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养老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这些人群将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32
政策概述 - 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 采用消费券形式 中央财政主导出资 [1] - 补贴项目覆盖居家 社区 机构养老服务 包括助餐 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 日间托养等 [3] - 消费券严格限定用于购买养老服务 初期抵扣比例为40% 长期入住机构消费券额度800元/月 居家服务500元/月 [4] 目标群体 -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达到中度 重度 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全国约618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符合条件 [3] - 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群体中生活不能自理占比2.34% 不健康但能自理占比10.41% [3] - 长护险试点地区老人可叠加享受待遇 扣除已获保险赔付后剩余自付部分可用消费券抵扣 [9] 实施机制 - 采取"预拨+结算"资金下达方式 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分担 东中西部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 90% 95% [10] - 通过"民政通"APP申领 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首月电子消费券 有效期1个月 [11] - 浙江 山东 重庆三省及成都 沈阳 滁州 新余四市7月起先行试点 2025年底前全国推广 [9] 行业影响 - 预计提升三四线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 800元消费券可降低家庭近1/3支出负担 [7] - 推动助浴 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扩大客户基础并引导市场规范化 [7] - 全国现有养老机构4万个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6.4万个 政策将带动社会资源投入 [6] 经济效应 - 直接刺激服务消费增长 失能老人购买100元服务仅需自付60元 财政补贴40元 [4] - 应对商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开辟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6]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达3.1亿 失能群体快速膨胀形成巨大潜在市场 [6]
湖北发布18条举措加快建设多元化养老体系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4
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提出18条具体举措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标到2027年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床位达54万张以上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1][2] - 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 占比23.6% 已建设养老机构2010家 机构床位29.47万张 社区养老设施23092个 社区养老床位21.36万张 [1] - 湖北省202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4年底老年人口占比达24.8% 面临居家社区服务薄弱 失能照护不足 市场化发展不充分等挑战 [1]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目标 - 优化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 医养结合的多元供给格局 构建分级分类 普惠可及 覆盖城乡的体系 [2] - 到2027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5%以上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医养结合机构达500家 床位12万张以上 [2] - 形成带动性强的养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2] 养老产业发展规划 - 布局建设2-3个银发经济和康复辅具产业园 培育专精特新老年用品企业 推进产业品牌化 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 [3] - 创新抱团养老 旅居养老 健康养老 科技养老 金融养老等新业态 [3] - 推动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 [3] 居家养老服务措施 - 培育公司化 连锁化 品牌化市场主体 每个县区至少有1-2家连锁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4] - 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模式 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 [4] - 建设"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省平台上线服务实体超5000家 引导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000部以上 [4] - 建设2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万张以上 [4] 社区及医养服务规划 - 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60%以上乡镇 建设300所以上老年大学 [5] - 每个市州至少建设1家具有老年医疗特色专科的三级医疗机构 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 [5]
老龄化进入快车道,人均GDP2.3万美元的广州如何养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20
老龄化现状与特点 - 2024年广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92万,占比19.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按常住人口口径(15.16%)处于联合国定义的轻度老龄化阶段(10%-20%)[2] - 广州人均GDP达23052美元,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万-2.5万美元),形成"初富轻老"特点[2]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突破3亿人),广州老龄化程度显著低于京沪(北京30%、上海37.6%)但高于深圳[3] 人口结构与流动影响 - 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增幅15.1万,全国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流动人口吸纳缓解老龄化压力[5] - 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越秀、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黄埔、番禺、增城等流动人口流入区占比低[5] - 户籍老龄人口212.92万和常住老龄人口287.79万均提前一年超过"十四五"规划2025年目标(197万和287万)[11] 养老保障与财政基础 - 广州社保基金连续三年盈余:2022年结余84.4亿(累计1688亿)、2023年结余150.3亿(累计1868亿)、2024年结余33.5亿(累计1939亿)[5] -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养老机构297家(床位60144张,护理型占比93%),居家服务覆盖40.85万人次[12] - 医养结合机构147家,老年护理院21所(+16.67%),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00.63万老年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老年病科覆盖率81%[14] 政策与银发经济发展 - 广州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综合指数及财富储备、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专项指数均居全国第一梯队[8] - "1+N"社区养老网络建成(1386家长者饭堂、177个颐康中心、2725个村居服务站)[12] - 规划提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强调通过经济发展吸引年轻人口以巩固养老物质基础[14]
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泰州勾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景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22:55
老龄化现状与政策背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全国22% 其中65岁及以上22023万人占156% [3] - 2024年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5年初出台首个党中央国务院级养老服务纲领性文件 目标2029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网络 [5] -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7万亿元 预计2035年突破30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13% [15] 行业痛点与机遇 - 护理人员短缺/机构供需失衡/慢性病高发/精神需求未满足是主要挑战 但智能穿戴/远程医疗/康养旅游创造新赛道 [6] - 社区养老供给两极分化 高端社区门槛高与普通服务内容单一并存 中端市场供给不足成关键堵点 [10] - 主流养老模式存在三大痛点:高端机构覆盖有限/社区养老资金瓶颈/居家与社区服务边界模糊 [10] 企业创新实践 - 嘉泰美满构建社区生态化养老模式 基础服务端联合维景酒店运营补贴食堂/文娱中心/医疗康养 增值服务引入老年大学/居家改造 [10] - 通过需求数据分析驱动产业链协同 实现"三不变"(地点/成本/习惯)与"六变"(标准/专业/高效/丰富/全面/幸福)的服务升级 [11] - 品牌建设提出"五化"标准(专业/及时/可靠/在地/有形) 广告语"养老有嘉泰 幸福更美满"强化情感价值 [16] 技术融合与业态创新 - 物联网在养老机构渗透率预计从40%升至80% 人工智能与中医价值融合被重点强调 [5][6] - "保险+养老"/养老地产/文旅养老等新业态将释放千亿市场 2030年失能老人超6000万催生专业护理需求 [12] - 养老服务营销理念从"适老化"转向"悦老化" 注重精神满足与代际共融 慢病管理结合中医药优势形成系统方案 [15][17] 区域发展案例 - 泰州论坛签署多方合作协议 整合社区/企业/医院资源 探索普惠型居家养老网络建设 [2][11] - 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全人群分类管理策略 结合精准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手段 [17]
新职业故事|社区助老员王占野:用专业与温情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新华网· 2025-05-05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地直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王占野团队为老人提供专业温情的养老服务,随着“社区助老员”成为新工种,更多助老员走进社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 [2][3] 养老服务模式 - 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享受照护,保留社交圈和生活习惯 [2] - 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提供场地,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 [2] 服务内容 - 维护养老服务中心运行,陪老人聊天谈心、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2] - 精心制定营养均衡菜单,为老人提供方便、可口、健康的饭菜,还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 [2] - 拓展服务边界,提供送餐、送货、助浴、协助房屋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3] 服务规模 - 王占野团队日均服务近百人次 [3] 行业发展 - 2024年“社区助老员”成为新工种,更多助老员走进社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