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聚烯烃
icon
搜索文档
卫星化学(002648):检修影响利润,经营层面稳健
华安证券· 2025-08-14 12:57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234.60亿元,同比+20.93%,归母净利润27.44亿元,同比+33.44%,扣非净利润28.96亿元,同比+29.61%[4] - Q2单季度营收111.31亿元,同比+5.05%/环比-9.72%,归母净利润11.75亿元,同比+13.72%/环比-25.07%,扣非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2.77%/环比-28.85%[4] - Q2业绩环比下滑主要受检修计提费用影响,经营层面稳健,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汇兑损益[5] - 25Q2乙烷均价24.11美分/加仑,环比-11.74%,丙烷均价5045.47元/吨,环比-2.64%,价差基本维持[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24、88.93、109.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9.73、7.14、5.78倍[6] 项目进展 - 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将布局高端聚烯烃170万吨、聚乙烯弹性体60万吨、聚α-烯烃3万吨[5] - 已签订12条乙烷运输船租赁协议,租约15年,为三四期烯烃项目提供充足运力保障[5] 财务数据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9.19、620.55、709.65亿元,同比+15.9%、+17.3%、+14.4%[10]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0.9%、23.1%、24.3%,ROE分别为18.4%、20.6%、20.7%[10] - 2025年预计经营活动现金流143.61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102.88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40.73亿元[11]
卫星化学(002648):烯烃增量渐近,高端新材料引领成长
华泰证券· 2025-07-14 18: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 20.46 元 [1][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拥有 C2 与 C3 轻烃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成本优势领先同行,通过前瞻布局美国港口及 VLEC 船队打通全球乙烷供应链,实现第二次飞跃,依托乙烷优势布局高端聚烯烃,有望引领第三轮成长 [17] - 近年来我国乙烯自给率大幅提升,伴随原油价格回落,国产乙烯制品经济性有望提升,公司成本优势不改,看好乙烯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18] - 我国聚烯烃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公司布局高端聚烯烃项目,预计 26 - 27 年释放产能,有望填补国内产能空缺,推动国产化进程 [19] - PDH 红利期已过,行业盈利承压,但公司依托丙烯酸规模优势,C3 产业链韧性仍存 [20] - 市场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乙烷进口、烯烃产能投放使行业景气承压、在建气头项目削弱公司成本优势,但报告认为乙烷资源风险可控,行业有望景气反转,公司成本优势中长期不改 [21][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始于 C3,发力 C2,成长于高端聚烯烃 - 公司立足 C3,发力 C2,成为轻烃一体化产业链龙头,早期聚焦丙烯酸及酯业务,后布局 PDH 项目,2017 年着手 C2 项目,2021 - 2022 年连云港项目投产,2023 年启动α - 烯烃项目 [23] - 2021 年乙烯装置投产使公司进入新发展阶段,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增长,2022 年净利润回落,2023 - 2024 年业绩增长,未来α - 烯烃项目投产有望使收入与利润进一步增长 [26] - 公司注重股东回报,积极分红,2025 年拟回购股份彰显发展信心 [32] - 公司是国内首家海外布局乙烷出口设施并打通供应链的企业,目前 C2 板块有 250 万吨乙烯产能及下游配套产品 [33] - 公司 2023 年启动α - 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预计 2026 - 2027 年投产,有望实现高端替代助力成长 [41] 气头路线成本优势明显,美国乙烷出口受限下公司有望长期受益 - 乙烷裂解制乙烯路线效率高、成本低,卫星化学乙烷法路线成本长期低于石脑油法与 MTO 法,中长期成本优势仍将存在 [46] - 美国是全球主要乙烷生产国,我国乙烷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政策支持下乙烷仍是乙烯生产的经济选择,且美国限制出口缺乏合理性与持续性,乙烷资源风险可控 [54][58][59] - 全球仅美国有乙烷出口能力,现有码头出口能力有限,美国乙烷出口瓶颈将持续制约中国进口,公司凭借自有港口和船队优势,成本优势稳固 [61][67][81] - 我国乙烯产能以石脑油路线为主,乙烷裂解产能有限,公司可实现完全乙烷进料,未来港口资源将成进口乙烷博弈关键 [72][80][82] 海外低成本乙烯冲击有限,全球贸易流向或将重塑 - 全球不同地区乙烯装置现金成本差异大,中东、北美具备成本优势,产能扩张后依赖出口 [86] - 我国乙烯产能扩产后自给率提升,但聚乙烯等仍需进口,未来自给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海外乙烯产能将调整贸易流向 [91][94] PDH 红利已过,供需博弈下景气仍待复苏 - 我国 PDH 工艺发展经历两个阶段,2021 年后行业扩产使 C3 板块自给率提升但盈利承压,2024 年 PDH 工艺在丙烯产能结构中占比达 37% [104] - PDH 用丙烷高度依赖进口,全球丙烷供应充沛,我国进口结构与全球出口结构匹配 [106][108] - 近年来 PDH 装置投产使丙烷价格上升、丙烯 - 丙烷价差收窄,行业开工率下滑,未来伴随需求修复和成本改善,景气有望修复 [117] - 公司 C3 板块产品丰富,丙烯酸产能居国内第一,产业链配套完善,虽 25 年丙烯酸或承压,但后续行业有望修复,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119]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高端聚烯烃引领成长 - 我国聚烯烃行业“低端过剩、高端紧缺”,茂金属聚乙烯、POE 等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公司α - 烯烃项目投产有望推动国产化 [124] α - 烯烃:高端聚烯烃关键原料,高碳品种亟待突破 - 全球α - 烯烃供应来自专产装置和炼油副产,主要供应源于北美,我国α - 烯烃产能集中于炼油副产,高碳品种依赖进口,卫星化学千吨级项目投产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125][127] POE:高度依赖进口,光伏需求引领下替代空间广阔 - POE 性能优异,我国消费集中在汽车、光伏领域,依赖进口,光伏领域中 POE 胶膜渗透率有望提升 [133][135] - POE 生产壁垒高,核心是催化剂开发,卫星化学自主研发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70 万吨产能投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缺 [136] 高端聚乙烯:中国产能投放在即,行业自给率有望提升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游应用广泛,我国产能中锂电池隔膜料供应不足,公司α - 烯烃项目二阶段规划 5 万吨产能,有望助力国产替代 [142][143] - 茂金属聚乙烯依赖进口,全球产能集中在海外,我国多个项目在建,卫星化学 35 万吨产能预计 2027 年投产,有望提升自给率 [145][149] 乙烯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国内空白,未来可期 - 乙烯 - 丙烯酸及酯共聚物国内仅卫星化学与韩国 SKGC 合作布局 9 万吨 EAA 产能,一期 4 万吨计划 2025 年投产,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150] - 该类共聚物市场规模有限,卫星化学聚丙烯酸树脂研发突破技术瓶颈,装置投产有望开拓市场 [151] 需求复苏叠加自给率提升,烯烃有望景气反转 - 受短期供需压力影响,化工行业由被动补库转向主动去库,盈利偏弱,但后续需求有望复苏,价格价差有望企稳回升 [156] - 2025 - 2026 年烯烃新增产能投产预期多,但价格价差已至低位,部分项目或延期,伴随需求恢复和自给率提升,行业景气有望回升,公司有望受益 [15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销量假设:预计 25 - 27 年功能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新能源材料、其他产品销量分别为 600/614/627 万吨、187/220/285 万吨、85/89/99 万吨、132/134/134 万吨 [171] - 价格与毛利率假设:预计 25 - 27 年功能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新能源材料、其他产品均价分别为 3850/3900/3900 元/吨、6700/6800/6800 元/吨、1000 元/吨、8200/8000/8000 元/吨,对应毛利率分别为 19%/20%/20%、34%/35%/37%、21%、17%/16%/16% [173] - 费用率预测:预计 25 - 27 年销售费用率维持 0.3%,管理费用率维持 1.3%,研发费用率维持 4% [17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3/74/92 亿元,同比 +3.1%/+18.4%/+23.6%,对应 EPS 为 1.86/2.20/2.72 元/股,给予 25 年 11xPE,目标价 20.46 元,维持“增持”评级 [176]
全国首个!这里要建沿边临海现代煤化工基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7-11 22:55
核心观点 - 广西计划在北部湾打造全国首个沿边临海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目标到2035年新增产值规模达1800亿级 [1][2] - 北部湾地区已建成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产业园等专业化工园区,形成"油、煤、气、盐"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 [1] - 规划提出"双核一带多联动"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推进龙头项目及下游高端产品发展 [2] 现有产业基础 - 北部湾煤化工产业已拥有180万吨/年甲醇、120万吨/年醋酸、20万吨/年乙二醇、50万吨/年合成氨等重点产品 [1] - 正在建设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煤制合成氨及下游等龙头项目 [1] - 初步建立煤(甲醇)制烯烃、乙二醇、醋酸、煤制合成氨、煤焦油深加工等产业基础 [1] 未来发展规划 - 重点推进华谊三期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等现有项目投产 [1] - 谋划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合成氨等新项目 [1] - 构建下游高端产业集群,发展高端聚烯烃、聚酯化纤新材料、风电叶片用化工材料等产品 [2] 产业空间布局 - "双核"为钦州石化产业园和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聚焦龙头项目及下游高端产品 [2] - "一带"即平陆运河经济带 [2] - "多联动"辐射防城港、南宁、贵港、来宾等地,各地化工园区协同发展 [2] 产业融合与示范效应 - 煤化工产业与石油化工、盐化工融合发展条件良好 [1] - 规划实施有望推动煤化工产业迈向新高度,为全国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示范 [2]
蓝海新材料公司: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中国化工报· 2025-05-30 10:48
公司战略与创新驱动 - 公司正式聘任谢萍为"蓝海学者",这是该计划启动以来签约的第二位行业领军专家,旨在通过组建智囊团队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1] - "蓝海学者"计划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的具体实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1] - 科技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系统构建了"战略决策—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三级管理架构,聚焦高端聚烯烃等四大攻关方向 [2] 科技研发体系与平台建设 - 公司设置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创新联合体理事会,分别负责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技术转化,形成全链条布局 [2] - 构建七大技术支撑平台(如聚合物平台、生物制造平台等),各平台独立深耕又协同联动,形成"研发—中试—工业化"完整链条 [3] - 蓝海(南通)中试基地将于2025年底基本建成,目标成为国家级中试基地,衔接战新产业上下游布局 [3] - 联合中国昆仑工程等企业及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对接一流研发单位突破卡脖子技术 [3] 人才梯队建设 - 实施三级人才梯队战略(科研团队、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计划将科研人员比例提升至50% [4] - 通过"蓝海学者"专家团队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同时推出"导师带徒"定制化培养计划加速青年人才成长 [4] 新质生产力布局 - 高端化:拟新建18套国产化装置,生产α-烯烃、乙丙橡胶等高性能新材料 [5] - 绿色化:提升电气化率打造"零碳工厂",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创建无异味工厂并融入ESG理念 [6] - 智能化:推行IES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全感知",构建数字孪生和AI应用建设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6] 行业地位与项目进展 - 2024年被纳入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研发项目 [2] - 公司牵头参与炼化转型升级重大专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2]
夯实“工业之母” 守护国计民生
证券时报· 2025-04-29 06:00
石油化工行业重要性 - 石油工业被称为"工业之母",影响范围从个人衣食住行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 [1] - 国家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都离不开炼油和化工 [1] - 化工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突破才能更好为国计民生保驾护航 [1] 行业创新进展 - 石化企业持续推进"油转化""油转特""减油增化"等战略 [1] - 在关键材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从高性能合成树脂到特种橡胶,从高端纤维材料到电子化学品实现国产替代 [1] - 2024年浙石化α-烯烃装置攻克乙烯齐聚制备1-辛烯技术 [1] - 江苏盛虹自主研发年产13万吨PETG装置突破"卡脖子"问题 [1] - 国内首个自主技术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3540F填补国内空白 [1] 市场规模数据 - 2024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656亿美元 [1] - 过去十年增长3.4倍 [1] - 占全球产值36.4% [1] 行业现存挑战 - 我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乙烯第一生产国 [2] - 乙烯及衍生物仍需进口,包括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 [2] - 2024年聚乙烯净进口量达1303万吨,对外依存度33% [2] - 高端聚烯烃、电工级聚丙烯、POE塑料等产品自给能力弱 [2] - 部分高端材料100%依赖进口 [2] 行业发展方向 -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需实现自主可控 [2] - 需在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坚 [2] - 推动我国从石化大国向强国迈进 [2]
卫星化学(002648):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C2项目稳步推进
长江证券· 2025-04-28 18: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23.29亿元,同比增加40.03%;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同比增加53.3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增加59.1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99亿元,同比增加141.91% [2][6] - 2025Q1乙烷采购价格环比提升,C2链盈利环比下滑;丙烷原料价格下滑,产品端丙烯酸及酯价差改善 [12] - α - 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开启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1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5亿元、95.2亿元、122.6亿元,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0.0X、6.8X、5.3X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19.15元,总股本336,865万股,流通A股336,648万股,每股净资产9.45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23.19/14.65元 [9] 2025Q1业务情况 - C2链:2025Q1乙烷MB价格为205美元/吨,环比上涨26.20%,实际原料采购价格环比上涨38.56%;产品端乙烯、HDPE、乙二醇、环氧乙烷价格均值分别为6279、8474、4658、6967元/吨,乙烯 - 乙烷实时价差均值2661元/吨,环比下降10.67%,考虑运输周期价差均值2902元/吨,环比下降12.33%;公司已建成年产10万吨乙醇胺装置,形成多种产能并提升产品品质 [12] - 丙烷及丙烯酸酯链:2025Q1丙烷价格为626美元/吨,环比下降2.1%;产品端丙烯酸及酯价差环比显著改善,主要产品丙烯 - 丙烷、丙烯酸 - 丙烯、丙烯酸丁酯 - 丙烯酸、聚丙烯 - 丙烯价差环比变化30.0%、29.2%、20.8%、 - 28.3%;2024年7月年产80万吨多碳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12] 项目进展 - α - 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250万吨/年α - 烯烃轻烃配套原料装置、170万吨高端聚烯烃(含茂金属聚乙烯)、60万吨聚乙烯弹性体、3万吨聚α - 烯烃 [12]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5648|54327|76966|9446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072|6447|9518|12259| |EPS(元)|1.80|1.91|2.83|3.64|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3.14|3.10|4.38|5.19| |市盈率|10.62|10.01|6.78|5.26| |市净率|2.13|1.50|1.08|0.86| |总资产收益率|8.9%|7.1%|7.9%|8.5%| |净资产收益率|20.0%|14.9%|16.0%|16.4%| |净利率|13.3%|11.9%|12.4%|13.0%| |资产负债率|55.6%|52.4%|50.9%|48.4%| |总资产周转率|0.67|0.60|0.64|0.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