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

搜索文档
联创光电20250818
2025-08-18 23:10
行业或公司 - 联创光电[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 - 参与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26-2027年进入聚变主体设备建造阶段,若顺利推进将带来约51亿元订单[2] - 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是关键,占托卡马克装置价值量的40%以上[3] - 与上海超导合作,后者占据国内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市场80%以上份额[2][3] - 预计2030年高温超导带材市场规模超百亿元,2024年仅8亿元,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3][8] 商业航天和反无人机业务 - 基于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取得进展,中标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1,960万元订单[2][10] - 激光产品"光刃"表现突出,有望成为增长驱动力[2][5]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2024-2034年每年增长15%,超导磁体技术可降低成本并提高稳定性[10] 传统业务表现 - 背光源和智能控制器业务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2][6] - 参股厦门宏发20%股权,带来稳定投资收益,2025年上半年厦门宏发净利润增速达15%[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和8.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2%、24%和21%[2][14]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7倍、38倍和31倍,估值提升空间较大[14] 风险因素 - 核聚变行业发展不及预期[15] - 激光产品市场表现低于预期[15] - 传统业务潜在风险[15] 新兴业务亮点 - 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航天超导磁体应用、激光产品"光刃"放量预期将显著提升未来毛利率和盈利能力[1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预计2028-2029年完成可控核聚变相关系统和装置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9] - 激光业务中久光电2025年一季度已获大额订单,收入和利润端明显改善[11] - 投资者建议关注公司发展动态,把握潜在投资机会[17]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联创光电转型升级大力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5-27 19:42
公司业务与业绩 - 联创光电推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依托创新技术和稳定产品布局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 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 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等"3+N"产品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54%) 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0.57%) [2] - 智能控制器业务持续迭代升级 优化产品设计改善毛利率 向高端产品进军提升附加值 [2] - 背光源业务3月份扭亏为盈 聚焦平板 车载和工控背光源产品 推进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提升毛利率 [3] 技术布局与产业化 - 构建"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 激光和高温超导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激光与超导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2] - 激光业务提升产品性能与稳定性 巩固特殊领域技术优势 推进反制无人机整机产品国内外市场布局 [3] - 超导产业瞄准可控核聚变领域 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3] - 具备提供核聚变项目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的能力 [5]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全球每年预计新增2-3个核聚变装置建设 商业化进程加快 [4] - 上游原材料需稀有金属 抗辐射材料 超导材料等 中游设备有多家国内企业参与 [5] - "星火一号"选择高温超导技术 该技术是产生15T以上强场磁体的首选方案 [5] - "星火一号"2026-2027年开展聚变主体建造 2028-2029年完成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 [5] - 行业预计未来10-15年可控核聚变有望实现商业化发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