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皮柑

搜索文档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焕新生 民生不断改善
央视网· 2025-08-12 15:21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传承 - 新四军第五师于1943年底建立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最初江南挺进支队为1个连 至1945年春扩建为5个主力连[1][3] - 根据地辐射石首 公安和华容3县 从南面钳制盘踞武汉的日军并牵制日军攻占常德的战略企图[3] - 当地通过弘扬抗战精神发展特色产业 桃花山被打造为集旅游 休闲 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带动文旅产业发展[6] 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 - 东山镇仙鹅寺村发展皱皮柑种植达5000多亩 实现大面积挂果[8] - 东山镇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文旅项目 三封寺镇培育芥菜种植与加工品牌 北景港和注滋口等乡镇形成稻虾种养产业[10] - 华容县2017年实现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8860元增至2024年30296元 增幅达241.9%[10][18] 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 - 长江岸线华容段投产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 并落地年发电量68亿度的国能岳阳电厂[12][14] - 10万吨供销粮油仓储物流项目落地 全力争取常岳九 荆岳昌等铁路尽快实施[14] - 建设环洞庭湖能源消费中心 形成以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 纺织服装 通用装备制造 生物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14][16] 区域经济发展成效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2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416.7亿元[18] -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专精特新企业27家 税收过1000万企业12家 地方收入突破10亿元[16] -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调整产业布局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2][16]
山乡巨变、产业红火 昔日敌后根据地焕发新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3:54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资源 - 桃花山是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 新四军第五师在此建立军事基点并扩建主力部队至5个连规模[1][5] - 当地保留战地医院遗址等红色文化遗产 依托群山地形实现隐蔽医疗救治[6] - 红色精神推动现代文旅产业发展 咖啡馆民宿农家乐等特色业态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8][10] 现代农业与特色产业 - 东山镇发展皱皮柑种植5000余亩 形成规模化农业种植基地[10][14] - 三封寺镇培育芥菜种植与加工品牌 北景港等乡镇形成稻虾种养产业体系[11]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8860元提升至2024年30296元 增幅达241.9%[20] 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 - 长江岸线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投产 相比传统运输方式节约时间15天且成本缩减[13][16] - 国能岳阳电厂年发电量68亿度 10万吨级粮油仓储物流项目落地长江岸线[16] - 推进常岳九荆岳昌铁路建设 构建环洞庭湖能源消费中心[16] 工业体系与经济发展 - 形成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通用装备制造、生物制造四大主导产业[18] - 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专精特新企业27家 税收过千万企业12家[18]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2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416.7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18][20] 民生改善与区域协同 - 实施长江饮水工程解决水质水压问题 提升居民用水保障[13] - 城区公园等公共设施数量显著增加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13] - 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通过交通网络实现农产品物流四通八达[13][14]
善用地利之便 凝聚人和之力——重走英雄路②
人民日报· 2025-08-06 12:33
核心观点 - 红色精神推动地区发展转型 通过传承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 结合区位优势与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跨越式增长 [1][3][4] 区位优势分析 - 山水格局形成天然战略屏障 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 桃花山"山回路转、地势险要"的地理特征为历史军事行动提供游击战争绝佳屏障 [2] - 现代交通枢纽优势凸显 岳阳港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码头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交会点 实现西北煤炭南运 降低运费并缩短运输时间 [2] - 战略区位叠加政策红利 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战略机遇 形成通道畅、项目旺的发展态势 [2] 产业发展现状 - 能源与物流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电力储能、粮油仓储物流项目相继落地 推动能源消费与现代物流产业升级 [2] - 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业规模突破 产业产值达430亿元 带动超20万人就业 涵盖芥菜种植、鱼虾养殖、皱皮柑及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 [3] - 农文旅融合基地建设 现代化果园面积达500多亩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 [3] 基础设施升级 - 铁水联运枢纽投入运营 煤炭运输码头进入调试阶段 连接浩吉铁路与长江水道 增强物资集散能力 [2] - 战备设施转型经济通道 昔日河湖水网升级为物畅其流的黄金水道 支撑区域物流体系重构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火桃花山 今朝展新颜——石公华抗日根据地走访见闻
新华社· 2025-08-04 18:35
盛夏时节,登临湘鄂交界处的桃花山,满目苍翠。这片葱茏山岭,不仅孕育着盎然生机,更是一片浸染 着热血与信仰的红色沃土。 1943年,侵华日军发动鄂西战役,湖北石首、公安,湖南华容沦陷。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 作出"准备由襄南向江南敌后发展,待机挺进洞庭湖畔"的指示。1943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越过 长江,于12月抵达桃花山,进而开辟了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覆盖石首、公安和华容三 县。 "45里桃花山,群峰耸立,古木参天,地势险要,便于部队隐蔽和游击作战,这是新四军选择在这里建 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华容县党史专家易文告诉记者。 桃花山上,一棵阅尽沧桑的古白果树巍然屹立,虬枝盘曲,绿荫如盖,守望这片土地已超过1700个春 秋。 易文介绍,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棵白果树荫庇之处,成为救治伤员的"生命驿站",不远处一栋土 屋,就是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战地医院旧址,当年众多村民闻讯自发前来相助。 古树无言,却见证了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历史。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今天,在这片曾燃烧革命烈火的革命老区,人们接续奋斗,书 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走进桃花山脚下的华容县东山镇仙鹅寺 ...
汲取奋进力量 耕耘发展热土(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历史背景与抗战事迹 - 1943年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建立以桃花山为中心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利用45里桃花山险要地形进行游击作战[5] - 根据地战地医院拥有20多名医疗服务人员,军民利用石洞实施夜间突袭战术[5] - 至1945年春江南挺进支队从1个连扩建至5个连建制,指战员达1000余人[6]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仙鹅寺村2021年集中流转土地建设500多亩现代化皱皮柑果园,总投资超120万元(村民自筹20万+县支持100万)[8] - 2025年华容县新增40万元资金支持皱皮柑产业,为104名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8] - 东山镇形成5000亩皱皮柑、3000亩高效蔬菜、1000亩红松菌及1000亩脐橙的现代农业集群[8] 区域经济与基建升级 - 岳阳港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连接浩吉铁路与长江水道,煤炭运输成本每吨降低30元,时间缩短15天[11] - 国能岳阳电厂年均发电量超72亿千瓦时,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11] - 塔市驿码头物流园、洞庭500千伏变电线路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11] 地理与资源优势 - 石公华地区拥有30多万亩良田,历史上盛产粮棉油及猪鱼蛋禽[11] - 华容县地处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兼具长江黄金水道和浩吉铁路的物流枢纽优势[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