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疗愈SPA
icon
搜索文档
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后,这届年轻人靠花钱给自己“续口气”
36氪· 2025-08-11 18:11
消费趋势转变 - 消费逻辑从功能性转向情绪价值驱动 年轻人优先考虑"能否让我开心"而非"能否使用" [3][6] - 44%消费者将情绪消费视为自身追求 42.71%用于情绪调节 39.86%用于自我奖励 [9] - 物质丰裕使消费决策权重转移 低成本生活便利性成为基础(如5元外卖奶茶)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情绪经济市场规模达23077.67亿元(2024年) 预计2029年突破4.5万亿元 [12] - 剧本杀行业规模382亿元(2024年) 同比增长21.93% [15] - 谷子行业规模1689亿元(2024年) 同比增长40.63% [15] 消费驱动因素 - 18-34岁群体焦虑抑郁风险达24.1% 25-34岁抑郁风险为12.3% [7] - 原子化社交关系加剧孤独感 职场KPI与家庭期待形成双重压力 [8] - 马斯洛需求层次升级 生理安全需求满足后追求归属感与愉悦感 [6] 细分赛道特征 - 悦己型消费以香氛为代表 通过嗅觉疗愈实现自我满足(如慵懒周末香型) [14] - 社交型消费通过剧本杀/谷子经济获取归属感 排球少年徽章炒至8.4万元 [15] - 成瘾型消费以盲盒为核心 形成"抽-爽-再抽"循环(如泡泡玛特系列) [16] 产品策略演变 - 品牌竞争重点转向情感连接 产品需成为"心灵搭子" [17] - 香氛产品定位"孤独者被窝香" 潮玩作为"社恐社交替身" [17] - 反叛设计受追捧(如Labubu丑萌造型) 满足成年人孩子气表达 [16]
情绪消费破圈展现悦己能量
经济日报· 2025-08-10 05:54
消费趋势变迁 - 经济发展推动消费趋势从传统家庭大件转向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引领的新消费热点 [1] - 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决策核心驱动力 消费行为从物质需求拓展至精神愉悦 [1] 年轻消费群体行为 - 女性主导"娃圈"消费 淘宝618阶段棉花娃娃等商品成交同比增长超50% 超八成消费者为女性 [1] - 热门IP衍生生态成熟 LABUBU娃衣相关搜索量超30万次 带动保护套、展示盒等二创商品供给 [1] - 男性EDC玩具市场崛起 淘宝平台成交规模突破1.5亿 18-24岁群体增速最快 [2] 产品创新方向 - EDC玩具功能复合化 融合开瓶器、螺丝刀等实用工具 国风设计元素占比提升 [2] - 潮玩产业商业价值显著 泡泡玛特2025年Q1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65%-170% 海外收益增速达475%-480% [4] 服务业业态升级 - 疗愈服务需求激增 美团数据显示"疗愈SPA"搜索量同比增长158% "冥想疗愈"增长428% [4] - 20-30岁人群占疗愈服务搜索用户的45% 近三成年轻人为情绪价值付费 [4][6] 行业技术发展路径 - 建议开发家用可穿戴情绪调节设备 基于AR的情绪可视化工具转化抽象情感 [6] - 构建跨场景情绪数据平台 通过用户情感洞察精准捕捉需求 [6] 市场现存问题 - 线下情绪服务存在个人信息泄露、专业素质不足、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6] - 部分商家夸大疗效 如宣称"一次冥想治愈抑郁症" 用神经科学术语包装伪科学产品 [6] 监管与规范建议 - 需区分娱乐性、疗愈性与医疗性产品边界 制定效果宣传红线 [7] - 建立效果评估标准与履约规范 强化平台数据审查系统识别违规宣传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