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

搜索文档
东莞户籍老年人口超40万,这个镇老龄化程度最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2:24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东莞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41.608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12.73% [1] -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镇街为道滘镇(19.56%)、中堂镇(19.48%)、石龙镇(18.85%) [1][3] - 26个镇街老年人口占比超10%,滨海湾(0.63%)、松山湖(1.75%)、长安镇(7.13%)为最低三镇 [4] -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前四:莞城街道(4.0006万人)、虎门镇(2.9179万人)、厚街镇(2.2558万人)、东城街道(2.0636万人) [4] 老龄事业保障体系 - 2024年东莞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36.3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4.11万人 [7] - 70岁及以上高龄补贴覆盖19.9万人(占老年人口47.8%),发放标准70-79岁100元/月、100岁以上550元/月 [7] - 地方财政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844399亿元,含高龄补贴2.787571亿元、居家养老服务1.01196亿元 [8][11] 养老服务设施与模式 - 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531个,提供日托床位263张 [7] - "长者饭堂"56个,采用自建自营、社会化配送等多元化服务模式 [9][11] - 养老机构47个(公办31个、民办16个),总床位5493张(公办护理型2793张、民办护理型1750张) [11] 专项服务数据 - 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资助对象超1.5万人,服务订单237.5746万张 [7] - 完成77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7] - 安宁疗护服务覆盖26家医疗机构,床位339张,服务1.3万人次 [11] - 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146件,遗嘱公证402件,司法救助36人(金额183.01万元) [11]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这些人群将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32
政策概述 - 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 采用消费券形式 中央财政主导出资 [1] - 补贴项目覆盖居家 社区 机构养老服务 包括助餐 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 日间托养等 [3] - 消费券严格限定用于购买养老服务 初期抵扣比例为40% 长期入住机构消费券额度800元/月 居家服务500元/月 [4] 目标群体 -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达到中度 重度 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全国约618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符合条件 [3] - 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群体中生活不能自理占比2.34% 不健康但能自理占比10.41% [3] - 长护险试点地区老人可叠加享受待遇 扣除已获保险赔付后剩余自付部分可用消费券抵扣 [9] 实施机制 - 采取"预拨+结算"资金下达方式 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分担 东中西部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 90% 95% [10] - 通过"民政通"APP申领 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首月电子消费券 有效期1个月 [11] - 浙江 山东 重庆三省及成都 沈阳 滁州 新余四市7月起先行试点 2025年底前全国推广 [9] 行业影响 - 预计提升三四线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 800元消费券可降低家庭近1/3支出负担 [7] - 推动助浴 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扩大客户基础并引导市场规范化 [7] - 全国现有养老机构4万个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6.4万个 政策将带动社会资源投入 [6] 经济效应 - 直接刺激服务消费增长 失能老人购买100元服务仅需自付60元 财政补贴40元 [4] - 应对商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开辟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6]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达3.1亿 失能群体快速膨胀形成巨大潜在市场 [6]
湖北发布18条举措加快建设多元化养老体系
长江商报· 2025-07-17 07:34
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湖北省提出18条具体举措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标到2027年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床位达54万张以上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1][2] - 截至2023年底湖北省60岁及以上人口1378万 占比23.6% 已建设养老机构2010家 机构床位29.47万张 社区养老设施23092个 社区养老床位21.36万张 [1] - 湖北省2020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24年底老年人口占比达24.8% 面临居家社区服务薄弱 失能照护不足 市场化发展不充分等挑战 [1]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目标 - 优化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支撑 医养结合的多元供给格局 构建分级分类 普惠可及 覆盖城乡的体系 [2] - 到2027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5%以上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医养结合机构达500家 床位12万张以上 [2] - 形成带动性强的养老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 社会化养老机构超1000家 [2] 养老产业发展规划 - 布局建设2-3个银发经济和康复辅具产业园 培育专精特新老年用品企业 推进产业品牌化 绿色化 智能化发展 [3] - 创新抱团养老 旅居养老 健康养老 科技养老 金融养老等新业态 [3] - 推动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 [3] 居家养老服务措施 - 培育公司化 连锁化 品牌化市场主体 每个县区至少有1-2家连锁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 [4] - 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模式 中心城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 [4] - 建设"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省平台上线服务实体超5000家 引导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000部以上 [4] - 建设2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5万张以上 [4] 社区及医养服务规划 - 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街道和60%以上乡镇 建设300所以上老年大学 [5] - 每个市州至少建设1家具有老年医疗特色专科的三级医疗机构 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 [5]
需求驱动战略 信美相互人寿会员服务体系再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5-26 20:51
会员服务体系升级 - 公司将会员层级由6级扩展至8级 重点对"星星会员"进行精细化拆分 新增"一星会员""二星会员""三星会员"三个层级 以差异化权益配置满足会员需求 [1] - 2024年度会员满意度调研显示 会员希望增加体验感和价值性更高的服务 公司新增视频医生、重疾绿通、心理轻咨询三项服务 视频医生实现线上面对面沟通 重疾绿通提供入院/手术协调 心理轻咨询提供专业热线服务 [1] - 原星星会员权益聚焦图文医生、电话医生等基础健康服务 现升级为包含视频医生等多元化服务 通过轻量化、高频次服务实现会员身心双重保障 [1] 康养服务体系构建 - 公司打造全生命周期"THH"康养服务体系 涵盖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住院养老三大场景 聚焦会员对多元化高品质养老生活的需求 [1] - 旅居养老服务将推进基地拓展计划 依托北京、上海、深圳职场资源新增基地 打磨"医食住行乐学"六大模块 通过"一地一策"个性化设计实现场景化升级 [2]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400个城市 已布局18个城市合作医养结合机构 提供护理管家、生活管家、安全管家、健康管家等综合服务体系 [2] - 住院养老服务重点合作医疗护理型养老机构 为会员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养老体验 [2]
宿迁市宿豫区:靶向监督,助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新华日报· 2025-05-14 08:55
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专项整治 - 宿豫区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品质 通过沉浸监督、靶向攻坚和惩防并举等措施改善服务质量 [1] - 专项整治覆盖63个重点场所包括养老机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助餐点等 [1] - 发现建设运营不规范问题19个 安全管理漏洞77个 聚焦资金使用、服务质量和设施安全等关键环节 [1] 监督整改措施 - 建立设备运维动态监测平台解决智能设备重安装轻维护问题 [2] - 升级智慧养老平台系统组建应急服务网解决居家养老叫不应等不起难题 [2] - 查处损害老人权益问题43个 包括挪用养老设施设备等违纪违法行为 [2] 长效机制建设 - 出台《养老服务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指南》完善采购招标和资金监管制度 [2] - 建立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将服务质量与财政补贴和评优评先挂钩 [2] - 完善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和诚信档案制度 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 [2]
山东青岛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聚力攻坚 协同发力·政策落地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行业数字化升级 - 青岛市建立"互联网+家政"数字化平台——青岛市家庭服务云平台,提供母婴护理、居家养老等5大类200多种家政服务 [1] - 平台已吸引近2000家家政服务企业入驻,涵盖6.2万名从业人员,完成服务订单30多万单 [1]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家政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等12项重点举措 [3] 从业人员培训与保障 - 青岛实施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素质提升行动,开展培训685个班次,覆盖1.5万余人次,完成养老、育婴等技能等级认定3000余人次 [2] - 政府部门每月给予家政从业人员300多元社保补贴,2023年累计发放补贴1824.93万元,惠及1568户次家政服务机构 [2] - 公司为从业人员缴纳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第三方责任险 [2] 市场需求与收入增长 - 月薪8000元及以上的月嫂占比超过三成,部分从业人员月收入比入行时翻一番 [3] - 数字赋能叠加政策红利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3] - 平台实现快速响应和精准匹配,案例显示从注册到签约仅需半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