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icon
搜索文档
广汽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20:36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在北京开幕 [1]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与展示 [1] 公司产品 - 广汽推出第二代具身智能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 [1] - 广汽发布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GoSide [1] - 广汽展示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1]
首批建筑机器人固态电池成功量产交付
鑫椤锂电· 2025-05-27 16:23
固态电池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 合源锂创向金皇冠智能科技交付首批建筑机器人固态动力电池包 标志着固态电池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的首次批量应用 [2] - 建筑行业面临用工短缺和安全风险 推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抹光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发展 [2] - 传统4KWh液态电池包重约22kg 存在能量密度不足和安全性挑战 施工现场高温、碰撞、震动等风险对电池提出更高要求 [2] 合源锂创固态电池解决方案 - 开发350Wh/kg系列固态电池 电池包重量较传统锂电池减轻约40% [3] - 通过针刺、挤压、过充等12项极限测试 提高安全性 [3] - 搭载该电池的建筑机器人已应用于全国十余个工地 如上海轨道交通工程 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可在0℃至60℃稳定运行 连续作业6小时 效率较人工提升6倍 [4] 固态电池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 - 高能量密度赋予机器人更长续航和更高效率 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6] - 固态电解质消除燃烧风险 确保工厂、公共场所及危险环境下的可靠性 [6] - 轻量化、小型化特点使机器人设计更灵活 宽温操作范围支持极端环境稳定运行 [6] 企业布局与产业化进展 - 广汽集团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搭载欣旺达固态电池 续航6小时 能耗降低80%以上 [7] - 欣旺达半固态电芯能量密度达500Wh/kg 已用于扫地机器人 未来或拓展至人形机器人 [7] - 南孚电池联合产业基金和高能时代设立中试平台 专注全固态电池研发 目标2028年前完成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电池送样 [8] - 国轩高科加快拓展机器人、航空市场 基于半固态与全固态技术进行研发 [8] - 孚能科技对接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需求 预计年内完成定制化样品送交 [8] 固态电池行业趋势 - 短中期(2025-2030年)需求由半固态在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带动 预计2030年市场需求突破328GWh 其中半固态超270GWh [9] - 全固态电池因成本偏高 2030年前主要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2030年后市场规模或大幅突破 [9] - 机器人行业虽需等待固态电池成熟 但已展现巨大前景 [10]
自主品牌出口增速超9成,海外市场毛利率近15%:广汽集团交卷2024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9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广汽集团年度报告发布,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广汽AI+成关键词,2025年作为“番禺行动”元年,公司将推进战略蓝图实现,在自主与合资品牌、海外市场、研发等多方面发力 [1] 200万辆销量:“番禺行动”下冲自主、稳合资 - 2024年车圈竞争激烈,广汽集团全年汽车销量超200万辆,8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自主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约40%,新能源汽车销量43.08万辆、占比约55% [4] - 2024年10月公司对自主品牌管理模式转变,总部迁至番禺,强化管控推动转型 [4] - 今年3月新公司华望汽车成立,与华为合作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待公布,推动集团在新能源高端市场占位 [5] - 合资品牌“回血”且智电转型明显,广汽丰田、本田销量可观,电动化进程加速,广汽日野完成股权调整并取得新能源生产准入 [5] - 2025年集团计划推出超20款车型,自主品牌上市7款新车推动产销达百万辆,合资品牌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6] - 2025年公司将推动经营业绩回升,挑战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目标 [7] 14.72%毛利率:海外市场增长势头和盈利良好 - 2024年是国际化战略“深耕之年”,汽车出口量12.7万辆、同比增长67.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首破10万辆、同比增长92.3%,产品进入74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网点490个 [8] - 海外市场毛利率达14.72%,成为利润重要增长点,公司处于“走进去”阶段,全球化“研产供销服”体系初具规模 [9] - 2025年公司计划出口18万辆、同比增长40%,自主品牌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网点690个,目标2027年进入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50万辆 [10] 79亿元研发加码:锚定智驾赛道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超79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超3200件,截至年底累计超21000件,“智能化”是重要板块 [13] - 今年3月推出“星灵智行”,计划推动智驾平权,目标2025年智驾水平居中国第一阵营,2027年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13] - 公司在L2智驾有用户和数据积累,今年四季度量产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2026年推更多L3汽车,首款L4车型今年下线交付 [13][14] - 2024年公司在AI前瞻性技术布局成果陆续面世,生态布局初步成型,将推动前沿领域突破 [15] - 智能座舱实现AI技术融合,获行业首张A+级认证证书,ADiGO SPACE HMI 6.0今年批量装车 [15] -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板块有阶段性成果,规划2027年大湾区飞行汽车示范运行,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自研零部件量产应用、2026年整机小批量生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