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艺
icon
搜索文档
体验非遗(环球掠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2 09:32
活动概述 -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开展留学生“感受非遗魅力”主题活动 [2] - 活动内容包括学习茶艺和书法 [2] - 活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等7个国家的39名留学生参与体验 [2] 参与主体 - 活动主体为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的留学生群体 [2] - 活动参与人数为39名 [2] - 参与者国籍覆盖7个国家 [2] 活动内容 - 活动核心为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具体体验项目为茶艺和书法 [2] - 活动旨在让留学生感受非遗魅力 [2]
通讯丨舞狮迎中秋 中国文化融入匈牙利寻常百姓家
新华网· 2025-09-26 13:51
公司活动与运营 - 匈牙利禅武联盟成立于2003年,参与者均为匈牙利人,开展武术、太极、茶艺、书法、舞狮舞龙等众多中华传统文化项目 [1] - 公司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五届家庭与朋友聚会,活动包括舞狮、武术、茶艺、书法等传统项目 [1] - 公司队伍最近推出象征喜庆与繁荣的红黄色狮子,在布达佩斯中秋节表演中首次亮相并大受欢迎 [1] 文化传播与影响 - 活动自5年前开始,每年中秋节前举办,旨在搭建连接匈中两国文化的桥梁 [1] - 活动已成为匈牙利家庭和朋友庆祝中国文化的重要时刻,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礼赞 [1] - 公司副主席十多年来每周日开班授课,学生涵盖各年龄段的当地人,目前拥有5头高水平'狮子' [1] 参与者体验与参与度 - 大学生罗兰·奥拉担任狮头,认为舞狮融合了运动技巧与中国文化,需要精通眼睛、耳朵和头部的控制并完成稳定跳跃 [1] - 16岁高中女生劳拉·萨拉蒙担任狮头,动作轻盈灵巧,认为舞狮视觉效果壮观,每次入场能立刻拉满喜悦氛围 [1]
走进中国 读懂中国(览胜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8 09:40
签证政策与入境便利化 - 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1] - 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5国 [1] - 持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并优化签证政策 [3]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北京故宫 西安兵马俑 上海外滩等标志性景点频现外国游客如潮景象 [1] - 上海主要商圈旅游购物和餐饮销售额大幅上涨 [1] - 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单日销售额屡攀新高 收银台前排起长队 [1] 旅游消费与产业链带动 - 上海艺龙酒店外国客人增多带动营收增长 [1] - 周末韩国游客扎堆 上海涌入大量泰国游客 [1] - 酒店 餐馆 免税店等旅游产业链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1] 文化体验与深度旅游 - 江西景德镇吸引外国游客体验制瓷工艺 包括制作青花瓷和绘制文化图案 [2] - 浙江杭州西湖茶楼出现日本茶道师与中国茶师交流茶艺 [2] - 四川成都火锅店有欧洲游客体验筷子涮毛肚等中国美食文化 [2] 服务升级与基础设施 - 中国在旅游接待 语言服务 支付便利等方面持续改进 [3] - 陕西西安出现外国游客穿汉服体验唐代礼仪 [3] - 云南昆明有外国背包客学习少数民族扎染和茶艺 [3] - 江苏苏州推出非遗体验项目让外国游客学习苏绣制作 [3] 国际交流与形象展示 - 旅游活动促进文明对话与跨文化理解 [2] - 通过深度体验项目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3] - 签证便利化与服务升级向世界传递开放信号 [3]
文化指导师王玲:以承一堂为支点 赋能传统文化传承
镇江日报· 2025-06-25 08:21
文化传承与推广 - 王玲作为梅庵古琴艺术传承者,将承一堂文化艺术空间打造成文化指导阵地,推动古琴艺术传承并搭建市民接触传统文化的桥梁 [1] - 承一堂作为文化指导师结对空间,开展非遗项目活动,将古琴、茶艺等千年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驿站 [1] - 开设成人、青少年古琴艺术公益课堂32期,吸引200余名爱好者学习,并提供免费练琴和预约体验服务,推广古琴文化至更广泛群体 [2] 非遗文化进校园 - 2022年推动承一堂开展非遗文化古琴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周在两所学校开设公益课堂,全年授课48次 [2] - 活动内容包括学习古琴知识、聆听经典曲目、拨弦弹唱、琴歌诵读及节目编排展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 因古琴普及工作突出,承一堂被授权为梦溪梅庵派古琴艺术全国十家传习所之一 [2] 文化融合创新 - 在古琴推广中融合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开展"琴茶和鸣""琴武和鸣""琴书和鸣"等活动,每年文化活动超100次 [3] - 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成功将承一堂打造成市民、游客体验传统文化的"文化驿站" [3] 项目认可与未来规划 - 2024年承一堂"千年琴声"古琴艺术普及推广服务作为镇江市文化指导师培育项目,获得多位专家指导 [3] - 未来将继续以承一堂为阵地,创新文化指导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1: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