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债基金优选指数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重磅会议将至,多元配置应对风格切换——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10月期)
华宝财富魔方· 2025-10-21 17:08
市场回顾 - 2025年9月权益市场延续上涨但涨幅较8月收窄 结构性行情显著 科技成长风格占优 [5] - 9月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电子行业涨幅靠前 分别为18.64%、12.64%、10.28% 而综合金融、银行、国防军工跌幅较深 分别为-8.04%、-6.64%、-6.62% [5] - 9月债券市场延续震荡 稍显强势的权益市场对债市形成压制 可转债基金和含权债基表现优于纯债债基 万得可转债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指数分别收涨3.05%、0.64%、0.09% [6] - 9月基金风格指数普涨 成长、小盘风格延续占优 成长、均衡、价值基金指数分别上行6.78%、3.60%、0.47% 小盘、大盘基金指数分别上行6.50%、3.94% [7] - 9月主要权益基金指数全数收涨 万得主动股基指数、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涨幅居前 分别录得6.67%、5.52%、5.43% [5] 市场驱动因素与风格展望 - 市场风格切换的潜在驱动因素包括领涨板块动能减速、低位板块基本面触底以及外部环境变化 [11] - 若经济政策加力托底 顺周期板块将更为受益 若AI算力等景气行业增速放缓 资金可能外溢至其他科技创新方向 若因地缘政治因素引发切换 市场则可能转向国产替代、高股息等方向 [11] - 10月初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 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 中方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回应 市场波动加剧状态可能持续至10月底APEC会议及11月中美新一轮关税豁免到期之时 [11] - AI硬件端已积累较大涨幅 全球AI投资仍在加码 但需有繁荣生态支撑以实现远期机会 面对短期涨幅巨大板块需保持耐心与谨慎 [12] - 有色行业机会由需求驱动转向供给约束主导 逆全球化促使各国政府强化自身资源禀赋 黄金机遇源于逆全球化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带来的不确定性 以及降息周期下各国央行的增持 [12]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 -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每期入选15只基金等权配置 核心仓位按价值、均衡、成长风格遴选并配平 轮动仓位部分本期重点关注受外资变动影响小、盈利预期稳定的方向 [15] - 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关注绝对估值和创造现金流效率 均衡风格基金经理根据持仓估值变化动态再平衡 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力图把握高增长阶段的戴维斯双击机会 [15] - 自2023年5月11日指数构建以来 主动权益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3375 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超额收益23.33%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指数收益率1.54% 跑赢主动股基指数0.82% [16] 固收类基金优选指数配置思路 - 展望10月 债市有望延续震荡 对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成分基金进行调整 增加信用债打底且擅长波段交易策略的标的 以期望实现收益增强效果 [3][18] - 固收+基金优选指数在债券端筛选获取稳健收益、不做信用下沉的标的 在权益端进一步提高组合稳健型 将部分标的替换为低估值高股息等稳健策略为主的固收+标的 [3]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10% 每期入选10只 重点选择权益中枢在15%以内的标的 组合维持红利策略为主和多策略标的 以降低波动 [22]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20% 每期入选5只 选取权益中枢在15%~25%之间的标的 以红利稳健风格或行业均衡基金为底仓 科技成长基金为弹性仓位 [23]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权益中枢定位30% 每期入选5只 选取权益中枢在25%~35%之间的标的 以红利稳健风格基金为底仓 科技成长、小微盘风格基金为弹性仓位 [24] 固收类基金优选指数历史业绩 - 自2023年12月12日构建以来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430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6329%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指数收益率0.1136%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039% [19] - 自2023年12月12日构建以来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622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2572%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组合收益率0.0996%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249% [21] - 自2024年11月8日构建以来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391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2.5%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组合收益率0.2149%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174% [26] - 自2024年11月8日构建以来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504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2.40%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组合收益率0.4536%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125% [28] - 自2024年11月8日构建以来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1.0713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3.28% 自2025年9月10日报告发布以来 组合收益率0.7874% 相对基准超额收益0.0516% [29]
基金配置策略报告(2025年10月期):重磅会议将至,多元配置应对风格切换-20251021
华宝证券· 2025-10-21 17:04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市场风格可能切换,建议通过多元配置进行防御,重点关注即将到来的重磅会议 [1] - 2025年9月权益市场延续上行但涨幅收窄,结构性行情显著,科技成长板块表现突出,而债券市场因股债跷跷板效应承压 [3][11] - 主动权益基金配置需应对潜在风格切换,驱动因素可能包括经济政策托底、AI算力增速放缓或地缘政治变化 [4][18] - 固收类基金方面,10月债市预计延续震荡,配置思路侧重于增加信用债打底并利用波段交易增强收益 [5][26] 近期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回顾 - 2025年9月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全数收涨,万得主动股基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6.67%、5.52%、5.43% [11][13] - 行业表现分化显著,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电子板块涨幅靠前,分别为18.64%、12.64%、10.28%,而综合金融、银行、国防军工板块跌幅较深,分别为-8.04%、-6.64%、-6.62% [11] - 债券基金指数表现不一,在权益市场拉动下,可转债基金、含权债基整体优于纯债债基,万得可转债基金指数、万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万得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指数分别收涨3.05%、0.64%、0.09% [12][13] - 基金风格指数普涨,成长和小盘风格延续占优,成长基金指数、小盘基金指数分别上行6.78%和6.50%,超过均衡基金指数的3.60%和价值基金指数的0.47% [14] - 行业主题基金轮动剧烈,新能源车、新能源、环保主题基金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为24.22%、19.58%、17.38%,而金融地产主题基金领跌,跌幅达3.50% [15][17]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配置思路 - 主动权益基金优选指数每期入选15只基金进行等权配置,核心仓位按价值、均衡、成长风格配平,并参考中证主动式股票型基金指数的风格分布 [21] - 价值风格基金经理关注绝对估值和现金流创造效率,均衡风格基金经理进行动态再平衡,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挖掘高增长阶段的戴维斯双击机会 [21] - 报告指出极致分化行情对行业景气度延续性要求高,风格切换的驱动因素可能包括领涨板块动能减速、低位板块基本面触底或外部环境变化 [4][18] - 针对不同情景规划配置方向:经济政策加力托底则受益于顺周期板块,AI算力增速放缓则资金外溢至其他科技创新,地缘政治因素则转向国产替代和高股息方向 [4][18] - 自2023年5月11日指数构建至2025年10月14日,主动权益优选指数累计净值达1.3375,相对主动股基指数获得23.33%的超额收益 [22] 固收类基金优选指数配置思路 - 纯债基金优选指数构建方面,短期债基优选指数定位流动性管理,每期精选5只标的,注重长期和短期收益、回撤控制及基金经理波段操作能力 [23][25]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同样每期精选5只标的,选择兼具收益和回撤控制的基金,均衡配置票息策略和波段操作标的 [25] - 展望10月,债市预计延续震荡,配置思路为增加信用债打底且擅长波段交易的标的以实现收益增强,并对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成分进行调整,提高短端信用债配置占比 [26][28] - 短期债基优选指数自2023年12月12日构建至2025年10月14日,累计净值为1.0430,相对其基准指数获得0.6329%的超额收益 [27] - 中长期债基优选指数同期累计净值为1.0622,相对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获得0.2572%的超额收益 [29] 固收+基金优选指数配置思路 - 固收+基金根据权益仓位中枢划分为低波(权益中枢10%)、中波(权益中枢20%)和高波(权益中枢30%)三类并分别构建优选指数 [30][33][34] - 低波固收+优选指数每期入选10只标的,注重持有体验和风险控制,组合维持红利策略为主和多策略分散,调入红利策略标的以降低波动 [30][36] - 中波固收+优选指数每期入选5只标的,债券端获取稳健收益不做信用下沉,权益端选股能力较强且有进攻性,本期适度降低波动较大标的占比 [33][36] - 高波固收+优选指数每期入选5只标的,债券端要求与中波类似,权益端以红利稳健风格为底仓,科技成长、小微盘风格为弹性仓位,本期调高高股息策略标的占比 [34][36] - 历史业绩方面,自2024年11月8日构建至2025年10月14日,低波、中波、高波固收+优选指数累计净值分别为1.0391、1.0504、1.0713,相对各自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5%、2.40%、3.28% [3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