心信息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国机精工,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 [17] - 调研日期为2025年10月24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赵祥功和投资者关系助理汪智婷 [17]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财通证券、易方达基金等,对应相关人员为孟欣、张一哲 [18] 主要内容资料 金刚石相关 - 金刚石散热因成本问题此前应用受限,随高功率器件和高性能芯片发展,商业化前景光明,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超1000万元,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3] - 公司从2015年开始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若热丝法被证明是生成金刚石散热片的较好方法,不排除积极布局 [23] - MPCVD法技术优势为品质高、兼容性强,兼容产品线范围多如光学窗口片等 [23]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5.8亿元左右,下游应用分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基本为国际跨国企业 [24]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随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企业产品线扩展、性能提升,未来增长潜力好 [24] 机器人轴承业务 - 公司已将机器人轴承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24] 商业航天影响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90%以上,商业航天发展会带来新业务增长机会 [24] 出口管制政策看法 - 公司认为10月份出口管制政策对其影响不大 [25]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6:28
金刚石功能材料业务 - 金刚石散热应用前景光明,成本问题曾是制约因素,高功率器件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 [2] - 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 - 公司自2015年起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并可能布局 [2] - MPCVD法技术优势包括品质高和兼容性强,产品线范围较广 [2]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人民币,下游应用分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 [2] - 用于半导体领域的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且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基本为国际跨国企业 [2][3]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产品性能提升带来良好增长潜力 [3] 机器人轴承业务 - 机器人轴承已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 [3] - 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3] 商业航天业务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在90%以上,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用轴承组件、卫星电池帆板用轴承等 [3] - 商业航天发展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3] 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 2025年10月份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影响不大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6:10
金刚石功能材料业务 - 金刚石散热材料应用前景光明,成本问题曾是制约因素,高功率器件发展推动其商业化 [2] - 公司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 - 公司自2015年主攻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暂无热丝法投入计划,但会关注技术进展并可能布局 [2] - MPCVD法技术优势包括品质高和兼容性强,可生产如光学窗口片等多种产品 [2] 超硬材料磨具业务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约5.8亿元人民币,下游应用包括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如汽车、制冷、LED、工模具) [2] - 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几年增长显著,产品性能优越且技术门槛高,竞争对手主要为国际跨国企业 [2][3] - 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内芯片产能扩张及产品性能提升带来良好增长潜力 [3] 新兴业务布局 - 机器人轴承业务已纳入“十五五”规划,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 [3] - 公司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3]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市占率超过90%,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轴承组件等 [3] - 商业航天发展将为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3] 政策影响 - 2025年10月的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影响不大 [3]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1
2025-10-21 16:14
主营业务与核心优势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利润主要来源于特种轴承和超硬材料磨具业务,风电轴承是增速最快的业务 [1] - 轴承业务核心支撑为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超硬材料及制品核心支撑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两者均成立于1958年,是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发实力突出 [1] 轴承业务细分领域 - 特种轴承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舰船和核工业等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圆满完成了“东方红”“长征”“神舟”“嫦娥”“天问”等航天工程的轴承配套任务 [1] - 风电轴承方面,公司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以及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轴承及齿轮箱轴承,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1][2] - 精密机床轴承发展稳定,产品种类主要为精密机床主轴轴承和滚珠丝杠轴承 [1] - 机器人轴承已纳入“十五五”规划,未来将聚焦高附加值产品如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等,目前尚未直接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2] 磨料磨具业务细分领域 -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于半导体、汽车、光电、工模具等领域,2024年该业务收入约5.8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增长显著 [2] - 复合超硬材料产品聚焦石油、硬线等专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金刚石复合片、金刚石拉丝模坯料等 [2]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产品以大单晶金刚石为主,被誉为“材料之王”,其器件性能理论上是硅基材料的数万倍,是“终极半导体材料” [2]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进展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以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为主,2025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000万元,目前均来自非民用领域 [2][3] - MPCVD法生产大单晶金刚石业务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宝石级产品已商业化;第二阶段散热材料、光学窗口片等于2023年形成小批量销售;第三阶段半导体材料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2] - 随着高性能芯片发热问题加剧,金刚石散热技术路线受关注,潜在市场空间大 [3] 市场地位与国产替代进展 - 公司在国内航天轴承领域的市占率在90%以上,产品包括火箭燃料涡轮泵轴承、卫星动量轮轴承组件等 [3] - 风电轴承中,偏航变桨轴承已实现国产化,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的国产替代正在推进,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3] - 核工业领域业务规模不大,主要提供驱动机构轴承、高温阀门轴承等产品 [3]
国机精工涨2.09%,成交额1.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84.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09:5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盘中股价上涨2.09%,报27.40元/股,成交额1.12亿元,换手率0.78%,总市值146.9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84.55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81.65万元,大单净买入766.20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8.69%,近60日上涨69.98%,但近20日下跌19.98% [1] - 今年以来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9月26日龙虎榜净卖出1.81亿元,买入总额2.22亿元(占成交额15.31%),卖出总额4.03亿元(占成交额27.7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9日,于2005年5月26日上市,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 [2] - 主营业务为轴承、电主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从事技术开发业务 [2] - 收入构成以基础零部件为主(占比29.82%),其中特种及精密轴承占29.40%,其他业务包括机床工具(9.99%)、供应链管理与服务(7.17%)等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磨具磨料,概念板块包括国机集团、空间站、军民融合、商业航天等 [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6.08亿元,同比增长25.14% [3]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减少1.69%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2亿元 [4]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5.30万户,较上期减少5.69% [3] - 人均流通股为9979股,较上期增加6.04%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210.00万股,较上期减少378.03万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