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搜索文档
聚力打造“双型”城市技能人才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08 07:24
滨州市以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工程", 系统构建技能人才"选育用留"全链条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技能人才强市之路。 构建梯次培育体系 深入实施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行动,坚持每年选育渤海工匠、十佳滨州首席技师、渤海英才·企业 杰出(优秀)高技能人才、滨州市技术能手,积极推荐市级优秀高技能人才参评省级以上技能人才称号。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评选渤海工匠38名、十佳滨州首席技师40名、渤海英才·企业杰出(优秀)高技能人 才79名、滨州市技术能手381名,推荐入选齐鲁首席技师22名、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8名。深入推进企业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市480家企业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帮助9.5万名技能人才实现等级晋 升。 打造平台集群矩阵 深化技工教育改革 扎实推进技工院校办学能力建设,鲁北技师学院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深入推进技工院校工 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连续7年组织举办全市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大赛,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服务2个专业 (群)获评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12个专业纳入全国工学一体化改革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 作,推动技工院校与 ...
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整合优质资源 助力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7-07 15: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陈乃彰通讯员夏丽萍张巧梅 近期,荣成市工匠学院联盟正式成立。16家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医药与食品以及乡村振兴等产业的 工匠学院"强强联合",为区域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革新搭建起全新平台。各工匠学院以匠心推动技艺传 承,以专业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工匠人才培育新高地,为区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源源活水。 精准培训提质,定制个性成长路径。联盟成员深入调研行业需求,依据不同工种和职工特点,量身定制 差异化培育方案。针对海洋食品产业链,开展罐头生产、鱿鱼加工等专项技能培训20余场,融入自动化 生产流程实操教学;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同时, 借助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平台拓宽培训渠道,线上邀请10余名省内外专家开展"云端课堂",线下组 织集中实训、专家讲座,全方位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员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为荣成产业 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精英师资领航,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联盟广纳行业"顶尖智囊",构建高质量师资矩阵。研究生学历教师 与"双师型"教师占比可观,众多高级技师、特级技师走上讲台。联盟汇聚25名国网认证兼职培 ...
“橡胶林就是我的实验室”
人民网· 2025-07-04 12:33
清晨,天微微亮,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所长谢黎黎和她的团队已在胶林中穿 行。露水打湿了裤脚,胶刀划过树皮的轻响,混合着乳胶滴落桶中的声音,这是她扎根粤西十二载科研 岁月里再熟悉不过的"田野乐章"。 2013年,橡胶学博士谢黎黎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手握博士学历,家乡安稳的工作机会近在咫尺,她 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怀揣对天然橡胶事业的满腔热忱,一头扎进了位于粤西的广东农垦热带 作物科学研究所。 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简陋的科研设备、偏僻的工作环境,让初来乍到的谢黎黎 感到很迷茫。"但当我了解到徐广泽、魏小弟、黄华孙等老一辈橡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甚至一辈子 就为'一棵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故事时,这点苦又算什么?"前辈们身上闪耀的科学家精神和工匠 精神,深深触动了她内心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地方。她选择留下,并暗下决心:五年内,要成为一名真正 懂橡胶、服务橡胶产业的"田间博士"。 融合创新:科技赋能,林上林下共生金 2022年,广东农垦将南药产业确立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与橡胶产业互融共生。谢黎黎再次挺膺担当,带 领团队全力推进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建设。种业是产业先行的基石。她和团队通过系列技 ...
苏州市吴江区:多维培训 助力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水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5 14:38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纪委监委举办干部跟班办案启动会暨第三十期"护航铁军大讲堂",以案代 训、以老带新开展跟班锻炼,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在实战中淬炼本领。 "我们既着眼当下解决'本领恐慌',更立足长远培育复合型人才。"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 审查调查核心业务能力提升,建立分层分类跟班办案培训机制,制定"集中培训+实战锻炼+交流研讨 +考核评价"全链条培养方案。 目前,首批11名副科职年轻干部已编入4个审查调查协作片区,由业务骨干担任"提优导师"实行"一人一 策"培养。参训人员从问题线索处置开始,全流程开展外调谈话、撰写调查报告等实战任务,其间组织 案例分析研讨、办案经验分享等交流活动,最终通过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表现等维度综合评价培 训成效。 吴江区纪委监委聚焦高质量办案、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高水平纪法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在纪检监察 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上精准发力。 深化片区协作,强化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正风肃纪反腐工作质效。紧 盯关键节点,打造纪检监察干部"入职第一课",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深化以干代 训,选派多名干部到信访窗口一线锤炼、参与区委巡察工 ...
“三维”发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货日报· 2025-06-20 09:39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1] -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必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进程 [1] - 需要牢牢把握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 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强引擎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对创新资源整合力的竞争 [1] - 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要以科技研发、智力创新为牵引,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创造支撑、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 [1] - 通过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布局战略产业抢占制高点 - 新质生产力涵盖培育发展新产业的各领域、各方面,需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2] - 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围绕"强国"建设,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 [2] - 着力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先进产业集群,以"科技新"促"产业兴" [2] 培育关键人才增强动力源 - 人才是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源泉在人才 [3] - 需要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布局一体落实,强化引育"双轮驱动" [3] - 要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3] - 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优建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 [3] - 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3]
常熟微金独特的人才培育机制
财经网· 2025-06-19 15:28
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策略 - 小微金融与大行错位竞争的关键是进一步下沉做信用 与互联网机构错位竞争的关键是线下业务员保障贷款真实性 [1] - 发展小微金融业务需要壮大小微金融团队规模 培育高质量人才队伍 [1] - 常熟银行集中70%人力服务小微金融 团队从10人发展到2000多人 人均资产高于台州地区三家城商行 [1] 人才招聘机制 - 招聘注重道德品格与学习能力 面试、家访和试用考核阶段重视道德品格 控制客户经理道德风险 [2] - 不追求高学历 看重学习能力 应届生占比70% 团队平均年龄26岁 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 [2] - 通过白纸化、年轻化招聘策略 避免传统银行做大客户的思维固化 保持团队创新活力 [2] 内训师培养体系 - 内训师是文化传承者、智慧传播者、技能训战者 通过内训师队伍建设实现经验传承 [3] - 每年举办内训师大赛、微课大赛 近三年举行高级内训师赋能10次 输出专业课程114门 [3] - 制定统一内训师培养标准 包括成长路径、培训内容、评审标准 截至2024年内训师队伍545人 授课时长971学时 [3] 分层分类培训架构 - 依托"常银学校"和"小燕学堂"App 坚持"凡进必训、凡转必训、凡提必训"原则 [4] - 新员工"新燕计划"采用"4+4+X+进阶"模式 4周集中培训+4周柜面实践+专业力集训+师带徒 [4] - "鲲鹏展翅"计划包含机关人员、业务条线、内训师专业力提升 "鸿鹄高飞"计划培养领导干部 [4] 考核激励机制 - 小微金融总部建立独立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 小微贷款客户考核单价是其他客户3-5倍 [5][6] - 制定"六条标准"和"信贷员十不准"高压线 实行"三不原则"建立"零物质接触"廉洁关系 [6] - 建立尽职免责制度 瑕疵不良率不超过2%不下调档级和绩效 近五年认定小微不良贷款4226笔 86%为尽职或基本尽职 [6] 人才培育体系成效 - 形成从招聘、培训到考核与激励的完整人才培育体系 实现与小微金融战略的制度、文化、组织架构适配 [7] - 小微金融理念注入全行灵魂 为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业务提供可借鉴经验 [7] - 需要系统化顶层设计与长期实践完善 不能简单照搬 [7]
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 人工智能,终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人工智能产业爆发 -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奇点时刻,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1][2] - 大模型等技术持续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展 [2] -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应用到太空领域,"太空计算"或成下一代颠覆性方向 [2][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发布"'一带一路'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低碳智能工厂、灾害智能预警响应、农牧业生产赋能等 [2] - 低碳智能工厂将优化制造工艺和业务流程,推动降本增效 [2] - 数智医疗赋能普惠健康,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 人工智能面临挑战 - 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能硬件对算力要求更高 [3][4] - 算力缺失降低用户体验,限制行业发展,如脑科学领域的意念控物技术 [4] - 行业人才缺乏,新兴职业如AI伦理学家、AI产品经理等需求增加 [4] - 人才培育面临缺师资、缺场景、缺教材、缺课程的制约 [4] 解决方案与计划 - 之江实验室布局"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将12颗"计算卫星"送上太空,目标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提升 [5] - 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跨学科融合数据库管理课程和AI算法课程 [5] - 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包括教育普惠和标准共建两方面 [5] - 教育普惠目标让人工智能"人人都能学、人人都会用" [5] - 标准共建将发布强化学习系统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学习效率 [5]
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日前,蓝海新材料公司正式聘任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科创中心主任谢萍为"蓝海学者"。 这是"蓝海学者"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专家。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蓝海新材料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构建科研和服务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三级人才梯队, 探索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打造超常规人才体系,真正实现科技驱动和需求引领。该公司还坚持 人才强企,聘任具有深厚科学素养和前瞻性判断力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组建"蓝海学者"专家团 队,"借脑""引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提升蓝海核心竞争力。 此外,蓝海新材料为加速青年人才成长,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构建理论实践双驱动的人才 培养体系,精选专业技术专家担任导师,为每位青年科研人员量身定制成长路径,通过"一对一"指 导、"项目制"培养等方式,实现技术传承与创新突破的有机结合。 从"三化"入手 打造新质生产力 "蓝海学者"计划是蓝海新材料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专家,组建智囊团队, 提升企业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近年来,蓝海新材料始终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立足企业发展定位,围绕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
业界说|注入行业源头活水,广东影视政策15条加大人才培育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0:31
在此背景下,南都记者采访多位业内学者,共同探讨新政策如何助力影视人才培育,帮助行业培养相关 的人才。 01 全链条人才培育 "广东影视政策15条"在人才培育领域提出多项创新举措,覆盖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政策鼓 励高校与影视机构共建实训基地、设立奖学金及创投平台,推动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创作。例如,支持在 校生到在粤剧组实践锻炼,对培养编剧、导演等紧缺型专业人才的高校给予项目补贴。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动画系系主任朱海澎指出,此举"有效解决学用脱节问题,帮助人才快 速适应行业需求"。他进一步分析,政策直接影响体现在第14条的详细规定中,"该条款涵盖智库建设到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全面覆盖研究生、本科和专科等不同层次,相比以往更具可操作性"。针对校企合 作,朱海澎特别强调:"行业领军人士参与学生潜力发掘,这种协同育人模式正是高校期待的。"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正式启幕。当天下午,在广东省推动文化 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 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简称"广东影视政策15条"),围绕打 ...
【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解码“数字引擎”!独山县以“电商直播+黔货”解锁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5-20 07:51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产业不断发展,独山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模式,将电商直播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优质农 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商发展之路。 "家人们,咱独山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糯,蒸煮后香气四溢,吃过的都说好!" "在电商的助力下,现在我们的订单越来越多,以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每月销量只能达450吨左右,现在有了直播的助力,我们每月发货量增加 了150多吨,突破至600吨以上。"贵州独山宏安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艾世雄说道。 除了个人主播的大放异彩,独山企业也纷纷打开电商渠道,搭乘数字化快车加速前行。 "抓紧手速,三二一,上链接!" …… 在独山县麻万镇的一个农家小院里,直播带货博主卢方贵正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们推介独山大米。镜头前,他将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大米展示给观 众;镜头外,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不断响起。数据显示,卢方贵直播间平均每场能售出3000多单,高峰期更是突破上万单,月销售额超两百万元。 谈及做电商直播的初衷,卢方贵告诉记者,2021年,电商行业呈井喷式发展,直播带货迅速崛起成为消费新趋势。他精准地捕捉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 力,毅然投身直播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