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聚烯烃
搜索文档
高分子材料投资“风口”在哪里
中国化工报· 2025-11-18 11:18
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突破、应用需求扩大的共同推动下,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石材料",高分子材 料正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金融界关注哪些材料?产业界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创新,推动产业链与 资本链深度融合?11月13日在西安举办的2025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上, 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发重点转向高端化 "我国石化化工行业正处于由大转强的关键期,新材料领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石油和化学工业 规划院化工处处长李岩说,近年来国内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端产品自 给率显著提升,实现从"量大"到"质变"的跨越。"十五五"期间,化工新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 化,高端化升级是核心方向,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绿色低碳转型是发展趋势,数智化发展成为决胜关 键,产业融合跨界发展将迎来契机,从传统的"规模—成本"竞争转向"技术—价值"竞争。企业要抢占制 高点和先机,重点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等市场需求大或紧缺的化工新 材料,扩大在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 国家级领军人才、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张秋禹认为, ...
中石油广西石化钦州港乙烯工程投产成功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09:09
项目投产与战略转型 -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广西石化乙烯工程)在广西钦州港一次投产成功,标志着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建成 [1] - 该项目总投资逾300亿元人民币,使公司正式开启从“炼油”向“炼化一体化”的运营新阶段 [1] - 作为公司首个从炼油转型炼化一体化的标杆项目,工程建设了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的14套化工装置及2套炼油装置 [2] 技术创新与工艺突破 - 项目应用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采用“分子工程”理念,使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 [1] - 建成公司自有技术首套8万吨/年SBS和12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装置 [1] - 采用全球首台最大双变频器无扰动切换电机的乙烯制冷压缩机等关键设施,实现一系列“全球首创”和“国内首套”成果 [1] 产能调整与产品结构 -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油品产量349万吨,同时增产化工品306万吨 [2] - 新增产品包括高端聚烯烃、官能化橡胶、高端膜料、管材料等,将填补国内供给缺口 [2] - 项目有效破解石化产业“油多化少”的结构性矛盾 [1] 绿色发展与能效提升 - 项目新增用电实现100%绿电保障 [2] - 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标杆水平 [2] - 项目构建了“资源—产品—绿色应用”的循环链条,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推进 [2]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20:54
项目投产与规模 -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于10月30日一次投产成功,首批固体化工产品合格并发运[1] - 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百万吨级乙烯工程[1] - 工程建设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的14套化工装置、2套炼油装置及公辅设施[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项目应用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采用“分子工程”理念,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1] - 建成中国石油自有技术首套8万吨/年SBS装置和12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装置[1] - 采用全球首台最大双变频器无扰动切换电机的乙烯制冷压缩机等关键设施,实现一系列“全球首创”和“国内首套”成果[1] 产品结构与产业影响 -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油品产量349万吨,同时增产化工品306万吨,旨在破解石化产业“油多化少”的结构性矛盾[1] - 生产的高端聚烯烃、官能化橡胶、高端膜料、管材料等产品将填补国内供给缺口[1] 绿色低碳与能效 - 项目新增用电实现100%绿电保障[1] - 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标杆水平,构建了“资源-产品-绿色应用”的循环链条[1]
国泰海通: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未来将增加有效供给 行业内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 2025-10-28 10:49
政策导向与核心观点 - 政策强调通过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及扩大有效投资来促进发展,并着力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障碍[1] - 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等新材料因国产化率较低,被认定为未来发展重点,相关企业有望受益[1] - 炼油、乙烯、PX等化工品的同质化产能较多,相关政策实施后,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受益[1] 新材料领域发展重点 - 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功能/分离膜等产品被列入《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重点领域[2] - 配套制造业创新中心、共享研发与中试平台、首批次应用补偿等政策工具,旨在打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2] - 政策目标是降低企业从技术样件到量产的跃迁风险,从而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提速[2] 化工行业产能管控 - 未来将对新增炼油与关键石化项目实行更严格的准入与核准管理,突出能效、环保、安全等约束性标准[3] - 政策将合理确定乙烯、PX等新增产能的规模与节奏,并对既有装置进行分类处置[3] - 对老旧、高耗、高排、高风险装置以改造提升为主,未达标园区须整改后方可发展[3] 炼化与长丝行业前景 - 山东地炼的一次炼油加工能力为15760万吨/年,占独立炼厂总产能的41.94%,占全国炼油总能力的16.26%,存在去化空间[4] - 随着严控炼油新增产能及地方炼厂治理,民营大炼化相关企业有望受益[4] - 涤纶长丝行业通过自发联合减产和“限产保价”策略平衡市场供需,龙头企业有望受益[4]
邀请函 | 2025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会暨中国化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一次年会11月7日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10-24 23:39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主题为迈向十五五 共建新生态 [1][4] - 主办单位为《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管委会 [4]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6日至8日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企业总部大楼举行 [1][4] 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石化化工行业正处在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化突破、能源转型过渡、创新领先超越的关键期 [2] - 中央强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石化化工稳增长方案(2025-2026年)》提出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2] - 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2] 大会核心议程与议题 - 全体大会议程包括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重点及解读、行业十四五回顾及十五五展望、反内卷相关政策的作用与影响、新型工业化与绿色低碳发展等 [5] - 平行会议一聚焦2025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议题涵盖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化工与新材料、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零碳园区、MOF重塑材料学未来、颠覆性技术突破、新能源产业前景及储能技术 [5] - 平行会议二聚焦双碳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议题包括石化行业十五五低碳策略与布局、培育新动能、低碳市场前景、煤化工产业高质低碳路径、人工智能赋能节能降碳、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等 [5] - 会议将组织参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及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十五五产业合作新生态 [3][5] 行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 政策为全行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内卷、优供给、促创新、稳增长指明方向 [2] - 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 [2] - 会议将举办中国化工报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5]
加速数智化转型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高端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10-22 07:31
行业增长目标与现状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提出2025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等目标 [1]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为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 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等挑战 [1] 数智化转型进展与成效 - 行业正以数智化、绿色化为引领,通过先进控制、能源管理等系统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创效能力 [2][3] -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并基于15亿条数据研发大模型,已上线4个场景大模型,端到端准确率达85%以上,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3] - 《方案》提出落实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成熟度诊断评估,培育典型场景和标杆工厂 [3] 高端化与产品结构优化 - 《方案》明确增强高端化供给,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等关键产品攻关,以应对精细化、特殊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4] - 行业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提升高效低毒农药、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4][5] -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计划建成高端聚烯烃装置,确保化工品产量突破180万吨,并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对东盟出口 [5] 新兴市场需求拓展 - 行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市场,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6][7] - 具体应用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例如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6][7] - 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公司攻克隔膜料关键技术,今年前8个月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销量实现超6倍增长 [7]
石化化工行业增加高端化供给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01
行业增长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提出2025年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1] - 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工业的14.9%,增加值增速6.6%,较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基础有机原料市场竞争加剧、高端精细化学品供给不足、国内需求增速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 [1] - 行业面临投资质效不高、需求增长乏力等新挑战,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 - 化工产业产品差异化态势明显,普通产品盈利能力不强,精细化、特殊产品供应不足 [4] 数智化转型 - 行业正以数智化、绿色化为引领,持续优化生产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创效能力 [2] - 数智化升级通过建立精准自动的生产管控域实现工厂管理精益化,全面提高生产管理智能化运行能力,有效降低劳动生产强度 [3] - 落实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诊断评估和技术改造,培育典型场景、标杆工厂和标杆企业 [3] - 长庆石化建成国内首个5G全覆盖智能炼厂,基于15亿条数据资源研究常减压大模型,已发布4个场景大模型,端到端准确率达85%以上,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3] 高端化与产品创新 - 增强高端化供给,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 [4] - 增加精细化工产业有效供给,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提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5] - 企业精准优化调整产品结构,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不断提升,加快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研发转化 [5] - 广西石化将建成高端聚烯烃装置,确保化工品产量突破180万吨 [5] 市场拓展与新需求 - 拓展市场需求,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6] - 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 [6] - 锂电池隔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销量今年前8个月实现超6倍增长 [7] - 新兴领域需求正成为驱动行业高端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7]
国家能源集团:点“绿”成“金”,打造化工产业增长极
新华财经· 2025-10-15 14:15
公司战略转型与产业升级 - 公司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推动产业升级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加快形成煤化工领域新质生产力[1] - 公司化工产业成功开发出高端聚烯烃、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种燃料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运营模式[1] - 具体成果包括煤基航天煤油助力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煤基通用柴油应用于北方高寒地区,宁夏煤业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 产业协同与运营优化 - 面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趋势,公司以“协同”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内部一体化运营优势,通过精准统筹和科学布局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最大化[2] - 公司依托每月生产运营调度会,整合市场信息,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搭建统一销售布局,推动从生产组织到市场供需全链条优化升级[2] - 差异化排产成果显著:包头化工开发出雾度为1.17%的BOPP特种薄膜解决客户难题,榆林化工完成液态二氧化碳销售2800吨实现增收[2] - 公司加强产销研用协同,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从研发到产业的转化路径,例如新疆化工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合作改善反应器结块难题[3] 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 - 公司对煤化沥青开展专项攻关,成功实现变废为宝,开发出其在防水卷材、粘结剂沥青等高端碳材料领域的应用,相关产品每年实现额外增收超10亿元[4] - 新一代煤间接液化技术自2019年底工业化应用以来,已累计生产约900万吨油品,其CNFT系列催化剂技术荣获多项奖项并于2025年获中国专利金奖[4][5] - 公司开发出Ⅲ类+CTL润滑油基础油和Ⅳ类聚α-烯烃润滑油基础油成套技术,工业化产出多种全合成高端润滑油产品并已推广应用[5] - 公司开发高熔融指数、中熔融指数聚烯烃产品制备工艺技术,可生产均聚、抗冲共聚和无规共聚三大系列的多用途聚丙烯产品[5] 国际化发展与市场拓展 - 公司化工产业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2025年1-8月化工产品出口量达21万吨,出口产品牌号增至30种[6] - 聚烯烃产品出口实现三大历史性跨越:从2022年出口“零的突破”到2023年铁路国际联运开通,再到2025年中亚单客户整列采购[6] - 公司化工产品已覆盖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巴西等3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种类拓展到20余种,其中中亚市场在今年1-8月出口已超5万吨[6][7] - 公司充分发挥新疆化工“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布局,成功实现海外市场效益持续增长[6]
炼化行业以“提质”破局“内卷”
中国化工报· 2025-10-14 10:32
行业核心观点 - 炼化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行业结构、技术路径与市场格局将迎来重塑 [1] -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 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 - 行业面临“内卷式”竞争,表现为需求收紧与产能持续扩张的矛盾 [2] - 2025年上半年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双下降”现象 [2] - 2024年炼油能力约为9.55亿吨/年,开工率仅为75%左右 [2] - 高端化工品如烯烃和芳烃的产能也呈现井喷式增长,已达到产需平衡,进入“内卷”态势 [2] - 我国贡献了全球近六成的新增乙烯产能 [2] - 对二甲苯下游应用单一,近五年PTA占比保持在97%以上,2025年国内较多PTA投建计划将加剧供过于求风险 [3] 技术创新与转型路径 - 技术创新是破局核心路径,行业正经历从“燃料”向“材料”、由“低值”向“高值”的转变 [4] - 高端聚烯烃等产品存在较大缺口,具有技术门槛高、价格高、盈利强等特点,需通过差异化竞争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4] - 需开发集成烯烃、芳烃高值化利用技术,打造“绿色化、差异化、高端化”的含氧、氨、硫高端化学品集群 [4] - 柴油馏分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可实现原料分质利用,提高资源转化效率,降低氢耗,实现节能减排 [5] - 甲醇制烯烃技术以煤为原料,相比传统蒸汽裂解原料利用率提升约10%,能耗降低约三分之一,烯烃产率提高15%至20% [5] - 第三代DMTO技术可实现单套装置甲醇处理量300万吨/年以上,吨烯烃甲醇消耗降至2.6-2.7吨 [6] “十五五”期间行业展望 - “十五五”期间市场与产能增速将趋于平稳,国内炼油产能预计维持在9.5亿至9.6亿吨/年 [7] - 芳烃市场将进入重新洗牌关键时期,2025年至2029年产业链利润仍集中于上游PX环节,下游PTA—PET长期亏损预期难改 [7] - PX等芳烃产品已脱离周期底部,将率先进入回升通道,得益于PX供应偏紧及下游产能集中投放 [7] - 产业链协同是重要支撑,“PX—PTA—PET”全链条配套优势逐步显现,具备完善上下游配套的企业竞争优势更明显 [7] - 2025年聚酯产能总规模保持8528万吨,预计未来我国PET需求将逐步进入平稳增长期 [8]
荣盛石化(002493):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东吴证券· 2025-10-11 22:4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出,通过严控新增产能、培育新兴应用领域,为行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荣盛石化作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8] - 荣盛石化旗下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明显,具备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的能力,装置规模世界领先,原油适应性强,可加工全球80%-90%的原油,产品结构灵活 [8] - 公司与沙特阿美深化合作,拟收购其旗下SASREF炼厂50%股权,有助于实现原料供应稳定与销售渠道全球化拓展 [8] - 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修复,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9亿元、29.49亿元、41.0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1.81倍、33.37倍、24.05倍 [1][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营业总收入2025年为3113.11亿元(同比-4.64%),2026年为3247.06亿元(同比+4.30%),2027年为3394.40亿元(同比+4.54%)[1]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为18.99亿元(同比+162.12%),2026年为29.49亿元(同比+55.28%),2027年为41.09亿元(同比+38.75%)[1] - 预计每股收益2025年为0.19元,2026年为0.30元,2027年为0.41元 [1] - 当前股价9.85元,对应市净率为2.29倍,总市值为983.96亿元 [5] 公司项目与竞争优势 - 浙石化项目加氢、重整、对二甲苯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技术成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代表全球最先进水平 [8] - 公司原油适应性强,可按轻、中、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增强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优势 [8]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264.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 [1] - 公司最新每股净资产为4.29元,资产负债率为75.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