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氨醇一体化

搜索文档
9月绿色甲醇/绿氨动态汇总
势银能链· 2025-09-30 11:3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中国绿氨/绿色甲醇行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绿色甲醇领域尤为突出 共有10项重大进展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展现出强劲势头 共有8个动态 纯绿氨项目数量为4项 [2] - 行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投资规模巨大 多个项目投资超数十亿 年产能达十万吨级以上 二是技术路线多元化与产业链协同深化 项目普遍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生物质合成"的技术组合 ALK与PEM电解槽技术均有应用 三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国家试点 国际认证与长期采购合同共同推动产业落地 [2] 绿色甲醇签约/项目动态 - 华电调兵山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开工 总投资39.45亿元 计划建设450MW风力发电 295MW电解水制氢 14万吨/年二氧化碳提纯 10万吨/年绿色甲醇及精馏 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 [4][5] - 岚泽能源30万吨绿色甲醇EPC承包合同签订 中国化学七化建与岚泽能源签署投资意向协议及江苏岚泽大丰港30万吨绿色甲醇EPC总承包合同 [6] - 上港能源签署两份绿色甲醇合同 与达飞集团签署《绿色甲醇加注服务合同》 与上海电气洮南绿源燃料有限公司签署《绿色甲醇采购合同》 上海电气依托吉林洮南绿色甲醇项目提供产能 上港能源在上海港为达飞集团加注绿色甲醇燃料 [7] - 中船科技签下绿色甲醇销售合同 合同金额约4000万美元/年 最高约1.2亿美元/年 预计2028年投产后开始供货 供货期最高不超过12年 [8] - 华谊集团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获得原料供应 甲醇生产和贸易储运加注ISCC EU与PLUS全流程双认证证书 [9] - 赤峰博元15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合作意向已定 围绕项目规划 产业协同等关键问题展开交流 形成初步合作意向 [10] - 法液空青岛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获备案 规划年产30万吨生物质甲醇 主要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生产 [11][12] - 康泰斯临泉年产20万吨生物质绿色甲醇示范一期项目获备案 投资12.5亿元 分两阶段实施 一期建设30吨/天生物质气化中试装置 [13] - 雷动智创 擎天实业中标中煤鄂能化10万吨/年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示范项目制氢电源 共计36套电源 [14] - 甘肃张掖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生产项目(一期)中标候选人公示 招标范围包括年产1.35万吨电解水制氢工厂 年处理15万吨生物质气化工厂 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合成装置 [15]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动态 - 众一伍德/中化二建拟中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燃料项目技术与设计 项目采用"新能源制氢+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航煤合成"技术路线 预计年产绿色甲醇2000吨 绿色燃料60吨 [17] - 华电扎鲁特旗50万千瓦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获备案 总投资25亿元 计划安装46台1000Nm³/h碱水电解槽装置 年产绿氢约1.79万吨 绿色甲醇约20万吨 [18][19] - 金风科技乌拉特中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氨醇部分)获备案 项目总投资96.83亿元 分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 二期建设年产40万吨合成氨 [20] - 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计划年内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21] - 闳扬氢润福海县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开工 新建3.6万吨/年绿氢系统 1780MW光伏发电系统 1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生产线 15万吨/年合成甲醇系统 [22] - 金风科技在蒙建设第五个氢氨醇项目 投资金额高达189.2亿元 通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取绿色甲醇60万吨/年 制取绿氨40万吨/年 [23] - 集贤风储氢醇一体化项目签约 总投资61亿元 利用乙醇工厂发酵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碳源 计划年产11.9万吨绿色甲醇 [24] - 甘肃能化绿能10万吨氢氨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招标 项目采用ALK+PEM制氢 碱槽制氢规模为4000Nm³/h PEM制氢规模为6000Nm³/h 包含25吨/小时氨合成塔 [25][26] 绿氨签约/项目动态 - 大庆炼化公司生物质天然气制绿氨产品通过ISCC认证 获得国内首张生物质天然气制绿氨ISCC PLUS认证证书 [28] -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绿港氢城"项目获得集团首张国际绿氨碳足迹预评价证书 项目包含109万千瓦光伏 40万千瓦风电 配套建设10吨/年绿氨生产装置 一期5万吨/年绿氨项目以电解水制氢和空分制氮为原料 [29]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发起"共建绿氨燃料海运供应链倡议"成功签署 旨在加强合作 建设绿氨燃料海运供应体系 [30] - 国华投资1000吨/年合成氨项目设备系统集成研发及试验服务招标 项目拟建设规模为年产约1000吨的电解水合成氨系统集成技术中试项目 [31]
500亿市值风电巨头,豪掷189亿元重押新石油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24
金风科技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 - 金风科技拟投资189.2亿元在巴彦淖尔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规划3吉瓦风电 80%以上电力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年产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 [2][4] - 公司此前已投资136.65亿元建设兴安盟项目 规划2吉瓦风电 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 采用全球首套高压生物质气化炉和动态掺氢补碳技术 碳转化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金风科技与航运巨头马士基签订绿色甲醇长期供货协议 兴安盟项目为供应源 [7] 公司经营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5.37亿元 同比增长41.26% 归母净利润14.88亿元 同比增长7.26% [6] - 风机制造销售业务占比超76% 风电场开发服务贡献20%收入 [6] - 截至2025年6月外部在手订单51.81吉瓦 同比增长45.58% [6] - 当前市值508亿元 股价12.53元/股 [8] 行业项目发展规模 - 全国签约备案绿色氢氨醇项目超800个 仅绿醇项目规划年产能近6000万吨 [2] - 2024年以来完成至少13个百亿级投资规模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签约或备案 [11] - 内蒙古在建及待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达8个 新能源装机411万千瓦 总投资343亿元 [11]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鼓励低碳氢替代高碳氢 探索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建设 [10] - 2025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布9个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 其中8个涉及绿色甲醇和绿氨 要求2026年底前建成投产 [10] - 远景能源3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已于2025年7月投产 运达股份在吉林投资超200亿元建设绿色甲醇生产线及风光储能项目 [11] 技术路径与成本挑战 - 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技术通过调节氢碳比提高甲醇/氨产量并减少碳排放 [4] - 当前绿氢成本较高影响经济性 预计2030年成本降至10元/千克以下将显著提升项目经济性 [12]
500亿市值风电巨头,豪掷189亿元重押新石油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11
金风科技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 - 公司计划投资约189.2亿元在巴彦淖尔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3吉瓦风电,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并每年分别制取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 [2][3] - 公司此前已投资兴安盟项目,总投资136.65亿元,建设2吉瓦风电,规划每年制取50万吨绿色甲醇,该项目已于2024年4月开工 [4] - 兴安盟项目采用全球首套具备最高压力等级、最大处理量的生物质气化炉,并应用动态掺氢补碳技术,使碳转化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个百分点 [4] 金风科技业务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 [4] - 风机制造与销售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上半年营收占比超过76%,风电场开发与服务贡献了20%的收入 [5] -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外部在手订单总计为51.81吉瓦,同比增长45.58% [4] 行业项目发展规模与政策支持 - 截至目前,国内签约、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已超过800个,仅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已接近6000万吨/年 [2] - 2024年以来,国内已完成至少13个百亿级别投资规模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的签约或备案 [10] -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于2024年10月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 [9] -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8月公布首批9个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其中8个涉及绿色甲醇或绿氨,并要求在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10] 行业区域布局与经济性展望 - 内蒙古是氢氨醇项目主要高地,其在建及已批待建项目达8个,新能源装机总规模411万千瓦,合计总投资343亿元 [11] - 业内分析指出,2030年绿氢成本有望降至10元/千克以下,将成为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的关键转折点,极大提振其经济性 [11]
189亿元投资氢氨醇 风电巨头何以重押“新石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1:51
绿氨和绿色甲醇的生产与应用 -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 再将氢气与氮气、二氧化碳合成绿氨或甲醇 [2] - 绿氨可应用于制备尼龙、聚氨酯、氮肥等化工产品 绿色甲醇被视作交通替代燃料 特别是在航运等场景中 [2] 金风科技在氢氨醇领域的投资与项目 - 金风科技拟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 计划投资189.2亿元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3] - 项目总体规划建设3吉瓦风电 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并通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每年分别制取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 [4] - 金风科技此前投资了内蒙古兴安盟风电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65亿元 建设2吉瓦风电 每年制取50万吨绿色甲醇 [5] - 兴安盟项目采用全球首套具备最高压力等级、最大处理量的气流床水冷壁半废锅式生物质气化炉 并采用动态掺氢补碳技术 使碳转化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金风科技2023年11月与航运巨头A.P.穆勒-马士基签订绿色甲醇长期供货协议 所采购绿色甲醇源自兴安盟项目 [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 同比增长41.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8亿元 同比增长7.26% [6] - 截至2025年6月 外部在手订单总计51.81吉瓦 同比增长45.58%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行业机构统计显示 我国签约、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已超过800个 仅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已接近6000万吨/年 [3] - 2024年10月30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指出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鼓励低碳氢规模化替代高碳氢 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 [7] - 2025年8月27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通知 公布9个试点项目中有8个涉及绿色甲醇和绿氨 要求这些项目于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2027年6月底前实现高负荷稳定生产 [7][8] - 2024年以来 国内已完成至少13个百亿级别投资规模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的签约或备案 [9] 主要参与企业与区域分布 - 风电企业远景能源、明阳集团、运达股份等相继启动多个项目 远景能源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于2025年7月9日建成投产 [9] - 运达股份2024年在吉林省投资超过200亿元 建设约80万吨生物质秸秆气化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线、约20万吨水电解制氢催化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线及200万千瓦风光及储能项目 [9] - 内蒙古成为主要发展高地 在建及已批待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达8个 新能源装机总规模411万千瓦 合计总投资343亿元 [10] 技术挑战与成本考量 - 目前绿氢成本较高导致氢氨醇经济性受到考验 [11] - 业内分析指出2030年将成为关键转折点 届时绿氢成本有望降至10元/千克以下 极大提振项目经济性 [11]
189亿元投资氢氨醇,风电巨头何以重押“新石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21:51
公司投资动态 - 金风科技拟投资189.2亿元在巴彦淖尔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规划建设3吉瓦风电 80%以上电力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年产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 [1][2] - 公司此前已投资136.65亿元建设兴安盟项目 规划2吉瓦风电 年产50万吨绿色甲醇 采用全球首套高压生物质气化炉和动态掺氢补碳技术 碳转化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个百分点 [3] - 公司2023年与航运巨头马士基签订绿色甲醇长期供货协议 产品源自兴安盟项目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85.37亿元 同比增长41.26% 归母净利润14.88亿元 同比增长7.26% 外部在手订单51.81吉瓦 同比增长45.58% [3] 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鼓励在合成氨 合成甲醇等领域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 [5] - 2025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布9个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 其中8个涉及绿色甲醇和绿氨 要求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5][6] - 试点项目包括金风科技兴安盟项目(年产25万吨绿色甲醇) 远景能源赤峰项目(年产30万吨绿氨)等 [5] 行业发展现状 - 国内签约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超800个 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近6000万吨/年 [1] - 2024年以来完成至少13个百亿级别投资规模的绿色氢氨醇项目签约或备案 [6] - 内蒙古在建及待建风光制氢氨醇项目达8个 新能源装机总规模411万千瓦 总投资343亿元 [6] - 远景能源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于2025年7月建成投产 运达股份2024年在吉林投资超200亿元建设绿色甲醇生产线及风光储能项目 [6] 技术路径与经济性 - 采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技术 通过调节氢碳比提高甲醇 氨产量并减少碳排放 [2] - 配套储氢设施及储能系统(如兴安盟项目118吨储氢和16万千瓦/2小时储能)以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问题 [3] - 当前绿氢成本较高影响经济性 预计2030年成本降至10元/千克以下将显著改善项目经济性 [7]
全球首次绿氨船舶燃料加注在辽宁大连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17:03
绿氨船舶燃料加注 - 全球首次绿氨船舶燃料加注于7月24日在大连顺利完成 [1] - 绿氨是基于清洁电力通过电解水制氢及空气分离制氮气合成的氨 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几乎为零 [1] - 绿氨被认为是潜力极大的传统化石能源替代燃料 在化工 航运等行业降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绿氨生产技术 - 此次加注的绿氨来自内蒙古 利用风能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得 [1] -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生物质秸秆资源 是全国主要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生产基地 [1] - 随着国内绿氨产能逐步释放 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 市场前景广阔 [1] 氨动力船舶技术 - 接受加注的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是国内首艘氨动力船舶 [1] - 该船搭载自主研发氨气双燃料发动机 氨燃料供给系统 氨燃料储罐等核心设备 [1] - 主甲板两侧布置2个全压式氨燃料罐 最大氨能替代比例高达91% [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绿氨在绿色燃料替代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具备大规模生产潜力 [2] - 当前制约绿氨应用的关键是发动机问题 全球多家企业已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2] - 此次成功加注标志着中国航运业在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上迈出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2] - 将为全球航运业提供零碳排放解决方案 推动行业向低碳 环保 可持续发展 [2]
李京光:政企协同构建氢氨醇产业闭环
中国电力报· 2025-05-28 09:58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驱动因素 -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碳减排压力与低碳转型刚性约束,超四分之三碳排放集中于能源电力、工业制造及交通运输领域,航运业年碳排放超10亿吨,绿色氢氨醇为零碳燃料载体,在航空煤油合成、船舶动力燃料等领域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 [2] - 新能源储能与消纳需求推动,氢氨醇生产通过电能—化学能转化,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存储的氢基能源载体,具备跨周、跨季节调节能力 [2] - 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为规模化提供基础,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加速,零部件成本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制氢、合成氨和甲醇等化工生产匹配技术难点逐步攻克 [2] - 市场需求逐渐明确,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启动绿氢、绿氨采购招标,航运、航空领域强制性减碳政策出台,航运龙头企业寻求绿色甲醇等低碳替代燃料供应 [3] 我国氢氨醇产业发展现状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氢氨醇一体化成为清洁能源消纳与创新发展重要路径,截至2024年底在建绿氨项目产能约190万吨/年,规划产能约1780万吨/年 [1] - 欧盟绿色认证体系与碳核算标准等规则挤占我国产品出海空间,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加速,需构建从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醇到多元化应用的国内产业链 [1] 出口环节面临阻碍 - 欧盟可再生能源溯源认证机制对氢基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设定严苛标准,需系统性重构生产管理体系,增加认证成本与时间成本 [4] - 贸易政策层面面临加征关税、贸易壁垒等风险,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助长保护主义,技术壁垒、配额管理等非关税措施可能限制出口 [4] - 物流运输条件严格,长距离、大规模氢氨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成熟高效运输网络,长途陆运和海运的安全性、碳排放、成本控制等问题待解 [4] 应对国际市场准入壁垒措施 - 提前推动认证机构招标、前期咨询、预认证及正式认证,建立绿色认证管理体系,严格按国内外标准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 [5] - 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政策动态,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沟通协作,保持与海外客户常态化交流 [5] - 构建产品储运体系,锁定储运战略资源,联合产业链共建"北醇南运"海陆通道,探索固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等新型储运技术 [5] 构建氢氨醇产业闭环建议 - 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体系,优先配备风光指标,实行灵活电价机制,提供中长期国债、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 [6] - 推动产业协同与一体化发展,加强国家规划指导,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共性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 [6] - 完善标准与认证体系,确立全国统一绿色氢氨醇认证标准和核算方法,推动国际绿色认证合作与互认,同步推进碳减排、碳交易等体系建设 [6]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氢氨醇运输管网、重载铁路液氨液醇运输专线、港口储罐和加注站等投资力度,与现有能源基础设施协同融合 [7] - 培育国内市场需求,挖掘细分市场潜在需求,推动绿色产品深度应用,以重卡、船舶为主要抓手加速交通领域绿色燃料替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