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膜
搜索文档
方邦股份跌2.04%,成交额4011.1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38.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6 10: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11月6日盘中股价下跌2.04%,报60.05元/股,成交额4011.17万元,换手率0.79%,总市值49.4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38.82万元,大单买入1214.91万元(占比30.29%),卖出1076.09万元(占比26.83%)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0.77%,近5个交易日上涨1.83%,近20日下跌10.73%,近60日上涨7.50% [1] - 今年以来两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29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940.77万元,买入总计7506.70万元(占总成交额15.29%),卖出总计9447.47万元(占总成交额19.24%)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收入构成为:电磁屏蔽膜50.10%,铜箔22.23%,其他(补充)13.39%,覆铜板7.98%,其他6.29%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为-2668.33万元,同比增长32.6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999.99万元 [3] 股东结构与行业分类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204户,较上期增加31.20%;人均流通股11292股,较上期减少23.2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概念板块包括小米概念、华为概念、5.5G概念、专精特新、苹果三星等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15日,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注册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枝路28号 [1]
方邦股份股价涨5.21%,富国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000股浮盈赚取1.4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0:10
公司股价与基本面 - 11月4日公司股价上涨5.21%至58.58元/股 成交额6149.69万元 换手率1.30% 总市值48.25亿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收入构成为电磁屏蔽膜50.10% 铜箔22.23% 覆铜板7.98% [1] 基金持仓与表现 - 富国兴享回报6个月持有期混合A基金三季度持有公司50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0.68% 为第五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于11月4日因公司股价上涨浮盈约1.45万元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3114.87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9.06% 近一年收益10.93% 成立以来收益11.2%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刘兴旺累计任职时间14年273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490.31亿元 [3] - 基金经理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55.31% 最差基金回报0.3% [3]
方邦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 但股价年内已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2亿元 同比增长16.06% [2][3]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85.79万元 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2][3]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178.51万元 同比收窄 [2][3] 业务板块表现 - 电磁屏蔽膜业务销售额8635.05万元 同比下滑 [3] - 铜箔业务收入3831.89万元 同比增长6.04% [3] - 挠性覆铜板收入1374.56万元 同比增长371.67% [3] - 铜箔与覆铜板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 [2][4][6] 核心业务挑战 - 电磁屏蔽膜毛利率呈逐年下滑趋势 [3] - 智能手机终端出货量增长钝化导致终端厂商加强成本控制 [3] - 核心业务呈现"量增额减"状态 [3]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国内电磁屏蔽膜龙头企业 市场占有率较高 [3] - 电磁屏蔽膜产品打破境外企业垄断 应用于华为/三星/OPPO等终端品牌 [3] - 高速铜缆屏蔽用铜箔产品正与英伟达上游供应商推进测试 [6] 股价表现与市场机遇 - 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0.69% [3][6] - PCB市场高景气度带动产业链公司受二级市场追捧 [6] - 挠性覆铜板产品有望进入鹏鼎控股/景旺供应链体系 [6] 历史业绩回顾 - 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起持续亏损 [2][5] - 2022-2023年亏损主因电磁屏蔽膜盈利下滑及铜箔产能利用率不足 [5] - 2024年铜箔亏损减少但新增覆铜板业务仍亏损 [6]
方邦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扩大,但股价年内已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1: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2亿元 同比增长16.0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85.79万元 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3178.51万元 同比收窄 [1][2] 业务板块表现 - 电磁屏蔽膜业务销售额8635.05万元 同比下滑且处于量增额减状态 [2] - 铜箔业务收入3831.89万元 同比增长6.04% 但仍处亏损状态 [2][3] - 挠性覆铜板业务收入1374.56万元 同比增长371.67% 成为主要增长动力但整体亏损 [2][3] 历史业绩轨迹 - 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起持续亏损 [1][4] - 2022-2023年亏损主因电磁屏蔽膜盈利能力下降及铜箔业务产能爬坡亏损 [4] - 2024年铜箔业务亏损收窄但新增覆铜板业务仍亏损 [4] 股价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0.69% 受益于PCB概念追捧 [1][4] - 与英伟达及上游线缆供应商合作开发高速铜缆屏蔽用铜箔产品并送样 [4][5] - 挠性覆铜板产品有望进入鹏鼎控股、景旺电子供应链体系 [5] 行业地位与挑战 - 国内电磁屏蔽膜龙头企业 产品打破境外垄断并应用于华为三星等终端品牌 [2] - 2019年以来因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钝化导致电磁屏蔽膜毛利率逐年下滑 [2] - 主营产品涵盖电磁屏蔽膜、各类铜箔及挠性覆铜板等PCB产业链产品 [1][4]
2025年中国电磁屏蔽膜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概况: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开始复苏[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1 09:35
电磁屏蔽膜产业发展概述 - 电磁屏蔽膜通过反射和吸收衰减入射波减少电磁干扰,广泛应用于高频率高密度电子设备中 [2] - 生产工艺复杂,包括离型剂涂布、油墨涂布、黑膜分切、黑膜烘烤及真空溅射和电镀等步骤 [2] - 主要分为金属合金型(主流)、导电胶型(效能低)和微针型(高效能低损耗)三类 [2]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层面通过《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电磁屏蔽材料列为重点发展领域,配套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 [5] - 地方政策如广东省提出2030年建成全球领先产业集群,长三角、珠三角通过专项基金和测试平台建设吸引资本与人才 [5] - 政策支持上游材料本土化替代,下游联动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 [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以金属箔材、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添加剂为核心,国际化工巨头主导高性能聚酯薄膜和导电粒子供应 [7] - 下游应用聚焦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领域,需求由5G普及、汽车智能化及绿色制造升级驱动 [7] - 电磁屏蔽膜占FPC生产成本的5.5%,国内企业如方邦股份通过技术突破打破外企垄断 [9] 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电磁屏蔽材料市场规模达9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亚太地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11] - 中国电磁屏蔽膜市场2024年小幅增长至30.9亿元,受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和5G基站建设周期性影响增速放缓 [13] - 行业面临成本上升与产能利用率下降压力,高端产品如高频屏蔽膜受技术壁垒限制未能快速放量 [13] 企业竞争格局 - 全球主要企业包括拓自达、方邦股份和东洋科美,行业集中度高源于技术门槛和规模效应 [15] - 方邦股份2024年产量达433.99万平米,销量423.75万平米,通过微针型等高端产品实现市占率企稳 [17] - 亚太地区占六成以上需求,欧美企业侧重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15]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向纳米复合、柔性屏蔽及多层共挤工艺升级,目标高频段屏蔽效能提升至90dB以上 [19] - 下游应用向新能源汽车、5G基站及智能穿戴设备延伸,高压输变电、航空航天需求激增 [19] - 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产能优势推动需求多元化和国际化布局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