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区养老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新建居住区应配建养老服务设施
北京青年报· 2025-07-03 09:10
养老服务政策框架 - 北京市起草《养老服务条例》草案 共9章67条 聚焦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医养结合 智慧服务等领域 [1] - 政策按兜底保障型 普惠支持型 完全市场型分类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养老服务体系 [1] - 新建居住区需同步配建养老服务设施 已建成区域通过改造更新或租赁等方式补充配建 [1]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 鼓励企业改造存量厂房 办公用房等资源建设符合标准的养老设施 [2] - 推行功能混合使用模式 允许养老项目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 [2] - 社区需开辟康复器具体验专区 支持开展社区租赁服务 [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 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资源 提供日间照料 康复护理 助餐助浴等上门服务 [2] - 鼓励养老机构参与居家社区服务 提供短期替代照护和适老化改造支持 [2] - 依托餐饮企业等设立助餐点 整合物业 志愿者等力量为特殊老人送餐 [2] 机构养老服务升级 - 养老机构需提供集中照护 精神慰藉等服务 便利家属探望 [3] - 新建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 重点满足失能失智老人需求 [3] - 支持建设失智照护专业机构或专区 完善相关服务标准 [3] 医养结合服务 - 允许养老机构内设诊所 医务室等医疗机构 [3] - 提供转诊和医保报销服务 便利入住老人就医 [3]
老龄化进入快车道,人均GDP2.3万美元的广州如何养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20
老龄化现状与特点 - 2024年广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92万,占比19.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按常住人口口径(15.16%)处于联合国定义的轻度老龄化阶段(10%-20%)[2] - 广州人均GDP达23052美元,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万-2.5万美元),形成"初富轻老"特点[2]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突破3亿人),广州老龄化程度显著低于京沪(北京30%、上海37.6%)但高于深圳[3] 人口结构与流动影响 - 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增幅15.1万,全国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流动人口吸纳缓解老龄化压力[5] - 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越秀、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黄埔、番禺、增城等流动人口流入区占比低[5] - 户籍老龄人口212.92万和常住老龄人口287.79万均提前一年超过"十四五"规划2025年目标(197万和287万)[11] 养老保障与财政基础 - 广州社保基金连续三年盈余:2022年结余84.4亿(累计1688亿)、2023年结余150.3亿(累计1868亿)、2024年结余33.5亿(累计1939亿)[5] -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养老机构297家(床位60144张,护理型占比93%),居家服务覆盖40.85万人次[12] - 医养结合机构147家,老年护理院21所(+16.67%),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00.63万老年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老年病科覆盖率81%[14] 政策与银发经济发展 - 广州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综合指数及财富储备、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专项指数均居全国第一梯队[8] - "1+N"社区养老网络建成(1386家长者饭堂、177个颐康中心、2725个村居服务站)[12] - 规划提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强调通过经济发展吸引年轻人口以巩固养老物质基础[14]
政策引领,创新驱动:泰州勾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景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22:55
老龄化现状与政策背景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031万人占全国22% 其中65岁及以上22023万人占156% [3] - 2024年银发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5年初出台首个党中央国务院级养老服务纲领性文件 目标2029年建成基本养老服务网络 [5] - 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7万亿元 预计2035年突破30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2%-13% [15] 行业痛点与机遇 - 护理人员短缺/机构供需失衡/慢性病高发/精神需求未满足是主要挑战 但智能穿戴/远程医疗/康养旅游创造新赛道 [6] - 社区养老供给两极分化 高端社区门槛高与普通服务内容单一并存 中端市场供给不足成关键堵点 [10] - 主流养老模式存在三大痛点:高端机构覆盖有限/社区养老资金瓶颈/居家与社区服务边界模糊 [10] 企业创新实践 - 嘉泰美满构建社区生态化养老模式 基础服务端联合维景酒店运营补贴食堂/文娱中心/医疗康养 增值服务引入老年大学/居家改造 [10] - 通过需求数据分析驱动产业链协同 实现"三不变"(地点/成本/习惯)与"六变"(标准/专业/高效/丰富/全面/幸福)的服务升级 [11] - 品牌建设提出"五化"标准(专业/及时/可靠/在地/有形) 广告语"养老有嘉泰 幸福更美满"强化情感价值 [16] 技术融合与业态创新 - 物联网在养老机构渗透率预计从40%升至80% 人工智能与中医价值融合被重点强调 [5][6] - "保险+养老"/养老地产/文旅养老等新业态将释放千亿市场 2030年失能老人超6000万催生专业护理需求 [12] - 养老服务营销理念从"适老化"转向"悦老化" 注重精神满足与代际共融 慢病管理结合中医药优势形成系统方案 [15][17] 区域发展案例 - 泰州论坛签署多方合作协议 整合社区/企业/医院资源 探索普惠型居家养老网络建设 [2][11] - 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全人群分类管理策略 结合精准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手段 [17]
新职业故事|社区助老员王占野:用专业与温情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新华网· 2025-05-05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地直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王占野团队为老人提供专业温情的养老服务,随着“社区助老员”成为新工种,更多助老员走进社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 [2][3] 养老服务模式 - 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享受照护,保留社交圈和生活习惯 [2] - 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提供场地,招标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 [2] 服务内容 - 维护养老服务中心运行,陪老人聊天谈心、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2] - 精心制定营养均衡菜单,为老人提供方便、可口、健康的饭菜,还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 [2] - 拓展服务边界,提供送餐、送货、助浴、协助房屋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3] 服务规模 - 王占野团队日均服务近百人次 [3] 行业发展 - 2024年“社区助老员”成为新工种,更多助老员走进社区提供“家门口”养老服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