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公司战略与创新驱动 - 公司正式聘任谢萍为"蓝海学者",这是该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行业领军专家,旨在通过组建智囊团队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1] - "蓝海学者"计划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 - 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系统构建了"战略决策—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三级管理架构,聚焦高端聚烯烃等四大攻关方向 [2] 科技研发体系与平台建设 - 公司设置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分别负责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技术转化,形成全链条布局 [2] - 构建七大技术支撑平台(如聚合物平台、生物制造平台等),各平台独立深耕又协同联动,形成"研发—中试—工业化"完整链条 [3] - 蓝海(南通)中试基地将于2025年底基本建成,目标成为国家级中试基地,衔接战新产业上下游布局 [3] - 联合中国昆仑工程等企业及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一流研发单位突破卡脖子技术 [3] 人才梯队建设 - 实施三级人才梯队战略(科研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计划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 [4] - 通过"蓝海学者"专家团队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同时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4] 新质生产力布局 - 高端化:拟新建18套国产化装置,生产α-烯烃、乙丙橡胶等高性能新材料 [5] - 绿色化:提升电气化率打造"零碳工厂",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创建无异味工厂并融入ESG理念 [6] - 智能化:推行IES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全感知",构建数字孪生和AI应用建设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行业地位与项目进展 - 2024年被纳入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研发项目 [2] - 公司牵头参与炼化转型升级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2]
找准着力点发展未来产业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2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 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 - 重点培育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需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1] 未来产业的定义与全球竞争格局 -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 具有战略性 引领性和颠覆性 当前处于孕育或产业化初期 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2] - 全球主要国家加强未来产业布局以赢得产业竞争先机 我国将未来产业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地[2] - 江苏省重点发展生物制造 商业航天 量子科技 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北京市布局脑机接口 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等领域[2]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与地方实践 - 工信部等7部门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地方政府基于本土优势布局未来产业[3] - 京沪深等前沿城市推出专项规划扶持政策 深圳市自2013年培育海洋 航空航天 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 部分已发展为全球竞争力产业[3] - 当前存在前期谋划缺乏系统 支持政策不够精准等问题[3] 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 科技创新是未来产业根本出路 需加强基础研究补短板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引导长期资本支持[4] - 经济大省和大城市应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扮演开拓者角色 中西部可依托传统优势产业聚焦细分赛道[4] - 需提高未来产业创业孵化能力和投融资效率 实现投小 投早 投未来[4] 企业在未来产业中的角色 - 国有企业可通过深化改革加大研发投入走在未来产业发展前列 需打通各类堵点营造公平营商环境[5] - 鼓励龙头企业开拓前沿领域打造国际影响力领军企业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小巨人"[5] - 以产业需求引领产教融合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为技术产业化储备工程师力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