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传承

搜索文档
“为红色精神传承贡献一份力”(守望·追寻红色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红色文化展示馆运营 - 姚华亮在自家两层居民房内筹备展示馆,除去16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外其余全部用于布展 [1] - 展示馆于2013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在镇里支持下搬迁至汊口村老村委会办公点作为新址 [2] - 新展馆命名为东临溪镇红色文化展示馆暨姚华亮红色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者15万多人次 [2] 展馆内容与资料收集 - 展馆内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报纸版面、路线图、队伍简介等资料,贴满整个墙壁 [1] - 展品主要来源于姚华亮从老报纸上裁剪和旧书中找到的资料 [1] - 姚华亮经常骑三轮车到周边村庄、社区及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地搜集资料 [1] - 姚华亮将各类报纸杂志上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的报道裁剪下来装订成册供参观者翻阅 [2] 红色教育传承 - 姚华亮每天投入大量精力在青少年红色教育上,包括为七年级学生上思政课 [2] - 姚华亮准备将展示馆传承给汊口村党支部原书记刘雨棋,并对其进行详细指导 [2] - 姚华亮表示红色精神传承是代代相传的事业,为能贡献一份力感到荣幸 [4] 个人事迹 - 86岁的姚华亮能完整背诵1万多字的解说词,为参观者进行近两小时的讲解 [1] - 姚华亮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搜集历史资料,2012年开始筹备展示馆 [1] - 姚华亮家中墙壁和桌上展示着许多与革命先烈、红色历史相关的展品 [1]
“中国青年永远的楷模”什么模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8-06 07:04
恽代英革命精神传承活动 - 华中师范大学组织"恽代英足迹寻访团",130余名师生赴8省份追寻恽代英革命历程 [1] - 寻访团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央团校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馆等地学习恽代英事迹 [2][4] - 法学院研究生通过《中国青年》创刊号理解红色法治基因传承 [3][4] 青年实践与感悟 -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通过拍摄恽代英遗物与历史对话,转变对实践任务的认知 [7] - 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年均创作140余个主题MV,发布300余篇青年资讯,拍摄万余张活动照片 [11] - 心理学院本科生参与原创话剧《你好,恽代英》演出,观众自发互动形成跨时空共鸣 [15] 教育体系构建 - 校团委构建"可触、可感、可传、可行"的思政教育生态链 [12] - 学校成立恽代英菁英学校、青年讲师团、记者团等10余个专项组织传承精神 [16] - 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授坚持为青年学子讲授恽代英生平故事 [16] 志愿服务成果 - 恽代英互助社2024年组织22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招募3.5万名志愿者,服务33.9万小时 [15] -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将赴云南支教,计划讲授恽代英故事 [16] -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反思当代青年应避免功利主义,保持服务热忱 [8][10]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在冕宁启动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6:45
四川红色旅游发展 - 四川省委宣传部策划"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红色旅游央地媒体联动采访活动,五支采访团将深入红色旅游代表性地点,宣传推介新线路、新场景、新体验、新业态 [2]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6条全省红色旅游线路,包括"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并推出八大提质升级行动 [3] - 四川查明红色旅游资源点3200余个,涵盖"红军长征""伟人故里""川陕苏区"等主题,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 [3] 凉山州红色旅游成果 - 凉山州打造"彝海结盟"红色研学名片,2024年接待红色研学游客10万人次,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651亿元 [4] - 彝海结盟纪念馆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动彝海村从偏远小山村发展为旅游村 [4] - 凉山州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4]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人民日报· 2025-06-30 06: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庆祝活动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文档内容聚焦于以下方面: 纪念活动 -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组织180余名新发展党员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重温长征历史[1] - 江苏省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育才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顾正红烈士故居和事迹展陈馆[1] 宣誓活动 -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街道西南大学北社区组织15名新党员在王朴烈士纪念馆举行入党宣誓[2] - 海南省五指山市人民法院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2] 文化活动 -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兴顺街道嘉业社区举办廉洁文化书画展[2]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沙河街道万达社区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2] (注:由于原文未提及任何公司或行业信息,以上总结仅按文档结构分类呈现核心内容)
“枪声一响,我们连队所有战士向敌人冲去”(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抗战老兵孔宪德的生平事迹和红色精神传承,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抗战历史与红色旅游发展 - 武乡县在抗战期间有1.46万人参加八路军,占当时14万人口的10.4% [5][9] - 抗战期间武乡县为八路军捐献粮食240余万石,按59万亩土地计算,平均每亩捐粮4.07石 [9] - 武乡县调出5380名干部支援新区建设,形成"五千干部一万兵"的佳话 [9] - 当地与日军进行了6368次战斗,平均每日2.3次,歼灭日伪军28830人 [8] - 武乡县有2.2万民众为国捐躯,其中3200多名载入烈士英名录 [9][10] - 当地现存抗战红色旧址、遗址1190处,近年通过红色旅游专线串联资源带动发展 [10] 抗战精神传承 - 抗战老兵李金水17岁参军,先后参加三次对日战斗并负伤 [5][6] - 李金水家族多人参军,其革命故事成为家风传承的重要内容 [6][7] - 通过"时空对话"系列报道记录抗战老兵故事,传承民族记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