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蠕虫(NeuroWorm)
icon
搜索文档
触摸“十五五”产业脉搏丨思维现实加速“链接” 脑机接口迈入产业化快车道
搜狐财经· 2025-11-21 08:57
行业核心观点 - 脑机接口行业正迈入产业化快车道,技术研发全链条推进,应用案例持续涌现,产业链加速完善[1] - 在各方合力推动下,脑机接口有望撬动百亿级产业规模,为医疗、消费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1] - 脑机接口是连接思维与现实的人机交互关键技术,正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1] 技术研发与临床进展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成功研发出可拉伸、可在颅内“游走”的动态电极神经蠕虫,打破植入式电极的“静态”传统[2]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全国产自主研发脑机接口芯片“汉产”首例临床植入手术,成功采集患者神经信号[2] - 术后患者经过训练,大拇指功能明显改善,能完成抓握水瓶等连续动作,标志着国产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转化中取得关键性进展[2][3] - 脑机接口有潜力解放人类双手,为疾病诊疗开辟新途径,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3]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完善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产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3]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 - 政策促进产业链技术分工持续深化,推动形成可自主内循环的良性产业生态[4] - 产业链上游涵盖核心元器件,中游涉及感知分析系统,下游包括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应用场景[4] - “汉产”芯片成功植入是产业深度协同的成果,通过“院企联合实验室”确保产品精准契合临床需求[5] - 燧世智能研发的“脑电采集与事件相关电位系统”已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将在多家医疗机构应用[5] 市场潜力与资本表现 - 脑机接口有望打开万亿级规模市场,产品已进入医疗康复临床试验阶段,消费级和工业领域产品陆续上市或试点应用[6] - 报告指出当前脑机接口市场达数十亿美元规模,预计到2030年突破百亿美元,麦肯锡测算其医疗应用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美元,2040年突破1450亿美元[6] - 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截至11月20日脑机接口板块今年以来涨幅约50%,期间最高涨幅达63.22%[6] 行业未来展望 - 产业链在电极长期有效性、高通道馈通技术等领域仍待突破,但国内发展迅速,相关问题正逐步解决[7] - “十五五”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五年,将在医疗康复等社会需求迫切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突破,产业链将更加明晰[7]
触摸“十五五”产业脉搏丨思维现实加速“链接” 脑机接口迈入产业化快车道
新华社· 2025-11-21 08:53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经济参考报》11月21日刊发文章《触摸"十五五"产业脉搏丨思维现实加 速"链接" 脑机接口迈入产业化快车道》。文章称,在资本市场上,脑机接口正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 点。不仅相关板块今年以来最高涨幅超过60%,创投方面的相关投资额也实现大幅度增长。资本热捧背 后,是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全链条推进,应用案例的持续涌现,以及产业链的加速完善。 "十五五"期间,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合力推动下,脑机接口这一连接思维与现实的人机交互 关键技术,有望撬动百亿级产业规模,为医疗、消费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志远表示,该研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新范式,打破 植入式电极的"静态"传统。 先进院的突破是我国脑机接口发展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在底层技术上有所突 破,临床应用探索也持续推进,首次案例正在涌现。 不久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全国产自主研发脑机接口芯片"汉产"首例临床植入 手术,成功采集到了患者大脑中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信号。 术后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训练,患者原本无法活动的大拇指功能明显改善,并能完成抓握水瓶、将瓶 ...
《自然》:脑科学,又有多项新突破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11-14 08:04
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方向 - 提出全新纳米药物策略,单次注射后2小时内可清除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脑中近50%的淀粉样蛋白(Aβ),并使受损认知功能持续恢复长达6个月[5][10] - 研究核心在于修复大脑血脑屏障的清运功能,而非直接清除垃圾,通过设计的A₄₀-POs纳米载体精准引导LRP1受体进入正确运输通路,使其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的78%[6][7][8][10] - 该策略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跨越,证明阿尔茨海默症是可干预的血管-神经耦合障碍,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新方向[11] 脑机接口动态电极突破 - 成功研发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的神经纤维电极“神经蠕虫”,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新范式[13] - “神经蠕虫”能在组织内定向移动,通过微小切口植入后可实现超过43周的稳定生物电信号监测,植入54周后周围成纤维细胞包裹现象仍可忽略不计[13][15] - 该技术将生物电子器件从静态探针发展为可长期、微创、动态评估神经系统的主动式智能活体设备,为需要长期监测体内靶向部位信号的应用搭建了平台[13][15] 慢性疼痛治疗新发现 - 研究发现脑干臂旁核中的一类特定Y1R神经元在长期持续性疼痛中保持活跃,人工激活这些神经元会引发疼痛相关行为,阻断其活动则能减轻持续疼痛[16][18][19] - 当面临饥饿、恐惧或口渴等生存危机时,脑会释放神经肽Y(NPY)与Y1R结合,从而抑制持续性疼痛信号,表明脑具有按生存优先级“关闭”疼痛的内在机制[20] - 此发现意味着未来止痛方案不一定只靠药物,行为、训练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改变脑对疼痛的编码方式,为慢性疼痛新疗法铺平道路[20][21]
医疗ETF(159828)盘中涨超2%,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行业规范落地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44
上海证券指出,我国脑机接口领域迈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规范不断完善,新的技术突破持续涌现。中 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神经蠕虫"(NeuroWorm),这项技术 标志着生物电子接口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该技术不仅为脑机接 口开辟了新路径,还在肌肉内实现了长期植入与稳定工作,为外骨骼控制、康复辅助以及人机协同提供 了新可能。此外,国家药监局最新批准发布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术语》医疗器械行业标 准,明确了核心术语及定义,有助于破解行业术语不统一、概念不规范等基础性难题,为研发生产和科 学监管提供关键技术依据,对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ETF(159828)跟踪的是中证医疗指数(399989),该指数从中国A股市场中选取涉及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医疗主题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中证医 疗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行业,同时涵盖少量计算机和美容护理行业证券,整体呈现中小市值 特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Nature:受蚯蚓启发,我国学者开发出新一代脑机接口功能电极——神经蠕虫
生物世界· 2025-09-21 10: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脑机接口 等神经接口系统中, 电极 是连接电子设备和生物神经系统的核心界面传感器,是脑机接口中"接口"的核心所在。 然而,当前植入式电极均是" 静态 "的,植入后只能"固定位置、局限采集",还在免疫反应中"被动挨打"乃至传导失效,这严重制约了脑机接口的应用和未来发 展。 2025 年 9 月 17 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志远 研究员、 徐天添 研究员、 韩飞 副研究员和东华大学 严威 教授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 ture 上发表了题为:: A movable long-term implantable soft microfibre for dynamic bioelectronics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受到 蚯蚓 在土壤中灵活运动和分段感知能力的启发,成功开发出了一种 柔性、可驱动、可长期植入的纤维电极—— 神经蠕虫 ( NeuroWorm ) ,标 志着生物电子接口 (脑机接口、人机接口) 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被动记录走向主动智能探测的范式转变。 为实现具有分布式传感能力的柔性动态电极,从自然界汲取灵感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方向。自然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