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等)
搜索文档
阴山脚下的植物工厂 农牧产品科技加持直通京津冀
新京报· 2025-10-05 17:17
敕勒川横贯东西240多公里,从包头西部到呼和浩特,黄河走过了最大的几字弯,在阴山南麓,留下了 广袤的冲积平原。过去数千年中,这里都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带,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担 水浇菜、扬鞭牧马、自给自足。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这片阴山下的农牧交错带,成为全国最大的农牧产品生产地之一。而传统的农牧 业,也正经历着现代科技的催化,从智慧牧场,到植物工厂,从种业突围,到产业升级。在水草丰美的 塞上草原,许许多多新的科技,改变着这里的生产模式。 从冷凉蔬菜到植物工厂 秋分掠过九月的原野,草木摇落,万物成熟。内蒙古的夏季冷凉蔬菜,刚刚过了成熟季,等待下一个夏 天的到来。 就在乌兰察布察右前旗的一个农业产业园区中,一座三十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里,串收樱桃番茄正 在批量成熟,密闭的温室中,番茄藤蔓的茎叶,在四五米高的栽培架上攀缘,每株番茄可以生长10个月 左右,最长的藤蔓可以长到15米高。工人们穿着防护服,在自动升降的作业车上,沿着长长的甬道,采 收成熟的果实,红的、黄的,贴着枝剪下来,长长的一串,像葡萄一样。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这里的串 收番茄,就会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型商超中,每公斤最高可以卖到30元。 这 ...
多品类收入下滑 甘源食品上半年净利腰斩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3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5亿元同比下降9.34% 归母净利润7460.5万元同比下降55.2% [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59%至1.75亿元 其中促销推广费7260.69万元同比增长49.47% 广告费793.64万元同比增长100% [1] 业绩驱动因素 - 棕榈油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毛利额减少 新品推广及渠道开拓费用增加但短期未见效 [1] - 五大品类中四大系列收入下滑 仅蚕豆系列微增2.11%至1.25亿元 但销售量下降4.62%且库存量增长36.49% [2][3] 战略举措 - 2025年1月聘请演员丁禹兮担任品牌代言人 并在西湖天幕投放广告 多地开展主题店打卡及景区快闪活动 [2] - 2024年推出健康黑巧子品牌"果果嘿巧"及三大膨化子品牌"锅霸""馋也""谷维能" 产品线从经典豆类拓展至坚果膨化领域 [2] 市场拓展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62.92%至4413.22万元 营收占比从1.61%提升至4.67% 境外经销商新增18家达38家 [3] - 行业分析师认为本土市场增长见顶 海外市场是重要增量空间 需持续渠道拓展与产品创新 [4] 行业洞察 - 消费者偏好转向新奇健康个性化零食 传统豆类零食吸引力下降导致产品积压 [3] - 大手笔营销未达预期效果 或因未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流量明星未能有效转化购买力 [2]
2025中国再生农业行业报告
ReAGRI· 2025-06-04 13: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文档未提及报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再生农业是维护与改善农田土壤健康、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 [7] - 再生农业在中国的推广面临认知分歧、技术瓶颈和资源与市场脱节等挑战,但标准认证体系的构建、碳汇收益的探索、智能农机与生物技术的创新以及政策与消费市场的协同发力,将为其注入强劲动能 [9] - 企业和非盈利组织在推动再生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食品和农业公司将再生农业实践纳入业务模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环保承诺和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52] - 再生农业可成为中国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助力,通过再生实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65] 报告各部分总结 再生农业的背景 再生农业的定义 - 再生农业由一系列实践、哲学和学术研究相互影响发展而来,核心是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尊重、长期环境健康和对未来世代的考虑 [19] - 不同组织机构对再生农业有不同定义,主流定义未禁止化肥和农药施用,且强调以土壤健康为重点,通过多种实践改善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20][38] - 中国发布首个再生农业标准《再生农业管理规范 种植业》,将其定义为以实现农业可持续为目标的农业模式 [28] 国际发展趋势 - 2023 年全球再生农业市场规模为 76.4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达 292.7 亿美元 [43] - 政府与机构发展战略、消费趋势、全球气候变化与碳信用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推动,共同促成了再生农业市场的发展 [43][51][53][54] 中国发展现状 -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和规划,如《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 - 2030 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 [55][56][59] - 学术研究方面,有学者机构系统性介绍再生农业,科研工作者通过实验证明其环境收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66][70] - 农业食品行业企业积极推动再生农业试点项目落地,如麦当劳中国、可口可乐、拜耳作物科学等 [73][75][79] - 消费层面,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再生农业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一些企业已推出相关标识产品 [112][114] 主要相关方的承诺和行动 餐饮品牌 - 多数头部餐饮品牌重视可持续采购和碳减排工作,但再生农业尚未被广泛纳入可持续战略措施 [125] - 麦当劳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设定明确目标并积极实践,其他品牌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不足 [127][135] 连锁商超 - 各零售企业均制定了碳减排目标计划,但进展表现不一,部分企业在再生农业实践方面有所布局,部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143][150][151] 加工食品 - 米面粮油类企业在碳减排、可持续采购和再生农业方面均有表态,各公司在目标计划和进展上存在差异 [158][161][169] - 软饮料企业中,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和欧力饮料在农业可持续领域有明确声明和承诺,部分企业在碳减排和再生农业实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175][177][183] - 调味料类企业积极投身农业原料的可持续转型,在碳减排和再生农业实践方面制定目标并推进实施,但进展参差不齐 [189][192][198] - 酒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呈现两极分化态势,部分领先企业积极探索实践,部分企业信息披露不足 [204][216][217] - 香精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各有表现,目标计划和进展存在差异 [221][224][230] 种植生产企业 - 马铃薯种植生产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的声明和目标计划各不相同,进展也存在差异 [234][235][238] - 水果类企业在碳减排、可持续采购和再生农业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不一,部分企业已开展相关实践 [244][247][250] - 蔬菜类企业中,百卡弗和金州食品在碳减排和可持续采购方面有目标设定和行动,裕农在相关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254][260] 养殖企业 - 乳制品类企业在可持续采购、碳减排和再生农业方面的表现各异,部分企业有明确规划和进展,部分企业信息披露欠缺 [264][266][275] - 肉品企业中,牧原和双汇在可持续采购和碳减排方面有举措,圣农和温氏在相关方面信息披露不足 [280][281] 农业投入品及解决方案提供方 - 拜耳、先正达、雅苒、康芬和耐特菲姆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提供解决方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86] - 各公司在再生农业领域各有侧重,通过不同方式为推动再生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296][298] 再生农业面临的挑战 认知 - 目标设定不同成果认知不统一,给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和农民带来困扰,影响再生农业的推广 [303][311][312] - 缺少本土化的成功案例,市场上存在夸大宣传现象,误导公众和农民,影响再生农业的信心 [314][319] - 存在错误理解和引导,如表述为“可再生农业”或认为是传统耕作方法,需要加强公共教育 [320][321][323] 技术 - 亟需解决覆盖作物选育、免耕少耕农机农具和系统配套、轮作混作系统设计等技术痛点 [325][328][332] - 衡量再生农业实践绩效的方法学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测量体系不完整、评估标准和方法不科学等挑战 [340][348] - 绩效管理的相关系统配套不足,缺乏独立第三方监督和认证机制、长期监测数据和适用的测量技术和设备 [350][351][353] 资源 - 自然资源制约再生农业的推广,如耕地资源紧缺、禁牧管理限制等,需要加强规划能力 [356] - 成本投入的反馈长期性,农民转型面临经济压力和短期收入下降风险,补贴政策存在不足 [359][360][361] - 技术支持资源有效触达难,培训体系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农村缺乏专业技术服务 [363][364][365] - 市场联接不足,再生农业产品市场狭窄,认证和标识体系不完善,制约农民转型 [367][368] 再生农业发展展望 再生农业标准完善和认证的发展 - 国际上已有多个再生农业认证标准,中国发布了再生农业团体标准《再生农业管理规范 种植业》,并推动试点项目和认证 [371][375][376] - 预计 2025 年将有更多品牌方加入认证项目,认证作物和基地面积将扩大 [377] 示范项目与知识传播 - 因地制宜规划和开发再生农业示范项目,可展示效果、打造生态旅游资源,促进再生农业在中国的落地 [380][383] -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推广再生农业的原则、技术和知识 [383] 再生农业碳收益 - 再生农业具有长效碳汇能力,可减缓气候变化,实施再生农业有助于增强农作物抗逆性,降低经营损失 [388][392] - 碳汇绩效纳入碳信用交易市场,为农民创造商业机会,中国已有农业碳交易试点项目 [393] 新技术和新产品 - 覆盖作物选育、农机农具与配套服务、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数据分析、检测技术和再生农业绩效管理平台等领域将有新发展 [397][398][405] 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 - 各国政府开始制定政策支持再生农业发展,中国政府为促进农户可持续耕种提供补贴 [413][414] - 再生农业成效评估需多维度衡量和多方协作,应加强对病虫害控制方法的研究 [416][417] 产品消费端差异市场潜能 - 再生农业产品市场需求与附加值不断上扬,通过市场宣传策略可刺激需求增长,中国市场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方面有广阔空间 [417][420][423] 相关方展望 - 各相关方认为再生农业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符合国家战略,市场和技术将推动其朝着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发展 [427][429][431]