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育
icon
搜索文档
参赛人数超三万人 中国研电赛在深圳龙岗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8-15 01:25
【深圳商报讯】(记者张亦萌)8月14日至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简 称"研电赛")在深圳龙岗举行。作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学科竞赛之一, 研电赛自3月份开赛以来,全国共报名8228支参赛队,参赛人数超3万人,高校院所超300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研电赛全国总决赛选择在深圳龙岗落地,正是因为这里也是一片吸引人才、培育人 才,帮助人才追梦圆梦的产业沃土。龙岗区推出的"厚土新芽计划",提供场景创新、技术转化等全链条 服务,配套"青龙湾"青年驿站等安居体系,构建"15分钟创业生活圈"。当前,龙岗正通过打造"有意 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诚邀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产业新生态。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据悉,1996年,中国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和华为共同发起研电赛。研电赛发起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希望我 国的研究生能够掌握实用的工具,做出实际有用的集成电路设计。 据了解,本届总决赛亮点纷呈,既有聚焦前沿技术的作品展览与答辩,展现研究生的创新突破;也有人 才培养座谈会,汇聚学界、产业界智慧,共话人才培育与行业未来;更有"研电之星挑战赛",通过多轮 选拔与巅峰对决, ...
“领”创未来,“峰”聚英才!领峰贵金属第10年荣膺「人才企业」嘉许
财富在线· 2025-07-18 10:20
公司荣誉与认可 - 领峰贵金属荣获香港雇员再培训局2025年度「ERB人才企业嘉许计划」的「MD人才企业」称号,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10年获此殊荣 [1] - 公司因在人才培育及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表彰,体现其对人力资源提升的持续投入 [1] - 公司还获得世界绿色组织「绿色办公室」、香港劳工处「好雇主约章」等荣誉,展现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 [3] 人才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多元化人才培训,提供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育和良好晋升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事业抱负 [3] - 通过遴选业界优质人才并发挥其潜能,公司致力于提升用户交易体验 [3] - 公司汇聚行业精英,从24小时客服到技术团队,构建高效稳定的交易环境和信息安全屏障 [3] 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积极响应香港雇员再培训局号召,持续为行业输送专才,并践行环保公益及企业责任 [3] - 公司以人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在贵金属行业的影响力 [1] - 未来将继续优化人力资源、推广人才培训,深耕贵金属市场并树立行业标杆 [3]
“橡胶林就是我的实验室”
人民网· 2025-07-04 12:33
橡胶产业科研进展 - 橡胶学博士谢黎黎扎根粤西12年,将橡胶林作为天然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新品种推广、割胶技术革新、复合栽培模式等[2] - 创新建立橡胶全周期育苗技术体系,打破"冬季不芽接"传统,建成年产能200万株的全国最大橡胶育苗基地之一[3] - 研发超低频割胶技术并成为主推技术,缓解胶工短缺问题并提高胶工收入[3] - 主导建立2000亩特种胶园示范基地,生产的特种胶成功试制31个规格航空轮胎,其中2个实现装机试飞[4] 南药产业发展 - 建立16种南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年育苗能力达1000万株,保障垦区南药种源需求[5] - 推广"橡胶+南药""光伏+南药"立体种植模式,在6万多亩胶园实现"林上产胶、林下生金"[5] - 与化州市共建化橘红检测实验室,打造番石榴种植基地带动2万多农户发展[5] 科技创新成果 - 《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 - 提出"四个聚焦"发展战略:种业振兴、科技创新、垦地融合、人才培育[7] - 重点突破特种胶生产、智能割胶、南药机械化、种苗信息化等核心技术瓶颈[7]
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 人工智能,终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人工智能产业爆发 -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奇点时刻,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1][2] - 大模型等技术持续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展 [2] -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应用到太空领域,"太空计算"或成下一代颠覆性方向 [2][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发布"'一带一路'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低碳智能工厂、灾害智能预警响应、农牧业生产赋能等 [2] - 低碳智能工厂将优化制造工艺和业务流程,推动降本增效 [2] - 数智医疗赋能普惠健康,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 人工智能面临挑战 - 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能硬件对算力要求更高 [3][4] - 算力缺失降低用户体验,限制行业发展,如脑科学领域的意念控物技术 [4] - 行业人才缺乏,新兴职业如AI伦理学家、AI产品经理等需求增加 [4] - 人才培育面临缺师资、缺场景、缺教材、缺课程的制约 [4] 解决方案与计划 - 之江实验室布局"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将12颗"计算卫星"送上太空,目标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提升 [5] - 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跨学科融合数据库管理课程和AI算法课程 [5] - 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包括教育普惠和标准共建两方面 [5] - 教育普惠目标让人工智能"人人都能学、人人都会用" [5] - 标准共建将发布强化学习系统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学习效率 [5]
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公司战略与创新驱动 - 公司正式聘任谢萍为"蓝海学者",这是该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行业领军专家,旨在通过组建智囊团队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1] - "蓝海学者"计划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 - 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系统构建了"战略决策—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三级管理架构,聚焦高端聚烯烃等四大攻关方向 [2] 科技研发体系与平台建设 - 公司设置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分别负责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技术转化,形成全链条布局 [2] - 构建七大技术支撑平台(如聚合物平台、生物制造平台等),各平台独立深耕又协同联动,形成"研发—中试—工业化"完整链条 [3] - 蓝海(南通)中试基地将于2025年底基本建成,目标成为国家级中试基地,衔接战新产业上下游布局 [3] - 联合中国昆仑工程等企业及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一流研发单位突破卡脖子技术 [3] 人才梯队建设 - 实施三级人才梯队战略(科研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计划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 [4] - 通过"蓝海学者"专家团队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同时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4] 新质生产力布局 - 高端化:拟新建18套国产化装置,生产α-烯烃、乙丙橡胶等高性能新材料 [5] - 绿色化:提升电气化率打造"零碳工厂",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创建无异味工厂并融入ESG理念 [6] - 智能化:推行IES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全感知",构建数字孪生和AI应用建设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行业地位与项目进展 - 2024年被纳入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研发项目 [2] - 公司牵头参与炼化转型升级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2]
为强军兴军贡献科研力量(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人民网· 2025-05-20 05:59
科研成就 - 研究员陈振华深耕科研三十余载,参与或领衔10余项科研任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3] - 陈振华领衔多项科研设施的设计建设,其中一项科研设施成功建成,突破百余项技术难题,为该类科研设施设计找到技术路线 [5][6][7] 科研理念与方法 - 陈振华坚持"敢担当、敢突破,闻战则喜、遇战冲锋"的科研创新理念,鼓励团队勇于当先锋 [6] - 陈振华注重将新兴技术与求实理念相融合,认为"创新要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 [8][9] - 在科研设施制造中,陈振华带领团队调研国内机器人领域优势单位,与院士团队对接研制样机,解决加工难题 [10] 质量管理 - 陈振华在工程验收中严格把关,坚持"达不到原定设计标准决不签字"的原则,曾要求承建单位重新奋战20天达到设计要求 [10] - 陈振华对设计图纸细节把控极其严格,能发现年轻工程师未能察觉的细微结构差异 [11] - 陈振华常说"情况再紧,技术再复杂,也不能留下任何瑕疵",体现其对质量的严格要求 [10][11] 人才培养 - 陈振华注重年轻科研人员培育,针对不同人才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 [12] - 在陈振华带动下,已形成一支梯次完备、业务全面的精英团队 [12] - 陈振华对年轻科研人员严格要求,但会为超出预期的方案真诚点赞 [12]
【经营管理】以“三问”破题立标 以实干赋能增效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26
人才培育 - 以"人才强企"为核心战略,针对不同群体实施"靶向培训",定制实战课程,每周通过"干部上讲台+专题答疑"进行充电 [4] - 构建"学、练、赛、创"全周期培养体系,包括"每周一课"、"每月一赛"、"每季攻关"和"年度目标" [4] - 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授课,组织骨干对标先进钢企,形成"理论学习+现场实践+对标提升"三维培养链 [4] - 通过导师制、指标制、攻关制、交流制"四维驱动",将培训成效与评树挂钩,打造特色人才工程 [4] 质量管理 - 以"工艺统领、质量至上"为核心理念,构建"素质兴质、本质保质、管理促质"三维质量提升体系 [6] - 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提升员工质量管控能力,践行质量"一号工程"建设及"一把手"负责制 [6] - 围绕标准执行、原料验收、过程控制等全流程夯实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动态纠偏机制 [6] - 推行"全员设备包机制",强化设备全寿命管理,以技术升级和设备保障夯实质量根基 [6] 降本增效 - 以定额化标准成本管控为目标,构建"大项目引领、小项目支撑、动态调整"降本增效总思路 [8] - 坚持技术与管理降本"双轨并行",从生产组织、设备保障等关键环节系统挖潜 [8] - 产品端推进工艺优化及新技术研发,成本端鼓励全员参与金点子、小改小革等项目 [8] - 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协同联动,加强督查问责,促进工作质效双提升 [8]
科协在行动!山东出台实施方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5-07 15:57
乡村振兴科技赋能 - 山东省科协印发《乡村全面振兴科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科技赋能、人才培育、科普惠民等系统性举措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科技动能 [1] - 实施"农业产业科技赋能行动",汇聚全国创新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技术直达服务培育农业技术领军企业,搭建高端学术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一线对接 [2] - 部署"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育行动",包括青年人才成长计划、科技服务队伍扩容、科技小院助农模式,分层分类培养各类乡村人才 [3] 科普与生态建设 - 开展"农民科学生活提升行动",完善乡村科普基础设施,整合"科普中国""科普山东"等平台资源编撰科普读物,创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4] - 实施"乡村生态环境优化行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保宣传,组织科普活动普及绿色生活知识,依托生态环保科普基地推广环保技术 [5] 实施保障 - 全省科协系统将细化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1]
全国劳模、浙能集团徐仙华:于极峰处中“摘星”以匠者心“点灯”
中国能源网· 2025-04-29 15:30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自制电容回路成功消除火电厂雷电和强电磁干扰问题,该技术获得浙江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电力职工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4] - 针对机组低负荷运行时凝结水泵耗电高问题,公司重新设计控制逻辑并优化参数,实现零投入改造,每年节省电费几十万元,成果获浙江省QC成果一等奖并被推广至其他电厂 [6] - 公司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137项技术攻关,获得34项国家专利和13项省部级奖励,年均创造经济效益600万元 [9] 人才培育机制 - 公司建立"4+1"人才培育模式,包含"15选10"技能培训法、三级技能人才梯队、多元化教育培训和技能比武大赛四大平台,已培养6名省级技术人才 [9] - 公司优化劳模工匠工作室平台建设,形成专工储备、班组长储备、班组骨干三级人才梯队,解决行业技能骨干断档问题 [9] - 通过"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公司累计帮助企业解决100多项技术难题,相关创新工作室联盟入选浙江省优秀案例 [11] 行业技术发展 - 电力行业面临提升机组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核心挑战,需通过创新解决雷电干扰、节能降耗等共性问题 [3][4] -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加快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技术优化,凝结水泵控制策略改进等案例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6] - 行业存在技能骨干断层现象,公司"孵化站"培养模式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解决方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