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氢氨醇

搜索文档
绿色氢氨醇一体化正“爬坡过坎”
中国电力报· 2025-06-03 17:37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国内在建绿氨项目产能约190万吨/年,规划产能约1780万吨/年 [1] - 氢氨醇一体化模式结合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氨及绿色甲醇合成等环节 [1] - 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 [2]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 - 国家六部门2024年发布指导意见鼓励低碳氢替代高碳氢,探索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 [3] - 地方政府提供前期费用补贴、投资奖励及最高500万元/年的绿氢生产补贴 [4] - 内蒙古对风光制氢项目免征系统备用费和政策性交叉补贴,降低发电成本 [4] 技术与成本挑战 - 绿氨平准化成本约4200元/吨,其中氢气成本占比86%(绿氢20元/千克测算) [6] - 灰氨市场价300-450美元/吨,绿氨售价800美元/吨以上,存在显著绿色溢价 [7] - 生物质收储存在分散性、运输成本高及掺假问题,影响绿色甲醇经济性 [9] 产业协同与基础设施 - 需构建创新平台加速技术研发,完善绿色认证标准及碳交易机制 [11] - 重点投资氢氨醇运输管网、港口储运设施,与油气管网统筹建设 [11] - 探索专业化生物质收储公司模式,通过股权合作提升原料稳定性 [11] 未来展望 - 预计氢价降至12-15元/千克时可实现绿氨对灰氨的规模化替代 [8] - 政策完善与技术优化将推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12]
中国能建20250528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国能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发展情况**:具有全产业链一体化集成优势,完成我国90%以上电力规划咨询业务、70%以上火电、60%以上核电常规岛、50%以上大型水电建设项目,参与多个超级工程;2024年新签合同额约14000亿元,连续三年站稳万亿平台,2025年1 - 3月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幅度在建筑央企中位居前列[2][3] 2. **财务情况**:实施财务五大专项行动,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达110.27亿元,超过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年稳中向好;2024年全年投资额超900亿元,战新产业投资超一半[4][11][12] 3. **科技成果**:发布世界首台套6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实现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全容量并网,单机规模、装机规模和转换效率达世界第一;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研究院及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建设多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三季度将投产全球规模最大的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工程,一期投资70亿元,已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5] 4. **数智融合**: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八大数据中心节点布局,打通算力网与能源网通道,实现一期示范项目全部去化;战新产业营收占比40%,投资比例50%,增加值比例37%;初期计划投资200亿元,已在多地布局数据中心,通过长协绿电降低算力运营成本,计划建设推理型智算中心[6][4][12] 5. **传统能源订单**:2024年下半年传统能源新签订单快速增长,受益于火电领域三个8000万机制传导,火电竞争优势明显;2025年一季度整体推进情况有变化,但全年火电竞争仍不错[7] 6. **新能源发展** - **业务推进**:持续推进储能业务,成立研究院及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建设多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布局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工程及光热综合利用项目[2][5] - **增速原因**: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改善,但一个季度数据不能反映全年情况,136号文对新能源特别是光伏有引导和调整作用[9] - **分项占比**:光伏占比最大,十四五期间整体装机目标20GW,一季度光伏占比接近70%,其次是风电,生物质等占比较少;预计2030年左右光伏比例下调,风电和光伏可能五五开[10] - **运营项目**:新能源领域约13GW,占比远高于传统能源,无核电业务;2025年底新能源整体计划20GW;更倾向投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氢能储能占比逐步增加[11] 7. **勘测设计订单**:2025年一季度增速明显,同比增长41.36%,订单数量达3717个;涉及火电、水电、核电及电网等领域,90%以上特高压建设承担勘察设计任务;一季度水电、火电和电网建设均有贡献,火电建设比例较高[13] 8. **算力业务** - **布局情况**:在甘肃庆阳、宁夏中卫等多地布局,初期投资接近200亿元,不包括算力和配套新能源建设;甘肃庆阳进展最快、占比高,北京项目2025年开工,山西大同项目开工速度较快[14][15] - **竞争优势**:具有一体化、全产业链优势,积累丰富经验,具备战略转型先发优势,连续几年新签合同额超万亿,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接近翻番,发挥行业技术优势[14] - **投资与收益**:初期计划投入接近200亿元,已实质性投资约40亿元于甘肃庆阳项目;2025 - 2026年业务可能仅占营业收入1%甚至更少,长期重要性将逐步显现[15] 9. **海外业务**:2024年海外项目新增订单同比增速10.47%,约80%集中于能源项目(传统与新能源各占约一半),20%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亚非和南美地区占比较高,欧洲和北美地区不到10%;2025年业务布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中美贸易战影响约700万美元[16] 10. **工业制造订单**:2024年同比增长134.45%,受益于火电业务扩展,旗下子企业装备在火电板块设备需求增加,民爆业务也有贡献;预计2025年火电装备制造板块仍有较好发展,但增速不会延续2024年高水平[17] 11. **并购重组**:子企业中电智算参与A股市场定向增发;从产业链上下游选择优质企业锻长板、补短板,孵化优质子企业,如易普力2023年分拆上市;考虑适时分拆与主业关联度小且自我发展良好的子企业[18] 12. **市值管理**:国资委对市值管理全层次、多维度考核;公司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出台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控股股东增持[19] 13. **减值政策**: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处理减值问题,2024年一季度减值3.3亿元,2025年一季度赚回0.57亿元,预计2025年不会有较大波动[20] 14. **应收账款管控**:应收账款及存货管控是财务五大专项行动之一,压实到每个项目责任人,解决过往问题,避免未来类似情况[21] 15. **毛利率趋势**:2025年新能源领域毛利率预计不会大幅提升,传统能源领域可能调整休整,工业制造板块毛利率保持稳定;通过成本管控等措施提高投资运营板块毛利率[22] 16. **新型储能**:在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以及氢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与传统抽水蓄能相比,具有选址灵活、工期短、安全环保等优势;计划建设100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几十座进入可研报告阶段,施工和完工共四座,2025年有四个项目提交审议并启动开工流程[22][23] 17. **氢能源业务**:2025年在吉林松原地区投产一期氢能源项目,启动二期施工,二期规模更大,总投资约200多亿元;甘肃地区有规模约20亿元的风光制氢绿电全离网项目;松原一期项目已与需求方签订合同,二期尽快推进,若一期稳定运行,下属企业会推广其他地区项目[24] 18. **水电业务**:在国内水电市场建设领域占约50%市场份额,子企业葛洲坝从事水电建设,三峡工程承接50% - 60%工程建设;未来发展需结合国家推进节奏[25] 19. **十五五展望**:制定具体目标,传统能源在2030年可控核聚变实质性突破前仍发挥重要作用;新能源在十四五末快速发展,包括氢能和储能;工业制造业如水泥和民爆等有望提升[26][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甘肃庆阳项目一期示范工程完成后,电力成本相较其他地区低15% - 25%[12] - 建筑类企业因历史和行业特点常出现减值问题,公司严格按会计准则处理[20] - 能源建设项目工期长导致确认节奏和付款节奏有差异,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拖欠问题[21]
李京光:政企协同构建氢氨醇产业闭环
中国电力报· 2025-05-28 09:58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氢氨醇一体化逐渐成为了我国清洁能源消纳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 一,相关示范项目在国内密集落地。以绿氨为例,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 建的绿氨项目产能约190万吨/年,规划产能约1780万吨/年。 首先,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碳减排压力与全球低碳转型的刚性约束。当前全球超四分之三的碳排放集 中于能源电力、工业制造及交通运输领域。例如,全球航运业年碳排放量已超10亿吨,减排压力尤为突 出。绿色氢氨醇作为零碳燃料载体,在航空煤油合成、船舶动力燃料等领域的技术路线已进入商业化验 证阶段,为交通领域碳中和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其次,源于新能源的储能与消纳需求。氢氨醇生产通过电能—化学能转化,可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转化 为稳定存储的氢基能源载体。相较于电化学储能,氢基能源储运具备跨周、跨季节调节能力,这种波动 电源—稳定化工的耦合模式,为我国新能源存储与消纳提供了可行路径。 中能传媒:近年来,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兴起。您认为这一趋势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有哪些? 李京光: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兴起的驱动因素是多重的。 再次,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趋势为绿色氢氨醇项目规模化、商业 ...
中国能建(601868):新兴业务增强转型主引擎,氢能产业园投产在即
长江证券· 2025-05-11 22: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该评级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1003.71亿元,同比增3.05%;归属净利润16.12亿元,同比增8.83%;扣非后归属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24.03% [2][8] - 2025Q1收入承压,但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提升;毛利率与费用率均升,减值冲回带动净利率改善;订单稳增长,能源勘察设计新签增速快于施工;收现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新兴业务增强转型主引擎,氢能产业园投产在即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3.71亿元,同比增长3.05%,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14] - 一季度毛利率11.18%,同比提升0.47pct;期间费用率7.79%,同比提升0.48pct;归属净利率1.61%,同比提升0.09pct,扣非后归属净利率1.38%,同比提升0.23pct,主要因信用、资产减值冲回约0.6亿元,同比改善约3.9亿元 [14] 订单情况 - 2025年Q1累计新签3888.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5% [14] - 工程建设中,新能源/传统能源/城市建设/综合交通分别新签1680/833/739/119亿,同比变化20.04%/6.06%/57.79%/96.73% [14] - 勘察设计中,新能源/传统能源分别新签13.67/48.73亿,同比变化52.98%/38.99% [14]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45.09亿元,同比少流出16.84亿元,收现比105.97%,同比提升11.98pct [14] - 资产负债率同比提升0.40pct至76.98%,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增加2.96至80.19天 [14] 新兴业务 - 公司在火电、特高压、核电常规岛等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传统基建业务占比下降,能源电力工程份额提升,受益新能源建设景气上行 [14] - 公司前瞻布局氢能业务,在国内外重点区域储备50余个项目,打造氢能全链条产业,多个氢能产业园项目计划2025年底前投产 [14]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2024A-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等项目 [19] - 给出2024A-2027E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市盈率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