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湾区携手 神州共盼 ——写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8-02 05:58
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筹备进展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100天倒计时阶段,开幕式将在广东奥体中心举行,体现"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1] - 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无障碍与智慧化设施,兼顾赛时赛后利用[3] - 开闭幕式创意方案已完成,广州和深圳将分别承办,系全运会史上首次由双城联合举办[3][4] 场馆与城市升级 - 广东奥体中心改造采用四种蓝色象征湾区环流,融入粤港澳三地代表色(红棉红、紫荆紫、莲花绿)[3]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新增941米专业跑道和700米风雨跑道,年服务跑者超千万人次[6] - 广东省推进116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疏通623条涉赛道路堵点[6] 全民参与与跨境协同 - 群众赛事设23大项166小项,约1.1万运动员参赛,预赛参与人数超百万[5] - 首创"一赛事跨三境"通关模式,实现人员物资无感流动,内地赴港澳参赛超6000人,港澳来内地超3000人[7] - 公路自行车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运动员以40公里时速6次无间断穿越港珠澳大桥[7] 文体旅融合与经济带动 - 利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开发"全运主题游"产品,推动"赛场即景点"模式[8] - 澳门赛区将结合历史与现代特色打造观赛旅游融合体验[8] - 粤港澳联合开发"一程多站"深度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8]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启新程
经济日报· 2025-07-17 15:2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的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500万辆次 [1] - 大湾区轨道交通里程超3000公里,地铁线网规模和客流量全国最大 [4] - 珠江口已建成7条跨江跨海通道,在建2条 [4] - 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智慧港口群和"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创新推动物畅其流 [4] 产业生态重构 - 香港高校近些年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产业转型需携手深圳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 [2] - 谭伟豪整合大湾区百家供应链企业,促成香港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幅缩短、创业项目成功率快速提升 [2] - 2021年1月至2025年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2043.6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64% [3] - 珠港澳三地机场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黄金三角",形成"全国揽货、珠海集散、协同港澳、通达全球"商贸物流体系 [3] 青年创新创业 -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57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超7000人 [5] - 香港青年余广滔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办公司,融资300万美元并开发全球领先昆虫培育系统 [6] - 澳门青年陈祥在广州黄埔创办农业科技公司,获得3年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和人才专利奖励 [7]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年多来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 [1] - 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形成与澳门趋同的教育医疗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无感切换" [9] - 创新跨境治理模式实现从单方主导到"四共"体制转变,突破要素流动壁垒 [9]
粤车南下11月启程,粤港互通再升级
环球网· 2025-07-03 10:59
粤车南下计划 -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粤车南下"计划将于11月正式启动 符合资格的广东私家车可经港珠澳大桥驶入香港 [1] - 该计划借鉴"港车北上"成功经验 初期每日配额100辆车 车辆可驶入香港市区 [3] - 特区政府正在筹划相关宣传和优惠措施 希望吸引内地自驾旅客 带动香港零售、餐饮、酒店及相关服务业 [3] 港车北上实施效果 - "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 已有超过10万辆香港私家车参加 [1] - 港珠澳大桥使用量创新高 2024年5月双向车流量达45万车次 日均约1.5万车次 比实施前上升约170% [1] - "港车北上"车辆占大桥车流约四成 每日约6000车次 [1] 对香港经济影响 - 在"港车北上"带动下 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已现回暖迹象 [3]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入境香港的内地旅客中 过夜旅客1611万人次 非过夜旅客2194万人次 [3] - 2025年5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上升2.4% 经季节性调整后按月上升7.0% [3] 政府推进措施 -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6月30日到访广州 与广东省商讨优化"港车北上"和推进"粤车南下" [1] - 粤港两地政府致力于优化跨境通行措施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进一步融合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希望"粤车南下"能进一步为粤港经济带来助益 [1]
电力先行促融合: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以南沙实践点亮粤港澳融合之光
中国发展网· 2025-07-02 12:10
粤港澳大湾区电力服务升级 -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升级跨境服务,港澳用户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章"可在10分钟内办结20余项用电业务 [1] - 该服务标志着粤港澳电力规则衔接从"制度设计"迈向"应用深水区",为区域融合注入新动能 [1] - 广州供电局以电力为纽带,在基础设施、规则衔接、文化交流等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三地电力标准衔接和人才技术共享 [1] 资质互认与标准衔接 - 南方电网协助制定港澳电力企业在南沙的资质采认标准,推出资质互认机制,助力3家港澳企业、7名工程师获得内地市场准入资格 [2] - 庆盛片区招胜雍尚湾养老院项目率先采用香港低压供电标准,开创港澳电力服务标准在内地落地的先河 [2] - 南沙供电局十年新建变电站35座,供电能力提升2.2倍,平均停电时间缩短至"8分钟"区间,供电可靠性达国际一流水准 [2] 跨境办电服务优化 - 南沙政务自助机在香港6大核心商务区及新界社区中心部署,支持"人脸识别+港澳证件认证+电子签章"三重核验,10分钟办结20余项业务 [3] - 服务覆盖澳门,"南网在线"app开设"南沙专区",实现与香港中华电力、港灯、澳电等企业的互联互通 [3] - 港资企业威华eBike通过跨境办电服务高效完成南沙生产基地用电业务,体现政务服务协同突破 [4] 人文交流与产学研合作 - 南沙供电局成立粤港澳工程师合作促进服务中心,促成跨境项目3个,组织三地青年技术研讨 [5] - 交通枢纽和商业区配备欧标充电桩,便利港澳车辆通行,并开展"安全用电进校园"活动 [5] - 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研发"无人机电氢电池"关键技术,推动低空遥感数据服务应用 [6] 区域融合与未来发展 - 十年间南沙供电局从资质互认、规则衔接到人文交流,构建三地互联互通新格局 [6] - 未来将继续深化规则衔接和文化交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更强电力动能 [6]
港珠澳大桥再破“千万纪录”见证大湾区融合加速度
新华网· 2025-04-30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港珠澳大桥见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加速度,作为“超级纽带”和“物流大动脉”,促进三地人员高效往来和区域经贸格局融合,提速大湾区互联互通,书写“一国两制”下大湾区“民心相连、经贸融通”新篇章 [1][2][3] 客流量情况 - 2025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8.9%,刷新口岸自开通以来一年内客流破千万人次最快纪录 [1] - 今年以来,该口岸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以上天数达30天,是2024年同期的2倍 [1] 车流量情况 - 自2018年10月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不断刷新车流量纪录,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后,出入境车流快速上升,如今日均车流超1.5万辆次 [2] 进出口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1万亿元,2024年进出口总值达2329亿元,同比增长11.3% [2] - 货物收发地覆盖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近100万个包裹经大桥出口 [2] 企业案例 - 珠海市海淼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通过港珠澳大桥运输鲜活海产品到香港,运输时间从六七个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左右,产品存活率大幅提升,运输费用节省近一半 [2] 辐射带动作用 - 港珠澳大桥呈现人、车、货“三向齐增”良好态势,从跨境学童求学、物流企业运转、港澳青年创业到内地游客旅游等方面,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提速大湾区互联互通 [3] 未来展望 - 五一假期临近,港珠澳大桥预计将迎来新一轮居民跨境出行高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