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公益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久久公益节收官,见证5.3亿件好事发生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02
公益平台创新 - 腾讯公益推出"身边公益"地图 在全国近400座城市覆盖超过27万个"好事地点" 连接需要帮助的人和提供帮助的人[1] - 通过创新产品在文化、娱乐、社交、消费等生活场景中嵌入公益 累计吸引1.48亿人参与 产生5.3亿件好事[2] - 小红花系统成为新型社交符号 超过1500万人设置为微信状态 从线上延伸至线下连接多元公益场景[3] 公益参与形式 - 用户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获得小红花 公益节期间2400多个爱心小队发起"组队捐"活动[12] - 图书捐赠实现全链路追踪 用户可查询物流状态 已有8万本图书从城镇捐往乡村[7][12] - 新增"爱心留言"功能 通过医院布设的小红花码记录情感 形成电子小纸条互动[9][10] 线下公益活动 - 覆盖全国多地的社区互助活动 包括江苏广东的志愿者帮助老人解决就医理发问题 广西浙江的乡村为"一老一小"送物资[5] - 500多家博物馆吸引超过十万人通过"一扫一拍一红花"方式参与文物守护[5] - 40多个特色公益点位组成"城市公益漫游路线" 吸引数千市民打卡体验[5] 企业机构参与 - 1800多家公益机构和4300多个公益项目参与公益节 开展街头社区互动活动[14] - 超过10000家绝味鸭脖、5800家麦当劳、5600家中国邮政、3200家CoCo都可等品牌门店布设小红花码[16] - 7-Eleven广东门店全面铺设小红花码 支持心智障碍群体 2004年起持续捐款捐物[16] 线上产品联动 - 腾讯超过140个产品和主营业务参与公益 带动2.4亿人次参与 元宝QQ等产品提供公益金支持[18] - 腾讯游戏集结80余款游戏带动7000万玩家参与助学助农等项目 和平精英等游戏提供线下公益机会[18] - 微信小游戏平台吸引近100款游戏参与 为6000万用户提供公益互动通道[18] 内容生态建设 - 视频号发布64万条公益视频 总播放量超6亿 抖音公益内容播放量1.5亿 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582.8万[19] - 联动字节跳动、微博、快手等平台发起创作者扶持计划 涵盖名人大V和普通创作者[19] - 数字内容平台联合明星达人等资源传播正向影响力 包括腾讯视频、QQ音乐、阅文集团等[18]
99公益日的第11年:取消了短期配捐,还“香”吗
华夏时报· 2025-09-10 18:39
核心观点 - 腾讯公益平台取消短期配捐机制 转向全年综合激励 对公益机构筹款策略和公众捐赠习惯产生显著影响 推动行业向可持续模式转型 [1][6][12] 配捐机制取消的影响 - 短期配捐取消导致活动期间捐赠热度明显降温 机构筹款动力减弱 部分机构大额捐赠和社群组队捐赠动力显著减弱 [2][3][6] -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反馈大额捐赠减少 社群组队捐动力减弱 动员群活跃度下降 [3] - 部分捐赠人因缺乏即时激励反馈感到失望 参与乐趣减少 [4] - 公益机构线上筹款平台曝光量未改善 需自主推流 腾讯公益平台在捐赠人体验和项目曝光方面仍具优势 [5] 公益机构应对策略 - 西部地区公益机构通过探索月捐和多元化善款来源降低依赖 数字化工具提升项目透明度和公信力 [6] - 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推动非钱资源转化 将企业资源、志愿者技能和公众人脉转化为公益生态价值 [7] - 部分机构聚焦捐赠人服务 保持与服务对象和捐赠人的高频互动 以不变应万变 [8] - 重庆市渝中区红樱桃义工协会将互联网筹款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借鉴平台标准打法拓展其他互联网渠道 [8] 行业长期转型方向 - 公益机构需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筹款生态 月捐、企业合作和线下场景深耕成为共同探索方向 [10] - 公益认知从节日化向常态化转变 公众逐渐形成9月公益月的习惯 但真正理解仍需时间 [9][11] - 平台规则更注重捐赠人动员和线下联动 考验项目扎实度和捐赠人联结度 [11] -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认为规则推动细水长流式公益 但传播和透明度要求更严苛 需创新参与形式 [12] 平台战略调整评估 - 取消配捐释放互联网公益从流量红利向信任红利转型信号 倒逼机构提升内容生产、传播和筹款转化能力 [12][13] - 信任红利构建需要长期努力 目前工具难以弥补即时反馈缺失 对中小机构资源和能力提出挑战 [13] - 平台资源分配向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倾斜 可能加剧公益资源分配不均 民间组织支持仍需优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