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公交
搜索文档
“网约公交”成为出行新选择,公交集团如何走出亏损困局?
南方都市报· 2025-10-28 22:49
网约公交模式发展 - 网约公交通过手机APP预约,实现从“盲目等公交”到“精准约公交”的转变,例如宝鸡高新区试运营覆盖8.8平方公里区域,设181个站点[1] - 网约公交采用多种计价模式,宝鸡市提供约车或拼车选择,单人3元,两人5元,价格低于当地出租车起步价7-8元[1][2] - 全国已有超过10个城市推行网约公交,包括东莞、成都、珠海、合肥、重庆等,日均最高接单量达7600人次[1][3] - 网约公交主要分为三种模式:近似传统公交的定制服务、景区大学城随叫随到模式、以及无固定线路和站点的类网约车模式,后发试点城市更倾向第三种[4][5] 运营效率与成本节约 - 宝鸡市网约公交稳定运行车辆为10辆,均为13座小型公交车,每辆荷载20人,日均预约人次达1200次以上,其中拼车单占比约50%[2] - 与传统公交相比,网约公交能有效减少无效里程,在宝鸡,传统单车日均运行约200公里,网约公交日均运行约150公里,单车运行里程节约25%[2] - 若一条传统公交线路(需20辆车)改为网约公交,一天可节约2500公里里程,按单位里程成本5.7元计算,每日成本可节省上万元[7] - 当前网约公交乘车成功率约一半以上,运行效率尚不及网约车,且存在与传统固定线路重合导致重复支出的情况[2][7] 公交行业面临的挑战 - 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从2019年的691.76亿人次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386.7亿人次,客流量近乎腰斩[6] - 公交票款收入难以支撑运营,2024年数据显示单位里程成本为5.7元,票款收入仅3.2元/公里,行业运营总成本超过2000亿元[6] - 乘客结构中免票群体占比较高,以邯郸为例,2024年客运量7216万余人次中免票占比达65%,进一步加剧收入压力[6] - 多地公交集团因运营困难调整或暂停服务,如河北保定暂停多条线路,湖南衡山全县公交停运,显示行业普遍危机[6] 公交企业多元化创收举措 - 各地公交集团探索“公交+”模式,业务涵盖婚庆公交、物流快递、观光旅游等,如襄阳推出武侠主题公交成为网红打卡点[9] - 宝鸡公交集团布局广告、驾驶员培训、车辆维修租赁、旅游、物流运输等多种业态,2024年非票务收入已超过3000万元[10] - 邯郸公交集团改革原则为“分流职工、自给自足”和“低投入、低成本、见效快”,通过新能源充电、物流配送、驾培等多元业务创收,多项合作创收百万元[10] - 广州公交集团成为国内首家营收破百亿的公交企业,利润总额过亿,非票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11] 财政支持与政策保障 - 公交作为公益性事业高度依赖财政补贴,宝鸡市财政每年支出近2亿元补贴公交,2024年补贴金额达1.87亿元[11] - 宝鸡市出台财政补贴办法,采用“基础补贴+绩效奖励”模式,每年先拨付85%,绩效评估后再给付15%,补贴与考核结果挂钩[12] - 《宝鸡城市公交条例》明确规定市政府应将公交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补贴补偿机制,财政部门须足额拨付补贴资金[13] - 邯郸市政府在2024年初下调多数财政单位预算,但对公交预算不降反增,截至9月已拨付到位80%,显示政策支持力度[14]
【宝鸡】公交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出行
陕西日报· 2025-10-21 06:43
智慧公交服务创新 - 公司推出“网约公交”服务,通过App预约,设置181个站点(含54个虚拟站点),打破传统公交固定线路和按点发车的限制 [1] - 依托大数据构建快、干、支、微、特线网体系,累计新开通及优化线路16条,实现主城区、产业园区与交通枢纽无缝衔接 [1] - 创新推出定制通勤公交、助学公交、社区公交、新快线、延点公交等个性化服务,填补常规公交覆盖薄弱或空白区域 [1] - 公司通过数据驱动决策进行科学调度,2024年运营里程达6608.7万公里,客运量达1.68亿人次 [1] - 提供助学公交和延点公交等服务,兑现“高铁不到站,公交不收车”的承诺 [1] 绿色公交与车队建设 - 2025年公交车总量达1101辆,绿色公交比率为100%,年减碳量超过4万吨 [2] - 建成充电站17处、充电桩840个,可满足约1000辆新能源公交车的充电需求 [2] - 2025年新采购200辆纯电动公交车,以提升车辆性能及舒适性 [2] - 新能源公交车长期运营能耗成本比燃油车低三分之一,实现零尾气排放和低噪声运行 [2] - 驾驶员反馈新能源车动力足、加速快,能精准控速,使运行时间缩短,准点率稳定在90%以上 [2] 服务质量与乘客满意度 - 公司成立“王晓燕优质服务工作小组”,开展“口语服务”专项培训以规范文明用语 [2] - 组建乘客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2024年采纳市民建议12条,优化线路3条 [2] - 构建“投诉—整改—反馈”闭环机制,2025年上半年批评类工单同比减少46.9%,有责投诉同比减少64.66% [3] - 2025年上半年表扬工单同比增长65.57%,乘客满意度稳步提升 [3]
绘就便捷出行新画卷 实地探寻宝鸡公交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7 21:29
核心观点 - 宝鸡公交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导向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成功实现了在行业普遍面临挑战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其创新实践和多元化经营策略显著提升了服务能力和财务韧性 [3][7][9]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宝鸡市以“四个优先”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包括政策、资金、用地和路权优先,并率先出台专项地方法规 [3] - 公交被定位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引领者”,推动从“被动适配交通需求”向“主动引领空间布局”转变 [5] - 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5] 运营规模与基础设施 - 中心城区公交车保有量达1101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979辆,占比89%,年减少碳排放约4万吨 [5] - 建成公交场站34.9万平方米,公交专用道53.2公里,11条专用道,270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 [3][5] - 建成17座通用充电站,840个充电桩,满足全部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 [5] 服务网络与客流表现 - 拥有常规线路66条、定制线路113条,线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38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87% [5] - 2024年客流量突破1.68亿人次,日均服务45万人次,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4.4% [3][5][15] 多元化经营与财务表现 - 打破单一票务收入模式,依托现有资源发展广告、驾培、维修、租赁、旅游等业态,2024年非票务收入超3000万元 [9] - 构建“主业稳固、辅业繁荣”的立体经营格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9] 服务创新与模式拓展 - 创新“公交+N”模式,打造青铜文化体验线、渭河风光休闲线等特色线路,推动与商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6] - 推出“网约公交”、定制通勤公交、助学公交(93条)、社区公交等个性化服务,满足多元出行需求 [12][14] - 为11家企业开通通勤定制车,并试点“站点响应式停靠”和旅游线路“招手停”服务,提升出行效率 [14] 公益属性与民生保障 - 始终坚持公交姓公的公益属性,主动完善交通网络,服务延伸至县镇村落,打通产业新区与主城区通勤壁垒 [11] - 在国庆等重要节点启动公铁联动应急机制,例如双节期间增发公交36台次,安全运送旅客超千人次,确保旅客“零滞留” [11]
滴滴与天津市公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11:24
合作主体与协议签署 - 滴滴出行与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合作领域与核心方向 - 双方合作聚焦于城市智慧公交领域 [1] - 合作围绕公交运营模式创新、资产高效利用、业务协同互惠、新技术场景落地等方向深化 [1] 重点探索项目 - 重点探索网约公交、文旅专线保障、MaaS一体化、巡网融合等项目落地 [1] 合作目标 - 共同推动天津公共出行系统数字化升级 [1]
【宝鸡】首批“网约公交”上线
陕西日报· 2025-09-03 06:49
网约公交服务模式 - 宝鸡市首批8辆网约公交在高新区试运行 通过宝鸡行APP实现按需响应和点对点出行[1] - 网约公交融合公交集约化属性和拼车机制 自动整合同方向订单提高运力利用率[1] - 服务覆盖8.8平方公里核心片区 涵盖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重点区域[2] 运营特点与效率 - 采用6米长迷你主题公交 运营时间为每日7时至20时[2] - 试运行优惠票价每人每次1元 正式票价为每人每次3元[2] - 平均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高峰时段略有延长但整体效率提升[2] 服务创新亮点 - 便捷性:手机下单零换乘直达 省去步行至车站和等候时间[1] - 灵活性:车辆不受固定线路束缚 根据订单和交通状况实时调整路径[1] - 绿色低碳:系统汇聚同向需求实现集约化出行 节约资源并缓解拥堵[1] 站点覆盖与规划 - 采用常规公交站点与虚拟站点结合模式 覆盖127个现有公交站点和54个虚拟站点[2] - 试运行期间持续收集市民意见 结合运行数据动态优化线路和站点布局[2] 行业发展趋势 - 从定线定站向定站不定线转变 从单一供给向按需响应转型[2] - 体现公共服务理念从单向供给走向精准供给 从注重覆盖转向注重体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