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大通:从芯片到汽车:深入探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报告
自动驾驶市场前景与驱动力 - 自动驾驶技术被视为决定性大趋势,其解决方案成熟速度可能快于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2] - 超过90%的交通事故由人类失误导致,这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 - 高级别(Level 3至Level 5)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的不足5%增长至2030年的约15%,并在2040年达到全球市场的约45% [2] - 无人驾驶出租车和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预计到2035年价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 [3] - 到2040年,全球部署的L4/L5级别车辆中约有45%将来自中国 [3] 全球市场格局与区域战略 - 全球自动驾驶竞赛呈现中、美、欧三极格局 [4] - 中国被定位为L4/5级别自动驾驶的未来领导者,市场特征包括L4 Robotaxi服务商和积极部署高级ADAS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5] - 中国面临的关键挑战是监管机构对大规模开放Robotaxi商业运营区域持谨慎态度,导致部分运营商转向海外市场 [5] - 美国市场呈现L4 Robotaxi技术与消费级L2+系统并行的双轨制,主要挑战在于碎片化的监管环境和技术路线争论 [6] - 欧洲市场在L3级别消费级系统部署上全球领先,但在L4 Robotaxi领域落后于美国和中国,汽车制造商采取务实策略将L4/L5研发测试项目部署到海外 [7] - 拉丁美洲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达72%,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和收入水平;印度政府已强制要求新型商用车辆在2026年4月前配备ADAS系统 [7] 技术生态系统与价值链 - 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包含五大关键层级:车辆制造、技术与软件供应商、车队运营商、金融方以及需求平台 [9] - 英伟达处于半导体领域绝对主导地位,其汽车业务收入预计在2025年接近50亿美元,新一代DRIVE Thor芯片算力达2000 TOPS [10] - 台积电是英伟达、高通和Mobileye等公司N5先进节点的主要代工厂;三星为特斯拉供应FSD芯片 [10] - 高通凭借Snapdragon Ride平台更适合广泛ADAS市场;Mobileye则在Robotaxi专用解决方案上定位更佳 [10] - 网约车平台被视为自动驾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因其庞大的现有人驾驶员网络可动态匹配供需 [11] - 滴滴占据中国约70%网约车市场份额,其支付给司机的报酬占总交易额约50%,用Robotaxi取代这部分成本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重构 [12] - 摩根大通模型测算显示,若滴滴在未来10年将30%的人类驾驶订单替换为Robotaxi,其运营利润有望增长12倍 [12] - 任何新Robotaxi运营商想复制滴滴的全国车辆网络密度,预计需要高达1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 [12] 行业影响与盈利挑战 - 自动驾驶普及将对保险业带来颠覆性冲击,事故责任将从驾驶员转移到汽车制造商或技术供应商,汽车保险将从零售保险转变为商业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 [14][16] - 短期看,ADAS普及导致事故频率下降,尤其是占理赔成本30%-40%的人身伤害索赔减少,将提升保险公司盈利能力 [16] - 盈利能力是行业最大挑战,Waymo传感器套件成本高达15万美元,百度Apollo成本约4万美元 [15] - 一辆Robotaxi必须达到至少80%的利用率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3][15] - 实现盈利的路径包括:通过小规模车队证明技术安全性,利用汽车工业规模经济实现硬件成本指数级下降,最终将技术从Robotaxi业务推广至大众市场 [15]
芯片主业承压!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1:28
英伟达Robotaxi项目战略意图 - 公司内部正在孵化Robotaxi项目,引发市场关注,但未获官方回应 [2] - 此举被视为从芯片“赋能者”到“亲自下场”的战略升级,旨在构建全技术栈闭环,通过运营获取极端、长尾场景的真实数据以优化模型训练,反哺技术生态 [2] - 布局动机可能是效仿特斯拉,通过实际项目验证从GPU芯片到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从而推动其智驾域控芯片、自动驾驶方案等层面的销售 [3] Robotaxi行业市场前景与现状 - 行业热度急速提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和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分别达4888亿元与8349亿元 [3] - 中美两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已成功进行无主驾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并开始商业化发展 [3]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盈利状况普遍不容乐观且需重金投入,例如文远知行2025年一季度收入7244万元,但营业费用高达4.64亿元,其中研发费用为3.26亿元 [5] - 资本密集投入特征明显,Waymo在2024年获得超50亿美元融资,Alphabet亦宣布未来几年为其投入50亿美元 [5] 英伟达汽车业务表现与目标 - 2025财年公司总营业收入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但汽车和机器人业务收入仅为1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31% [4] - 公司预计汽车业务在2026财年收入将达到50亿美元,发展将提速 [4] - 2025财年数据中心营收1152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88% [6] 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态势 - 在2024年国内智驾域控芯片市场,公司Drive Orin-X芯片以210万颗装机量占据39.8%的市场份额 [3] - 下一代芯片DRIVE Thor量产延期至2025年8月,交付的“Thor U”版本算力较最初宣传的2000 TOPS大幅缩水 [6] - 面临国产芯片厂商竞争,如蔚来神玑NX9031芯片已量产上车,小鹏P7全系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整车有效算力达2250 TOPS,公司在交付节奏和性价比方面已非断崖式领先 [7] - 国产芯片厂商正形成独特竞争优势,提供国产化组合方案以实现替代 [7] 英伟达入局Robotaxi的潜在影响与挑战 - 公司在人才储备、量产级算法工程化、复杂场景数据积累及实际道路测试经验方面,相较Waymo、特斯拉等头部玩家仍有差距 [8] - 若入局Robotaxi,可能加速技术路线分化和资源向头部集中,其“端到端”路线成本优势将决定企业能否跨越规模化运营生死线 [8] - 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可能形成“数据寡头”格局,公司通过开放平台降低研发门槛但要求共享数据 [8] - 亲自运营Robotaxi旨在打造“开放版FSD”,以新盈利模式吸引车企合作伙伴,重塑市场格局,应对特斯拉封闭生态的挤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