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向祖国报告丨狮子洋通道建设正酣 又一超级工程初显“真身”
央广网· 2025-10-05 20:47
项目概况 - 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交通工程,为珠江口首条双层复合公路通道,连接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全长约35公里,上下双层共设16车道 [2] - 项目关键工程狮子洋大桥采用双层钢桁悬索桥方案,主跨达到2180米,实现“一跨过江”,珠江口中心不设桥墩 [2] - 项目于2023年启动主体工程建设,计划工期6年,2025年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 [7] 工程设计特点 - 采用双层设计旨在最大效率利用通道资源和土地资源,提供更多过江车道数 [2] - 狮子洋大桥建成后将创造双层悬索桥在主塔高度、锚碇基础、主缆直径、主跨跨径和车道数量5项世界第一 [3] - 主塔高度达342米,相当于110层摩天大楼,采用钢板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为世界首次将该形式应用于双层悬索桥 [4] 施工进展与技术 - 截至2025年10月,狮子洋大桥主塔高度已突破200米,而年初时高度仅为75米 [4][6][7] - 主塔钢壳节段吊装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与云端控制交互平台,每秒30次采集数据,实现智能偏差分析与路径规划 [6] - 塔吊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内置517种潜在碰撞风险算法,可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规避风险 [6] - 项目团队已开展20项至30项课题研究,包括大比例尺风洞实验和真火实验 [3] 行业与区域影响 - 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国家战略下以交通基建互联互通促进融合发展的最新实践 [1] -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跨江通道通行压力,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7] -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正进入密集升级期,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地及周边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7]
“狂飙”七年的广深港高铁 从区域生活圈开进全国大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7:22
"狂飙"七年的广深港高铁 从区域生活圈开进全国大版图 中新网深圳9月27日电(记者 刘越)工作日下午的香港西九龙站候车大厅,人流依旧络绎不绝。 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们熟练通过安检,快步走向站台。车厢里,家住香港九龙区的何女士低头核对着车票 ——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北,再换乘前往广东清远,已成为她一年五六次探亲的固定路线。 广深港高铁开通7年来,彻底重塑了香港与内地的人员往来模式。候车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北京、重 庆、武汉、桂林等目的地车次信息不断滚动。从奔"粤"到奔"全国",这不仅是屏幕上的站点更替,更是 广深港高铁从"区域性辐射"向"全国性联通"跨越的生动写照。 "双城生活"成常态 客流活力持续迸发 对于广深港高铁的高效便捷,常往返粤港两地的旅客感受尤为深刻。何女士每年要回广东清远探亲,她 坦言:"以前坐大巴,不堵车都要5个多小时,节假日经常堵车。最严重的一次,我被堵了13个小时。现 在肯定首选高铁,方便多了,早上出发,两个小时就能到清远。" 如今,香港西九龙站至深圳北站最快仅需18分钟,让"随时出发"成为可能。而从广州南站出发,17分钟 可达东莞,29分钟抵深圳,49分钟直达香港,1小时内能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 ...
“澳车北上”持续升温 大湾区融合驶入“快车道”
央视网· 2025-09-16 20:04
央视网消息:随着"澳车北上"政策深入推进,截至9月16日,据拱北海关统计,累计超5万辆次澳门单牌车成功申办"澳车北 上"海关备案。 "澳车北上"政策自2023年1月实施,与粤澳两地牌 车辆政策不同,其更多面向普通澳门居民,只要年满18周岁、持有效通行 证,即可为本人持有的一辆澳门机动车申请"澳车北上"牌证。据拱北海关统计,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超5万辆次澳门单牌车成功 申办"澳车北上"海关备案,单月备案量最高峰达3709宗。数据的跃升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此外,拱北海关在海关 备案手续全程网上通办基础上,推行电子车卡自动绑定功能,备案时效提高约25%。 ...
“澳车北上”持续升温 拱北海关备案车辆已超5万辆次
财经网· 2025-09-16 15:29
"澳车北上"政策自2023年1月实施,与粤澳两地牌车辆政策不同,其更多面向普通澳门居民,只要年满 18周岁、持有效通行证,即可为本人持有的一辆澳门机动车申请"澳车北上"牌证。据统计,政策实施以 来,"澳车北上"车辆单月备案量最高峰达3709宗,数据的跃升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新 浪财经) 随着"澳车北上"政策深入推进,截至2025年9月16日,据拱北海关统计,累计超5万辆次澳门单牌车成功 申办"澳车北上"海关备案。 ...
“澳车北上”持续升温 拱北海关备案澳门单牌车辆累计超5万辆次
智通财经· 2025-09-16 11:19
随着"澳车北上"政策深入推进,截至2025年9月16日,据拱北海关统计,累计超5万辆次澳门单牌车成功 申办"澳车北上"海关备案。 "澳车北上"政策自2023年1月实施,与粤澳两地牌车辆政策不同,其更多面向普通澳门居民,只要年满 18周岁、持有效通行证,即可为本人持有的一辆澳门机动车申请"澳车北上"牌证。据统计,政策实施以 来,"澳车北上"车辆单月备案量最高峰达3709宗,数据的跃升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 作为车辆备案管理的主管海关,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以"单一窗口"模式受理申请。今年8月份,闸口 海关受理"北上"澳门车辆备案新增申请739宗。 闸口海关车辆管理科科长赵仕惠介绍,除了常规办理车辆新增备案、延期申请之外,海关积极回应车主 诉求,协助妥善处置车辆备案异常,努力让民众更省心,早日顺利驾车通关。 ...
洞见湾区超级商业力 高品会珠琴澳商业论坛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1:45
活动概况与战略意义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模式在横琴与澳门举办 [1] - 该活动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旨在粤澳携手打造“高质量消费枢纽”并构建“双循环”重要节点 [1] - 活动是观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的标尺,也是理解琴澳发展机遇的窗口 [1]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正处于消费结构向服务化、品质化加速升级的关键阶段 [1] - “珠琴澳超级商业力论坛”作为平行主题论坛于9月4日揭幕,聚焦“超级商业力:定义未来城市消费新范式” [1] 区位优势与发展机遇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具备零距离对接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辐射近亿人次庞大客流的优势,并能快速融入大湾区巨大消费市场 [2] - 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邀请全球商业伙伴在合作区投资兴业,承诺以更大力度推动制度创新、更优服务支持企业发展、更好环境吸引全球人才 [2] - 高品会从首届聚焦“澳门品牌对接内地市场”升级为以“韧性中国・活力湾区: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与合作”为主题的高端交流平台 [2] 核心商业项目与定位 - 珠光集团首发推介两大城市地标级商业综合体项目:天沐琴台和珠光国际大厦 [3] - 天沐琴台位于横琴天沐河中央,定位为“城市汇客厅、产业活力场、文旅新窗口、消费聚集地”,集规划展览馆、会议会展、办公、酒店、商业及水上运动中心等多元业态于一体 [3] - 天沐琴台是服务“澳门+横琴”的湾区新地标,旨在打造合作区“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范本及展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产业联动模式的重要平台 [3] - 珠光国际大厦地处拱北口岸核心位置,依托拱北口岸年均1.3亿人次的庞大流量,定位为“服务澳门民生,促进珠澳融合”,致力于成为港澳居民北上消费首站和全国口岸商业新标杆 [3]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珠光集团正积极探索珠琴澳文旅资源价值转化路径,重点把握三大方向:利用合作区政策优势及跨境金融机遇打造商业创新试验田;集聚“商业+文化+科技”融合业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旅融合标杆项目;通过数字赋能将“过境流量”转化为“留量经济” [4] 行业前沿探讨 - 论坛活动探讨了科技赋能消费、艺术跨界激活商业空间、社群构建商业新生态及非标商业打破传统桎梏等议题 [5] - 圆桌对话围绕超级商业力核心内涵、新消费品牌赋能策略及非标商业体的空间叙事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湾区商业实践提供思考 [5]
暑期访澳旅客768万人次 同比增长15.2%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3 12:51
澳门旅游及出入境数据表现 - 2023年7至8月入境澳门旅客达768万人次 日均12.3万人次 最高单日入境旅客19.5万人次[1] - 同期澳门各口岸出入境总量4101万人次 日均66.1万人次 最高单日83.2万人次[1] - 出入境总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8.5% 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增长21.4%[1] 口岸通关效率提升措施 - 扩大合作查验自助通道适用人群 允许合资格香港永久性居民使用虹膜通关[1] - 合资格外国人于港珠澳大桥口岸实施免下车通关[1] - 新增巴西 德国 法国 马来西亚及西班牙国民可使用澳门传统自助信道[1] 年度累计数据与区域协同发展 - 截至8月24日澳门累计出入境人次突破1.5亿 较2022年提早23天达成[1] - 横琴口岸前8个月通关量达1899万人次 同比增长33.5%[1] - 澳门与珠海边检总站及香港入境事务处研设更多便利措施 加强客流预测预警及应急联动[2] 科技赋能与未来规划 - 通过增加虹膜信道和扩大自助信道适用人群提升通关效率[2] - 持续优化便捷安全的通关环境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员交流与城市融合发展[2]
广东省将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新华财经· 2025-08-19 13:30
债券发行概况 - 广东省将于8月下旬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规模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1] - 本次发行是广东省自2021年起连续第五年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1] - 所有债券均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1] 债券品种创新 - 继续发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主题债券和绿色债券[1] - 首次发行支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项目的专项债券及蓝色债券[1] - 债券发行品种持续丰富 体现对澳门债券市场新金融业态的支持[1] 区域发展意义 - 全运会专项债券突显对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大型运动盛事的支持[1] - 发行行为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1] - 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1] 市场影响 - 蓝色债券发行有助丰富澳门债券市场品种[1] - 鼓励更多发行人在澳门发行绿色 蓝色等可持续债券[1] - 推动粤澳金融市场向绿色及可持续领域发展[1]
湾区携手 神州共盼 ——写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8
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筹备进展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100天倒计时阶段,开幕式将在广东奥体中心举行,体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1] - 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无障碍与智慧化设施,兼顾赛时赛后利用[3] -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已完成,广州和深圳将分别承办,系全运会史上首次由双城联合举办[3][4] 场馆与城市升级 - 广东奥体中心改造采用四种蓝色象征湾区环流,融入粤港澳三地代表色(红棉红、紫荆紫、莲花绿)[3]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新增941米专业跑道和700米风雨跑道,年服务跑者超千万人次[6] - 广东省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6] 全民参与与跨境协同 - 群众赛事设23大项166小项,约1.1万运动员参赛,预赛参与人数超百万[5] - 首创"一赛事跨三境"通关模式,实现人员物资无感流动,内地赴港澳参赛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超3000人[7] - 公路自行车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运动员以40公里时速6次无间断穿越港珠澳大桥[7] 文体旅融合与经济带动 - 利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开发"全运主题游"产品,推动"赛场即景点"模式[8] - 澳门赛区将结合历史与现代特色打造观赛旅游融合体验[8] - 粤港澳联合开发"一程多站"深度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8]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启新程
经济日报· 2025-07-17 15:2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的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500万辆次 [1] - 大湾区轨道交通里程超3000公里,地铁线网规模和客流量全国最大 [4] - 珠江口已建成7条跨江跨海通道,在建2条 [4] - 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智慧港口群和"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创新推动物畅其流 [4] 产业生态重构 - 香港高校近些年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产业转型需携手深圳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 [2] - 谭伟豪整合大湾区百家供应链企业,促成香港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幅缩短、创业项目成功率快速提升 [2] - 2021年1月至2025年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2043.6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64% [3] - 珠港澳三地机场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黄金三角",形成"全国揽货、珠海集散、协同港澳、通达全球"商贸物流体系 [3] 青年创新创业 -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57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超7000人 [5] - 香港青年余广滔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办公司,融资300万美元并开发全球领先昆虫培育系统 [6] - 澳门青年陈祥在广州黄埔创办农业科技公司,获得3年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和人才专利奖励 [7]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年多来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 [1] - 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形成与澳门趋同的教育医疗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无感切换" [9] - 创新跨境治理模式实现从单方主导到"四共"体制转变,突破要素流动壁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