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革

搜索文档
新的汽车央企成立 背后释放了多少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7:17
作为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的战略定位及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 车集团。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要发挥对汽车产业链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牵引作用,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 业,建设汽车强国作出重大贡献。"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在集团成立大会上表示。 见证历史。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央企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是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总部位 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新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 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新长安,央企改革破局的最优解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科技浪潮的兴起,世界工业版图重构在即,汽车强国建设重担在肩,汽车央企 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顶梁柱",更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魄力突破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成为一级央企,意味着决策链条的缩短。我们可以直接与国资委沟通,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抓住战略机遇。"中国 ...
新的汽车央企成立,背后释放了多少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6:33
见证历史。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要发挥对汽车产业链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牵引作用,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 业,建设汽车强国作出重大贡献。"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在集团成立大会上表示。 新成立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是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总部位 于重庆,注册资本金200亿元,新总额3087亿元,从业人数约11万人,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 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 中国汽车行业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央企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长安,央企改革破局的最优解 随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等科技浪潮的兴起,世界工业版图重构在即,汽车强国建设重担在肩,汽车央企 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顶梁柱",更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毅力和魄力突破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成为一级央企,意味着决策链条的缩短。我们可以直接与国资委沟通,更快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抓住战略机遇。"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赵非说,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央企,新公司在获取国家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基金、重大科 ...
56天闪电重组!朱华荣掌舵新长安,10年再投20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1:41
公司重组与地位变化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由兵装集团下属子公司升级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序号73位[2] - 新集团名称沿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但地位从二级央企跃升为一级央企,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成为重庆首个一级央企[3][8] - 重组仅耗时56天完成,涉及117家原兵装集团下属汽车业务相关子公司整合,创央企重组速度纪录[4][7][8] 股权与品牌调整 - 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定位为面向全行业的智能制造与资产管理平台,不涉及长安汽车股权变动[10][11][12] - 长安汽车最大股东仍为中国长安(持股17.99%),兵装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持股36.82%[11] - 子品牌战略维持不变:阿维塔(高端豪华)、深蓝(15-30万元中高端)、启源(15万元以下主流市场),定位将强化而非合并[14][15][16] 业务目标与战略规划 - 2030年目标:整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销量超30%,进入全球汽车品牌TOP10[21] - 未来十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新增1万科技人才,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30万台级全球化单品[22] - 2024年销量目标300万辆(新能源100万辆),下半年重点抓流量、新品、国际市场和创新技术[18][19][22] 行业竞争与改革背景 - 重组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对三家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的要求,旨在提升国有汽车企业竞争力[23] - 阿维塔启动上市筹备,长安科技拟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多元化激活机制灵活性[23] - 行业整合加速:吉利收缩多品牌战略,合并极氪/领克等品牌,反映市场容错空间缩小[24][25] 管理层与执行策略 - 朱华荣继续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本宏任党委副书记,强调资源整合后"取之不尽"的发展机遇[4][8] - 三大新能源品牌承接集团战略:启源目标2027年销量100万/2030年180万,深蓝聚焦技术突破与出海,阿维塔坚持高端化[17] - 效率被列为竞争核心,管理层认为"谁先突破谁生存",需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5]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520660.SH)涨1.75%,中国石油股份涨2.39%
金融界· 2025-07-30 12:24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小幅上扬 港股低开上行 钢铁 石油石化板块涨幅靠前 [1] -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520660 SH)涨1 75% 中国石油股份涨2 39% [1]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投资价值 - 港股红利类ETF获资金关注 净流入居前 反映市场对港股高股息板块偏好升温 [1] - 港股央企具备高股息优势 低估值特征显著 分红率有望维持高位 [1] - 央企改革深化及盈利稳定性提升 在低利率环境中红利资产吸引力提升 [1] - 港股通机制便利性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趋势 强化港股高股息资产流动性支撑 [1] 行业配置 - 港股央企多集中于金融 能源 公用事业等板块 [1] - 相关板块受益于政策预期及利率下行环境 盈利与股息确定性较高 [1] - 金融 能源 公用事业板块配置性价比突出 [1]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30日
新华财经· 2025-07-30 08:41
资本市场动态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44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近700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 北向资金上半年持仓市值增加近800亿元 [1] - 证监会明确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聚焦回报投资者生态、创新生态及法治生态建设 [1] - 第二批12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获批 反映市场产品创新持续推进 [1] 并购交易数据 - 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39件 同比增长14.1% 交易总额超13000亿元 [2] - 汽车、化学原料领域并购表现突出 单笔最大交易金额达1230亿元 [2] - 交易金额分级显示:1-10亿元案件占32% 10-100亿元占26% 100亿元以上31件 [2] 港股市场表现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8400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 超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 [3] - 恒生指数累计涨27% 恒生科技指数涨26% 小米集团-W涨60% 腾讯控股涨34% [3] - 机构预测南向资金全年或超万亿港元 政策与基本面驱动港股上行 [3] 汽车产业重组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 国务院国资委列为第三家央企汽车集团 [4] - 重组形成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格局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4] 券商与金融产品 - 券商下半年重点布局区域经济服务、业务转型及数字化创新 [5] - 年内最大规模企业ABS产品发行 中信金融资产云帆1期规模达100.10亿元 [11] - 企业ABS产品年内发行807只 规模7140.77亿元 同比增22.64%和26.10% [11] 上市公司动向 - 7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140.12亿元 连续4个月超百亿元 年内累计889.93亿元 [8] - 美的集团、TCL科技等27家公司单月回购超1亿元 4家超5亿元 [8] - 31只低估值个股半年报业绩增长 齐鲁银行市盈率5.88倍 净利增16.48% [9] 外资与ETF动态 - 海外中国股票ETF 7月吸金27亿美元 韩国散户年内成交额57.64亿美元 [6][7]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多重利好因素驱动 [7] 宏观经济预测 - IMF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8个百分点至显著高于全球3%水平 [10] - 调整主因出口超预期及财政政策拉动 2026年增速预期同步上调0.2个百分点 [10] 行业业绩亮点 - 券商7月调高25只个股评级 电子、医药生物赛道受青睐 [12] - 小金属企业业绩爆发 北方稀土净利预增1882%-2014%至9-9.6亿元 [13][14]
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 长安汽车集团升格谋局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6:51
靴子落地。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000625)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这距离长安、东风两大汽车集团的重组暂停、国务院批准兵装旗下汽车业 务独立,仅过去55天。 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官网显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7日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华 荣,注册地址为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 同一天,长安汽车也宣布其间接控股股东将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兵装集团")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 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意味着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成为第三家国资委直管的汽车央企,与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并列,地位和兵装集团相当。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网站的央企名录已经完成更新,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入列,序号为73。这也是继新增的中国雅江集团之后,由国务院国资 委直接管理的第100家央企。 新长安以新央企的姿态亮相,除名字、总部尘埃落定外,同一时间,新汽车集团的领导班子正式公布。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的《3户中央 企业10名领导人员职务调整》文件显示,朱华荣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非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三大汽车央企格局成形
证券时报· 2025-07-30 02:29
公司重组与成立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9日在重庆正式成立,成为首家总部落户重庆的一级央企,标志着我国形成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汽车三大央企汽车集团格局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亿元,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位列中央企业名录第73位,是国资委管理的第100家央企 [1] - 公司由原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而来,拥有117家分子公司,主要经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业务 [3] 管理层与品牌调整 - 朱华荣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其此前担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兼任长安福特董事长、阿维塔科技董事长 [1] - 长安汽车、阿维塔、长安启源等子品牌官方社交媒体头像已更换为"新长安"字样,同时"新长安"官方微博及公众号已上线 [1] - 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解读为让渡"名字"给新央企的动作 [2] 业务战略与规划 - 公司将着力打造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 [3] - 加速全球化发展,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市场 [3] - 公司以新能源与智能化差异化定位,避免与一汽、东风的同质竞争,推动资源向高增长赛道集中 [3] 市场表现与数据 - 长安汽车2024年上半年销量达135.5万辆,同比增长6.8%,创近8年同期新高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49%,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行业影响与区域经济 - 公司成立被视为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推动央企改革从"规模整合"转向"专业聚焦" [3] - 重庆作为直辖市填补了央企"空白",有望带动西南地区GDP增长、高端人才集聚及产业链掌控力提升 [4]
时代新材:厚积薄发,新材料平台型龙头崛起-深度研究-20250606
长江证券· 2025-06-06 18: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时代新材是中国中车旗下新材料产业平台,底蕴深厚竞争力强,各板块业务在2025年有望继续成长,风电或贡献最大利润弹性,新材料产业孵化渐成,汽车板块扭亏成果有望夯实,轨交&工业工程相对平稳 [3][8] 各目录总结 时代新材:央企新材料产业平台,竞争力彰显 - 时代新材以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核心,产品覆盖多领域,在多个行业大规模应用,2024年销售规模达200.55亿元,是国际化指数40%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22] - 公司激励机制完善,是中车体系和央企中较早落地股权激励的企业之一,2023年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助力经营目标实现 [27] - 2023年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13亿元,投向三大项目,2025年已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和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29][30] 风电叶片:装机迎景气,量价齐升贡献利润弹性 规模快速追赶,盈利能力逐步赶上 - 风电叶片行业集中度高,国产独立叶片厂呈双龙头格局,2024年时代新材市场份额约24%,与中材科技合计超50% [32] - 公司多举措构筑竞争优势,销售规模扩大,毛利率和净利率逐步追赶,近两年稳定盈利领先行业 [36] - 2024年多个风电叶片项目完成产能爬坡量产,已启动越南基地建设,在手订单额超百亿元 [47] 2025年风电装机迎加速,叶片有望量价齐升 - 基于十四五目标,2025年风电装机有望达111GW,同比增长近40%,新能源电价政策或使上半年装机集中,但不改变下半年高峰趋势 [50][54] - 风电项目经济性强,中期装机量有望保证,当前主机厂订单充裕,风机价格企稳,产业链各环节有望受益 [59][60] - 风机大型化带动叶片大型化,叶片龙头更具优势,风电叶片双龙头格局稳定,有望实现涨价弹性 [63][74] 新材料:厚积薄发,产业孵化渐成 建设新材料产业园,迈向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 新材料事业部专注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以多种材料为发展重点,多项高分子材料率先批量应用达世界领先水平,2024年业务板块营收约4.8亿元,同比增长10% [76] - 新材料产业园投资1.5亿元,占地145亩,已建成投产,规划多种产品生产线,有望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 [78] HP - RTM工艺:高端复合材料制造的革新引擎 - HP - RTM工艺能实现纤维与基体高效复合,缩短生产周期,突破浸润效率瓶颈,力学性能逼近预浸料工艺,成本与环境负荷低 [81] - 该工艺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广泛,公司是国内该工艺先行者之一,已掌握关键技术并获超1亿元订单 [83][88] 汽车:夯实扭亏成果,关注中长期成长 战略调整带来经营改善,2024年实现扭亏 - 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由子公司博戈主推,产品丰富,生产基地分布全球,份额位列全球第三,技术和客户基础强 [90][93] - 因市场、成本等因素经营不佳,公司战略调整,将产能向亚太转移,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96] - 公司开展降本增效措施,控股股东增资支持博戈发展亚太业务,2025年开启经营改善2.0计划 [108][109] 单车价值量潜力较大,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 公司当前产品集中在减振和注塑件,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潜力大,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113] 轨交&工业工程:全球减振龙头,持续海外开拓 轨道交通:国内海外持续突破,营收增长加速 - 公司轨交工程基因纯正,技术实力全球领先,是轨交车辆减振龙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117] - 2021 - 2024年公司轨道交通车辆业务收入稳增,2024年同比增长26%,毛利率稳定在30%左右 [120] - 国内铁路市场动车组产销量反弹,2024年同比增长超50%,机车产量同比下滑18%,城轨市场后续有望反弹 [124] - 预计2025 - 26年动车组新增282、299标准组,对应市场规模485、515亿元,机车订单2025年有望释放 [136][138] 工业工程:技术标准领先,风电减振持续突破 - 公司在工业工程领域处于行业前列,是轨道交通减振全套方案提供者和产品研发制造品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117] 产能持续扩张、国内与海外市场并举 - 公司积极推进产能扩张,创新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生产轨交和工业工程板块弹性元件,未来有望开拓海外市场 [12]
中国国新发挥“国家队”作用 以高质量资本运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6-06 16:26
专项债发行 - 中国国新发行230亿元专项债支持"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投资 [1] - 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中国国新分批次发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 2024年已落地首批300亿元 [1] 国有资本运营作用 - 中国国新作为国家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运用市场化手段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1] - 开发中证国新"1+N"系列央企指数并实现产品化 引导投资央企新势能 [1] - 通过主动增持或举牌公告等方式强化逆势投资 捍卫央企上市公司价值 [1] 二级市场投资 - 累计投资341家央企上市公司 涉及77家央企集团 [2] - 成为10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积极股东并委派董事 发挥治理优化等关键作用 [2] - 联合央企开展战新产业并购 促进产业链补链强链 [2] 基金运作 - 设立10只主动管理基金 实缴出资293亿元带动募资超870亿元 [2] - 领投项目100多个带动社会资本超900亿元 [2] - 新设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国新创投基金 总规模600亿元 [3] 战新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3460亿元 布局半导体、存储芯片、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龙头企业 [3] - 投资原创技术策源地项目金额超670亿元 覆盖首批29家央企 [3] - 投资链长央企项目金额近400亿元 [3] 国企改革支持 - 出资2600多亿元支持新央企组建、股权多元化改革等 [3] - 参与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绿发等新央企组建 支持鞍钢重组本钢等案例 [3] - 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央企核心资产回归A股IPO [3]
兵装集团分立催生汽车新央企“东风系”“兵装系”上市公司公告相关影响
证券时报· 2025-06-06 01:56
央企汽车业务重组动态 - 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将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 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不变 [1] - 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将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长安汽车表示重组方案已完成 公司作为重要角色参与推进 [1] - 新分立的汽车中央企业或为一级央企 具体架构和业务划分待后续公告 东安动力等多家"兵装系"上市公司发布类似公告 [2] - 东风公司暂不涉及资产和业务重组 东风股份等公告称公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 此前传闻的"东风系"与"长安系"整合尚未落地 [3] 央企改革政策导向 -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近期密集调研八家央企 强调"聚焦主责主业"为核心要求 推动业务结构向更均衡可持续方向发展 [3] - 调研覆盖汽车技术服务等领域 要求企业将资源向核心主业集中 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3][4] - 国资委明确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4] 汽车行业整合趋势 - 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 除央企外吉利、上汽、广汽等大型车企已开启内部品牌整合 聚焦核心技术能力培育 [4] - 改革重点指向提升自主核心技术 引领智能网联变革 国资委将推动央企加速提质升级应对产业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