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育
icon
搜索文档
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开幕
中证网· 2025-11-03 19:54
活动概况 - 活动为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 于11月3日开幕 [1] - 活动由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西安市投资合作局 西安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办 [1] - 活动旨在搭建共享发展机遇 深化合作共赢的平台 加强两地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人才培育交流合作 [1] 西安科技产业与投资环境 -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介绍西安科技产业优势及创新生态建设情况 推动技术 人才 资本等要素高效流动 [1] - 西安市投资合作局解读西安在产业扶持 要素保障 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 [1] - 西安高新区 经开区 浐灞国际港展现西安在产业布局 政策支持 载体建设方面的优质投资环境 [1] 创新平台与成果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分享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培育创新企业方面的亮点成果 [1] -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肩负构建科创服务新生态 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使命 [1] - 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出以科创引擎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特色路径 [1] 合作展望 - 活动将进一步激活西安与长三角两地高校校友资源与企业创新活力 [2] - 未来两地将持续深化合作 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高效配置 [2] - 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双重动力 [2]
产业赋能、育才兴教 侨胞归乡献力添彩家乡建设
新浪财经· 2025-10-25 14:25
侨胞支持产业升级 - 德国侨商杨耀忠在浙江海宁开设跨境电商公益培训班 分享企业出海趋势 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模式以及国际市场合规路径 [1] - 培训旨在解决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资源缺失 运营技巧不足 法规认证不明等难题 并应对全球经济波动与关税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1] - 培训课程根据学员背景和需求分设个人班和企业班 并将创业过程中的教训融入教学 指导资格认证和海外物流成本控制 预计年底开设提高班助力企业从卖得出向卖得好升级 [2] 侨胞助力人才培养 - 美国侨领梁冠军作为校董参与广州软件学院江门校区建设 校区学科设置聚焦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以对接江门及珠三角西岸产业需求 [2] - 学校通过邀请企业工程师开展项目实训 举办专业主题双选会 拓展校企合作与侨界资源 加强经费支持和孵化平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鼓励创业 [2] - 侨界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广东当地产业合作 通过深化校企协同和优化人才培育模式 为大湾区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侨胞推动文旅创新与产品销售 - 上海崇明区侨联青年委员会理事陆颖华将旧造纸厂改造为C77文化创意产业园 聚焦网络直播产业运营 技能培训及直播带货创业孵化 [2][3] - 园区借助直播形式发挥红人效应 线上推广崇明绿色蔬菜等优质特产 并通过华侨的海外朋友圈向海外展示崇明糕制作工艺和清水蟹养殖过程以助力产品走向世界 [3] - 随着航天热兴起 园区拓展文旅业态 打造航空主题亲子研学活动 包括搭建客机模拟舱由退役空乘讲解 并设立青少年无人机飞行训练基地 [3] - 未来计划在打造崇明IP产业园和度假村等领域继续探索 [4]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侯福深:汇聚科技创新等“五大合力” 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证网· 2025-09-30 16:15
大会核心观点 -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题为“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旨在引导全球产业界理性应对系统性变革,共同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1] - 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加速迭代、新旧动能转换、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生态重构的系统性变革,并伴随产业焦虑与盲目应对现象 [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出通过汇聚“五大合力”来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协同创新 - 需通过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破解行业“内卷”困局 [1] - 技术体系正从机电一体化向机械、电子、算力、数据融合演进 [1] - 需在全固态电池、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等前沿方向,以及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基础领域加强联合攻关 [1] 供应链协同 - 亟须构建数据驱动、互联互通的新型供应链体系以提升产业韧性 [1] - 需要实现“研产供销服”全链条的数字化贯通,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1] 人才培育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2] - 应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汽车人才评价机制,构建“技术研发+技能操作”双轨培养体系,保障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2] 标准共建 - 标准是避免低水平竞争、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 需加快全固态电池、车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 [2] 开放合作 -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课题,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平等互惠的原则 [2] - 需通过国际对话协调破解贸易壁垒,共建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 [2]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持续发挥平台作用,聚焦“五大合力”构建产业服务生态,推进协同创新与产业链融通发展 [2]
专家倡议共汇五大合力 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46
行业核心观点 - 汽车产业正经历系统性变革,面临技术迭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生态重构,需理性应对变革以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1] - 行业需汇聚科技创新、供应链协同、人才培育、标准共建、国际合作"五大合力",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1] 协同创新 - 技术体系正从机电一体化向机械、电子、算力、数据融合演进,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成为关键[2] - 需在全固态电池、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前沿方向,以及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基础领域加强联合攻关[2] 供应链融通 - 面对产业链主体拓展与价值体系重构,亟须构建数据驱动、互联互通的新型供应链体系[2] - 需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条数字化贯通,以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2] 人才培育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2] - 应推动学科体系重构,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技术研发与技能操作双轨培养体系,保障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2] 标准共建 - 标准是避免低水平竞争、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 - 需加快全固态电池、车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智能驾驶功能分级、数据安全等标准支撑,并推动全球标准互认[2] 开放合作 -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课题,必须坚持开放包容、平等互惠的原则[3] - 需通过国际对话协调破解贸易壁垒,共建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3]
美豪丽致酒店吴传俊:十七载酒店春秋,书写“如沐春风”的温度传奇
财富在线· 2025-09-23 15:20
职业生涯与人才培养 - 公司管理者拥有十七年从业经验,从基层前台岗位起步,参与过三家新店的筹建工作 [1][3] - 作为区域学院院长,其带教13家筹开酒店并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培养出5位新酒店总经理 [3] - 区域月度培训完成率从80%提升至100%,并因此获得“人才培育奖” [3] 新店运营管理实效 - 2024年12月开业的西安丈八北路地铁口大茂城店,经一个半月管理,OCC从68.99%提升至81.64%,ADR增长10%,RevPAR上升23% [6] - 该店8月预算完成率达104%,好评率达98.47%,“十大品质禁令”全部达标 [6] - 通过一周内完成全渠道价格体系梳理,在旅游旺季灵活调价并推出商务套餐,使ADR提升超过8% [8] 品质与服务提升措施 - 严格执行“十大品质禁令”与“五色抹布标准”,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员工需通过实操考核方能上岗 [8] - 通过神秘客人暗访和满意度调查及时整改问题,一个月内好评率升至98.47% [8] - 推进“星龙计划”培训,为不同层级员工提供技能和领导力培训,并构建人才梯队 [8] 营销与销售策略 - 线上每周开展抖音直播和制作短视频,使线上预订量占比从30%提升至40% [8] - 线下加强协议客开发,与周边企业签约使协议客占比提升5%,并推出商务套餐扩大市场份额 [8] - 未来计划申请携程特牌以扩大线上优势 [11] 未来发展战略 - 产品端将充分利用宴会厅发展特色餐饮、多功能会议室及VIP包间,打造“住宿+会议+餐饮”多维场景 [11] - 服务端将结合标准化与定制化服务,深化“如沐春风”的服务价值 [11] - 人才端计划在6个月内将该店打造成区域第二家学院店,以支持区域人才发展 [11] 行业洞察与发展规模 - 公司认为价格战终将被淘汰,未来属于做好服务的品牌,强调团队文化与投资人共赢 [14] - 公司旗下美豪丽致酒店规模已突破500家 [14]
参赛人数超三万人 中国研电赛在深圳龙岗开幕
深圳商报· 2025-08-15 01:25
行业活动与规模 - 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龙岗举行 该赛事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学科竞赛之一 [1] - 赛事自3月开赛以来全国共报名8228支参赛队 参赛人数超3万人 高校院所超300所 [1] - 赛事于1996年由中国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和华为共同发起 重要考量是希望研究生掌握实用工具并做出实际有用的集成电路设计 [1] 赛事内容与亮点 - 总决赛包含聚焦前沿技术的作品展览与答辩、人才培养座谈会以及"研电之星挑战赛" 全方位考验团队技术实力、协作能力与成果转化思维 [1] - 赛事旨在发掘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并于8月17日揭晓"研电之星"及团队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1] 区域产业生态与人才政策 - 赛事选择深圳龙岗因其是吸引和培育人才的产业沃土 龙岗区推出"厚土新芽计划"提供场景创新、技术转化等全链条服务 [2] - 龙岗配套"青龙湾"青年驿站等安居体系 构建"15分钟创业生活圈" 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城区典范并诚邀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产业新生态 [2]
“领”创未来,“峰”聚英才!领峰贵金属第10年荣膺「人才企业」嘉许
财富在线· 2025-07-18 10:20
公司荣誉与认可 - 领峰贵金属荣获香港雇员再培训局2025年度「ERB人才企业嘉许计划」的「MD人才企业」称号,这是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10年获此殊荣 [1] - 公司因在人才培育及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表彰,体现其对人力资源提升的持续投入 [1] - 公司还获得世界绿色组织「绿色办公室」、香港劳工处「好雇主约章」等荣誉,展现其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 [3] 人才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多元化人才培训,提供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育和良好晋升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事业抱负 [3] - 通过遴选业界优质人才并发挥其潜能,公司致力于提升用户交易体验 [3] - 公司汇聚行业精英,从24小时客服到技术团队,构建高效稳定的交易环境和信息安全屏障 [3] 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积极响应香港雇员再培训局号召,持续为行业输送专才,并践行环保公益及企业责任 [3] - 公司以人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在贵金属行业的影响力 [1] - 未来将继续优化人力资源、推广人才培训,深耕贵金属市场并树立行业标杆 [3]
“橡胶林就是我的实验室”
人民网· 2025-07-04 12:33
橡胶产业科研进展 - 橡胶学博士谢黎黎扎根粤西12年,将橡胶林作为天然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新品种推广、割胶技术革新、复合栽培模式等[2] - 创新建立橡胶全周期育苗技术体系,打破"冬季不芽接"传统,建成年产能200万株的全国最大橡胶育苗基地之一[3] - 研发超低频割胶技术并成为主推技术,缓解胶工短缺问题并提高胶工收入[3] - 主导建立2000亩特种胶园示范基地,生产的特种胶成功试制31个规格航空轮胎,其中2个实现装机试飞[4] 南药产业发展 - 建立16种南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年育苗能力达1000万株,保障垦区南药种源需求[5] - 推广"橡胶+南药""光伏+南药"立体种植模式,在6万多亩胶园实现"林上产胶、林下生金"[5] - 与化州市共建化橘红检测实验室,打造番石榴种植基地带动2万多农户发展[5] 科技创新成果 - 《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 - 提出"四个聚焦"发展战略:种业振兴、科技创新、垦地融合、人才培育[7] - 重点突破特种胶生产、智能割胶、南药机械化、种苗信息化等核心技术瓶颈[7]
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 人工智能,终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人工智能产业爆发 -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奇点时刻,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1][2] - 大模型等技术持续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展 [2] -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应用到太空领域,"太空计算"或成下一代颠覆性方向 [2][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发布"'一带一路'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低碳智能工厂、灾害智能预警响应、农牧业生产赋能等 [2] - 低碳智能工厂将优化制造工艺和业务流程,推动降本增效 [2] - 数智医疗赋能普惠健康,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 人工智能面临挑战 - 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能硬件对算力要求更高 [3][4] - 算力缺失降低用户体验,限制行业发展,如脑科学领域的意念控物技术 [4] - 行业人才缺乏,新兴职业如AI伦理学家、AI产品经理等需求增加 [4] - 人才培育面临缺师资、缺场景、缺教材、缺课程的制约 [4] 解决方案与计划 - 之江实验室布局"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将12颗"计算卫星"送上太空,目标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提升 [5] - 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跨学科融合数据库管理课程和AI算法课程 [5] - 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包括教育普惠和标准共建两方面 [5] - 教育普惠目标让人工智能"人人都能学、人人都会用" [5] - 标准共建将发布强化学习系统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学习效率 [5]
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公司战略与创新驱动 - 公司正式聘任谢萍为"蓝海学者",这是该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行业领军专家,旨在通过组建智囊团队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1] - "蓝海学者"计划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 - 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系统构建了"战略决策—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三级管理架构,聚焦高端聚烯烃等四大攻关方向 [2] 科技研发体系与平台建设 - 公司设置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分别负责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技术转化,形成全链条布局 [2] - 构建七大技术支撑平台(如聚合物平台、生物制造平台等),各平台独立深耕又协同联动,形成"研发—中试—工业化"完整链条 [3] - 蓝海(南通)中试基地将于2025年底基本建成,目标成为国家级中试基地,衔接战新产业上下游布局 [3] - 联合中国昆仑工程等企业及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一流研发单位突破卡脖子技术 [3] 人才梯队建设 - 实施三级人才梯队战略(科研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计划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 [4] - 通过"蓝海学者"专家团队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同时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4] 新质生产力布局 - 高端化:拟新建18套国产化装置,生产α-烯烃、乙丙橡胶等高性能新材料 [5] - 绿色化:提升电气化率打造"零碳工厂",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创建无异味工厂并融入ESG理念 [6] - 智能化:推行IES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全感知",构建数字孪生和AI应用建设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行业地位与项目进展 - 2024年被纳入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研发项目 [2] - 公司牵头参与炼化转型升级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