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航空燃料(SAF)
搜索文档
第19届迪拜航展聚焦可持续航空与绿色转型
商务部网站· 2025-10-30 11:42
航展核心主题 - 第19届迪拜航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主题,汇聚空客、波音、世界经济论坛及阿联酋民航局等机构,共同探索航空业脱碳路径 [1] 重点展示领域 - 本届航展将重点展示可持续航空燃料扩展、绿色融资与能源转型 [1] - 迪拜机场主导的oneDXB可持续联盟将携flydubai和dnata展示绿色地面保障方案 [1] - Jetex将在展会提供可持续航空燃料并启用电动设备,展区全面采用可再生电力 [1] 行业战略意义 - 航展将成为阿联酋推动全球航空绿色创新的重要平台 [1]
第一波大咖嘉宾揭晓!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28 14:48
论坛概况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主题为“顶尖智汇,产业共生” [2] - 论坛聚焦非粮生物基领域创新科研成果和商业化可行性,旨在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 探讨方向包括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重要战略方向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兴宏 [3]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等多家学术机构和协会 [3][4] 核心嘉宾与研究领域 - 朱锦研究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耐热聚乳酸发泡材料、禾塑复合材料、高Tg透明聚酯和呋喃二甲酸及聚酯等多项成果产业化 [4] - 李正龙教授专注于生物质等低碳资源的转化利用,围绕生物质高效绿色分离、三组分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航空燃油等方向展开攻关 [5] - 张兴宏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合成研究,担任全重实验室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方向的负责人 [6] - 金明杰教授专注于秸秆等非粮原料生物炼制,创办苏州溿米生物,突破了非粮生物质废弃物到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的产业化瓶颈 [7][8] - 任俊莉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基化学品、能源和材料研究,创立木质纤维清洁高效预处理新技术体系,研发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实现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9] - 帅李教授主要从事林木生物质定向催化转化研究,团队致力于基于活性木质素的木材胶黏剂和全生物质代塑材料成果转化 [10] - 朱铭强致力于杜仲叶林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产业化 [11] - 聂磊研究员长期从事催化反应工程研究,聚焦生物质催化制取可再生绿色燃油、CO等平台分子催化转化 [12] - 金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基和CO2基功能材料和化学品制造、纳米催化、产品工程和生命周期分析等方面的研发工作 [13] - 韩双艳教授致力于工业微生物学代谢工程和造纸工业酶的设计、酶蛋白高效表达与发酵以及纸浆造纸工业酶催化应用 [14] 论坛日程安排 - 11月27日安排签到注册、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20+场前沿报告)和生物基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交流会 [16] - 11月28日进行开幕仪式、论坛特邀报告和主题论坛1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包含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四个专题 [16] - 11月29日举办主题论坛2非粮生物质能源,包含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两个专题 [16] - 11月28-29日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1月30日举办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 [16] 科技成果展示 - 论坛将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生物质利用领域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17] - 一次报名可免费参与同期举办的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 [19] 合作实验室背景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共同组建,于2023年通过战略重组并完成建设验收 [22] - 实验室重点开展四大核心领域:纤维乙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应用、生物醇基航油/柴油前沿技术开发、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22]
全球四大重点区域生物柴油政策的实施情况介绍
期货日报网· 2025-10-28 08:58
从巴西的B15生物柴油政策到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的B40政策,各国依据自身资源状况制定了差异化的生物柴油策略。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政 策推动,各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其政策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 A 全球生物柴油市场动态及政策变革 生物柴油是一种由动植物油脂或废弃油脂经化学反应制成的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的清洁燃料,主要应用于柴油发动机。当前,生物柴油的最大来源为植物油 脂,在全球生物柴油总产量中占比达80%。 生物柴油具有诸多优势,如可再生、更环保、能生物降解且安全性高。它既能完全替代石油基柴油,也可按一定比例与普通柴油混合使用,混合比例一般 用"B"后数字表示。例如,B5表示含有5%生物柴油与95%石油柴油。 生物柴油主要以植物油为原料,这使得其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通常是普通柴油的1.5倍。单纯依靠市场化运作,生物柴油很难得到普及。目前,生物柴油的 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依靠政策支持来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规定生物柴油的最低使用量;二是对生物柴油行业给予补贴。长期来看,政策 补贴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了生物柴油行业的产能扩张,促使该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多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动下 ...
印尼拟自2026年起在国际航班引入1%SAF混合燃料;本周6F、PLA、电子级氧气涨价: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20251020-20251026)-20251026
华创证券· 2025-10-26 22:4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核心观点 - 新材料板块本周跑输大盘但跑赢基础化工板块,Wind新材料指数周变动2.81%,而沪深300指数周变动3.24% [9] - 锂电排产超预期旺季持续,10月电池排产在9月高基数上环比增幅10%,Top20电池厂电池排产环比增幅超20%,行业平均开工率接近90% [11] - 化工行业处于盈利和估值双底,2024年化工行业ROE和PB分别回落至6.19%和1.77,2025Q1的ROE-PB(季度年化)回升至7.55%和1.85 [12]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远期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万亿级别 [75] - 新材料划分为四类:技术壁垒高且被海外垄断的、下游高增速的、产业链内迁带来国产替代的、内卷降价后性价比提升的 [19] 行业更新 - 本周价格上涨的品种为:6F(+20.25%)、PLA(+4.65%)、氧气(+0.24%);跌幅较大的品种为:EVA(-1.77%)、废油脂生物柴油(-0.79%)、金属硅(-0.42%) [9] - 印尼拟自2026年起要求从雅加达和巴厘岛起飞的国际航班使用1%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混合燃料,目标到2035年将SAF混合比例逐步提高至5% [10] - 我国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36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11]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 [15] - IDC预测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占据近半份额,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已突破10万台 [16] - 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落地,2026年7月1日起强制执行新国标,要求电池系统在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5] 交易数据 - 本周华创化工行业指数68.29,环比-0.66%,同比-21.66% [20] - 行业价格百分位为过去10年的16.34%,环比-0.23%;行业价差百分位为过去10年的0.00%,环比-0.54% [20] - 行业库存百分位为过去5年的84.08%,环比-0.72%;行业开工率为68.57%,环比+0.47% [20] 新材料子板块基本面跟踪 新能源材料 - 10月锂电池行业排产数据再度超预期,电池排产环比增幅10%,其中储能电芯占比超过40% [31] - 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国内汽车销量的40.9% [32] - 天目先导投资40亿元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 [33] - 比亚迪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投资88亿元,达产后有年产22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能力 [33] - 9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60.4万辆,动力锂电池装机量76GWh,动力及储能电池产量151.2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82% [51][52][59] 消费电子材料 - 2025年第二季度中东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达到1320万部 [66] - 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为12.47亿台,同比+8.2% [67] - 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突破4000万台,中国市场份额五年复合增长率(2024-2029)将达到55.6% [68] - 9月中国智能手机产量1.23亿台,台股MLCC营收同比+9.41% [73] 机器人前沿材料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马斯克称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目标在四年内实现每年生产一百万台 [72] - 宇树机器人推出新一代仿生人形机器人Unitree H2,新增仿生人脸设计,身高180厘米、体重70公斤 [76] - 亚马逊计划在2033年前以机器人取代超60万工人岗位,预计到2027年可减少约16万个美国岗位 [76] 其他子板块 - 氢能:北京市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绿氢输送管道,打造跨区域氢能运输廊道 [17] - 半导体材料:美政府或正讨论按芯片数量对进口产品征税,要求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数量相等 [17] - 合成生物学:韩国国会通过《合成生物学促进法案》,将合成生物学确立为国家核心技术 [17] - 可降解&再生塑料:欧盟拨1.18亿美元ETS配额支持航空采购SAF [18]
朗坤科技(301305):盈利能力提升 合成生物业务蓄势待发
新浪财经· 2025-10-25 14:39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3.86亿元,同比微增0.1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28.8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30.59% [1][2]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39.55% [2] - 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67亿元,同比增长5.80% [2]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产品废弃油脂作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关键原料,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 [2] - 生物质资源再生业务是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3] - 欧洲可持续航空燃料强制掺混比例政策临近,下游需求拉动废弃油脂价格上涨 [3] 生物质资源再生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BOT模式获得长期稳定的餐厨垃圾处理权,保障低成本原料供应 [3] - 现有35个生物质资源再生中心项目,其中21个已投入运营 [3] - 拥有5个日处理规模1000吨以上的项目 [3] - 业务布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圈,项目覆盖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市占率全国第一 [3] 合成生物新业务进展 - 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新赛道,母乳低聚糖产品一期260吨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4] - 核心产品乳糖-N-新四糖已获国家卫健委批准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4] - 核心产品2'-岩藻糖基乳糖、乳糖-N-四糖及乳糖-N-新四糖均已通过美国Self-GRAS认证,具备国内外主要市场准入基础 [4] - 已与主要目标客户建立联系,进入部分头部乳制品企业合格供应商引入环节,有望在明年开始释放收入和利润 [4]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同比增长6.15%,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39.40% [4] - 预计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23.63亿元,同比增长24.30%,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26.83% [4] - 预计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6.38%,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6.48% [4] - 根据2025年10月24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16.75倍,每股收益为1.25元 [4]
第一波大咖嘉宾揭晓!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将于11月杭州启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10-24 23:46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NFUCon 2025)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2] - 论坛主题为“顶尖智汇,产业共生”,旨在推动非粮生物质大规模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朱锦研究员、浙江大学的李正龙教授和张兴宏教授 [3] - 支持单位包括浙江大学相关院系、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行业期刊编辑部 [4] 核心议题与研究方向 - 主要探讨方向涵盖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质基化学品和材料、生物质能(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重要战略领域 [2]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四大核心领域:纤维乙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应用、生物醇基航油/柴油前沿技术开发、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22] 参会专家与研究成果 - 朱锦研究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耐热聚乳酸发泡材料、禾塑复合材料、高Tg透明聚酯和呋喃二甲酸及聚酯等多项成果产业化 [4] - 李正龙教授专注于生物质等低碳资源的转化利用,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高效绿色分离、三组分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航空燃油等 [5] - 张兴宏教授担任全重实验室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方向的负责人,长期从事高分子合成研究 [6] - 金明杰教授创办苏州溿米生物,突破了秸秆等非粮生物质废弃物到高附加值生物化学品的产业化瓶颈 [7][8] - 任俊莉教授创立了木质纤维清洁高效预处理新技术体系,研发了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实现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9] - 帅李教授团队致力于基于活性木质素的木材胶黏剂和全生物质代塑材料的成果转化 [10] - 朱铭强所长致力于杜仲叶林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产业化 [11] - 聂磊研究员将分享木质素选择性催化加氢制备环己酮类单体的研究成果 [12][13] - 金鑫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基和CO2基功能材料和化学品制造、纳米催化等研发工作 [13][14] - 韩双艳教授致力于工业微生物学代谢工程和造纸工业酶的设计、酶蛋白高效表达与发酵 [14] 论坛日程安排 - 11月27日安排签到注册,并举行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20+场前沿报告)和生物基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交流会 [16] - 11月28日举行开幕仪式、论坛特邀报告,以及主题论坛1: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涵盖生物质绿色预处理、非粮糖、生物基化学品、非粮生物基材料四个专题 [16] - 11月29日举行主题论坛2:非粮生物质能源,涵盖生物质甲醇、燃料乙醇、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两个专题 [16] - 11月28-29日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11月30日举行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 [16] 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 论坛将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生物质利用领域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并于现场展示和精准对接 [17] - 一次报名可免费参与同期举办的第四届绿色复合材料论坛 [19]
新型航空燃料热浪来袭!碳减排最多达九成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1:40
全球SAF政策与市场趋势 - 全球多国推出SAF强制掺混政策,如欧盟要求2030年SAF加注比例提升至6%,新加坡从2026年起征收可持续燃料税,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从2027年起推出强制配额 [1] - 在政策驱动下,SAF需求预计将爆发式增长,2030年至2035年行业供需缺口将超过2600万吨,按当前近20000元/吨价格计算,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1] - 欧洲SAF价格近期突破2700美元/吨,价格上涨受强制添加政策执行力度、原材料成本及长期需求提升等因素影响 [4] SAF的环境效益与全球目标 - 相较于传统燃油,SAF能降低69%至9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能无缝衔接现有商用飞机动力系统,是航空业实现205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的主要可行技术路径 [2][5] - 欧盟设定了积极的SAF应用目标,计划在2025年达到2%的加注比例,2030年提升至6%,2050年提升至70% [2] - 欧盟2%的SAF用量相当于近100万吨需求,是2023年全球市场需求量的2倍 [2] 中国SAF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SAF应用快速起步,民航部门计划今年SAF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产业联盟成立、专项政策发布及原材料项目启动显示产业动作频频 [3] - 中国SAF验证飞行已启动,国航、东航等公司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等机场起飞的航班开始加注SAF,更多国内航班已常态化加注掺混1%的SAF混合燃料 [3] - 中国内地已至少有16个SAF项目,今年产能约为100万吨,预计2026年将迅速提升至200万吨 [6] 中国企业的SAF业务布局 - A股公司布局SAF业务明显提速,例如锡装股份拟设立新公司通过技术创新降低SAF生产成本,君恒生物正推进全国在建最大的100万吨/年SAF项目建设 [1][6] - 传统地炼企业迎来转型良机,山东、浙江等地炼厂可利用现有设施改造生产SAF,或通过整合原料收集、对接航空公司打造绿色产业链 [6] - 将废弃油脂加工成高附加值的SAF产品可获得更高销售额和利润,国内强大的化工制造能力和相对丰富的废弃油脂资源使成品SAF具备成本竞争力 [6][7] 原料供应与成本挑战 - 全国地沟油每年最多收集约500万吨,即使全部用于生产航空燃油,年产量也只能达到30多万吨,远不能满足未来航空业需求 [8] - SAF的全球平均成本预计是喷气燃料的4.2倍,地沟油成交价格一度攀升至每吨7000元,非常接近食用油价格,高昂成本是推广的主要障碍 [9][10] - 实现SAF产量进一步扩大需要原料多元化,技术路径包括利用非粮食生物质制“绿色乙醇”,以及利用二氧化碳加绿氢合成电子甲醇 [8] 航司面临的成本压力与行业呼吁 - 国内航司在海外加注SAF的比例增加抬高了燃料成本,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消化脱碳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成为新课题 [10] - 中国民航业近两年盈利恢复进度不及预期,今年上半年三大航空央企虽减亏但仍继续亏损 [10] - 国际航协呼吁燃料供应商停止在有限SAF供应中牟取暴利并提高产量,建议各国出台鼓励政策以形成良性市场,通过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 [10]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0月24日
新华财经· 2025-10-24 08:02
固态电池 - 固态电池领域近期频频取得突破,产业进程不断提速 [1] - 固态电池概念板块受到投资者关注,相关个股今年以来涨幅不菲,重仓该板块的基金实现亮眼收益 [1] - 产业从0到1的进程比市场预期更快,替代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潜力大 [1] 券商持仓与投资机遇 - 截至10月23日,已有2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券商身影,持仓总市值近50亿元 [2] - 有15家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新出现券商身影 [2] - 新进标的密集分布在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行业,可控核聚变、黄金、铜等投资机遇最受看好 [2] 医药生物行业业绩 - 逾50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特一药业、富士莱、沃华医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85.18%、430.16%、179.34% [3] - CRO、CDMO等上游细分领域有望延续上半年业绩向好趋势 [3] - 中药、医疗器械、原料药、药店等板块部分个股也有不错业绩表现,创新主线值得看好 [3] 科创板与科创成长层 - 科创板"1+6"改革启动,设立科创成长层,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企业全部入层 [4] - 相关公司总市值突破万亿元,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等公司将直接进入科创成长层 [4] - 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支持54家未盈利公司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平均每年"摘U"4家 [4] 风电行业 - 新强联、中材科技等风电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布亮眼三季报,但中游风电整机制造环节仍处于修复期 [5] - 随着"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加速落地,风电行业长期增长空间已打开 [5] - 企业和行业研究人士表示,风电行业四季度景气度有望持续攀升 [5] 中长期资金入市 - 权益投资收益大增带动上市险企三季报"预喜",国内ETF总规模持续创新高,外资大行持续超配A股企业 [6] - 资本市场深耕产品多样化,不断完善生态,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投资氛围正逐步形成 [6][7] - 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导向"回归,为科技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7] 可持续航空燃料 - 全球航空能源消费迈向"SAF时代",中国、欧洲、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韩国等地推出相关政策或强制措施 [8] - 业内预计2030年至2035年行业供需缺口将超2600万吨,按当前近20000元每吨价格计,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8] - A股公司布局SAF业务明显提速,但面临低产能和高成本的重要考验 [8] 制冷剂与氟化工 - 巨化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89%,归母净利润32.48亿元,同比增长160.22% [9] - 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1.22%、186.55%,主要产品中制冷剂等均价同比上涨 [9] - 制冷剂以及相关的氟化工行业前三季度业绩普遍走高 [9] 碳酸锂市场 - 10月23日,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合约价格普涨,碳酸锂2601合约价格上涨4.17%,报收于79940元/吨 [10] - 期货盘面反弹主要受消息端扰动及消费支撑影响,市场处于消费旺季有一定支撑 [10] - 预计短期盘面震荡运行,后续若矿端复产及消费转弱,盘面或将有所回落 [10] AI应用与科技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上线对话助手功能,采用通义千问最新闭源模型,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搜索与对话深度融合的AI产品 [11] - 夸克通过"搜索+对话"融合形态提升AI功能实用性和用户黏性,未来将拓展在教育、医疗、办公等垂直场景的应用 [11] 市场资金动向 - 近一个月券商龙虎榜席位排行变化显著,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以超百亿元成交额登上榜首 [12] - 成交额前十名营业部较为关注电力、汽车、通信设备、半导体等领域 [12]
碳减排最多达九成 新型航空燃料直面高成本与低产能考验
证券时报· 2025-10-24 01:15
全球SAF政策与需求趋势 - 欧盟规定2025年SAF加注比例达2%(相当于近100万吨需求),2030年提升至6%,2050年提升至70% [2] - 新加坡计划从2026年起对所有离境航班征收可持续燃料税,印度、马来西亚、韩国将从2027年起推出SAF强制掺混配额 [1] - 业内预计2030年至2035年SAF行业供需缺口将超2600万吨,按当前近20000元/吨价格计,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1] 中国SAF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民航部门计划今年SAF消费量达2万吨以上,并已启动验证飞行,国航、东航等航司从多个机场起飞的航班开始加注SAF,目前国内航班正常态化加注掺混1%的SAF混合燃料 [3] - 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联盟于8月下旬成立,全国首个SAF产业专项政策《成都东部新区支持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的若干政策》随后发布 [3] - 中国内地已至少有16个SAF项目,今年产能约100万吨,预计2026年将迅速提升至200万吨 [5] 企业布局与产能建设 - A股公司布局SAF业务明显提速,如锡装股份拟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投资SAF技术,君恒生物正推进100万吨/年废弃油脂加工SAF项目(全国在建最大),维尔利在江苏南通投资建设废弃油脂预处理工厂 [5] - 传统地炼企业迎来转型良机,山东、浙江等地炼厂可利用现有设施改造生产SAF,或通过整合原料收集、对接航空公司打造绿色产业链 [5] - 回收废弃油脂加工成高附加值SAF产品可获得更高利润,中国因化工制造能力强和废弃油脂资源丰富,在生产SAF成品上具有总成本低的竞争力 [6] SAF的技术路径与环境效益 - SAF相较于传统燃油可降低69%—90%的二氧化碳排放,且能与现有商飞动力系统无缝衔接,成为航空业实现2050年零碳排放目标的主要可行路径 [2] - 目前基于油脂与废油的HEFA-SAF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其他商业化可行路径包括利用非粮食生物质制成“绿色乙醇”生产SAF,以及利用二氧化碳加绿氢合成电子甲醇生产SAF [7] - 中国是餐饮大国,食用油消费量大,地沟油收集成本相对较低,经过加工可转化为生物燃油,2024年中国UCO(工业级混合油)出口总量达295万吨,创历史新高,主要外销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SAF [2] 成本挑战与市场瓶颈 - 欧洲SAF价格近期突破2700美元/吨,价格上涨受强制添加政策执行力度、原材料成本及长期需求提升等因素影响 [4] - 国际航协估计SAF全球平均成本是喷气燃料的4.2倍,传统燃油价格在2025年预计下降将使SAF采购成本更显高昂,地沟油成交价格一度攀升至每吨7000元,接近食用油价格 [8] - 全国地沟油每年最多收集500万吨左右,即使全部用于生产航空燃油,年产量仅30多万吨,对于航空业未来需求而言杯水车薪,实现SAF产量进一步扩大需要原料多元化 [6] 航司应对与行业影响 - 香港国泰航空承诺2030年将SAF消费比例提高至1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多数航司将SAF应用视为ESG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3] - 中国东航专项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SAF部署与应用,但从巴黎机场起飞的中国航司因加注SAF比例增加导致燃料成本抬高,成本消化成为新课题 [3][9] - 中国民航业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需响应“双碳”目标,另一方面脱碳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影响航司地位,今年上半年三大航空央企虽减亏但仍继续亏损 [9]
建龙微纳:公司不直接从事SAF燃料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6:16
建龙微纳(688357.SH)10月2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的布 局,主要聚焦于核心催化材料环节,重点开发SAF制备过程中异构降凝工序所需的分子筛催化剂。 目 前,公司已完成多种分子筛材料的开发与储备,相关催化剂在中试装置上使用工业原料长周期运行表现 良好,性能达到开发预期。 公司不直接从事SAF燃料生产,而是致力于为SAF生产企业及相关技术方提 供高性能、可替代进口的关键催化材料。 从战略层面看,公司认为SAF产业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市场 化落地的关键阶段,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可再生资源方向的研发投入,依托自身在 分子筛材料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核心优势,推动产品在SAF及其他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嘉澳环保做SAF,股价已经历史新高了,你们不是也有 SAF业务,公司对SAF业务的定位是什么,公司内部研发销售力量是否加大力度投入?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