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赛专网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大湾区 同心向未来
人民日报· 2025-11-09 07:34
赛事组织与制度创新 - 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赛道全长230多公里,运动员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实现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3] - 创新使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竞赛专网、北斗卫星定位、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跟踪运动员行进全程,保障人车物丝滑通关[3] - 港珠澳大桥海关为十五运会食品开设申报特殊通道,对六大类食品采取便利措施,实现快审快放[4] - 预计超过9000名参赛人员跨境往来,通过设立专用通道、"团进团出"、"绿色通道"等措施保障通关效率[5] - 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提升大湾区整体办赛能力[5] 科技应用与产业协同 - 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轻量级3D地图引擎应用于体育场馆,实现精准室内导航,该技术源自香港并在珠三角实现产业化[7] - 深圳市海洋王场馆照明技术有限公司为马术中心提供照明系统,通过精密配光与防频闪技术减少对马匹干扰,中标后近3个月订单增长30%[7] - 香港赛马会支援深圳马术赛事,通过三地合作创新解决跨境兽医行医和药物使用等挑战[4] 文旅消费与制造业拉动 - 粤港澳19座办赛城市将"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推出"一程多站"特色产品,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增收[6] - 香港旅游业界预计十五运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旅客来港,带动餐饮、零售及酒店业消费热潮[6] - 东莞市文博工艺品有限公司拿下潮玩品类特许生产商资格,首批产品销售良好,第二批追加生产1万套,预计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8] - 深圳市宝安区推出"票根超值大礼包",凭赛事门票可在周边商圈享受消费折扣[6] 基础设施与区域融合 - 今年新开通地铁10号线等6条、7段轨道交通线路,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效能,为赛事保障提供支撑[16] - 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通过拓宽车道、退围拆围等方式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14] - 构建"一小时生活圈",实现跨城生活便利化,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16]
活力大湾区 同心向未来——从十五运会看粤港澳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1-09 06:12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由广东、香港、澳门联合承办,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旨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 - 赛事通过“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提升大湾区整体办赛能力,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5] -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赛事加快融合,构建“一小时生活圈”,新开通6条、7段轨道交通线路强化互联互通 [16] 跨境协同与制度创新 - 自行车(公路)赛实现全长230多公里赛道半天跨三地,运动员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 [3] - 创新使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依托竞赛专网、北斗卫星定位、RFID等技术保障人车物丝滑通关 [3] - 港珠澳大桥海关为十五运会食品开设申报特殊通道,对六大类食品采取便利措施,实现快审快放 [4] - 香港赛马会支援深圳马术赛事,通过三地合作解决跨境兽医行医和药物使用等制度挑战 [4] 赛事经济与产业带动 - 粤港澳19座办赛城市将“竞赛动线”变成“文旅路线”,以赛为链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增收 [6] - 香港旅游业界预计十五运会将吸引超过10万人次旅客来港,带动餐饮、零售及酒店业消费热潮 [6] - 深圳市海洋王场馆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因中标十五运会采购,近3个月照明系统订单增长30% [7] - 东莞市文博工艺品有限公司作为潮玩品类特许生产商,预计产品销售额将突破3000万元 [8] 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级3D地图引擎应用于赛事场馆,实现精准室内导航,该技术源自香港并在珠三角实现产业化 [7] - 体育赛事为科技创新赋能,构建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通过产业织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势能 [9] 基础设施与城市提升 - 通过赛事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实施1160个城市项目,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打造全民健身平台和口袋公园 [14] - 香港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承办赛事并持续向市民开放,澳门在公共休憩区安置运动器材,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14]
(粤港澳全运会)科技护航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21:02
赛事基本情况 - 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举办的跨境比赛,赛事横跨珠海、澳门、香港三地[1] - 赛程全长231.8公里,途经澳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关键节点[3] 技术支持与网络保障 -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作为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构建竞赛专网和5G备份网"双网"保障体系[3]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视讯和对讲等技术产品,深度融合指挥视频会议和集群通信系统[3] - 针对港珠澳大桥、拱北口岸和青茂口岸等关键跨境节点,联合澳门CTM、香港CMHK运营商开展多轮跨境漫游对等测试优化,有效降低漫游响应时延[3] - 铺设覆盖全赛程的竞赛专网,并配置5G备份网作为应急方案,主线路故障时可实时回传重要成绩数据至数据中心[3] - 在医疗区、检录区及领奖区等多个功能房进行分区布线,确保网络稳定畅通及关键业务互不影响[3] 无感通关技术应用 - 赛事首次启用跨境"无感通关"模式,参赛选手以"不踩刹车"方式通过三地口岸[1][4] - 公司为赛事提供超600张跨境漫游物联网卡及配套网络保障,构建低时延、高质量、无接触的三地物联网卡网络[4] - 运动员佩戴智能设备,在高速竞技过程中实现自动扫描识别,达成"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无感通行效果[4]
5G-A赋能,惠州移动绘就“智慧全运”通信新图景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21:04
赛事通信保障概述 - 公司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比赛的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提供了竞赛专网、云视讯互联网专线、5G备份网等全面通信服务 [1] - 公司借助5G-A网络技术,为赛事构筑了高质量、高可靠的通信网络,助力实现“智慧全运” [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为保障赛事通信,公司新增9个5G基站,建设2个4.9G宏站并改造1个4.9G室分,实现场馆关键区域信号无缝覆盖 [2] - 公司对室内覆盖的40个小区进行了三轮网络优化测试,并按照“双路由、双上联、双节点”标准搭建竞赛专网,保障专网零中断 [2] - 赛前团队完成了场馆内72个信息点的网络布线,为赛事通信筑牢硬件基础 [2] 人员组织与运维保障 - 公司成立了由20人组成的保障专项小组,抽调14名网络运维骨干组成现场保障小组,并安排5名后台监控人员实行24小时实时联动机制 [2][3] - 通过“现场+后台”联动,持续监测信号强度、网络延迟率等关键指标,确保通信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3] 5G-A技术应用与性能提升 - 公司以5G-A技术为突破口,采用“4.9G宏站+PRRU赋形天线”组合,精准提升高密度区域网络容量,场馆内可支持超1万人次同时在线 [7] - 5G-A技术将下载速率从千兆提升至万兆,并通过三载波聚合技术动态调配频段资源,有效解决信号拥堵问题 [7] - 即使在极端天气导致供电中断的情况下,油机配置与8小时储能也能确保通信生命线畅通 [7] 应急演练与故障处理 - 赛前公司组织了多轮通信保障实战演练,演练内容涵盖设备检查、信号干扰应对等,着重考验故障处理与协同作战能力 [8] - 演练中运维人员反应敏捷,10分钟内完成现场巡检与故障定位,实现了“现场-周边-后台”三级响应机制 [8] 5G-A网络长期发展规划 - 公司已在重点场景完成1000座基站的5G-A智能化改造,累计投资3.4亿元用于推动无线网络AI应用规模化部署 [12] - 按照规划,到2025年完成5G-A智能化改造的基站数量将突破1600座 [12] - 未来公司将深化“5G-A+工业互联网”、“5G-A+智慧体育”等场景融合,为当地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