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
搜索文档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1-25 12:3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 漏。 一、基本情况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和 2025年11月17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 登记的议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5年10月31日披露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上 的《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及修订、新增公司部分治理制度的公告》(公告编号: 2025-051)。 近日,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本次备案登记后的工商登记基本信息如下: 8、经营范围:一般经营项目是:研发、生产销售背光源、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货物及技术进出口; (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需前置审批和禁止的项目除外);机械设备租赁(不配备操作人员 的机械设备租赁,不包括金融租赁活动)。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型膜材料制造;新 型膜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 ...
联创光电20251030
2025-10-30 23:21
联创光电2025年前三季度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激光产业、背光源业务、智能通讯器械、高温超导及核聚变业务 [2][7] * 子公司包括中久光电(激光业务)和联创超导(超导业务) [2][4] * 业务拓展至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单晶硅制造等新兴和高科技领域 [4][6][14] 整体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总营收25.03亿元,同比增长2.85% [3] * 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19.37% [3] * 产品综合毛利率19.73%,较去年同期增长0.73个百分点 [3] * 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28.31%,毛利率20.29% [2][3] 各业务板块收入与利润 * 激光系列产品收入12.75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0% [2][7] * 背光源系列产品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约15% [2][7] * 智能通讯器械(华微电子)受海外市场影响波动,但整体稳定 [7] * 子公司中久光电前三季度营收1.9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455.76%,实现利润接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700%以上 [2][7] 激光业务进展 * 中久光电业绩亮眼,得益于高功率泵浦源核心技术突破和多元化市场拓展 [2][5] * 完成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激光器集成及装备的全产业链布局 [5] * 通过军贸合作和国内外展会(如阿布扎比军事防务展、九三阅兵展示)加速海内外市场开拓 [5] * 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和千瓦级宽谱偏光激光器技术已完成中试,与多个客户建立合作 [9] 超导与核聚变业务进展 * 联创超导的高温超导磁控单晶硅生长炉技术达全球领先水平,通过下游客户验证 [4][6] * 获得中核工业集团4,180万元高温超导磁体验证订单,并完成相关设计工艺验证 [2][6] * 成功进入商业航天领域,中标资阳商经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项目,并设立合资公司 [2][6][15] * 超导订单集中在感应加热设备(与中铝等合作)、可控硅单晶生长炉(与宁夏旭盈签三年框架协议)、可控核聚变用地字形磁体(中标中核工业集团4,800万元订单) [4][16] 背光源业务改善 * 2024年对背光源部分(特别是手机端)进行大幅度一次性减值计提 [9] * 2025年经营情况显著改善,经营性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2][9] * 2025年减值压力显著降低,手机端存货存在一定冲回可能性 [2][9] 重点项目进展与规划 * **星火一号项目(可控核聚变)**:已完成设计方案论证,进入实体化运营阶段,计划2030年前实现演示发电,2032-33年实现连续稳态发电 [4][12][13] * **电弹射项目**:与资阳国资及资阳商业航天合作,拓展新兴市场 [4][14] * **发射技术研究院合资公司**:致力于提供电磁发射技术装备和服务,运营基于超导的测试平台,目标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测试服务 [14][15] 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高温超导技术能显著提升可控核聚变装置输出功率(提升16倍),在装置中价值量占比最高可达40% [4][10] * 公司与下游客户(如中核工业集团、安徽某科研院所)对接,获得订单,表明技术具备广阔商业化潜力 [4][10] * 上游高温超导带材产能过去两年供不应求,但随着下游应用推动带材产能扩张,制约将得到缓解 [1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中标浙江商联技术发展研究院关于高效磁体的1,980万元订单,正在设计制造中 [15] * 激光业务的反无人机和激光武器装备应用场景预计将加速发展,带动上游批量化订单 [9]
联创光电20250818
2025-08-18 23:10
行业或公司 - 联创光电[1] 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控核聚变领域布局 - 参与星火一号项目,预计2026-2027年进入聚变主体设备建造阶段,若顺利推进将带来约51亿元订单[2] - 高温超导磁体技术是关键,占托卡马克装置价值量的40%以上[3] - 与上海超导合作,后者占据国内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市场80%以上份额[2][3] - 预计2030年高温超导带材市场规模超百亿元,2024年仅8亿元,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3][8] 商业航天和反无人机业务 - 基于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取得进展,中标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1,960万元订单[2][10] - 激光产品"光刃"表现突出,有望成为增长驱动力[2][5] -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2024-2034年每年增长15%,超导磁体技术可降低成本并提高稳定性[10] 传统业务表现 - 背光源和智能控制器业务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实现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2][6] - 参股厦门宏发20%股权,带来稳定投资收益,2025年上半年厦门宏发净利润增速达15%[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和8.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42%、24%和21%[2][14]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7倍、38倍和31倍,估值提升空间较大[14] 风险因素 - 核聚变行业发展不及预期[15] - 激光产品市场表现低于预期[15] - 传统业务潜在风险[15] 新兴业务亮点 - 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航天超导磁体应用、激光产品"光刃"放量预期将显著提升未来毛利率和盈利能力[1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预计2028-2029年完成可控核聚变相关系统和装置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9] - 激光业务中久光电2025年一季度已获大额订单,收入和利润端明显改善[11] - 投资者建议关注公司发展动态,把握潜在投资机会[17]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01 07:20
公司治理变更 -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董事会及2025年5月20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注册资本变更及公司章程修订议案 [2] - 工商变更登记及公司章程备案手续已于近期完成,注册资本变更为18,086.8635万元人民币 [3][5] 经营范围更新 - 新增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型膜材料制造及销售 [3] - 扩展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制造销售、石墨烯材料销售及石墨碳素制品制造销售业务 [3] - 保留原有背光源、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3] 工商登记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为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汇隆商务中心2号楼3001 [5] - 公司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法定代表人李军,成立日期2006年8月10日 [5]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790476774P,注册资本1.81亿元人民币(18,086.8635万元) [5]
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联创光电转型升级大力布局
证券日报· 2025-05-27 19:42
公司业务与业绩 - 联创光电推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依托创新技术和稳定产品布局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 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 高温超导可控核聚变工程装备等"3+N"产品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11.54%) 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10.57%) [2] - 智能控制器业务持续迭代升级 优化产品设计改善毛利率 向高端产品进军提升附加值 [2] - 背光源业务3月份扭亏为盈 聚焦平板 车载和工控背光源产品 推进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提升毛利率 [3] 技术布局与产业化 - 构建"智能控制产业为基础 激光和高温超导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激光与超导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2] - 激光业务提升产品性能与稳定性 巩固特殊领域技术优势 推进反制无人机整机产品国内外市场布局 [3] - 超导产业瞄准可控核聚变领域 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3] - 具备提供核聚变项目高温超导磁体系统和低温制冷系统的能力 [5]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全球每年预计新增2-3个核聚变装置建设 商业化进程加快 [4] - 上游原材料需稀有金属 抗辐射材料 超导材料等 中游设备有多家国内企业参与 [5] - "星火一号"选择高温超导技术 该技术是产生15T以上强场磁体的首选方案 [5] - "星火一号"2026-2027年开展聚变主体建造 2028-2029年完成调试进入演示发电阶段 [5] - 行业预计未来10-15年可控核聚变有望实现商业化发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