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发科天玑9400
icon
搜索文档
真我Neo7 Turbo发布:搭载天玑9400e处理器,国补到手1699.15元起
新浪科技· 2025-05-29 18:33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真我Neo7 Turbo新品,售价1999元起,国补到手价1699.15元起 [2] - 产品采用"透明新生设计"和激光精雕多纹理拼接工艺,提供透明灰和透明黑两款配色 [2] - 首批搭载联发科天玑9400e旗舰芯片,采用全大核架构,包含4个Cortex-X4超大核和4个Cortex-A720大核,主频分别达3.4GHz和2.0GHz [2] - 搭载旗舰12核Arm Immortalis-G720 GPU,安兔兔跑分达245万+ [2] 性能与功能 - 通过GT性能引擎2.0和大气流冷锋散热系统实现不掉帧、不烫手、不掉线三大电竞体验 [2] - AI大神辅助功能升级支持《和平精英》枪声识别,适配多款主流手游 [2] - 配备超神一键连招、游戏4D振感、游戏专属内存Pro等技术 [2] - 搭载144Hz 1.5K护眼直屏,采用京东方Q10发光材料,局部峰值亮度6500nit,全局激发亮度1800nit [3] - 支持AI游戏护眼、硬件级低蓝光、舒眠模式等多项护眼技术 [3] 电池与充电 - 配备7200mAh泰坦电池和100W闪充,19分钟充至50%,47分钟充至100% [3] 影像与系统 - 配备索尼5000万像素超清主摄和GT旗舰同款超光影引擎 [3] - 支持Live Photo实况照片、迅驰抓拍等功能 [3] - 搭载realme UI 6.0系统,全新小布助手接入DeepSeek-R1 [3] - 提供"一键问屏"和AI相册等多项AI功能 [3] 联名产品 - 发布阿斯顿·马丁沙特阿美F1®车队联名手机真我GT7阿斯顿马丁F1限量版,将于6月份发售 [3]
小米3纳米芯片量产面市,高通依然是旗舰机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22:18
5月22日晚,小米自研的3纳米手机SoC(系统级芯片)玄戒O1将正式对外发布,搭载在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 Ultra。从5月15日发出第一条预告 开始,雷军几乎一半的微博内容都在为这款芯片卖力造势。 "设计之初,我们就确定这款芯片一定要用在小米高端旗舰定位的产品上。"雷军在5月20日一则抖音视频上解释称。 玄戒O1不仅仅被视为小米十年造芯路上的里程碑,同时也让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有自主研发设计3纳米手机SoC芯片的公司,也 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能自研SoC芯片的手机厂商。 在雷军眼里,"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现并入Omdia)估测,作为首代产品,玄戒O1主要承担技术验证使命,规划出货量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别,受小规模流片影响, 初期成本会居高不下。 性能待检验 芯片研发分为设计、制造等环节,大多数芯片公司采用代工模式,专注于芯片设计,而将制造生产交给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虽然小米并未对外披露玄戒 O1的制造厂商,但外界纷纷指向台积电。 若台积电为小米代工,是否受美国芯片管制 ...
第一颗国产3nm芯片!雷军:已投入135亿,2500人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32
芯片研发背景 - 小米新一代自研Soc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 成为中国大陆首款3nm手机芯片[3] - 公司芯片研发历史可追溯至2014年 2017年澎湃S1失败后转向小芯片路线 2021年重启SoC研发[3][5] - 过去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人民币 研发团队规模达2500人[5] 芯片性能参数 - Geekbench 6测试显示玄戒O1单核得分2709 多核得分8125[8] - 横向对比显示其单核性能相当于高通骁龙8Elite的84% 多核性能达骁龙8Gen3的115%[10] - 在3nm工艺芯片中 多核表现优于苹果A18 Pro(95%)但落后联发科天玑9400(113%)[10] 行业技术路径 - 现代芯片企业普遍采用Fabless模式 专注设计环节 制造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7] - ARM指令集授权+IP核采购降低研发门槛 公司曾成功研发澎湃S1具备技术积累[7] - 3nm工艺选择台积电系因三星技术不成熟 其他厂商尚无3nm量产能力[3] 战略意义 - 成功量产将助力手机业务提升 可能获得"国产芯片"溢价效应[10] - 芯片可延伸至平板 汽车等产品线 改变"组装厂"市场认知[10] - 标志着公司实现从"小芯片"到完整SoC的技术跨越[3][5]
小米自研手机SoC芯片官宣:科研实力的具象化体现,潜在挑战亦不容忽视
36氪· 2025-05-16 16:37
科研实力与品牌跃升 - 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自研实力的厂商,与三星、苹果、华为并列 [2] - 自研芯片是科研实力的具象化体现,能掌握核心技术并优化产品差异化与成本结构 [3] - 手机SoC芯片采购成本占旗舰机售价约20%,联发科天玑9400和高通骁龙8Gen4采购价超千元 [3] - 苹果通过自研C1芯片为iPhone 16e单机节省10美元,预计年出货2200万部可节省2.2亿美元 [4][6] - 自研芯片助力技术自主,如苹果C1芯片提升能效,或针对性优化GPU/ISP/NPU以强化影像与AI能力 [6] - 华为凭借自研麒麟芯片推动Mate/P系列高端化成功,印证自研芯片对品牌跃升的关键作用 [8][9] 自研芯片的潜在挑战 - 需构建"研发-落地-盈利-迭代"良性循环,芯片性能需匹配市场竞品水平以避免开局失利 [11] - 先进制程流片成本高昂:7nm工艺单次3000万美元,5nm达4725万美元,3nm更高 [11][13] - 可能打破与高通/联发科的长期合作平衡,引发供应链关系调整风险 [14][15] - 存在被美国制裁风险,或限制台积电/三星先进制程供应,类似华为遭遇 [16] 长期投入与未来展望 - 小米自研SoC芯片始于2014年9月,历时超十年才取得初步成果 [18] - 公司需持续应对技术、市场及地缘政治挑战,但长期主义研发策略已奠定基础 [17][18][19]
AI原生手机之战:三大阵营的对决
36氪· 2025-05-07 20:23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91%,渗透率从2023年的3%跃升至22%,预计2025年将突破1.18亿台,占整体市场的40.7% [4] - 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占比突破30.9%,其中AI功能贡献了75%的溢价能力 [4] - 头部厂商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12%-15%,远超传统硬件创新周期 [4] - 行业面临硬件创新枯竭、用户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的困境,集体押注AI [5] 技术演进 - AI手机需具备端侧大模型算力、系统级AI融合、场景化主动服务等特征,与早期仅搭载语音助手或美颜算法的「伪AI手机」不同 [8] - AI在手机中的表现类似于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落地,分为辅助驾驶和高阶辅助驾驶 [9] - 影像革命从传统比拼主摄范围转向AI驱动的视频创作,涉及芯片、算法、光学重构等全新技术方案体系 [10] - 交互升级体现在智能体的任务调度与复杂处理,如荣耀Magic7的「YOYO智能体」可全流程执行购买咖啡等任务 [10] 厂商动态 - OPPO Find X8系列推出AI一键闪记功能,荣耀x70i具备AI拍照聚焦、任意门等功能,华为畅享80主打AI通话 [2] - vivo X200系列搭载「蓝心大模型」,夜景动态范围提升3倍,OPPO Find系列采用「AI导演模式」自动剪辑15秒短视频 [10] - 华为通过鸿蒙系统与麒麟芯片的软硬协同实现预判能力,如通勤时自动预加载导航App [11] - 苹果首次披露「Apple Intelligence」体系,将大模型能力深度嵌入iOS 18,支持自然语言调用跨应用服务 [13] 硬件与生态 - 2025年Q1智能硬件AI芯片出货量同比激增420%,未硬件AI化的机型均价同比下跌12% [16] - 高通骁龙8 Gen4预留「AI算力池」,华为向第三方开放「盘古大模型」接口,吸引超2000家应用接入鸿蒙生态 [17] - 联发科天玑9400通过NPU能效优化,AI摄影功耗下降80%,荣耀Magic7系列搭载专业通信芯片HONOR C2,弱网信号提升20% [16] 竞争格局 - 苹果坚持自研和本地化合作,端侧闭环,但被批评在AI方向过于保守 [17][19] - 华为主打端云协同,通过自主研发芯片与云端盘古大模型处理复杂任务 [20] - 小米、OV、荣耀为代表的开放派拥抱第三方大模型,构建「智能体商店」生态 [20] - 华为因鲲鹏、异腾等算力平台及20%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最有机会领跑AI手机市场 [22] 未来挑战 - 厂商需在算力、生态和场景的平衡中获得优势,仅聚焦传统场景将陷入同质化泥潭 [22] - 未来5年无法构建AI原生能力的品牌可能被动退场 [22] - AI手机是否是终极命题仍存疑,未来智能终端设备形态可能颠覆现有手机概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