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原料

搜索文档
日本囤了20年稀土原料,最后还得求中国代加工,这技术壁垒太可怕
搜狐财经· 2025-07-12 10:50
中国稀土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日本囤货20年,却依然依赖中国加工的深层原因 2010年中日钓鱼岛事件后,日本为应对中国可能实施的稀土出口限制,开始了长达20年的疯狂囤货,积累了足以使用50年的稀土原料储备。然而,这巨额储 备却并未带来预期的独立性,反而凸显了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无可替代的优势。 这就好比囤积了满满一屋子的麦子,却不会磨面粉,最终还得依赖邻居老 王来制作馒头。 这背后隐藏着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和下游应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和领先地位。日本囤积的只是稀土原料,而真正的技术壁垒在于将这些原料转化为具有应用 价值的产品。这其中,稀土的分离提纯技术至关重要,它如同从一锅八宝粥中精准挑拣出每种豆子,技术难度极高。全球95%的稀土分离加工能力掌握在中 国手中,这并非夸大其词。一位在稀土行业工作了十多年的朋友证实,日本并非买不到稀土原料,而是其自主加工的纯度无法满足高端应用的要求。 这种技术优势直接体现在全球产业链中。美国特斯拉的电机磁铁90%依赖中国供应商;德国西门子的风电磁铁也主要从中国采购;苹果手机中使用的17种稀 土元素,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供应链。库克频繁访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保障稀土供应。 从投资角度来看 ...
【全网最全】2025年稀土产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6-22 11:08
稀土产业上市公司汇总 - 稀土产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布在开采、冶炼、精密加工和回收等产业链环节 [1] - 开采冶炼环节主要公司包括北方稀土、中国稀土、厦门钨业、广晟有色、包钢股份和盛和资源 [1][3] - 精密加工环节主要公司包括龙钇科技、中科三环、宁波韵升、有研新材、英洛华等 [1][5] - 回收环节主要公司包括恒源科技和华宏科技 [1][5]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 - 盛和资源2024年上半年稀土业务营收规模最大,达54.38亿元,但营收增速下滑36.45% [12][13] - 富尔特、麦丰新材和厦门钨业在2024上半年稀土业务营收实现20%以上增长 [12] - 麦丰新材以22.84%的毛利率位居首位,恒源科技业务毛利率为-5.92%,处于亏损状态 [15] - 金力永磁稀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45%,表现相对稳健 [13] 上市公司海外布局 - 厦门钨业2024年上半年海外营收规模最大,达51.91亿元 [18][19] - 中科三环和华宏科技2024年海外营收规模分别为37.85亿元和20.64亿元 [18] - 麦丰新材海外营收实现255.70%的增长,英洛华海外营收增长25.67% [19] - 中科三环海外营收占比最高,达56.07% [19] 上市公司研发水平 - 麦丰新材和中北通磁2024上半年研发强度分别达13.64%和13.83% [20][21] - 厦门钨业2024上半年研发投入最高,达7.45亿元 [21] - 北方稀土和广晟有色研发强度不足1% [20] - 安泰科技研发强度达6.87%,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1] 上市公司业务规划 - 厦门钨业推进国内外产业循环建设,实施多个重点项目 [22] - 北方稀土投资7336.45万元建设湿法冶炼及无机功能材料中试基地 [22] - 金力永磁规划到2025年建成6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 [22] - 宁波韵升推进年产21000吨高性能钕铁硼产能建设 [22]
中国重拳出击,卡老美脖子,稀土中的四川长虹,或将迎来1000%涨幅!
搜狐财经· 2025-06-11 14:38
中美经贸磋商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正在进行 美方关键人物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1] - 谈判焦点从关税战转向供应链较量 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美国限制芯片出口[3] 稀土行业分析 - 稀土在军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F-35战斗机单机消耗417克镝 占稀土用量17%[3] - 中国一季度对美镝类产品出口归零 导致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面临零部件短缺[3]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90%稀土加工环节 美国本土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产能仅占全球1%[5] - 原材料供需失衡往往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响 2020年北方稀土股价暴涨9倍 2021年西部矿业大涨4倍 2024年正丹股份完成10倍涨幅[5] 重点上市公司 - 天河磁材:核心业务为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5] - 北方稀土:中国及全球最大稀土产品供应商 生产经营稀土原料及功能材料[5] - 某稀有金属集团:中国唯一上市平台 掌握全国68%中重稀土开采配额 供应全球80%中重稀土 氧化镝纯度达99.999% 60%供应航天科技集团[6]
北方稀土2024年营业收入329.7亿元 今年目标利润总额超2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9 00:27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329.66亿元,同比减少1.58%,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减少57.64% [1] - 业绩下滑主因是镨钕等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全年均价同比降低且持续震荡下行 [1] - 尽管收入利润双降,公司经营业绩仍保持稀土行业领先地位,市值规模居行业首位 [1] 产品结构 - 产品涵盖稀土原料、功能材料及终端应用三大类,可生产11个大类、100余种、上千规格的稀土产品 [1] - 2024年稀土市场整体弱势,主要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但波动区间较近三年明显收窄 [1] 生产销售数据 - 稀土氧化物:生产量1.55万吨(同比-7.26%),销售量3.06万吨(同比+6.07%),库存2.30万吨(同比-39.61%) [2] - 稀土盐类:产量12.53万吨(同比-1.60%),销量10.41万吨(同比+19.26%),库存13.76万吨(同比+18.30%) [2] - 稀土金属:产量3.69万吨(同比+19.84%),销量3.53万吨(同比+13.77%),库存3606.90吨(同比+78.12%) [2] 2025年经营目标 - 计划实现营业收入372.17亿元以上,利润总额28.20亿元以上 [2] - 目标达成前提下实现职工收入、企业效益与劳动生产率同向联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